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的箴言余音未散,星火同盟必须面对现实的挑战:清理焦土的遗患,夯实内部的基石,并关注那播撒向深空的希望之种是否有了回音。
针对“焦土”区域再度活跃的“收割者”残余,雷炎批准了代号“铁扫帚”的有限清剿行动。
行动策略进行了优化:不再追求占领或深入,而是以高速打击舰队为核心,配备大量新型共振干扰器和“迷雾”发生器,进行机动清扫。
舰队会突然跃迁至一个残余单位聚集点,利用干扰器瘫痪其行动,再由护航舰艇进行精准点杀,随后迅速撤离,绝不纠缠。
同时,大量造价低廉的自动侦测/攻击浮标被布设在关键区域,它们能自动识别并攻击靠近的“收割者”单位,虽然威力有限,但能有效消耗和迟滞敌人的重新聚集。
这种策略高效且伤亡可控。每一次成功的清扫都削弱着残余的力量,阻止它们形成新的威胁。但所有人都明白,只要“焦土”区域和“禁区”还存在,这些机械猎犬般的残余就难以彻底根除,清剿将成为一项长期的边防任务。
“共鸣壁垒”计划经过广泛讨论和可行性论证后,终于启动试点工程。首个试点选择在宁瑶所在的空间站及一个遭受过创伤的边缘殖民地。
工程的第一步是铺设共鸣节点网络。这些节点并非冰冷的仪器,而是被设计成社区中心、公园雕塑、甚至学校壁画的一部分,旨在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收集那些源于集体活动、学习、互助产生的微弱而正向的秩序波动。
第二步是建造中央调和器,负责将节点收集来的纷杂波动进行过滤、调和、放大。这部分技术借鉴了“方舟”项目和宁瑶能量特性的研究,是工程的核心难点。
最后是建立能量场投射系统,将调和后的秩序能量以特定频率覆盖指定区域。
整个过程强调公民的自觉参与和理解,而非强制。宣传部门发起了“点亮心光,共筑壁垒”的活动,鼓励人们理解并主动为这片守护自身的能量场贡献一份力量。
就在试点工程稳步推进时,深空监听部门捕捉到了一个令所有人振奋的消息!
一段来自极其遥远星域的、强度虽弱却持续稳定的信号,被成功解码。信号使用的正是“最后的种子”飞船携带的通讯协议!
内容简短却意义非凡:
「致未知的播种者:」
「讯息己收悉。感谢警示。‘红潮’肆虐,吾等亦深受其害。」
「然,希望未绝。吾等‘林荫氏族’(Dappled Grove )于‘永茂迷宫’(Evergrowing Labyrinth)幸存,遵循古老之道,避其锋芒。」
「愿知识得以交换,愿守望得以相望。若可达,循此星标(附加密星图)。」
「愿生命常青。」
“林荫氏族”! “永茂迷宫”! 这显然是一个与植物或生态高度相关的文明!他们不仅收到了警告,幸存了下来,并且发出了友善的回应和有限的邀请!
虽然“永茂迷宫”的位置根据星图判断极其遥远,且对方态度谨慎(“若可达”),但这无疑是自“朝圣者/远帆”陷阱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外星文明接触信号!
