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石心 初叩

小说: 萧婉传   作者:丽娜来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萧婉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6CCC/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萧婉传

那块来自辽东深水或寒岩的巨大璞玉,如同一位沉默而威严的不速之客,在西偏殿廊下落了户。它粗粝、冰冷、与周遭雕梁画栋的精致格格不入,却又因其承载着那位遥远亲王的意志,而自带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压迫感。

沈嬷嬷显然对此极为不悦。那块石头的存在,本身就像是对她精心构建的训导秩序的一种嘲讽和干扰。她下令将玉石置于最偏僻的廊角,眼不见为净,但那种无形的膈应,却弥漫在空气中。她对萧婉的看管愈发严密,训导的课程排得更加紧凑,仿佛要用无尽的规矩和课业,将那块石头带来的任何“非分之想”都彻底挤压出去。

然而,璞玉既己送入,便如同在密不透风的铁幕上凿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尚工局的两名老玉匠奉命每日前来,他们须发花白,手脚粗粝,带着一身石粉的气息和沉默寡言的工匠做派。他们并不进入内殿,只在廊下那方寸之地,对着那块巨石,架起简单的砣机,开始他们漫长而枯燥的工作——相玉、开窗、去皮、粗磨。

起初,萧婉被严格限制靠近。她只能在每日固定的、极短的休息时刻,由宫女“陪伴”着,远远地站在殿门内,看上几眼。砣机摩擦石头发出的刺耳声响,穿透沉闷的空气传来,伴随着老匠人偶尔低沉的交谈和石屑纷飞的味道。

但这限制,反而激起了她一种近乎固执的好奇。那不仅仅是对于玉石本身的好奇,更是对于晋王此举深意的探究,对于一种被禁止的、象征着“外界”与“劳作”的活动的隐秘向往。

她开始更加努力地完成沈嬷嬷布置的所有课业,甚至主动增加练习时间,力求表现得无可挑剔,以换取那一点点可怜的、可以“旁观”琢玉的闲暇。她不再将那视为苦役,而是视为一种……特权,一种窥探那无形命题答案的机会。

沈嬷嬷冷眼看着她这种突如其来的“勤勉”,并未阻止,只是那目光中的审视与警惕,愈发深沉。

数日后,或许是被萧婉那近乎偏执的坚持所“打动”,或许是想看看她究竟能“体悟”出什么,又或许是得到了某种来自更高处的、默许的暗示,沈嬷嬷终于略微松口:允许萧婉在完成当日所有功课、且由王嬷嬷或赵嬷嬷亲自陪同监视的情况下,每日可有半炷香的时间,靠近廊下,观看匠人作业,并可“略作询问”。

这己是极大的“恩典”。

萧婉小心翼翼地利用着这每日半炷香的时间。她走到廊下,并不打扰匠人工作,只是静静地站在一个不碍事的角度,看着那冰冷的砣轮如何一点点啃噬坚硬的石皮,看着浑浊的冷却水流如何冲走石粉,露出内里或许莹润、或许斑驳的玉肉。

她观察着老匠人如何通过皮壳的色泽、纹理、松紧来判断内部玉质的好坏,听着他们用极其简练的术语交流——“这边沙细,可能有肉”、“那里有绺,小心崩口”、“水头看来不足”……

她偶尔会提出一些问题,声音轻柔,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卑与好奇:“老师傅,这层黑色的皮壳,要磨多久才能去掉?”

“为何此处打磨的声音,与彼处不同?”

“书中言‘首德次符’,这‘德’字,在玉上究竟作何解?”

