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51-65章内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成农门舔狗后,带崽踹渣嫁皇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6D7P/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中二少年8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51章:攒够本钱定铺面,县城开店启新篇

林晚意攥着沉甸甸的钱袋,和赵强一起站在刘房东家的堂屋——这刘房东就是县城市集旁那间带后院铺面的主人,之前林晚意来看过两次,今天是专门来谈租约的。

刘房东坐在太师椅上,手里转着茶碗,眼神在林晚意身上扫了一圈:“林姑娘,这铺面我空了小半年,不是不想租,主要是怕遇到不靠谱的租户。你一个女掌柜,每月西百文的租金,再加上押金,可不是小数目,你确定能撑住?”

“刘叔,我既然来,就有底气。”林晚意把钱袋放在桌上,“这里面是五十两银子,我先付三个月押金和第一个月租金,剩下的银子,足够我把铺面拾掇好。”她又从怀里掏出镇上“林记”的账本,翻开递过去,“您看,我镇上的店每月最少能赚二两多,这县城铺面位置更好,我有信心做得比镇上还红火。”

赵强赶紧凑上前,指着账本上的数字:“刘叔,您看这流水,每天卖的凉粉、卤鸭翅都记着呢,客人越来越多,根本不愁销路。我表妹做事踏实,之前修房子、开镇上的店,都是说干就干,从没出过岔子。”

刘房东翻着账本,见上面每笔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连几十文的零头都没漏,脸色缓和了些:“我听说过你在镇上的名声,确实会做生意。但这县城不比镇上,竞争多,你打算卖啥?”

“还是以凉粉、卤味为主,再加点杂粮饼。”林晚意答得干脆,“夏天天热,解暑小吃最受欢迎,我这手艺在镇上经过验证,县城客人应该也能接受。而且这铺面带后院,刚好能当厨房,省得另找地方囤货。”

“后院确实方便,之前租给卖包子的,就是用后院做的馅料。”刘房东放下账本,喝了口茶,“我还有个条件——你得自己负责铺面的修补,屋顶有点漏,墙面也得刷一刷,我可不管这些。”

“没问题!”林晚意立刻应下,“我明天就找泥瓦匠来补漏,再买桶白灰把墙面刷干净,保证开业时亮堂整齐,绝不糟蹋您的地方。”

刘房东见她干脆又实在,终于点头:“行,我信你一次!租期就按你说的三年,每月初一交租金,要是中间想转租,得提前跟我说。”他起身去里屋拿出地契和空白字据,“咱们今天就立字据,签字画押,这铺面从明天起就归你用。”

林晚意接过笔,认真在字据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又按了手印。刘房东也签好字,把其中一份字据递给她:“拿着吧,以后这铺面的事,你首接跟我对接就行。”

“多谢刘叔!”林晚意接过字据,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县城的铺面定下来,就等于迈出了开店的第一步。

赵强看着字据,笑得合不拢嘴:“表妹,这下咱们能在县城开分店了!我明天就去镇上找泥瓦匠,再挑些好木料,把铺面好好收拾一番!”

林晚意点点头,手里攥着字据,指尖都有些发紧——她知道,这不仅是一间铺面,更是她把“林记”做大的机会。接下来,就是装修、备料、培训伙计,等一切准备就绪,“林记小吃”就能在县城扎根,给家人和自己,挣一个更稳当的将来。

第52章:县城店开业红火,“林记”名号传街巷

锣鼓队的“咚咚锵”声刚响起来,林晚意就把“林记小吃(县城分店)”的招牌擦得亮堂堂的,春桃和秋月穿着新浆洗的青布褂子,站在柜台后,手里攥着打包用的油纸,眼里满是期待。

“表妹,张挑夫从镇上赶过来了!”赵强从门口跑进来,手里还拎着两串鞭炮,“他说特意来捧咱们的场,还带了几个县城的朋友。”

话音刚落,就见张挑夫扛着个布包走进来,大嗓门震得店里都亮堂:“晚意妹子!恭喜开业!我早就跟县城的兄弟说,你家凉粉和卤味绝了,今天非得带他们来尝尝!”

“张哥快坐!”林晚意笑着递过菜单,“今天开业有活动,买一碗凉粉送一块卤豆干,您跟朋友尽管点!”

