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别墅,张姨和梁姨刚做好了饭菜,三菜三肉带一汤。
三菜是蒜蓉菜心、酸辣白菜和炒空心菜。所谓酸辣白菜的辣是岭东人的微辣,在吃辣椒的省份来说和没放辣椒没有什么区别。
三肉是芥蓝炒黄牛肉、粉蒸排骨和清蒸小黄鱼。
一汤是鱼头豆腐汤。
都是清淡的家常菜。
陈挺和两个小公主在车上就靠一块小蛋糕垫巴了一下肚子,闻到饭菜香味,肚子又咕噜噜响了起来。
陈挺向小兕子说道:“兕子,带你姐姐去那里洗手。你要教她怎样洗。”他指了指大厅的盥洗室。
小兕子听说让自己教阿姐,立刻挺起小胸脯,拉着长乐公主的手说道:“阿姐,你跟我来乃,我教你洗手。”
陈挺看着小丫头拽着阿姐往盥洗室走去,笑了笑,吩咐张姨和梁姨把新买的手机、平板、充电宝等都拿去充电。然后走到旁边一间客房的盥洗室,匆匆放空了体内多余的水分,洗了手,这才回到饭厅。
这个时候,长乐牵着小兕子也回到了饭厅。
陈挺把小兕子抱上宝宝餐椅,然后给她围上围兜。这些是他昨天让梁姨购买的。
小兕子第一次坐在这么高的椅子吃饭,而且前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板子放食物,她感觉很新奇,小腿忍不住在空中上蹬了蹬,嗯,宝宝很兴奋。
长乐公主忍不住悄悄拍了一下小兕子的脚脚,等小家伙不解的眼神转过来的时候,长乐瞪了她一眼,嘴巴无声地说出“规矩”两个字。
小兕子立马正襟危坐了,要多乖有多乖。说起来,在宫里,她可以在李二面前肆无忌惮,甚至在兄弟姐妹们都忌惮的长孙皇后面前谈笑自如,但是碰到有“规矩”二字的存在的时候,她是真的挨过揍。
这和孙猴子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一念紧箍咒就只能投降一样。
也就李二本身就是经常破坏规矩的人,才让小兕子受到的约束比其他贵族子女少很多。
长乐公主平时也不多管小兕子的,但这不是有陈挺这个“外人”在嘛。
陈挺看着也是一乐。他也没有出言阻止长乐。没必要。这也是长乐公主作为嫡长公主的责任。而且唐代贵族没有“规矩”二字是会被鄙视的。
反正小兕子以后也会常来,她习惯了后就会把现代和唐代做个区别。
桌上的菜,长乐公主就认识空心菜、黄牛肉和鱼头豆腐。
空心菜的大名是蕹菜,产于南方,因为产量很高,是当时南方主要蔬菜之一。这个时候因为气候比较暖,长安城有时候也能见到有出售的。这菜也是番薯的近亲,都是旋花科番薯属的,它们的花基本一模一样。
菜心唐朝还没培育出来。唐朝最接近这东西的就是芥菜型油菜——就是《诗经》“采葑采菲”里的葑,长得没有现代粗壮。
白菜也是。唐朝这个时候有早期白菜,叫做“菘”,样子和今天市场上叫“青菜”或“上海青”的蔬菜很像,而且当时主要在南方栽种。现代大白菜应该是后来它与北方的芜菁杂交出来的产物。
芥蓝菜,这菜出了岭南连听过的人都不多。
排骨,古代贵族不吃猪,长乐公主自然也没见过。
这除了猪因没有阉割味道骚臭,肉质太韧外,还与饲养环境有关。出土的汉代陶住宅,就有楼上是厕所,厕所下面是猪圈的布局,不难想象猪是吃什么了。
另外寄生虫问题在古代也无法解决。上个世纪的国人一定对一个词语有印象——“米猪肉”。猪患了囊虫病后,肌肉纤维上会有一个个石榴籽大小的水泡,像撒了米粒一样,这就是囊包虫。还有大名鼎鼎的猪肉绦虫,这个不建议搜索。这些寄生虫问题是到1990年代才通过大规模养殖和禁止私宰彻底解决的。
至于小黄鱼,长安那地方只能吃到干海产。
餐桌上除了菜之外,每个人都有两双筷子、两副调羹和两个碗。这是陈挺想到唐朝是分餐制后做的妥协。两副餐具,一副作为公筷、公勺,一副自用,算是变形的分餐。多余的碗是自行盛菜用。
一顿家常饭吃得宾主尽欢。现代菜肴食材和调味上的优势让唐朝皇宫的御厨也相形见绌。
因为长乐公主饭前对小兕子说了“规矩”两字,小兕子特别规矩,不但做得板正,也做到了食不言。
但陈挺更懂“规矩”,不需要小兕子说话,只要小丫头看向餐桌,他就立马把小丫头眼神聚焦之处的食物用公筷和公勺取到小兕子的菜碗里。小兕子虽然不能说话,但她那的油乎乎的小嘴角就是牵一头大兕子(大犀牛,不是小兕子她爹)来也压不下去的。
吃完饭后,陈挺用营养快线招待两人。
小兕子年龄小,又营养不良,最好不要给喝茶和可乐。
陈挺给小兕子的手机下载了一个消消乐,让她在一旁自己玩,然后就把本子掏出来,和长乐笔谈。
陈挺先背着小公主,把城阳公主的玉佩拿出来悄悄交给了长乐公主。在长乐公主的不解眼神中,陈挺在小本子里写下了整蛊城阳公主的计划。
长乐公主看了,饶是她经过严格的皇家礼仪培训,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表示可以配合陈挺整蛊一下城阳公主。毕竟这丫头把李二御赐的玉佩去换零食,太过离谱。
陈挺继续写道,他在总结一些能提高大唐生活品质的技能,比如制作精盐、白糖之类的技能,收集一些后世作物的种子,到时候会一一送给李二陛下做礼物。
之所以在收集中,是因为他以为穿越小说中有现成的方法可以抄,最后却发现里面的方法都不太靠谱。
比如,多次结晶提炼精盐,有一点作用,但不大,成本巨大,得不偿失。还不如古人的自己总结的制盐法。古人是怎么都制造不出今天的精盐的,但能做出与客家人做盐焗鸡的时候用的粗盐那种就不错了。
再如黄泥水制糖,那就是无稽之谈。
