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义雄的怒火在太原第一军司令部燃烧,但很快便被冰冷的算计所取代。连续在李云龙手上吃亏,让他意识到单纯军事围剿或特务手段,都难以迅速奏效。这个李云龙,狡猾如狐,凶狠如狼,其部队的韧性和战斗力远超一般中国军队。必须改变策略,从更根本、更残酷的层面下手。
“命令!”岩松义雄的声音冷得像冰,“针对八路军太行太岳匪区,尤其是晋西北李云龙部活动区域,实施‘囚笼政策’升级版!第一,强化封锁沟、封锁墙的构筑和巡逻,特别是山区与平原交界处,要形成难以逾越的屏障,彻底切断其与外界的物资流通!第二,在其核心区域外围,大规模建造碉堡、炮楼,步步为营,压缩其活动空间!第三,实行严格的保甲连坐和物资配给制,一粒粮、一尺布都不准流入匪区!我要饿死他们!困死他们!”
这道命令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晋西北大地,日伪军驱赶着大量民夫,开始疯狂地挖深沟、筑高墙、建碉堡。一道道冰冷的军事屏障在山野间延伸,将原本联系的村庄和根据地割裂开来。巡逻队和装甲车日夜在封锁线上巡弋,对任何试图靠近的人格杀勿论。同时,敌占区的粮食、药品、食盐等生活必需品被严格管制,集市关闭,百姓生活陷入困顿。
赵家峪,独立团很快就感受到了这股刺骨的寒意。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盐。人是铁饭是钢,但长期缺盐,战士和群众都会浑身无力,严重影响战斗力生产和生活。库存的盐很快见底。 接着是药品。伤员需要消炎药,日常疾病需要普通药品,来源被切断后,卫生所的库存迅速告罄,只能依靠土方草药,效果大打折扣。 最致命的还是粮食。虽然赵家峪能自产一部分,但根本无法满足近万部队和众多群众的需求。之前靠缴获和“副业”获得的粮食很快消耗殆尽,伙食标准一降再降,战士们训练时都显得有些腿软。
“团长,政委,这样下去不行啊!”后勤处长拿着空荡荡的仓库清单,愁容满面,“咱们快断炊了!伤员缺药,好多伤口都化脓了!再不想办法,不用鬼子来打,咱们自己就垮了!”
李云龙和赵刚看着地图上那一道道标注出的封锁线和碉堡符号,脸色无比凝重。鬼子的这一招,极其毒辣,这是要从根本上扼杀根据地的生机。
“妈的,小鬼子这是想把咱们困死在这山沟里!”李云龙一拳砸在桌子上,“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打破封锁!”
但谈何容易?日军这次下了血本,封锁线构筑得极其严密,强攻代价巨大,且容易暴露赵家峪的核心位置。
“硬冲肯定不行。”赵刚沉吟道,“得想办法钻出去,或者……让外面的东西流进来。”
就在这时,通讯兵送来了一份加密电报。是旅部转来的,内容是关于兄弟部队如何应对日军“囚笼政策”的一些经验交流,其中提到了利用地下交通线、伪装运输、甚至争取部分伪军暗中合作等方法。
李云龙看着电报,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对啊!明的不行,咱们来暗的!他小鬼子有张良计,咱有过墙梯!”
他立刻召集了张大彪、特务连长“山猫”以及各营营长开会。
“同志们,鬼子想用铁丝网和碉堡困死咱们,那是做梦!”李云龙指着地图,“咱们就来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他做出了详细部署:
1. 地下交通线(主攻): 由赵刚负责,联合地方党组织,秘密发动群众,挖掘从赵家峪通往外界的秘密地下通道。选择路线极其隐蔽,出口远离日军据点。这项工作艰苦漫长,但一旦建成,就是一条生命线。
2. 伪装渗透(辅攻): 由特务连和精干战士组成若干小组,化妆成老百姓、商人甚至伪军,利用各种身份尝试穿越封锁线。重点采购食盐、药品等急需物资。
3. 争取内应(奇兵): 由李云龙亲自负责(他鬼点子多),尝试接触封锁线上的伪军军官。通过威逼(掌握其劣迹或家人信息)利诱(银元、许诺战后出路),争取其暗中提供方便或情报。
4. 武装破袭(佯动): 组织小股部队,对封锁线进行不间断的骚扰和破袭,埋地雷、剪电线、打冷枪,吸引日军注意力,掩护其他行动的进行。
任务下达,独立团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只是这一次,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亮剑:我李云龙浴血晋西北 斗争的形式变得更加隐蔽和多样化。
赵刚深入群众,很快找到了几位当年挖煤挖矿出身的老把式,由他们带领可靠的战士和民兵,日夜不停地向着选定的方向挖掘地道。进度缓慢,风险极大,但没有人抱怨。
特务连的战士们则各显神通。有的扮成运粪的农民,将药品藏在粪桶夹层里;有的扮成送葬的队伍,把盐包藏在棺材里;甚至有人胆大包天,弄来了日伪军的军服,冒充巡逻队,大摇大摆地穿过哨卡(成功后立刻远遁)。失败和牺牲在所难免,但成功的案例也在一点点积累着宝贵的物资。
李云龙则通过各种渠道,还真联系上了一个姓王的伪军连长。这家伙贪财怕死,家里老小都在敌占区。李云龙派人暗中接触,先是送上银元,然后又“不经意”地透露己知晓其家人住处以及他私下倒卖军粮的证据。王连长吓得魂飞魄散,最终答应在特定时间、特定地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提供一些日军巡逻规律的情报。
然而,最大的突破来自于一次意外的“重逢”。
这天,李云龙正在为药品短缺发愁(一批重要的消炎药在运输途中损失了),一个战士跑来报告:“团长,外面来了两个人,说是您的故人,一个姓丁,一个姓孔!”