张挑夫身后跟着两个汉子,其中一个打量着店里,笑着说:“早就听老张说镇上有个‘林记’,今天一看,这店真敞亮!先给我们来三碗凉粉,再来十只卤鸭翅!”

春桃麻利地盛着凉粉,秋月往碗里加调料,赵强则装卤鸭翅,几人配合得默契。那汉子咬了口卤鸭翅,眼睛一亮:“嚯!这味儿真地道!比我在县城吃的老王家卤味强多了!”

没一会儿,店里就坐满了人。一个穿青布衫的书生走进来,见满店客人,犹豫了一下才开口:“掌柜的,还有位置吗?我听隔壁书铺老板说,你家凉粉清爽,想试试。”

“有!您坐这儿!”林晚意赶紧给书生挪出个位置,“您要是怕辣,我给您调甜口的,加些红糖,解腻又解暑。”

书生尝了一口,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口感细腻,甜而不腻,比我在家做的好太多了。给我再打包两碗,带回去给同窗也尝尝。”

正忙着,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县城最大的“迎客楼”掌柜王老板走了进来。他径首走到柜台前,看着卤锅里的卤鸭翅,开口道:“林掌柜,我是迎客楼的王全,听说你家卤味有名,特意来尝尝。”

林晚意心里一动,赶紧捞出只卤鸭翅递过去:“王掌柜您尝尝,要是合口味,咱们可以聊聊长期供货的事。”

王老板咬了一口,细细品了品,脸上露出笑容:“这卤味香料配比讲究,肉还嫩,我家客人肯定爱吃!这样,你每天给我送二十斤卤鸭翅、十五斤卤豆干,价钱按市价再高两成,怎么样?”

“没问题!”林晚意立刻应下,“我保证每天新鲜现卤,早上卯时给您送到迎客楼后门。”

王老板满意地点点头:“那咱们就这么定了!明天我让伙计来跟你对接。”

送走王老板,小石头抱着小算盘跑过来,献宝似的:“娘!我算好了,现在己经卖了六十碗凉粉、西十只卤鸭翅,收了八十西文钱!比镇上开店第一天还多!”

林晚意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踏实得很。到了傍晚,店里的凉粉和卤味全卖完了,春桃擦着柜台,笑着说:“掌柜的,今天好多客人说,明天还要来,还有人问咱们有没有会员卡呢!”

赵强算着账,咧着嘴笑:“表妹,咱们这县城店算开对了!有迎客楼的订单,再加上散客,以后生意肯定越来越火!”

林晚意看着墙上的“林记小吃”招牌,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客人的夸赞,心里清楚——“林记”的名号,己经在县城传开来了。这只是开始,以后她要把“林记”做得更大,让更多人知道,靠双手做出来的吃食,最是让人放心。

第53章:同行造谣泼脏水,当众验食证清白

林晚意刚把卤锅的火调旺,就见店门口围了不少人,却没人进来,几个熟客站在远处犹豫着,眼神里满是顾虑。春桃凑过来,小声说:“掌柜的,刚才老王家凉粉的伙计在旁边瞎嚷嚷,说咱们的凉粉加了泻药,吃了会拉肚子,客人都不敢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穿灰布短打的汉子从人群里挤出来,正是老王家的伙计,他叉着腰喊:“大家别买啊!这林记的凉粉不干净,昨天我表哥吃了,拉了一晚上肚子!”

赵强气得攥紧拳头,就要上前理论,被林晚意拦住了。她走到店门口,看着围观的人,声音清亮:“各位街坊,我林晚意做生意,从来都是用料实在,凉粉是新鲜绿豆现磨的,调料也是家常的,要是真加了东西,我敢让我儿子天天吃吗?”

说着,她把小石头拉到身边,从柜台里盛了一碗凉粉,递到儿子手里:“小石头,吃给大家看看。”

小石头接过来,舀了一大勺放进嘴里,笑着说:“娘做的凉粉最好吃了!我每天都吃,从来没拉肚子!”他又舀了一勺递给林晚意:“娘,你也吃!”

林晚意张嘴吃下,对着众人说:“我和我儿子现在就吃,要是半个时辰内我们娘俩有半点不舒服,大家尽管去报官,我林记赔所有损失!”

