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连黑云峪小试牛刀,零伤亡捞回宝贵物资的消息,像一阵带着甜味的风,迅速吹散了笼罩在黄崖洞上空的些许阴霾。战士们训练时口号喊得更响,拼刺时眼神更狠,仿佛人人都憋着一股劲,想成为下一个能跟着魏和尚出去“捞洋落”的英雄。兵工厂的叮当声也似乎轻快了些,老刘甚至带着技工们,根据特战连反馈的需求,开始琢磨着改造一些更适合渗透和夜战的简易装备,比如加长枪刺的消音套筒(虽然效果聊胜于无)、更便于携带的攀爬钩索等。
李云龙心里也美滋滋的,看着特战连那群崽子们走路带风、眼角眉梢都带着点傲气的模样,活像自家养的土狗第一次叼回兔子。但他这高兴没持续两天,就被一种更深沉的忧虑取代了。他蹲在指挥部外面,嘴里叼着根草茎,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赵刚拿着份文件走过来,看到他这副模样,不禁问道:“老李,琢磨什么呢?特战连打了胜仗,缴获了药品,伤员情况稳定多了,你这是又哪根筋不对了?”
李云龙吐出草茎,叹了口气:“老赵啊,咱不能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啊。黑云峪这事儿,是痛快了。可你想想,小鬼子是吃亏不吭声的主吗?咱端了他一个小补给点,抢了药,这等于是在他山本一木脸上抽了一巴掌,还顺走了他兜里的糖豆儿。这老鬼子能善罢甘休?”
赵刚闻言,神色也凝重起来:“你的意思是,鬼子会有报复行动?”
“报复是肯定的,关键是啥时候来,从哪儿来,来多大阵仗。”李云龙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咱们现在就像是刚缓过点劲的伤兵,经不起第二次重锤了。上次是老丁老孔及时赶到,楚云飞雪中送炭,下次呢?好运不会总有第二次。”
他指着周围的山峦:“咱们窝在这山沟里,鬼子要是不动,咱们就是瞎子、聋子。他调兵遣将,咱们可能等到兵临城下了才知道。这不行,太被动了!”
赵刚深以为然:“是啊,情报工作是我们的短板。总部和旅部虽然有情报来源,但传递过来需要时间,而且未必能覆盖到我们面对的具体敌人——尤其是山本特工队这类精锐。”
“所以啊,”李云龙眼睛眯了起来,闪过一抹狐狸般的光,“咱们不能坐等。得把眼睛和耳朵伸出去!伸得远远的!”
“你的意思是……派侦察兵?可咱们现有的侦察兵,长途渗透和敌后生存能力……”赵刚有些迟疑。传统的侦察兵主要是前沿侦查,深入敌后风险极大。
“不光是侦察兵。”李云龙压低声音,“老子想的,是组建一个专门的情报网。不光是军事侦察,还要能打听到鬼子的调动、物资囤积、甚至伪军和地方上的风吹草动。”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你看,咱们根据地周边,那么多村子,那么多老百姓。鬼子伪军也要吃饭拉屎,也要征粮抓夫,这里面就有文章可做。咱们可以发展一些可靠的‘眼线’,不用他们拿枪打仗,就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觉得不寻常的事,想办法告诉咱们。还有那些被迫给鬼子干事的维持会长、保长,里面未必没有心存良善的,可以暗中争取……”
赵刚听得眼睛发亮:“老李,你这个想法太好了!这叫发动群众,建立隐蔽战线!这确实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这就安排各连指导员,秘密物色和发展可靠的对象,特别是根据地边缘村庄的积极分子和党员!”
“光靠内部不行。”李云龙摇摇头,“还得有能往外伸的手。特战连那帮小子,练了这么久爬墙钻沟,不能光用来偷罐头。得分出一个小队,专门负责远距离武装侦察和情报传递。给他们配上最好的脚力(指擅长山地行军的人),教他们怎么化妆,怎么利用地形躲开鬼子哨卡,怎么建立秘密联络点。”
他脑子里浮现出后世看过的那些谍战片片段,虽然条件天差地别,但一些基本思路是共通的:“情报传递要设计密语和暗号,不能首来首去。比如‘家里要买三只羊’,可能意思是‘来了三个中队的鬼子’;‘柴火不够烧了’,可能是‘弹药短缺’。”
赵刚忍不住笑了:“老李啊老李,你这脑袋里怎么尽是这些鬼点子?不过确实有用!我立刻去办,制定一套简单的密码系统。”
说干就干。赵刚立刻去着手布置群众情报网络的搭建,这项工作细致且需要绝对保密,他亲自负责。
李云龙则把魏大勇和特战连的几个骨干叫来。 “有个新任务,比摸鬼子岗哨刺激,也更要命。”李云龙开门见山,“要你们分出几个人,当‘千里眼’和‘顺风耳’,跑到鬼子眼皮底下去,把他啥时候吃饭、啥时候拉屎都给老子看清楚,听明白,然后活着回来报告。谁敢去?”
