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的修复工作按部就班,战士们的伤口在愈合,队伍在新血液和新提拔的干部带领下渐渐恢复了元气。但那种被围困、被虎视眈眈的憋屈感,却像石头一样压在每个人心里。训练时的喊杀声里,总带着一股急于宣泄的狠劲。
李云龙蹲在指挥部门口,磨着他那把己经砍出不少缺口的鬼头刀,刺耳的摩擦声仿佛是他内心焦躁的写照。赵刚拿着几份思想汇报走过来,看到他这样子,不禁摇头:“老李,又跟刀较什么劲?心里不痛快?”
“痛快?老子痛快得了吗?”李云龙头也不抬,没好气地说,“天天窝在这山沟里,看着鬼子在外面晃悠,跟看门狗似的!和尚的仇还没报,大彪还躺着,这么多兄弟的血债都记在山本那老鬼子头上,老子能痛快?”
他猛地停下动作,将刀尖插进土里:“不行,不能再这么干等着了。伤疤没好也得先把疼忘了!得出去活动活动,让鬼子也知道知道,咱独立团还没死绝,牙口还利着呢!”
赵刚知道拦不住他,叹了口气:“你想怎么活动?现在咱们实力还没恢复,大规模出击肯定不行。”
“谁说要大规模了?”李云龙站起身,眼中闪着狡黠的光,“老子玩的是细活!还记得咱们之前怎么摸黑云峪补给点的吗?现在咱们人少了,但更精了!正好搞这种买卖!”
他立刻把新任的特务连连长(原特战连副连长,代号“山猫”)叫来。如今的特务连规模缩编,但都是经历过血战幸存下来的老底子,战斗经验和意志都极为过硬。
“山猫,给你个任务。”李云龙指着地图上鬼子外围的一个小据点——“黑石砬子哨卡”。“这里,驻了大概一个小队的鬼子和一个排的伪军,卡着咱们通往山外的一条小路。平时嚣张得很。给你一个班,带足手榴弹和炸药,今晚给老子摸过去,把它的哨楼给老子炸上天!动静闹大点,把狗日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山猫”眼睛一亮,没有任何犹豫:“是!团长!保证完成任务!”
“记住!”李云龙叮嘱道,“目标是制造混乱,吸引鬼子注意,不是攻坚!打了就走,不准恋战!老子要的是零伤亡!少一根汗毛,老子唯你是问!”
“明白!”
夜幕降临,“山猫”亲自挑选了九名身手最好、最擅长夜间渗透的战士,带足了爆炸物和弹药,如同幽灵般滑出了黄崖洞的警戒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李云龙在指挥部里坐立不安,虽然对部下有信心,但毕竟是重建后的第一次主动出击,心里还是捏着一把汗。赵刚也没睡,陪着他一起等消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首到后半夜,指挥部外面的哨兵才发出一声低低的唿哨。很快,“山猫”带着队伍安全返回,九个人一个不少,除了浑身被汗水湿透、沾满泥土外,毫发无伤,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神色。
“团长!政委!任务完成!”山猫压抑着激动报告,“哨楼炸塌了!估计里面的鬼子和伪军起码报销了一半!我们还顺手把他们的弹药库点了!火光冲天,十里外都能看见!”
“好!干得漂亮!”李云龙重重一拍大腿,脸上笑开了花,“鬼子啥反应?”
“乱套了!”一个战士抢着说,“周围几个据点的鬼子和伪军全都惊动了,枪打得跟过年似的,探照灯乱晃,就是找不到我们人影!我们撤的时候,听见他们还在那瞎打呢!”
“哈哈!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云龙畅快地大笑起来,“让山本那老鬼子也知道知道,睡不着觉是啥滋味!”
首战告捷,零伤亡取得不错战果的消息很快在团里传开,极大地振奋了士气。战士们摩拳擦掌,纷纷请战。
李云龙趁热打铁,又连续组织了几次类似的小规模出击。 有时是派神枪手远距离冷枪狙杀鬼子巡逻队或军官; 有时是小组渗透破坏鬼子的电话线和简易工事; 有时甚至化妆成老百姓,靠近据点用土制迫击炮(兵工厂新试制的,射程近精度差,但吓唬人管用)轰上几炮就跑;
这些行动规模都不大,战果也有限,但就像一群无处不在的马蜂,叮得鬼子外围据点日夜不宁,疲惫不堪。日军不得不加强警戒,增加了巡逻频率和兵力,无形中被极大地牵制和消耗了。
山本一木在指挥部里接到这些零零碎碎却又烦不胜烦的报告,气得脸色铁青。他本想围困消耗独立团,没想到反而被对方这种无赖战术搞得焦头烂额。出兵清剿吧,对方滑不溜手,根本抓不住主力;不理不睬吧,又实在恶心人,而且对士气影响很坏。
“八嘎!李云龙……就像一只讨厌的老鼠!”山本狠狠地将报告摔在桌上,“命令各部,加强戒备,固守据点,没有确切情报,不得轻易出击!同时,情报部门加紧工作,我要知道李云龙下一步想干什么!”
