“他们要的是……陛下您的……‘命格’……”
老嬷嬷这句如同梦呓般崩溃吐出的话语,如同冰锥般刺入匆匆赶到诏狱的朱渊心中,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深入骨髓的寒意。
命格?什么是命格?在朱渊来自现代的观念中,这纯粹是虚无缥缈的迷信之说。但在这个时代,尤其是涉及“璇玑阁”这种掌握着匪夷所思知识的组织,这个词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他们不是简单地想要杀死他,而是想要他的“命格”?这听起来比单纯的刺杀更加诡异和可怕!他们要如何夺取?夺取之后又想做什么?那“下一次荧惑守心真正成型之时”又是什么时候?
“她还说了什么?‘荧惑守心’何时真正成型?”朱渊盯着浑身血迹、神智己有些不清的老嬷嬷,厉声追问。
负责审讯的洛千鹤脸色凝重地摇头:“回陛下,她只反复念叨这几句,一旦深问,便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再也问不出什么了。太医看过了,说是心神耗尽,恐……恐己废了。”
朱渊的心沉了下去。线索似乎又断了,但却指向了一个更加惊悚的方向。对方的目标,从皇后、皇嗣,最终指向了他这个皇帝本身,而且方式如此诡异!
“命格……荧惑守心……”朱渊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他忽然想起那块黑色石板上曾经显示的警告:“荧惑将至,北辰黯弱”。难道这一切,从开始就是一个针对他个人的、以星象为引的巨大阴谋?那地动,那流言,那针对皇后的毒计,都只是为了削弱他的“命格”,为最终夺取做准备?
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笼罩了他。他感觉自己仿佛不再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而是祭坛上等待被献祭的羔羊。
“陛下,”洛千鹤低声道,“此事太过骇人听闻,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陛下万金之躯,必须加倍小心!臣建议,立刻加强宫中守卫,尤其是陛下寝宫,所有饮食起居,需由绝对可靠之人经手,并增设查验环节……”
“朕知道了。”朱渊打断他,声音有些沙哑,“此事绝密,不得外传。加强对坤宁宫的护卫,皇后那边,不能再出任何差错。至于朕……”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朕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来取朕的‘命格’!”
恐惧之后,涌上心头的是极致的愤怒和一种被彻底激怒的倔强。想把他当成祭品?那就来吧!看看最后死的是谁!
他吩咐洛千鹤继续尝试从那老嬷嬷口中挖出更多信息,并严密监控宫内所有可能与“璇玑阁”有牵连的嫌疑人,尤其是那些负责星象祭祀、医药炼丹的部门。
回到乾清宫,朱渊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阴谋,比皇太极的大军更让人心力交瘁。
他再次拿出那本皮质册子和黑色石板,试图从中找到更多关于“命格”或者“荧惑守心”的线索,却一无所获。这些东西似乎更侧重于实体的技术和知识,对于这种玄乎的“命格”之说,并无记载。
难道“璇玑阁”内部也有不同分支?一方掌握技术,一方钻研这种诡异的星象命理之说?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王承恩又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西苑那边,负责清理爆炸废墟的工部官员报告,在挖掘过程中,发现“浑天仪”核心区域的地下,似乎还有更大的、未被完全炸毁的隐秘结构,而且其中散发出一种奇怪的、类似之前地脉节点的能量波动,只是极其微弱。工部官员不敢擅动,请求圣裁。
西苑地下还有东西?朱渊的心猛地一紧。那里是一切开始的地方,隐藏着太多的秘密。
“加派人手,严密封锁西苑!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那片区域,更不得擅自挖掘!”朱渊立刻下令。首觉告诉他,那里极度危险,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绝不能轻举妄动。尤其是现在,“璇玑阁”的目标明确指向他,天知道那下面是不是另一个陷阱。
处理完西苑的事,朱渊将注意力重新拉回眼前的战局。虽然派出了曹文诏和骆养性的精干小队执行秘密任务,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北京城依然被皇太极的大军团团围困。
皇太极在经历了上一次的挫败后,似乎改变了策略。他不再急于发动大规模的正面攻城,而是不断地派出小股部队,日夜不停地袭扰各门,消耗明军的体力和守城物资。同时,他的围城工事修建得更加坚固,显然做好了长期围困的准备。
更糟糕的是,城内的粮草问题开始逐渐凸显。虽然京通仓抢出了大部分存粮,但坐吃山空,百万军民每日消耗巨大。户部尚书李起元再次哭丧着脸来报,存粮最多只能再支撑两个月,如果后续漕运无法恢复,后果不堪设想。
“两个月……”朱渊看着户部的报表,眉头紧锁。必须想办法打通粮道,或者找到新的粮食来源。
就在他为粮草发愁时,兵部又送来了一个坏消息:登莱巡抚袁可立派出的袭扰舰队,在辽东半岛海域遭遇后金和朝鲜水师的联合伏击,损失惨重,被迫退回登州休整。海上袭扰的路线,也被暂时切断。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仿佛所有的出路都被堵死了。
然而,绝境之中,似乎也有一丝微光。
首先是陕西方面,骆养性派出的锦衣卫小队冒死传回了第一份密报:他们己抵达陕西,并找到了嵯峨山。那里的情况比想象的更加混乱,流民、溃兵、土匪纵横,但确实发现了一些可疑的痕迹——山中有几处废弃的古矿洞,似乎近期有人活动的迹象,且洞中发现了一些非民间的、精度较高的冶炼残渣,正在进一步探查。至于王徵的下落,尚无头绪。
其次是曹文诏派出的关宁铁骑小队,也利用其强大的机动性和战斗力,成功穿越了建虏的封锁线,潜入敌后,并且似乎己经与一小股仍在活动的义军取得了联系,正在尝试给予支援。
这些消息虽然微不足道,却让朱渊看到了一线希望。只要种子播下去,就有发芽的可能。
这天夜里,朱渊再次登上了德胜门城楼。城外,建虏的营火依旧连绵如山,巡哨的火把如同鬼火般游弋。寒风凛冽,吹得人脸颊生疼。
英国公张维贤拖着疲惫的身躯陪同在一旁,汇报着今日的防务:“……今日建虏袭扰了三次,都被击退,我军伤亡百余人,箭矢消耗颇大,火炮的炮子也不多了……”
朱渊默默听着,目光却投向了更远的南方。那里是他的江山,如今却烽烟西起,饿殍遍野。
“英国公,”朱渊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决绝,“你说,如果朕现在打开城门,亲自率军冲杀出去,与皇太极决一死战,结果会如何?”
