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六章 迷雾中的转机

小说: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作者:别看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别看了”推荐阅读《重生之我是宋徽宗》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李纲站在御史台的卷宗室里,指尖划过那些泛黄的纸页,一股浓重的霉味混杂着陈年墨香扑面而来,呛得他忍不住轻咳了两声。卷宗室是个幽深的院落,西面高墙挡住了天光,即便是正午,也得点着油灯。此刻窗外的雨己经下了三天,淅淅沥沥的雨声像一张无形的网,从雕花窗棂的缝隙里钻进来,笼罩着整个汴京,也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上。

他面前的案几上,摊着一卷从大理寺调来的供词——粮商王大户的证词。昨天还字字凿凿说童贯的亲信曾强买他的陈粮充新米,今天的供词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墨迹新鲜得仿佛能滴下水来:"小人一时糊涂,受李纲大人威逼,竟诬告童公公......"末尾的指印红得刺眼,像一滴凝固的血。

"大人,这明显是蔡京和童贯在背后搞鬼!"助手小陈气得把拳头砸在桌上,案几上的卷宗哗啦啦散落一地,他弯腰去捡,手指都在发抖,"王大户昨天还跟我说,他儿子在童贯的粮铺里当伙计,被抓去打了二十板子,逼他翻供!他们这是要毁了所有证据,让我们查不下去啊!"

李纲捡起一卷账册,封面写着"环庆路军粮采购明细",纸页脆得像干树叶,稍一用力就可能裂开。上面用小楷工整地记录着每一笔采购:"宣和七年三月,购上等新米五千石"、"宣和七年五月,购精麦三千石",每一笔后面都盖着"童贯"的朱印,可附着的验收单上,负责签字的士兵姓名却模糊得看不清,像是被人用米汤泡过又晒干。

"我知道。"李纲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眶,三天没合眼,眼前总有些发黑,"但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可是......"小陈蹲在地上,看着散落一地的卷宗,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沮丧,"现在人证翻供,物证被毁,连那几个掌管童贯军粮仓库钥匙的管理员,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们手里这点东西,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根本扳不倒童贯啊。"他跟着李纲从福建沙县来到汴京,原以为能跟着这位以"铁面"闻名的上司干一番事业,却没料到这潭水比闽江的漩涡还要深。

李纲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雨水打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密的水花,把路面冲刷得油亮,倒映着灰蒙蒙的天光。可他知道,这雨水冲不掉那些藏在暗处的污垢——就像童贯贪墨的军饷,就像蔡京党羽盘根错节的利益网。

他想起去年在沙县赈灾的情景。那时黄河决堤,灾民涌入沙县,官府发的赈灾粮里混着大半发霉的糙米,好多老人孩子吃了上吐下泻,没几天就没了气。他当时怒不可遏,斩了克扣粮款的县丞,可现在才知道,那不过是冰山一角。童贯贪墨的军粮,比赈灾粮的猫腻要肮脏百倍——那是要让前线的士兵饿着肚子去打仗,用命去填他贪来的金山银山。

"童贯贪墨的不是普通的钱财,是军粮。"李纲转过身,油灯的光晕在他脸上跳动,映出眼底的红血丝,却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这些粮食关系到前线将士的生死,关系到大宋的边防。环庆路的士兵们用血肉之躯挡住西夏人的铁骑,他们本该吃着饱饭、穿着暖衣,可现在却要啃发霉的窝头。如果我们查不下去,就会有更多的士兵因为体力不支战死沙场,就会有更多的土地被西夏人侵占,到时候,这汴京的繁华,又能撑多久?"

小陈看着李纲坚毅的侧脸,心里的沮丧渐渐被一股热流取代。他想起临行前,沙县的父老乡亲托他给李纲带的那袋新茶,说"李大人是清官,要多保重"。他猛地站起身,把散落的卷宗一本本摞好:"大人说得对!我们不能让那些士兵白白送死!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走到墙边,展开一幅卷起来的西北地图。地图是用羊皮绘制的,边角己经磨损,上面用墨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地名。"我们换个思路。"他用手指点着地图上的环庆路,"童贯采购的军粮,最终是要运到西北军中的。粮商可以翻供,仓库管理员可以失踪,但那些真正吃了这些粮食的士兵,总不会都消失吧?"

小陈恍然大悟,眼睛一下子亮了:"大人的意思是......去西北?去找那些士兵作证?"

"对!"李纲重重一拍地图,羊皮纸发出沉闷的响声,"去西北,去找环庆路和泾原路的驻军。童贯可以买通粮商和管理员,但他买通不了成千上万的士兵!只要有三个以上的士兵愿意站出来,说出他们吃的是发霉的粮食,童贯就百口莫辩!"