清剿行动遏制着眼前的威胁,壁垒基石巩固着内在的防御,而来自“林荫氏族”的回响,则如同穿透无尽黑暗的一缕微光,带来了跨越星海的友谊与希望的可能。星火同盟的道路,似乎终于迎来了一丝宽慰与曙光。
“铁扫帚”行动的成果、“共鸣壁垒”的初步尝试以及“林荫氏族”的回信,为星火同盟带来了久违的积极势头,但每一步都伴随着必要的审慎。
“铁扫帚”清剿行动持续了数周,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多个小股的“收割者”残余集群被击溃或驱散,其重新聚集和活动的频率明显下降。自动攻击浮标网络也有效扼守住了关键航道,减少了突发袭击事件。
前线官兵的士气得到提振,新型共振武器的实战数据也得以丰富。然而,军事指挥部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场有限的胜利。
(行动总结报告:敌方适应性很强。部分残余单位开始表现出对共振干扰的微弱抗性,并学会了规避浮标的攻击模式。清剿将是一场长期的、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彻底净化‘焦土’区域,目前看来仍不现实。)
行动模式从大规模清剿转变为常态化的巡逻与压制,将“收割者”残余牢牢限制在“焦土”及禁区边缘,使其无法对同盟核心区域构成首接威胁。
空间站和试点殖民地的“共鸣壁垒”一期节点网络铺设完成,中央调和器进行了首次低功率启动测试。
启动瞬间,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能量场展开,但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们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变化:
空气似乎更加清新,长期存在的、源自战争创伤的集体焦虑感得到了轻微的缓解。
人们感觉彼此之间的联系似乎更加清晰,社区活动中的协调与合作变得更加顺畅自然。
最明显的是,之前偶尔能检测到的、极其微弱的“蜂后低语”残留被彻底净化,环境中的秩序底噪变得更加纯净稳定。
这种效果并非强制,而是如同温暖的阳光般自然洒落。初步数据显示,能量场的稳定性和强度与参与社区活动的人数和积极情绪呈正相关。
“共鸣壁垒”计划迎来了成功的初鸣,证明了其理念的可行性,为更大范围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对于“林荫氏族”的回信,同盟内部充满了喜悦,但更多的是谨慎。
对方表达了善意,但态度保留(“若可达”),其所在的“永茂迷宫”星域遥远而未知。
“朝圣者/远帆”的陷阱仍历历在目,任何远程接触都必须经过最严格的安全验证。
同盟自身也处于恢复和防御阶段,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远征队。
经过讨论,决定采取分步走的策略:
1. 持续通讯:首先通过深空通讯阵列,向“林荫氏族”发送回信,表达感谢和友谊,详细介绍星火同盟的情况(经过筛选),并提出逐步建立定期通讯、交换基础文化和非敏感科技信息的提议。强调理解的意愿,暂不提出物理接触。
2. 长远规划:将“永茂迷宫”星域纳入远期探索目标,开始研发续航更长、生存能力更强的超远程侦察舰船,但并非当务之急。
3. 学习与分析:组织语言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研究“林荫氏族”讯息中透露出的有限信息(“林荫”、“永茂迷宫”、“古老之道”),试图理解其文明可能的特点和价值观。
有限的胜利巩固了边防,共鸣初鸣带来了内在的安宁,而对遥远朋友的谨慎接触,则将为同盟的未来开启一扇充满希望却仍需耐心等待的大门。
胜利的喜悦和初成的希望之下,潜在的威胁并未消失,而是在悄然演变。平生相见即开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同盟在巩固成果的同时,也必须应对这些新的变化。
“铁扫帚”行动部队报告了令人担忧的新情况。那些在清剿中幸存下来的“收割者”残余单位,其行为模式出现了更明显的适应性进化。
它们不再仅仅躲避巡逻队,而是开始利用“焦土”区域复杂的环境设置陷阱:将自身隐藏于小行星内部或能量乱流中,伏击过于靠近的自动攻击浮标甚至落单的巡逻艇。
更令人不安的是,观察到少数无人机开始尝试收集被击毁同伴的残骸,似乎并非为了修复,而是试图从中提取尚存的能量或材料,用于强化自身或进行某种未知的改造。
它们对“宇宙疤痕禁区”边缘的徘徊并未停止,仿佛那里的悖论能量对它们有着某种扭曲的吸引力,即使靠近意味着高风险。
这些行为表明,失去“蜂巢”统一指挥后,这些残余并未完全失控,而是在一种原始的、基于生存和掠夺的本能驱动下,进行着危险的自主演化。清理它们的难度和风险正在随时间增加。
“共鸣壁垒”试点项目的成功,激发了更多社区的热情。尚未铺设节点的区域纷纷申请加入二期工程。然而,工程师和社会学家发现了新的挑战:
节点负载均衡: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社区活力和情绪状态差异巨大,导致节点收集到的能量波动强弱不均。需要开发更智能的调和算法,避免某些节点过载而 others (其他) 节点闲置,确保能量场的稳定与公平。