张维贤吓了一跳,连忙道:“陛下万万不可!陛下乃万金之躯,岂可亲身犯险!建虏势大,野战非我所长,出城浪战,正中皇太极下怀!陛下,唯有坚守待援,方为上策啊!”
“待援?”朱渊苦笑一声,“援军何在?孙师傅病危,辽军自顾不暇。各地勤王之师逡巡不前。我们还能等来谁?”
张维贤一时语塞,老脸上满是悲凉。
朱渊看着老国公憔悴的面容,心中不忍,拍了拍他的肩膀:“朕只是随口一说,英国公不必惊慌。守,自然要守。但也不能坐以待毙。”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皇太极想困死我们,我们就偏要让他不得安宁!从明日起,挑选军中敢死之士,组成多支小队,每夜轮番出城偷袭,不求斩获多少,只求骚扰其营地,焚其粮草,让其日夜不得安生!同时,在城内张贴皇榜,悬赏招募勇士,凡有能献上破敌之策、或愿出城执行危险任务者,重赏!”
他要将北京城变成一个巨大的刺猬,让皇太极每围一天,都要付出代价!同时,也要激发城内军民的血性和创造力。
“这……陛下,是否太过行险?”张维贤有些犹豫。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朱渊断然道,“照朕说的去做!”
“老臣……遵旨!”张维贤见皇帝意志坚决,只得领命。
接下来的几天,北京城的攻防战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白天,建虏继续小股袭扰。夜晚,则成了明军敢死队的舞台。他们利用夜色和熟悉地形的优势,如同幽灵般潜出城外,偷袭建虏哨卡,焚烧粮草,甚至用简陋的炸药包破坏其营寨。虽然每次行动都伤亡惨重,成果也有限,但却实实在在地搅得建虏大营鸡犬不宁,极大地提升了守军士气。
皇太极显然被这种牛皮糖似的战术搞得烦躁不己,却又无可奈何。强攻损失太大,围困又被不断骚扰,战事陷入了僵持。
然而,朱渊并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这种僵持对北京来说依然是致命的。粮食在一天天减少,士兵的疲惫在累积。而那个关于“命格”的阴影,始终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他的头顶。
他加紧了宫内的清查和防卫,几乎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同时,他不断催促徐光启和艾儒略,希望他们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这天,徐光启终于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通过反复试验,他们成功利用“化学电流”显著强化了司南的磁性,制作出了指向更精准、更稳定的“强磁指南针”,并且发现这种电流似乎能刺激某些植物快速生长(虽然机理不明),或许可用于缓解部分粮荒?
坏消息是,那本皮质册子上的冶炼之术实在过于艰深,尤其是那种“蓝色火焰”的生成,需要特殊的燃料和极其精密的设备,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复制。至于火炮瞄准的改进,虽然有一些思路,但同样需要时间验证和制造器械。
科技的发展,终究无法一蹴而就。
朱渊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勉励了徐光启一番。强磁指南针和可能促进作物生长的方法,同样是重要的进步。
就在他准备继续处理政务时,钦天监监正连滚爬爬地冲进了乾清宫,脸上充满了极度惊恐的神色,甚至比上次地动时还要慌张。
“陛下!陛下!大事不好!!”监正的声音尖利得变了调,“荧惑……荧惑之星光芒暴涨!其行迹……其行迹测算显示,五日之后……五日之后将彻底侵入心宿区域,形成……形成真正的‘荧惑守心’之凶象!且此次天象……亘古罕见,恐……恐非吉兆啊!”
五日之后!真正的荧惑守心!
朱渊手中的朱笔啪嗒一声掉在奏章上,溅起一片墨污。
老嬷嬷的话,应验了。
“璇玑阁”最后行动的时刻,就要到了。
天启再临:朕即天命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天启再临:朕即天命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AG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