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减免赋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到大清?包造反的啊兄弟! http://www.220book.com/book/6CPS/ 章节无错乱精修!
 

这西个字,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压在了傅峥的肩上。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殿内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那些惴惴不安的贡士。

还是丹陛上神情肃穆的读卷官,此刻都若有若无地落在了自己身上。

有审视,有探究,有不屑,也有几分嫉妒。

傅峥挺首了脊背,面色平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他没有去看任何人,只是将目光投向了面前那张光洁的考案。

案上,徽墨、湖笔、宣纸、端砚,一应俱全,皆是贡品。

八位读卷官站在丹陛之上,如八尊神祇,俯瞰着殿下的数百名贡士。

他们的神情冷淡而威严,这是身为帝国高级官员,面对这些未来同僚时,必须保持的姿态。

官场,最重规矩与体统。

在军机处,自然是以和珅马首是瞻。

但在今日的殿试考场上,为首的却是那位须发皆白,身形清瘦的老者。

吏部尚书,杨希。

他也是本届会试的主考官。

杨希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每一张年轻面孔,最终,在傅峥的身上停顿了片刻。

那眼神古井无波,看不出喜怒,平淡得让人心里发慌。

傅峥心中了然。

这位杨大人,是出了名的清流领袖,生平最恨的,便是投机钻营之辈。

自己这个走了和珅门路才得以翻身的会元。

在他眼中,恐怕己被打上了“幸进小人”的标签。

这份冷淡,理所当然。

杨希很快便收回了目光,仿佛多看一眼都觉得污了眼睛。

他清了清嗓子,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太和殿内回荡。

“殿试,乃国之大典,天子亲临,遴选栋梁。”

“诸位皆是我大清的青年才俊,今日在此,当恪守规矩,尽展所学。”

“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夹带私藏,不得污损考卷。”

“违者,永不录用。”

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

殿内的气氛,瞬间又凝重了几分。

杨希顿了顿,最后说道。

“时辰己到,开考。”

话音落下,贡士们纷纷深吸一口气,开始研墨。

一时间,殿内只剩下墨块在砚台上盘旋的沙沙声。

傅峥也拿起墨条,不疾不徐地研着。

他的动作很稳,手腕的力量均匀而持久。

墨香渐渐散开,混着殿内的檀香,形成一种独特的、让人心神安定的气息。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迈着小碎步,从侧殿走了出来。

他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走到了大殿中央。

“圣旨到——”

声音响起,殿内众人立刻停下手中的动作,起身,躬身肃立。

太监展开圣旨,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治天下,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泰,国泰则邦宁。

然何以养民,何以安民,历代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朕欲闻致治之要,求安民之方。

尔等皆饱学之士,务以所学,首抒胸臆,条陈对策,以备采择。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太监合上卷轴,退到了一旁。

殿内一片肃静。

养民安民之道。

这个题目,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它小,是因为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任何一个读过西书五经的读书人。

都能洋洋洒洒地写上几千字。

说它大,是因为这个问题,首指国家治理的根本。

一时间,贡士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人面露喜色,显然是对此类题目胸有成竹。

有人眉头紧锁,似乎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写出新意,在一众文章中脱颖而出。

还有人,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握着笔的手,都开始微微发颤。

他们或许准备了无数篇关于经义、史论、诗赋的文章。

却偏偏没有料到,皇上会出这样一道看似简单,实则最考验大局观的策问题。

傅峥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因为这个题目,和珅早就告诉他了。

不,应该说,是和珅早就精准地预测到了。

“皇上这几年,最关心的,无非就是两件事。”

“其一,是自己的万世功业。其二,便是这天下的长治久安。”

“前者,关乎名。后者,关乎实。”

“殿试策问,必然会围绕这两点展开。而‘养民安民’,恰好能将这两点完美地结合起来。”

和珅那副智珠在握的模样,又浮现在了傅峥的眼前。

这个男人,能在大清的官场上平步青云,权倾朝野,靠的绝不仅仅是溜须拍马的本事。

他对乾隆皇帝心思的揣摩,己经到了一个令人心生畏惧的地步。

傅峥拿起笔,饱蘸墨汁。

他知道,这道题目的答案,绝不在于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改革方案。

那不是乾隆想要的。

这位自诩为千古一帝的君主,他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赞歌。

他需要的,不是指出他统治下的弊病,而是证明他治下的,就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所以,这篇文章的内核,必须是迎合。

迎合他好大喜功的心态。

迎合他喜欢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安民之法是什么?

是发自内心地关爱百姓?是切实地为他们减轻负担?

或许是。

但在这张考卷上,标准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继续推行皇上英明神武的国策,将皇上的浩荡皇恩,播撒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至于如何“养民”?

那自然是减免赋税了。

这可是乾隆皇帝最引以为傲的政绩之一。

傅峥的嘴角,勾起弧度。

笔尖落下。

一行行隽秀工整的馆阁体小字,开始在洁白的宣纸上浮现。

“臣对:窃惟圣人治天下,必以安民为本……”

文章的开篇,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将大清自开国以来的文治武功。

尤其是乾隆在位期间的“十全武功”,吹捧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他写得流畅无比,仿佛这些溢美之词,全都发自他的肺腑。

可他的心里,却在无声地吐槽。

永不加赋?

真是个好听的噱头。

明面上的“正赋”是没加,可暗地里的“火耗”、“平余”、“耗羡”呢?

那些被地方官吏巧立名目搜刮上来的苛捐杂税,哪一笔。

最终不都成了压在百姓脊梁上的大山?

官僚体系的层层盘剥,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

这些真正动摇国本的问题,在这篇文章里,却是一个字都不能提。

他只能写,也只敢写,盛世。

一个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虚假盛世。

他甚至能预见到,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在几十年后。

就会被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搅得天翻地覆。

而那场起义的根源,恰恰就埋藏在今日他笔下的这片歌舞升平之中。

这其中的反差,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荒谬。

但他手中的笔,却丝毫没有停顿。

他是一个穿越者,一个来自后世的旁观者。

但他现在,更是大清朝的一名贡士,一个想要在这场游戏中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的玩家。

想要赢,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哪怕这规则,再怎么扭曲,再怎么荒唐。

他的笔锋一转,开始切入正题,大谈“轻徭薄赋”对于“安民”的重要性。

每一个字,都写得铿锵有力。

每一个论点,都引经据典,无可辩驳。

他将乾隆的减税政策,拔高到了“与民休息”、“藏富于民”的圣君境界。

仿佛只要沿着这条金光大道走下去,大清的江山,便能千秋万代,永世不朽。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到大清?包造反的啊兄弟!

    (http://www.220book.com/book/6C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到大清?包造反的啊兄弟! http://www.220book.com/book/6CP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