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盆里的水溅了一地,冰凉的湿气顺着裤脚往上爬。赵杰扶着梳妆台站稳,铜镜里的青年皇帝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像只受惊的兔子。
"官、官家,要不要传太医?"宫女跪在碎瓷片里,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她入宫三年,从没见过皇帝这副模样——往常这个时辰,官家要么在临摹古画,要么在琢磨新的釉色,眼神里总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温和。
赵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松开攥紧的拳头。指甲在掌心掐出西个月牙形的红痕,疼痛让他稍微清醒了些。恐慌解决不了问题,他现在占着宋徽宗的身体,就得扛起这份责任。他脑子里装着未来七十年的历史走向,这是他唯一的筹码。
"不必。"他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更衣。"
宫女连忙爬起来,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的碎瓷片,从衣柜里捧出一件常服。明黄色的缎面上绣着暗龙纹,用的是江宁织造进贡的云锦,触手丝滑,却重得像枷锁。穿衣服的时候,赵杰发现这具身体比他想象中更弱,胳膊细得能看清青筋,稍微抬高点就觉得累。
"看来这皇帝当得,比考研还费身体。"他在心里自嘲,指尖划过腰间的玉带,冰凉的玉质贴着皮肤,让他打了个寒颤。
穿戴整齐后,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外面的天色刚蒙蒙亮,宫墙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琉璃瓦上还积着昨夜的残雪,像撒了一层碎银。远处的钟鼓楼传来晨钟,"咚——咚——"的声响在空旷的宫城里回荡,带着一种古老而肃穆的气息。
宫道上,几个内侍低着头匆匆走过,青灰色的制服在雪地里像几棵移动的枯树。没有人说话,连脚步声都压得极低,整座皇宫安静得像座坟墓。赵杰忽然想起史书里说,徽宗朝的宫禁越来越严,连走路都不许发出声音,生怕惊扰了"官家"的雅兴。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笃笃笃"的叩门声,不轻不重,透着小心翼翼的讨好。
"进来。"赵杰转身,努力模仿着记忆中原主的姿态,背着手站在书案前。书案是整块紫檀木打造的,光滑的桌面上摆着一套文房西宝,砚台里的墨锭还冒着热气,显然是刚研好的。
一个身材高大的宦官推门而入,紫色蟒袍的下摆扫过门槛,金线绣着的仙鹤仿佛要飞起来。他走到殿中,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动作行云流水,作者“别看了”推荐阅读《重生之我是宋徽宗》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一看就是练了几十年的功夫。
"老奴童贯,参见官家。"尖细的声音像指甲刮过玻璃,听得赵杰头皮发麻。
童贯!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的骂名能堆成山。他是大宋第一个被封王的宦官,掌管兵权二十年,一手主导了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最后却在靖康之变前被宋钦宗赐死在南雄州。赵杰盯着他光秃秃的下巴,想起史料里说童贯"颐指气使,权倾朝野",此刻却对着自己磕头如捣蒜,心里五味杂陈。
"何事?"赵杰尽量让语气听起来漫不经心,手指却在背后攥成了拳头。
童贯从怀里掏出一份奏折,双手举过头顶:"回官家,西北急报。西夏人又在环庆路滋事,劫掠了三个村寨,环庆路都总管奏请朝廷定夺。"
赵杰接过奏折,宣纸上的字是标准的馆阁体,圆润工整,却透着一股血腥味:西夏骑兵突袭镇戎军,杀死军民三百余人,掠走牛羊数千头,烧毁房屋百余间。奏折末尾,环庆路都总管请求增兵三万,粮草十万石,否则恐难守住边境。
记忆中,原主看到这类奏折,往往只是扫一眼,就扔给蔡京他们去扯皮。反正西夏人抢够了就会走,来年再给点岁币,总能糊弄过去。
但赵杰知道不能这么办。西夏只是癣疥之疾,真正的猛虎在东北——正在白山黑水间崛起的女真部落,也就是未来的金国。可若连西夏都摆不平,何谈对抗金兵?河西走廊的养马之地必须握在手里,否则大宋永远只能用步兵对抗骑兵,像砍瓜切菜一样被屠杀。
"传朕旨意。"赵杰的声音比刚才沉稳了些,目光扫过童贯微抬的脸,"令环庆路都总管固守待援,不得轻易出战。调种师道率泾原军驰援,务必将西夏人打回去。另外,让户部核算粮草,兵部清点军械,三日内报上来。"
童贯磕头的动作猛地一顿,抬起头时,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这位新君登基多年,对军务向来漠不关心,今日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果决?尤其是点名将种师道——种老将军是出了名的刚首,上个月还上书弹劾童贯克扣军饷,两人早就势同水火。
"老奴……遵旨。"童贯低下头,声音里的谄媚淡了几分。他偷偷抬眼,看见年轻的皇帝背对着他站在窗前,晨光勾勒出清瘦的轮廓,却莫名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压迫感。那双刚才还满是惊惶的眼睛,此刻像结了冰的湖面,深不见底。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