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4章 :合砚新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章节无错乱精修!
 甜弦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西章 合砚新生

三个月后,“砚遇”与“砚科技”联名推出“合璧砚”系列。发布会设在苏砚的手作店,墙上挂着两位爷爷年轻时的合照,两人蹲在砚矿前,手里举着块刚开采的原石,笑得露出牙。

顾深站在苏砚身边,看着她给粉丝签名。她今天穿了件月白旗袍,领口别着枚云纹银簪,是用裂砚的边角料做的。

“顾总,”有记者提问,“传统与科技的结合,会不会让砚台失去灵魂?”

苏砚抢过话筒:“你看这方砚。”她举起联名款,砚池里嵌着块微型屏幕,能显示墨迹浓淡,边缘却是手工雕刻的云纹,“芯片是骨架,手作是血肉,就像两位爷爷,少了谁都不完整。”

顾深补充道:“我们还成立了‘云纹基金’,资助传统手艺人学习新技术。”他看向苏砚,眼里的笑意漫出来,“就像这裂砚,分开时是两道疤,合起来才是圆满。”

活动结束后,两人坐在柜台后,拼合的裂砚被摆在中央。月光透过玻璃门照进来,砚底的暗格轻轻开了条缝,露出爷爷夹在里面的小纸条:“若明远的孙子和我家丫头能和解,记得在砚台里放颗糖,甜一甜。”

苏砚笑着掏出颗橘子糖,塞进暗格。顾深握住她的手,两人的指尖同时抚过那道愈合的裂痕——

原来仇恨就像砚台的疤,看着狰狞,却藏着和解的可能。而那些被误解尘封的真心,终会像这方重圆的砚,在时光里磨出温润的光,甜得恰到好处。

砚遇

第五章 砚香漫延

联名款“合璧砚”上市后,订单像雪片般飞来。苏砚的手作店后院加开了工坊,雇了几位老手艺人,顾深则派来技术团队,手把手教大家用智能工具校准砚台弧度。

“苏苏,这批砚台的云纹总刻不准。”老张师傅举着刻刀叹气,他做了三十年砚台,还是第一次接触“数字模板”。苏砚刚要上前指导,顾深己拿着激光校准仪走过去:“您看,这里的角度差了0.3度,用这个定位点……”

阳光穿过工坊的天窗,照在两人交叠的手上——他握着她的手腕,教她如何用现代仪器修正传统刀法。老张师傅在一旁笑:“顾总这是把苏丫头的手艺学到家了?”苏砚的脸腾地红了,抽回手时,指尖不小心蹭过他的掌心,像被砚石的温度烫了下。

傍晚对账时,苏砚发现一笔匿名订单,买了一百方基础款砚台,收货地址是山区小学。“这是谁订的?”她翻着订单记录,顾深凑过来看:“是我。”他指尖点在屏幕上,“爷爷说过,他小时候没条件买好砚,用瓦片练字都觉得珍贵。”

苏砚突然想起爷爷日记里的话:“明远总说,要让山里的孩子也能用上像样的砚台。”原来有些约定,不用刻意提起,也会在两代人心里生根。

第六章 裂痕再起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网上突然爆出“合璧砚涉嫌偷工减料”的新闻。有博主晒出拆解视频,称智能芯片用的是劣质二手货,还附上几张模糊的“内部照片”,拍的是工坊里堆积的废料。

“是张叔的徒弟干的。”顾深的助理查到了源头,“张默虽然被开除,但在行业里还有些人脉,想搅黄我们的合作。”

苏砚看着评论区的恶评,指尖冰凉。工坊里的老手艺人也慌了:“要不我们别做智能款了,还是老老实实做传统砚吧?”

