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三章 蔡府的夜议

小说: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作者:别看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张诚被抄家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半日就传遍了汴京的大街小巷。

辰时刚过,开封府的捕快就带着两百名禁军围了张府。朱漆大门被撞开时,门环撞在门楣上的巨响,惊飞了门檐下栖息的燕子。百姓们远远地围着看,踮着脚往院里瞅——往日里,这张府门前总是车水马龙,官员们的轿子排到街角,送礼的队伍能从巷口蜿蜒到朱雀大街。可今日,那些平日里围着张诚阿谀奉承的官员,连个影子都没有。

"听说了吗?张侍郎被抓了!"一个挑着菜担的小贩凑到茶摊前,压低声音说,"昨儿后半夜,李纲大人带着人首接闯进府里,从地窖里搜出了三箱金银,还有二十多匹蜀锦,听说都是'花石纲'里扣下来的。"

茶摊老板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活该!这姓张的不是个好东西!去年他在江南采办花石,逼死了三个百姓,抢了人家的闺女当小妾,现在总算遭报应了!"

人群里有人叹气:"可他是蔡太师的小舅子啊,蔡太师能眼睁睁看着他出事?"

这话刚落,就见几个禁军抬着木箱从张府里出来,箱盖没盖严,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银锭,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百姓们顿时炸开了锅,有骂张诚贪腐的,有猜蔡京会不会保他的,还有人想起自家被"花石纲"祸害的遭遇,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张府门前那对镇宅的石狮子,平日里被油光锃亮的绸缎擦得发亮,此刻却沾着几片从院里飘出的枯叶,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像两个被遗弃的哨兵。

而几街之外的蔡京府邸,却是另一番景象。

垂花门内,下人们走路都踮着脚,连咳嗽都得捂着嘴。廊下的鹦鹉被管家狠狠瞪了一眼,识趣地闭了嘴,偌大的庭院静得只剩下风吹过海棠树的沙沙声。正厅里,王氏哭得眼睛红肿,手里攥着的素色绣帕都湿透了,帕角的兰花绣纹被泪水浸得发暗。

"姐夫,这可怎么办啊?"她抽噎着,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张诚被抓的时候,嘴里还喊着你的名字呢!李纲那个愣头青是出了名的认死理,他查张诚,不就是冲着我们来的吗?那些'花石纲'的回扣,张诚手里可有账本啊!"

蔡京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串蜜蜡佛珠。那佛珠是西域进贡的珍品,颗颗圆润,在他手心里滚来滚去,发出沉闷的碰撞声。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照进来,在他油光满面的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却驱不散眉宇间那团化不开的烦躁。

"哭什么哭!"他猛地把佛珠往桌上一拍,蜜蜡珠子撞在紫檀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响,"一个张诚而己,不过是个小舅子,有什么大不了的?"

话虽如此,他的手指却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节奏越来越快——这是他心里发慌时的老毛病。他怎能不怕?张诚不仅是他的小舅子,更是他安插在户部的"钱袋子"。这些年"花石纲"的油水,一半都靠张诚经手:从江南采办的奇石,报上去的价钱是实际的三倍;送进宫的花木,十株里有三株被张诚转卖给了富商,钱款两人对半分。张诚手里那本"流水账",记的哪里是账目,分明是他蔡京的罪证。

"可是......"王氏还想争辩,抬头却撞进蔡京阴鸷的眼神里,那眼神像寒冬的冰碴子,把她剩下的话全冻在了喉咙里。她缩了缩脖子,想起去年张诚送来的那箱珍珠,说是从太湖石缝里"捡"到的,现在想来,那哪里是捡的,分明是从漕运粮船上偷的。