她的问题起初很简单,甚至有些幼稚,但逐渐变得有些针对性。老匠人们起初只是含糊应答,但见她日日来看,态度恭谨,问的问题也渐渐搔到痒处,便也偶尔会多解释几句。工匠们对自己的手艺总有一种朴素的自豪感,面对一位看似虚心求教的“贵人”(即便是一位被软禁的公主),那沉默的外壳也会偶尔裂开缝隙。

王嬷嬷或赵嬷嬷就站在一旁,目光如鹰隼,紧紧盯着每一次对话,确保不涉及任何超出“琢玉”范畴的内容。但即便是关于玉石的知识,也仿佛为萧婉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那个世界没有宫廷的诡谲与算计,只有材料的特性、工具的使用、手艺的传承,有一种近乎原始的、脚踏实地的确凿感。

这种确凿感,奇异地安抚了她终日惶惶不安的心绪。

她开始在那无尽的抄写和仪态练习之余,偷偷翻阅晋王一同赐下的那几本相玉、琢玉的古籍。书册陈旧,字迹斑驳,充满了艰涩的术语和玄妙的比喻,读起来并不轻松。但她却读得极其专注,仿佛那不是闲书,而是关乎性命的重要课业。

沈嬷嬷发现了她在看这些“杂书”,冷厉的目光扫过,却并未像之前没收那本谢眺诗集一样强行收走,只是冷声道:“殿下莫要本末倒置。”

萧婉立刻恭顺地放下书册:“嬷嬷教训的是,婉兒只是偶作消遣,绝不会耽误正课。”

她确实没有耽误正课。相反,她将时间压榨到了极致。白日里,她是那个完美顺从、刻苦受训的公主。只有在深夜,确认守夜的宫女己经困倦,她才会就在帐外那盏长明灯极其微弱的光线下,偷偷地、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些古籍,用手指在锦被上无声地摹画着砣机运行的轨迹,揣摩着“解玉砂”的粗细与功效。

那块冰冷的石头,仿佛成了她精神上的一个支点。面对它,思考它,揣摩它,让她得以暂时从自身命运的泥淖中抽离出来,获得一种奇异的、短暂的平静。她甚至开始隐隐觉得,晋王赐下此玉,或许并非全然是戏弄或考验,其中是否也藏着一种极其隐晦的……点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她反复咀嚼着这句话。难道他是在暗示,她所经历的一切严苛训导,也如同这琢玉的过程,是一种痛苦的打磨?而“大器晚成”,是否是一种……渺茫的期许?

这个念头让她感到一阵荒谬的悸动,随即又被更深的警惕压了下去。她不能会错意。任何过于乐观的揣测,都可能导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日子一天天过去。廊下的玉石在老匠人耐心而缓慢的打磨下,逐渐褪去了丑陋厚重的皮壳,开始显露出内里的质地。并非预想中的完美无瑕,而是带着天然的绺裂、深浅不一的色根,以及一些难以去除的杂质。匠人们时而摇头叹息,时而又对某一小片突然暴露出的、温润莹洁的玉肉发出低低的惊叹。

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与偶然,与宫廷中一切讲究计划与掌控的作风截然不同。

萧婉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她看到美玉如何与瑕疵共生,看到匠人如何面对材料的“不完美”,因势利导,化瑕为瑜。她心中某些坚硬的东西,似乎在不知不觉中,也被那冰冷的砣轮一点点磨去棱角,生出一种更加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感悟。

一日,匠人们在打磨一处深嵌的绺裂时,不慎崩落了一小块边缘的玉料。那玉料只有指甲盖大小,质地却异常温润细腻,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青光。老匠人惋惜地捡起来,看了看,似乎觉得无用,便要随手丢弃。

“老师傅,”萧婉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这块碎料……可否给婉兒?”

老匠人一愣,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监视的王嬷嬷。

王嬷嬷皱起眉头。

萧婉立刻垂下眼睫,轻声道:“婉兒见其虽小,质地却纯,想……想留着,日后镶于香囊或簪首之上,也算……不负此玉一点灵性。”她给出了一个极其符合“女儿家心思”的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

王嬷嬷审视地看了她片刻,又瞥了一眼那块微不足道的碎料,最终僵硬地点了点头。

萧婉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块小小的、冰凉的石心碎片,如同接过什么珍贵的宝物,紧紧攥在手心。那冰冷的触感,却仿佛带着一丝奇异的暖意。

石心初叩,虽只窥得片羽吉光。

玉屑纷飞处,却似有天光,悄然渗入这铜墙铁壁的深处。

她知道,她握住的不仅仅是一块碎玉。



    (http://www.220book.com/book/6CC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萧婉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6CC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