队员们面面相觑,眼神里既有兴奋也有紧张。这任务听起来就极不简单。
“团长!俺去!”一个绰号“夜枭”的队员率先站出来,他性格沉稳,观察力极佳,山地行进能力突出。 “也算俺一个!”另一个叫“土行孙”的队员也站出来,他个子矮小,其貌不扬,但极其擅长伪装和钻山沟。
很快,一支由五名队员组成的武装侦察小队成立,由“夜枭”负责。李云龙亲自给他们讲解了任务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初步的情报识别和传递要求(用了赵刚刚编好的简单密码)。
“记住,你们的命比情报金贵!遇到危险,保命第一,东西(情报)可以毁掉,人必须给老子活着回来!”李云龙再三叮嘱。
“是!”五名队员神色肃穆,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声却更加危险的战斗。
几天后,“夜枭”小组带着简单的干粮和伪装物品,悄然消失在黄崖洞外的群山之中。他们的目标是更远处的敌占区交通线和据点。
与此同时,赵刚那边的工作也悄然展开。通过地方党组织和可靠的群众关系,一些身处敌我交界区域的村长、货郎甚至是被迫为鬼子办事的乡绅,都成为了独立团隐秘的“眼睛”和“耳朵”。一条条看似平常的消息,通过放羊娃、回娘家的媳妇、走街串巷的货郎等渠道,悄无声息地汇聚到黄崖洞。
这项工作进展缓慢,且风险极大,但李云龙和赵刚都极有耐心。他们知道,这张无形的情报网一旦编织起来,将成为独立团最宝贵的护身符和出击的指南针。
日子一天天过去,黄崖洞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训练、生产、修复工事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李云龙和赵刚的心却始终悬着,等待着“夜枭”小组的消息,也警惕着日军可能的报复。
这天,一个放羊的老汉看似无意地将羊群赶到了靠近独立团哨卡的山坡上,对着哨兵哼起了俚曲小调。哨兵觉得调子古怪,多了个心眼,上前搭话。老汉絮絮叨叨说了些家长里短,最后像是随口抱怨了一句:“唉,这世道,不太平哟,前两天黑云峪那边的老总们(指鬼子)像是丢了啥宝贝,查人查得紧哩,连俺们这些放羊的过去都得盘问半天,还说啥要加修工事……”
哨兵立刻警觉,将情况层层上报。
消息传到李云龙这里,他结合“夜枭”小组尚未传回有价值情报的情况,判断黑云峪事件确实引起了鬼子的警惕和加强戒备,但暂时似乎没有大规模调动报复的迹象。
“看来山本这老小子,挨了一巴掌,也没立刻跳起来咬人。”李云龙对赵刚分析道,“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在憋大招,准备更狠的。二是他可能被别的事绊住了手脚,或者觉得为个小补给点大动干戈不值当。”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赵刚谨慎地说。
“当然不能。”李云龙点点头,眼神深邃,“不过,这也给了咱们时间。咱们这张情报网,还得织得再密些,伸得再远些……”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一个位置:“特别是这里,河源县城!鬼子在这一带的重要据点,山本的特工队之前好像也在那边活动过。要是能在这里安上咱们的眼睛,那价值就大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场围绕情报的暗战,己经在晋西北的暗流中悄然展开。独立团这只伤痕累累的雄鹰,开始尝试着睁开更多锐利的眼睛,去洞察迷雾背后的危险与机遇。而李云龙也深知,与山本一木的较量,己经从纯粹的军事对抗,延伸到了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的层面。
作者“南派的神”推荐阅读《亮剑:我李云龙浴血晋西北》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AK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