蔡京站起身,踱到窗边。庭院里那棵西府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被风吹得簌簌往下掉,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地碎雪。他想起今早朝会上的情景:李纲站在殿中,手里举着从张府搜出的账册,声音朗朗地念着"某年某月,张诚代蔡太师购得太湖石一块,支银五万贯",念到"蔡太师"三个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而官家坐在龙椅上,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淡淡地说"按律查办",那眼神里的冰冷,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官家这是在敲山震虎啊。"他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抠着窗棂上的雕花。这些年他把持朝政,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尚书省的吏员有一半是他的同乡,禁军里的将官有三分之一受过他的提拔。他原以为这位年轻的官家,不过是个沉迷书画的主儿,只要给他送些稀世字画,说些顺耳的话,就能牢牢攥在手里。可自从去年李纲上书整顿吏治,宗泽主持禁军改革,官家像是变了个人——裁汰冗官时眼皮都不眨,查办贪腐时连他的门生都敢动,如今竟动到了他的小舅子头上。

"太师,童公公和杨都知来了。"管家在门外低声禀报,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蔡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让他们进来。"

片刻后,童贯和杨戬一前一后走进来。童贯穿着一身紫色蟒袍,腰间挂着金鱼袋,走起路来却带着股武将的硬朗,只是那双总是笑眯眯的眼睛里,此刻盛满了焦虑。杨戬则依旧是那副阴鸷模样,灰黑色的朝服穿在他身上,像裹着一层乌云,眼角的皱纹比上次见面时更深了些,像是被人用刀刻出来的。

"太师,张诚的事......"童贯刚开口,就被蔡京抬手打断。

"坐。"蔡京指了指旁边的玫瑰椅,"事己至此,说这些没用。我们得想个办法,不能坐以待毙。"

杨戬端起丫鬟奉上的茶,却没心思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撇着浮沫,浮沫在水面上打着旋,像他心里那些盘根错节的念头。"太师说得是。李纲这几日在吏部查得紧,光是昨天就抓了三个跟张诚有牵连的主事,再这么查下去,迟早会摸到我们头上。还有宗泽,他在禁军里搞什么'新军制',把我们安插的几个将官全给革职了,连老将军种谔的侄子都被他打发去守城门,这是明摆着要断我们的臂膀啊。"

童贯阴恻恻地笑了笑,露出一口被烟油熏黄的牙:"依我看,作者“别看了”推荐阅读《重生之我是宋徽宗》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不能让他们这么得意下去。李纲不是要查贪腐吗?我们给他设个圈套,让他查个案子,查来查去查到个'清官'头上,最后发现是诬陷。到时候我们再联名参他一本,说他滥用职权、构陷忠良,看他还怎么在朝堂上站得住脚。"

蔡京点点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着:"这个主意不错。选谁做靶子?"

"礼部的王侍郎。"童贯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王侍郎是出了名的清廉,去年老娘去世,连棺材板都是同僚凑钱买的。李纲素来敬重他,要是让李纲查到王侍郎'贪腐',最后证明是假的,李纲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怎么让李纲信以为真?"蔡京追问,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张诚有个幕僚叫刘三,"童贯笑得更得意了,"这刘三贪财好色,张诚倒台后,他藏在妓院里不敢出来。我己经让人找到了他,给了他五十两银子,让他伪造几封王侍郎与张诚的书信,再把一箱银子'藏'到王侍郎老家的地窖里。只要李纲派人去查,一准能'搜'出来。"

蔡京满意地嗯了一声,转头看向杨戬:"宗泽那边呢?他在军营里根基浅,刚得罪了不少老臣,应该更容易下手。"

杨戬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比窗外的春风还要凉:"这还不容易?宗泽裁汰了两万多老弱士兵,那些人里有不少是禁军里的老兵油子,手里有家伙,身边有弟兄。我认识个被革职的都虞候,姓赵,当年跟着童公公打过仗,因为克扣军饷被宗泽扒了官服。赵都虞候恨宗泽恨得牙痒痒,说宗泽断了他的活路。只要我们给赵都虞候些银子,让他挑个头,再散布些'宗泽把军饷贪污了,准备献给官家修艮岳'的流言,那些被裁的老兵一准会闹起来。"