然而,李云龙的下一步,却超出了山本的预料。在成功骚扰了鬼子外围,吸引了其注意力后,李云龙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那条刚刚初步打通的、通往马家集黑市的秘密粮道。
“老是小打小闹不过瘾,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李云龙对赵刚说,“咱们的粮食快见底了,老楚那边也不能总指望。那条险路既然探通了,就得用起来!得去黑市搞点真粮食回来!”
这一次,他决定亲自带队。赵刚深知此事关系到全团生存,风险极大,但见李云龙决心己定,也只能再三叮嘱小心。
李云龙精心挑选了二十名最精锐的战士,亲自检查了每一条绳索、每一把开山刀,带足了银元(之前伏击和楚云飞赠送的)和用来交换的山货、皮子。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这支精干的小队悄然从后山绝壁处,沿着那条仅容一人通过的险峻小路,如同壁虎般向下攀援。脚下是万丈深渊,耳边是呼啸的山风,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经过一夜近乎极限的跋涉,有惊无险地绕过了日军的封锁线,在天亮前抵达了马家集外围的山林里潜伏下来。
李云龙派出机灵的战士化妆成山民进入黑市打听情况。反馈回来的消息让他眉头紧锁:由于日军封锁加剧,黑市粮食价格飞涨,而且盘查很严,大量购买极易引起怀疑。
“妈的,小鬼子逼得真狠。”李云龙骂了一句,但并未放弃。他让战士们分散开,小批量、多批次地购买,主要购买能长期储存的粗粮和盐巴,并用山货皮子抵扣部分费用,尽量减少现金交易,避免引人注目。
过程虽然繁琐缓慢,但一天下来,竟然也陆续收购到了几百斤粮食和几十斤盐巴。虽然不多,但己是雪中送炭。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趁着夜色原路返回时,意外发生了。镇子口突然加强了盘查,一队鬼子兵和伪军设卡,对出入人员严加搜查,特别是携带物品多的人。
“团长,不好,鬼子好像察觉了什么?”负责观察的战士紧张地报告。
李云龙心里一沉,知道必须当机立断。“粮食分散,每人背一点,藏在柴火或者山货里。分开走,绕开大路,从林子里穿过去,到老鹰涧下的汇合点集合!”
战士们立刻行动,化整为零,利用地形掩护,试图绕过哨卡。
大部分战士有惊无险地混了过去,但李云龙和两名背着较多粮食的战士却被一队巡逻的伪军盯上了。
“站住!干什么的?背的什么东西?”伪军班长端着枪,狐疑地打量着他们。
李云龙脑子飞速转动,脸上却堆起憨厚的笑容:“老总,俺们是山里猎户,打了点皮子,换了点粗粮回去糊口……”
“猎户?我看不像!搜!”伪军班长显然不信。
眼看就要暴露,李云龙眼中寒光一闪,正准备拼命,突然——
哒哒哒!砰砰! 镇子另一个方向突然响起了枪声和爆炸声!顿时一片大乱!
“八路!是八路摸进来了!”有人惊慌大喊。
设卡的伪军和鬼子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李云龙趁机一使眼色,三名战士猛地撞开眼前的伪军,钻入旁边的密林中,迅速消失不见!
身后的枪声和喊叫声渐渐远去。李云龙带着战士们一路狂奔,首到确认安全后才停下来喘气。
“刚才……是哪部分的兄弟帮了咱们?”一个战士心有余悸地问。
李云龙摇摇头,也是一脸疑惑。他并没安排其他接应。
这时,一个黑影从树林里钻了出来,低声喊道:“李团长?是李团长吗?”
李云龙定睛一看,来人穿着百姓衣服,却透着股精干气,有些面熟。
“你是……” “李团长,我是358团侦察连的王班长!我们孙营长猜到您可能会来这边,派我们小组在这附近盯着,以防万一。刚才看到你们有麻烦,就弄出点动静把鬼子引开了。”
李云龙顿时恍然大悟,又是感激又是感慨:“楚云飞……孙铭……老子又欠你们一次!”
“李团长客气了,抗日一家。你们快撤吧,这边我们来应付!”
有惊无险地回到汇合点,清点人数和物资,虽然损失了一点粮食,但人员和大部分物资安全返回。
这次行动,不仅带回了救命的粮食,更验证了秘密粮道的可行性,虽然风险极大,但终究为独立团打开了一线生机。
当李云龙带着队伍和粮食,再次攀上险峻的绝壁,回到黄崖洞时,迎接他们的是战士们欣喜的目光。虽然数量不多,但这批粮食的意义远超其本身。
独立团,在绝境中,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友军的暗中相助,初步打通了了一条汲取养分的毛细血管。
李云龙站在山顶,望着远处日军封锁线的方向,摸了摸怀里那块硬邦邦的、差点让他暴露的玉米饼子,眼神锐利。
“山本,你想困死老子?没那么容易!咱们的棋,还长着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6AK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