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女娲造人时,女娲在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别创造了鸡、狗、猪、羊、牛、马、人,所以这七天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过了正月初七,也就是人日,新年才算结束。
这一日清晨,当长安城尚在熹微晨光中苏醒,高阳公主、豫章公主、城阳公主与晋阳公主小兕子,回到了那个她充满暖意的羊城别墅。曹诚与高锦儿也都一起传送过来照顾几个小公主。唯有太上皇李渊与皇后长孙,因各种活动的需要,必须在长安多停留几日。
“呼——”传送到别墅一楼客厅的瞬间,高阳公主便发出一声满足的轻叹。她迫不及待地解开那件织金绣凤的厚实斗篷,任其滑落在地,然后像只挣脱樊笼的雀鸟,向空中舒展双臂。暖流如无形的绸缎,瞬间包裹住她每一寸肌肤,驱散了长安深宫里浸入骨髓的寒意。“长安的宫殿再是雕梁画栋,冬日里也只得靠那炭盆暖一暖手心脚心,哪像这里,连呼吸的空气都带着融融暖意,仿佛整个屋子都在温柔地拥抱你。
豫章公主亦是利落地卸下自己素雅却厚重的斗篷,快步走到玄关的鞋柜前。她弯下腰,毫不怜惜地将那双在长安寒风中冻得如同石块般的鹿皮靴子“咚”地一声扔在地上,然后把在刺骨的寒意中没有一点卵用的厚厚的布袜子也扯了下来。冻僵的脚趾在温暖空气中伸展了一下,舒服。
她扯掉手套,双手摩擦了一下自己的脚趾,随即套上了一双毛茸茸的小棉拖。
“可不是嘛,”她接过高阳的话头,语气里带着同感,“长安的夜晚,冷得如同冰窖,裹上三层厚厚的锦被,寒气依旧丝丝缕缕往里钻。这里倒好,穿件轻薄的纱衫,竟也觉得暖洋洋的,真是不可思议。”初唐时节,既无后世北方常见的火炕,亦未出现宋代皇宫精巧的“地龙”系统,冬日取暖之难,确非现代人所能想象。
西位公主,连同曹诚、高锦儿,都迅速褪去了属于大唐的厚重“铠甲”,换上轻便舒适的现代家居服,蹬着软绵绵的棉拖鞋,鱼贯步入宽敞明亮的客厅。
陈挺注意到小公主们头上都戴着彩缕人胜。
所谓人胜,是人日的时候人们戴着头上的饰品的统称。女人是人形头饰,叫人胜;男人是花样头饰,叫花胜。皇帝到了人日就会给大臣们赏赐彩缕人胜——当然,因为官员是男人,所以这里的人胜其实是花胜。
高阳的人胜是以赤金细线编织的小女孩,缀着极小的珍珠,走动时簌簌作响;豫章的是银线缠出的少女纹样,衬得她面色愈发温润;城阳的则用绛红丝线绣了吉祥纹样,边角还坠着细巧的流苏。最精巧的当属小兕子的,粉白绢纱捏成小人儿模样,眉眼用墨线细细勾勒,头顶还沾着两朵米粒大的绒花,随着她的动作在发间轻晃。
“小囊君,介係你哒花胜,阿爷给哒!” 小兕子忽然踮起脚,将手中那朵绯红绢花递到陈挺面前,花瓣层层叠叠,花芯缀着细碎的金箔。
看见陈挺没有反应,小丫头挣扎着爬上沙发,,然后依靠着陈挺的胳膊,踮脚把花胜戴在陈挺的头发上,拍着小手笑:“这样才好看!”
高阳挑着眉打量片刻,忍不住笑出声:“没想到陈郎君戴花,倒比长安那些刻意装扮的公子顺眼些。”
陈挺无奈地摸了摸发间的花胜,只当是哄小兕子开心,想着在室内戴戴便罢,要是出去拿不就是社死了。
因为两个阿姨都还在放假,陈挺懒得做饭,便决定带众人去参加广府庙会。那里吃的东西比较多。
广府庙会羊城春节期间传统的庙会,以城隍庙为主会场,燕京路为主要活动区域。而近现代两场重要活动的人才培养地——教员主持的农讲所以及康有为设立的学堂万木草堂分别在这个区域的西东两侧边缘地带。
陈挺下单叫了两辆商务车。然后他回到自己的在盥洗室对着镜子反复打量那朵花胜,越看越觉得别扭。
他瞥了眼客厅里正叽叽喳喳讨论庙会的公主们,趁没人注意,随手将花胜扯下来,嫌弃地扔在了洗手台上,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等他换好衣服出来,小兕子一眼就发现他头上的花胜没了:“咦,小囊君,你的花胜呢?” 陈挺忙笑道:“这里男人不戴花的,我放在房间里了。”
这时候,手机响了,车子来了,陈挺一挥手:“车子来了,大家上车去!”小兕子被转移了注意力,拉着他的手往外走,头上的小人儿头饰随着脚步轻轻晃动。
下了车,广府庙会的人很多,陈挺让小兕子骑到自己的肩膀上,曹诚也依样画葫芦,把城阳放到自己的肩膀上。而高锦儿则牵着高阳公主和豫章公主。
“叔叔,你快看那边!”城阳公主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她指着北京路深处一片人声鼎沸、彩旗招展的方向。
只见一群身着五彩斑斓戏服的艺人,正踩着高高的木跷,摇摇晃晃却又灵活异常地穿过拥挤的街道。他们扮作传说中的八仙模样,或持宝剑,或摇扇子,或背葫芦,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手中挥舞着鲜红的幡旗。
在这支奇特的队伍身后,紧跟着一支喧腾的舞狮队。那威风凛凛的狮头,缀满了亮片和彩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激昂鼓点,金狮红狮时而昂首阔步,时而腾跃翻滚,时而摇头摆尾,引得围观人群阵阵喝彩。最引人注目的是“采青”环节:狮子灵巧地跃起,一口“咬”住悬挂在高处的生菜(寓意“生财”),随即从口中吐出一幅长长的红绸,上面写着“大吉大利”、“财源广进”等吉祥话。
城阳公主拍着小手到:“好热闹啊!”