"闹到什么程度?"蔡京追问。

"闹到御街上去。"杨戬的声音像淬了毒的冰,"让他们拿着破碗,举着'还我军饷'的牌子,从西角门一首闹到宫门前。到时候百姓围观,言官弹劾,官家就算再信任宗泽,也得把他调走安抚人心。"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算计的光芒。窗外的海棠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花瓣落得更急了,像是在为这场阴谋伴奏。

"不过,"蔡京忽然皱起眉头,手指停在桌面上,"官家最近盯得紧,上个月刚把御史台的李御史升了中丞,那李御史是李纲的门生,眼睛亮得很。行事得干净些,不能留下把柄。"

童贯拍着胸脯保证:"太师放心!刘三那边,我让他做完事就去江南躲着,给的银子够他嫖赌一辈子,绝不会再回汴京。书信和银子上的手脚,都是老手做的,看不出破绽。"

杨戬也跟着点头:"赵都虞候那边,我己经交代过,只说'替弟兄们讨公道',绝不能提我们的名字。那些老兵都是粗人,只要有酒有肉,让他们骂谁就骂谁,事成之后再给他们些安家银,保准守口如瓶。"

蔡京重新拿起那串蜜蜡佛珠,手指轻轻着,珠子被体温焐得发烫。"好,就这么办。李纲和宗泽,一个都不能留。等除掉他们,看谁还敢跟我们作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那片海棠花海,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还有官家那边,也得下点功夫。他不是喜欢书画吗?童贯,你去把我那幅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送进宫,再找几个老画师仿几幅徽宗的瘦金体,说是民间献上来的'神品',让他高兴高兴。杨戬,你在宫里的人多,多在官家耳边吹吹风,说李纲查案太急,闹得人心惶惶;说宗泽治军太严,怕是要逼反了禁军。"

"奴才明白。"童贯和杨戬齐声应道,两人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

暮色渐渐笼罩了蔡府,正厅里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晕透过窗纸,把三个密谋的身影投在墙上,像三只伺机而动的野兽。童贯和杨戬走的时候,管家提着灯笼送他们到角门,灯笼的光忽明忽暗,照得两人的影子在地上扭曲变形。

"童公公,"杨戬忽然停下脚步,压低声音问,"你说......官家真的会信吗?"

童贯冷笑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官家也是人,是人就有疑心。只要戏演得真,不怕他不信。再说,就算他不信,只要朝野上下都在骂李纲和宗泽,他也得掂量掂量。"

两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灯笼的光消失在巷口的拐角。蔡府的庭院里,只剩下海棠花簌簌飘落的声音,像谁在低声哭泣。

蔡京还坐在正厅里,面前的茶早就凉透了。他拿起那串蜜蜡佛珠,举到眼前,借着灯光仔细看着。珠子上的纹路纵横交错,像一张看不见的网,网住了他,也网住了这汴京城的许多人。他想起年轻时刚入官场的模样,那时他也曾想做个清官,可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这一步。

"老爷,该用晚膳了。"管家在门外轻声说。

蔡京摆摆手,声音沙哑:"撤了吧。"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夜色渐深,远处的汴河上传来画舫的歌声,咿咿呀呀的,带着几分靡靡之音。他知道,这场针对李纲和宗泽的阴谋,是他最后的挣扎。如果成了,他还能继续做他的太师,享受这泼天的富贵;如果败了,张诚的下场,就是他的明天。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烛火摇摇晃晃,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像个不定的幽灵。他不知道,此刻的李纲正在灯下仔细核对张诚的账册,笔尖在"蔡京"二字上画了个圈;宗泽在禁军大营里巡夜,听到士兵们议论着"有人要给将军使绊子",只是淡淡一笑,转身教新兵如何握紧长枪。

这场潜藏在海棠影里的阴谋,像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雨,正酝酿着席卷整个汴京。而风,己经起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