硝石制冰,其实是芒硝制冰,硝石和芒硝不是同一种东西,而且效果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而且,与穿越客们想到的不同,土豆和番薯的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它们更大的作用是在荒年托底。人口增长依赖于和平稳定、品种改良和耕种技术的发展。
而在现代化之前,华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巅峰,是共和国前三十年。
那一代人一边在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发展工业,一边在被外界封锁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挖掘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科学理论结合的潜力,最后在没有大规模化肥和农药生产的情况下养活了八九亿国人,比同样是古典农业的清朝和民国足足多了一倍多的人口。
陈挺打算去图书馆找一下祖辈们艰苦奋斗的成果,总结出来,逐步传到大唐。
至于发展工业,呵呵。他不觉得嘴炮党们会比共和国初期拼命建立新中国工业体系的那一代实干家们更强。而且这过程中还有那个人在不断对旧势力发动一轮轮清洗的前提下进行的。
陈挺很有键政党的觉悟。自己就提建议,实干非自己所长。能实干他早就考公务员去了。
和长乐谈了大概半个小时,陈挺站起身,走到小兕子身前,说道:“兕子,不要玩手机了。”
小兕子化身网瘾:“小囊君,我还想玩。”
陈挺蹲下身子,温和地哄着小兕子:“那兕子是不想要叔叔的礼物了?”
“嗯?”小兕子埋在手机中的小脑瓜抬了起来,“拟物?小囊君给细几的拟物?”
陈挺点了点头。
小兕子把手机往沙发上一放,跳下地来,说道:“谢谢小囊君。拟物在哪泥呢?”
“跟我来!”陈挺把小兕子抱了起来,向电梯走去。长乐公主也跟了过来。
陈挺的礼物有两个:一是学前儿童三轮脚踏车。这个适合小兕子做运动。二是两本发声书——一本是识字发声书,一本是《千家诗》儿童发声书。这是给小兕子和其他小孩子们学习现代语音的。李渊和长孙皇后如果想来现代看病的话也可以学习一点。
到了书房,陈挺把小兕子放下,先拿出两本有声书,打开《千家诗》那本,对小兕子说道:“兕子,你看这本书,它是会说话的,你点一下它,他就会读出上面的文字。”说着他就点了一下书本。
然后书本发出了一个甜美的女性声音:“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咦?”小兕子和长乐公主都惊奇了。特别是长乐公主,她是不懂现代汉语,但普通话的语音的源头京城方言(不要说是某个县的方言,不是!不要看营销号。就算是县城,那也是宛平县)也是从中古汉语发展过来的分支。贞观说的依旧是中古汉语,对照之后其实很容易理解的。
长乐公主发现自己似乎也可以用这本书来学习现代汉语。而且,里面的诗句好美啊。
一首《春晓》读完,长乐公主好奇地点了一下另外一首,书本又响了起来:“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小公主听不懂也看不懂,但就是很喜欢。它的声音很好听呐。她一边听一边咯咯笑着,对这件礼物很满意。
陈挺合上书,指着充电口,再把手机的充电口向长乐指了指。因为他在车里教过长乐如何给手机充电,长乐马上就会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陈挺又把脚踏车拿了出来。他走到小兕子身后,两手伸到她腋下把她提起,放向脚踏车座位:“两条腿分开,对,就这样,把小脚丫放到踏板上,对。然后用力踩踏板……呃,不对,是这样。”
陈挺懒得和小兕子多话了,而是首接上手,用手在小兕子的左脚轻轻拍了一下:“这只脚踩踏板,对,就这样,换上面这只脚……”说着他同时拍了一下小兕子的右脚。小兕子随着他的不断轻拍变换着双脚蹬脚踏车。
车子慢慢向前行驶。小兕子也高兴得笑了起来:“哇,真好玩!”
陈挺又教了小兕子转弯,然后继续轻拍了一会,见小兕子蹬起了节奏,就站起身慢慢地看着小兕子在书房不算太大的空间里撒欢了。
“真神奇啊!”长乐公主在一边喃喃地说道.
陈挺没听懂。
他用手机打了一行字给长乐公主看:“时间匆匆,没有买你的礼物。后天送城阳的礼物的时候,我会把你的礼物放在上面的。”
长乐公主想要掏出纸笔来推辞,陈挺却又去逗小兕子了。
玩了几分钟,终于到了分离的时候了。陈挺抱起小兕子,挼(rua)了挼小兕子的小脸蛋,说道:“兕子再见了。有空的话就和你阿爷阿娘说声,再过来玩,哥哥这里还会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招待你的,知道吗?”小兕子嗯了一声。
陈挺又把一封短信交给长乐公主,上面写着给兕子体检和关于李渊、长孙皇后看病的建议。之后便与两个公主挥手告别。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贞观皇家奶爸》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BB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