“老丁?老孔?”李云龙一愣,随即大喜,“快请!不!老子亲自去接!”
来的正是新一团团长丁伟和新二团团长孔捷!三位老战友历经波折,终于在赵家峪再次见面,激动得互相捶打着肩膀。
“好你个李云龙!闹出这么大动静!打平安县,聚万把人,现在又被鬼子重点关照,成了晋西北的风云人物了啊!”丁伟笑着打趣。 “少他娘的风凉话!”李云龙笑骂,“老子都快被鬼子困死饿死了!你们俩要是来看笑话的,现在就给老子滚蛋!”
孔捷比较实在,摆摆手:“老李,说正事。鬼子这‘囚笼政策’不光针对你,我们那边压力也很大。旅长让我们过来,一是看看你这边的实际情况,二是看看咱们兄弟部队能不能联动一下,互相策应,打破鬼子的封锁!”
三人立刻钻进指挥部,对着地图研究起来。铁三角再次聚首,智慧和经验碰撞出火花。
丁伟指着地图一点:“你看这里,黑云寨据点,是封锁线上一个关键节点,卡住了通往平原的要道。但它的补给线很长,需要从清河镇运输。如果我新一团在清河镇周边搞出点大动静,比如佯攻镇子或者伏击他的运输队,黑云寨的鬼子肯定紧张,甚至会抽调兵力回援!”
孔捷接口道:“到时候,我的新二团可以运动到黑云寨另一侧,做出攻击姿态,进一步牵制其兵力!”
李云龙眼睛放光:“好!等你们把黑云寨的鬼子调动起来,注意力吸引过去,老子就派精锐部队,从你们创造的空档猛插过去!同时,地下通道和伪装运输也趁机加大力度!这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准能撕开他一个口子!”
一个联合作战计划迅速形成。铁三角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计划很快付诸行动。丁伟的新一团在清河镇方向果然闹出了巨大动静,又是炮击又是冲锋,搞得像主力进攻。孔捷的新二团也在黑云寨侧翼频繁活动,摆出进攻阵势。
黑云寨的日军指挥官果然上当,以为八路军要集中兵力拔掉他的据点,慌忙向后方求援,并收缩兵力,加强寨防,对漫长封锁线的巡逻和监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疏漏。
就在此时!李云龙的机会来了! 他亲自带领特务连和一支精锐突击营,如同利剑般,从丁伟和孔策应创造出的薄弱环节猛然穿透了封锁线!同时,多条地下通道和伪装运输队也趁机将大量急需的物资运回了赵家峪!
这次联合行动大获成功!独立团不仅成功突破了封锁,获得了宝贵的补给,更与丁伟、孔捷部建立了有效的联动机制。日军的“囚笼政策”虽然依旧严密,但再也无法完全困住这只浴火重生的雄鹰。
李云龙站在刚刚运回来的粮食和药品前,对赵刚和两位老战友感慨道:“看见没?小鬼子想困死咱们?没门!咱们八路军,是鱼,老百姓是水!咱们兄弟部队,是拳头,握紧了就能砸碎任何牢笼!”
铁三角的再次携手,预示着晋西北的抗日烽火,将以更加旺盛的势头,继续燃烧下去。而李云龙和他的独立团,在破解敌人重重阴谋和封锁的过程中,也变得越发坚韧和强大。
(http://www.220book.com/book/6AK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