“阴影区”:即使在覆盖区域内,也存在一些因社会疏离、个体抑郁或特定活动(如高强度工业区)而产生的“情绪低地”,这些区域的共鸣效果较弱,甚至可能成为外部精神污染的潜在突破口。需要 targeted(有针对性的) 社区干预和心理疏导,而非单纯依赖技术。
能量场:开始有哲学家提出,这种持续的背景式能量场是否会在无形中塑造或限制个体的思想自由?虽然目前效果是正向的,但长期、广泛的潜意识影响需要持续观察和探讨。
“共鸣壁垒”正在从技术工程演变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生态复合系统(心辉之网),其维护和优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智慧。
对“林荫氏族”的第二次通讯己经发出,内容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对生存的共情,并附上了经过精心筛选的文化、历史和非敏感科技资料包(包括基础版的“净尘”系统原理,作为善意的礼物)。同盟提出了建立定期信息交换机制的提议。
目前,尚未收到回复。深空监听阵列持续对准“永茂迷宫”的方向,捕捉着任何可能的回音。
这种等待并非消极。语言学家们沉迷于分析“林荫”、“永茂迷宫”、“古老之道”这些词汇可能蕴含的丰富文化意象。科学家们则猜测,一个能在那般遥远星域幸存并发展出超光速通讯的文明,其独特的“生态之道”或许能带来全新的科技启发。
这是一场沉默的守望,充满希望,也需要耐心。
适应性威胁悄然进化,心辉之网复杂深化,而对遥远友邦的守望则在寂静的深空中持续。星火同盟在短暂喘息后,再次进入了应对细微变化与布局长远未来的常态。
星火同盟在多重轨道上稳步前行,但每一步都伴随着新的挑战与发现。焦土的演化、内心的治理、远方的馈赠,共同描绘着文明复苏的复杂图景。
持续监测显示,“焦土”区域的“收割者”残余行为己超越了简单的军事威胁范畴,逐渐形成了一种令人不安的畸形生态。
残余单位之间出现了基于能量掠夺和零件吞噬的原始食物链,更强壮或更狡猾的个体会攻击并吸收较弱者,导致个体差异扩大,甚至观测到了一些结构异常臃肿或特化的变异体。
它们对“宇宙疤痕禁区”的趋近性更加明显,部分变异体似乎能短暂耐受边缘的悖论能量环境,并将其作为一种攻击手段或防御屏障,虽然极不稳定。
这些现象表明,在失去上层控制后,这些机械造物正在以一种残酷而低效的方式,进行着基于算法和物理规则的自然选择,或许最终会演化出某种全新的、完全适应这片死亡星域的机械掠食者生态。
这迫使同盟的清剿策略必须更加灵活和具有预见性,更像是在进行一种“生态管控”,而非单纯的军事打击。
“心辉之网”的铺开,暴露了更深层的社会治理难题。尽管共鸣能量场带来了整体环境的改善,但要消除每个个体内心的“阴影区”却远非易事。
战后创伤应激障碍(PTSD)、对未来的焦虑、对强大力量(如悖论武器)的恐惧,以及部分群体因生活改善缓慢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形成了顽固的情感低地。这些负面情绪不仅难以被共鸣网络转化,甚至可能轻微地污染周围的能量场。
传统的心理疏导和社区工作收效缓慢。柯林长老推动了一项“心灵牧守”计划,培训了大量社工和志愿者,深入社区,进行一对一的倾听和帮扶,但这需要时间和巨大的投入。
艾拉和“薪火”学者们尝试引导更强烈的共鸣去“照亮”这些阴影,但发现过于强力的干预反而可能造成精神损伤,必须如同针灸般精准而温和。
净化外部环境易,净化人心之暗难。同盟意识到,真正的“壁垒”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社会的精细治理和人文关怀。
在漫长的等待后,来自“林荫氏族”的回复终于抵达!信号比之前更加清晰稳定,仿佛对方也增强了发射功率。
回信充满了温和与智慧的气息。他们感谢同盟分享的知识,对“净尘”系统原理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回赠了一份丰厚的“礼物”——一个庞大的数据包,包含了:
· 基础生态工程学:关于如何利用特定植物和微生物快速改良贫瘠土壤、净化污染、甚至构建小型生态循环系统的知识。
· 生物能量感应技术:一种他们特有的、通过训练意识感知生命体能量流动(健康、情绪状态)的技巧,并非读心术,更像是一种高度敏锐的共情能力。
· “迷宫”生存指南:如何利用复杂环境(如茂密森林、洞穴网络、城市废墟)进行隐蔽、规避高级别传感器追踪的经验摘要。
这些知识并非首接武器或高科技,却无比珍贵,尤其适合同盟当前恢复生产、增强社会韧性和提升个体生存能力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了“林荫氏族”的善意和其文明独特的发展道路。
双方同意建立定期信息交换机制,并谨慎地开始探讨未来某个时候进行有限人员交流(如科学家互访)的可能性。
焦土孕育着畸形的生态,净心之路漫长而艰难,而来自“林荫”的慷慨赠礼,则如春风化雨,为同盟的复苏注入了宝贵的生机与希望。
第九十章 完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6CT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