顾深却异常平静,他带苏砚去了实验室,将一方合璧砚放在检测仪上:“你看,芯片虽然不是顶级配置,但稳定性符合国家标准,成本降低是为了让山区孩子买得起。”他调出采购记录,“我们的利润,有三成投入了助学基金。”

“可网友不会听解释。”苏砚咬着唇,顾深突然握住她的手:“那就让他们看真相。”

第二天,两人开了场首播,带网友参观工坊和实验室。顾深现场拆解合璧砚,芯片上的认证标识清晰可见;苏砚则展示了那些“废料”——都是雕刻时产生的边角料,被她收集起来,做成了小巧的云纹书签,送给山区孩子当礼物。

首播最后,老张师傅拿着山区小学寄来的感谢信,哽咽着念:“谢谢苏老师和顾老师,我们用新砚台练字,字都变好看了……”弹幕瞬间反转,满屏都是“对不起”和“支持合璧砚”。

第七章 砚台为证

秋分时,“云纹基金”在青岚山举办助学活动。苏砚和顾深带着新制的砚台,站在小学的操场上,看着孩子们用合璧砚写字,墨香混着山间的桂花香,漫得很远。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砚台跑过来:“苏老师,这砚台会发光!”她按下砚侧的按钮,芯片亮起柔和的蓝光,映着砚池里的“好好学习”西个字。

苏砚笑了,转头看向顾深,他正对着手机视频,屏幕里是两位爷爷的合照。“爷爷,你们看,”他轻声说,“当年的约定,我们做到了。”

活动结束后,两人在山脚下的砚矿边坐下。顾深掏出个丝绒盒子,里面是枚戒指,戒面是用裂砚最中心的石料做的,雕刻着交缠的云纹。

“苏砚,”他单膝跪地,山风吹起他的衬衫,“爷爷说,裂砚合璧时,该给这段缘分一个交代。”

苏砚的眼泪突然掉下来,砸在戒指上,像滴进砚池的墨。她想起爷爷日记的最后一页,画着两个连在一起的云纹,旁边写着:“明远,等孩子们和解了,就把裂砚熔了,做对戒指,替我们圆个念想。”

她伸出手,顾深将戒指套在她的无名指上,大小刚刚好。阳光穿过云层,照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戒指的石纹里仿佛流动着光,像二十年前那方裂砚,终于在时光里,找到了属于它的圆满。

后来,“砚遇”手作店的招牌旁,多了块“合璧工坊”的木牌。柜台上的裂砚被换成了那对云纹戒指的复制品,旁边摆着张照片——苏砚和顾深站在两位爷爷的墓前,手里举着合璧的砚台,笑得像山间的阳光。

有人问起裂砚的故事,苏砚总会说:“它没有消失,只是换了种方式,守着我们的约定。”顾深则会补充:“就像传统与科技,看似不同,其实能走得很远。”

砚台会老,芯片会旧,但那些藏在石纹里的善意,那些跨越时光的和解,会像这漫山的桂花香,年复一年,飘得很远,很远。

(全文完)

《砚遇》围绕一方因家族恩怨裂成两半的“云纹砚”展开,讲述了传统手作店主苏砚与科技公司CEO顾深,从因祖辈专利纠纷产生隔阂,到携手揭开真相、化解矛盾的故事。

苏砚的爷爷与顾深的爷爷曾是合作无间的制砚伙伴,却因学徒张默的挑拨和对“云纹砚”专利的误解反目,砚台被劈成两半,成为两家长达二十年的隔阂象征。苏砚坚守传统手作,顾深则致力于将科技融入砚台设计,两人初遇时因理念与家族恩怨充满对立。

随着对裂砚的探寻,他们发现砚底暗格中藏着当年的设计原稿,证实专利为两位爷爷共同所有,而张默才是篡改申请日期、挑起矛盾的真凶。在揭穿张默的阴谋后,苏砚与顾深放下芥蒂,以“合璧砚”为载体,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出联名产品,既延续了祖辈的手艺精神,又赋予砚台新的时代价值。

他们还成立“云纹基金”,资助山区孩子用上好砚台,完成了祖辈未竟的公益心愿。最终,裂砚的核心石料被制成象征和解与承诺的云纹戒指,见证了两人跨越恩怨的爱情,也让这段因砚而起的家族故事,在理解与传承中落下圆满帷幕。

整个故事以“裂砚”为线索,不仅解开了尘封的家族谜团,更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共生,传递出“和解”与“传承”的温暖主题——仇恨或许会留下裂痕,但理解与善意,终能像合璧的砚台一样,将破碎修复成更完整的模样。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