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路线滑动:"环庆路的种师道将军刚打了胜仗,军纪严明,最是体恤士兵。我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当年他在西北戍边,我在沙县做通判,曾书信往来讨论过军粮问题。有他的支持,我们的调查会顺利很多。"

小陈看着地图上从汴京到环庆路的蜿蜒路线,那几乎要穿过半个大宋,心里又升起一丝担忧:"可是大人,西北是童贯经营了十年的地盘,他的亲信遍布各州府,连转运使都是他的门生。我们两个去,怕是......怕是会有危险。"

李纲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疲惫,却更多的是坦然:"自从我在朝堂上弹劾张诚的那一刻起,就己经把危险抛在脑后了。"他走到案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油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他这些天整理出的核心证据——几张被篡改的粮价单、两个老兵的血书证词、还有一块从发霉军粮里取出的霉斑样本。"为了大宋,为了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就算有再多的危险,我也必须去。"

他把油布包仔细捆好,塞进随身的行囊里,又换上一件耐磨的粗布长衫:"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你去备两匹快马,不要惊动任何人,我们轻装简行,争取早日到达环庆路。"

"是!"小陈用力点头,转身快步走出卷宗室。雨声似乎更大了,敲打着屋檐,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李纲最后看了一眼这间昏暗的卷宗室,案几上的油灯忽明忽暗,映着那些无声的卷宗。他知道,自己这一走,汴京的暗流只会更汹涌,但他没有退路——就像西北的士兵们,守在城墙下,也没有退路。

就在李纲和小陈牵着马,趁着雨幕悄悄出了御史台后门时,御书房里的赵杰也收到了消息。

"李纲要去西北?"赵杰放下手中的狼毫笔,笔尖的墨汁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小小的墨点,正好落在他临摹的《寒江独钓图》里的水面上。他临摹的是范宽的真迹,画中老翁披着蓑衣,独自坐在一叶扁舟上,在漫天风雪中垂钓,鱼竿细得像一根线,却透着股不屈的韧劲。

"回官家,是的。"杨戬躬身回话,腰弯得几乎要贴到地上,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听御史台的小吏说,李御史的调查遇到了阻碍,王大户翻供,仓库管理员失踪,他打算去西北找士兵作证。"

赵杰看着宣纸上那个小小的墨点,若有所思。这三天的雨,不仅打湿了汴京的街道,也让朝堂上的气氛变得诡异。蔡京一早就递了奏折,说"李纲查案过急,恐伤无辜",建议"暂将此案移交大理寺";童贯则在旁边敲边鼓,说"西北军情要紧,不宜让文官随意搅扰"。他们的心思,他怎会不懂?

"这个李纲,倒是有几分胆识。"赵杰拿起那张宣纸,对着光看。墨迹透过纸背,在阳光下泛着青黑色的光。他想起半个月前,李纲在朝堂上弹劾张诚时的情景——那时张诚还在户部作威作福,蔡京就坐在旁边的太师椅上,可李纲站在殿中,声音朗朗,一条条列数张诚的罪状,连额角的青筋都在跳。

那双眼,充满了怒火,却又异常清明,像极了年轻时的寇准。赵杰那时就想,这把剑虽然还带着锋芒,却需要好好打磨,才能劈开眼前的迷雾。

"官家,要不要派人保护李大人?"杨戬小心翼翼地问,眼角的余光偷偷瞟着赵杰的神色。他心里巴不得李纲在西北出点什么事,最好是"意外身故",这样童贯和太师就能安心了。

赵杰摇摇头,将宣纸重新铺在案上:"不用。童贯虽然嚣张,但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对朝廷命官下手,尤其是在西北那种军管之地。如果我们派人保护,反而会打草惊蛇,让他提前设防,说不定还会害了李纲。"

他顿了顿,手指在画中的老翁身上轻轻点了点:"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杨戬,你去给种师道传一道密旨。"

杨戬心里一紧:"奴才遵旨。"

"密旨里就说,"赵杰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闻李纲前往西北巡查,事关军粮要务,着种师道务必多加照拂。若李纲遇到阻碍,或有性命之忧,种师道可便宜行事,必要时,可调环庆路驻军护其周全。"

杨戬的手指在袖袍里蜷缩了一下。种师道是出了名的"硬骨头",当年童贯想让他在军功簿上多写些自己的名字,被他当面怼了回去:"军功是士兵的血换来的,不是笔写出来的。"让他去保护李纲,岂不是给李纲添了个最硬的靠山?

但他不敢反驳,只能躬身应道:"奴才遵命。"

看着杨戬离去的背影,赵杰走到窗边。窗外的雨还在下,宫墙下的芭蕉叶被打得噼啪作响,绿意却愈发浓重。他知道,李纲此去西北,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了童贯的池塘,一定会激起千层浪。那些隐藏在军粮账册后的龌龊,那些依附在童贯身边的蛀虫,都会因为这颗石头而躁动起来。

危险吗?当然危险。西北的风沙,比汴京的暗流更能吞噬人。但他没有别的选择——朝堂被蔡京和童贯盘剥得太久,像一棵生了蛀虫的大树,若不及时清理,迟早会轰然倒塌。李纲,就是他派去清理蛀虫的那把刀,哪怕这把刀会被虫蛀得伤痕累累。

"童贯,蔡京......"赵杰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你们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

他转身回到书案前,拿起那幅还未完成的《寒江独钓图》。画中的老翁还没有画完脸,但赵杰看着那佝偻却挺拔的背影,忽然觉得,那就是自己。坐在风雨飘摇的大宋这艘船上,握着鱼竿,钓的不是鱼,是这江山的未来。

而李纲和宗泽,就是他鱼竿上的线,细,却坚韧。只要线不断,总有钓起大鱼的一天。

窗外的雨还在下,但赵杰的心里,却渐渐升起了一丝希望。他提起狼毫笔,在画中老翁的脸上轻轻添了一笔——那是一双眼睛,望向远方,带着风雨无阻的坚定。

他相信,李纲一定会带着证据回来;他相信,种师道会护住这把利剑;他更相信,大宋的未来,一定会像雨后的天空一样,重新变得晴朗。

雨声依旧,御书房里的檀香袅袅升起,缠绕着那幅未完成的画,也缠绕着一个帝王的决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