陈挺他指着不远处一家热气腾腾、香气西溢的粥铺,热情地招呼道:“几位公主,要不要尝尝地道的‘七宝羹’?”所谓七宝,是七种蔬菜:芹菜(勤快)、荠菜(聚财)、韭菜(长久)、菠菜(旺盛)、芫荽(缘分)、葱(聪明)、蒜(精打细算)。那家粥铺就在庙会的核心区里,门口排队的可都是地道的本地老广,味道绝对正宗。
“要!要!”小兕子第一个拍手说道。有吃的东西她是最积极的。
他们挤过熙攘的人群,来到了陈挺推荐的那家老字号粥铺前。果然如他所言,小小的店铺门口排着长龙,大多是操着地道粤语的本地街坊,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和对美食的期待。好容易轮到他们,陈挺熟练地点了几碗热气腾腾的七宝羹。
当那碗七宝羹端到面前时,一股清新而浓郁的复合香气扑鼻而来。乳白色的米浆熬得稠而不腻,如同温润的玉液。上面点缀着七种色彩各异、切得细如发丝的蔬菜:翠绿的芹菜、嫩绿的荠菜、青绿的韭菜、深绿的菠菜、鲜绿的芫荽、碧绿的葱段、还有白中带青的蒜丝。它们如同翡翠碎玉般漂浮在米浆之上,顶端还撒了一层炒香的白芝麻,更添了几分香气和口感。粥碗边缘还贴心地配了一小碟酥脆的油条碎和一小勺特制的豉油。
“快尝尝,趁热!”陈挺招呼道。
小兕子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吹了吹,送入口中。瞬间,她的大眼睛亮了起来:“好鲜!好甜!好香!”她口中的“甜”,并非糖的甜腻,而是蔬菜本身经过熬煮后释放出的天然清甜回甘。
豫章公主细细品味,感受着七种蔬菜在口中交织出的丰富层次:芹菜的爽脆微辛,荠菜的淡淡清香,韭菜的独特辛香,菠菜的柔滑,芫荽的浓郁芬芳,葱的微辣提神,蒜的辛香开胃……它们与米浆的醇厚、芝麻的焦香、油条碎的酥脆完美融合,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满足。一碗下肚,从胃里暖到心里,驱散了早春的最后一丝寒意,也仿佛真的注入了新一年的活力与智慧。
“果然名不虚传,”高阳公主赞道,“这滋味,比长安的汤羹更添几分鲜活与生机。”
喝过热粥,众人都感觉身体温暖好多。于是,一行人沿着中山西路,向着燕京路步行街的方向信步前行。
街道两旁,是极具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灰砖黛瓦,雕花窗棂,在节日的装点下挂满了红灯笼和中国结。虬曲苍劲的古榕树垂下气根,如同慈祥的长者,默默守护着这片热闹的土地。
非遗手作区里,老匠人正专注地制作着广彩瓷器,笔下的花鸟鱼虫色彩浓艳、栩栩如生;打铜师傅手中的铜锤在铜坯上敲打出清脆悦耳的节奏,一件件光可鉴人的铜器逐渐成型;广绣摊位前,绣娘飞针走线,丝线在绸缎上幻化出细腻的岭南风光。
传统美食区更是香气扑鼻,引得人垂涎欲滴:金黄酥脆的煎堆、油角堆叠如山;晶莹剔透的萝卜牛杂在浓稠的酱汁里咕嘟冒泡;雪白滑嫩的双皮奶、姜撞奶散发着奶香与姜香的奇妙融合;还有艇仔粥、及第粥、布拉肠、云吞面……每一样都承载着老广的味蕾记忆。
更有趣的是,现代元素也巧妙地融入其中:有摊位提供AR互动,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虚拟的舞狮在眼前跳跃;有年轻艺术家结合传统剪纸和动漫形象创作的文创产品;还有现场首播的美食博主,用镜头向世界展示着广府庙会的魅力。
就在这时,一阵更加激昂的锣鼓声从不远处的中心舞台传来。他们循声望去,只见那里正在进行一场盛大的“醒狮贺岁”表演。两只巨大的醒狮,一金一红,在梅花桩上跳跃翻腾,动作刚劲有力又灵动飘逸。它们时而对望嬉戏,时而威猛对峙,时而配合默契地完成“高台饮水”、“狮子吐球”等高难度动作。鼓点时而急促如暴雨,时而舒缓如流水,与狮子的动作丝丝入扣。当狮子最终从口中吐出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巨大对联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公主们看得如痴如醉,尤其是小兕子,兴奋地拍着小手,完全被这充满力量与吉祥寓意的传统艺术所震撼。
他们还观看了精彩的粤剧折子戏片段,演员们华丽的戏服、婉转的唱腔、精湛的身段,让公主们领略了“南国红豆”的独特韵味;他们在糖画摊前驻足,看着艺人用一勺金黄的糖浆,在石板上飞快地勾勒出活灵活现的龙凤、蝴蝶、生肖,小兕子得到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糖凤凰,开心得舍不得下口;他们在风车摊前挑选了五彩斑斓的“转运风车”,据说转一转就能带来好运;他们还尝试了套圈、打气球这些简单却充满乐趣的传统游戏,欢声笑语不断。
(http://www.220book.com/book/6BB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