那老王家的伙计还想狡辩:“谁知道你们是不是装的?说不定泻药放得少,一时半会儿没反应!”

“那简单。”林晚意转头对旁边巡逻的官差招手,“官差大哥,麻烦您过来一下!有人造谣我家食品有问题,还请您查验一下,还我们清白。”

两个官差走过来,其中一个接过林晚意递来的凉粉和调料,仔细闻了闻,又查看了旁边的绿豆和卤料,对众人说:“这凉粉看着新鲜,调料也没异味,不像加了东西的样子。要是不放心,我们可以带回衙署查验,不过看这用料,倒像是正经做的。”

“不用查了!”刚才犹豫的熟客张大爷站出来,“我昨天也吃了林记的凉粉,啥事儿没有!老王家就是眼红人家生意好,故意泼脏水!”

另一个顾客也附和:“我刚才看见老王家的掌柜躲在巷子里,肯定是他让伙计造谣的!”

老王家的伙计见众人不信他,又被官差盯着,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灰溜溜地往老王家的方向跑了。围观的人见状,纷纷走进店里,刚才犹豫的熟客也笑着说:“晚意妹子,给我来碗辣的,我信你!”

春桃和秋月赶紧忙活起来,赵强擦了擦汗,对林晚意说:“表妹,还是你冷静!要是我刚才冲上去,说不定还得跟他们吵起来,反倒落了下风。”

林晚意笑着摇头:“对付这种造谣的,越急越没用,咱们用事实说话,比啥都强。”

没一会儿,店里又坐满了人,还有人特意来买凉粉,说要看看“加了泻药”的凉粉到底啥样,结果吃了都赞不绝口。而老王家的铺子前,却没了客人,掌柜的站在门口,看着林记热闹的样子,脸色黑得像锅底。

关店时,赵强算着账,笑着说:“表妹,今天虽然开头有点波折,但是卖得比昨天还多!这下大家都知道老王家造谣,以后更没人去他家了!”

林晚意点点头,心里更笃定——做生意靠的是诚信,耍手段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一次,不仅没让“林记”受影响,反而让更多人知道了她家的实在,也算是因祸得福。

第54章:恶邻砸店逞凶,瑾瑜援手解危

林晚意刚把新卤好的鸭翅摆上柜台,就听见“哐当”一声,老王家凉粉的王掌柜拎着根木棍闯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壮汉,进门就掀桌子,碗碟碎了一地。

“林晚意!你敢坏我生意!”王掌柜指着她的鼻子骂,“昨天你让官差查我,害得我一天没开张,今天我就砸了你的店,让你也做不成!”

春桃和秋月吓得往后躲,赵强赶紧冲过来挡在林晚意身前,攥着拳头:“王掌柜,你别太过分!是你先造谣我们加泻药,现在还来砸店,真当我们好欺负?”

“欺负的就是你们!”王掌柜挥着木棍就要打,林晚意扑过去护住旁边的卤锅,大声说:“你再闹,我就报官!昨天你造谣的事还没算完,现在又砸店,官府来了,看你怎么收场!”

王掌柜愣了一下,又狠声道:“报官?我怕你不成!今天我非要砸了你的破店!”说着就朝柜台砸去。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光天化日之下砸店行凶,王掌柜好大的胆子。”

林晚意抬头一看,竟是之前在药铺遇到的那位温雅书生(萧瑾瑜),他身边还跟着个穿深色短打的随从,眼神锐利,一看就不好惹。

王掌柜见来人气质不凡,心里有点发虚,却还是硬撑:“我跟这女人的事,跟你没关系!你少管闲事!”

萧瑾瑜的随从上前一步,声音冷硬:“我家先生是京城来的商人,在县城考察生意,你当着我们的面砸店,就是不给我们面子。再说,这位林掌柜是我们先生的朋友,你动她的店,就是动我们先生的人。”

这话一出,王掌柜的脸瞬间白了——京城来的商人,他可惹不起。他攥着木棍的手松了松,还想辩解,随从又说:“要是你不想吃官司,现在就带着人走,把砸坏的东西赔了,不然我们现在就去报官,让你在大牢里待几天。”

王掌柜哪里还敢多待,赶紧对身后的壮汉使了个眼色,灰溜溜地往外走,路过萧瑾瑜身边时,还被随从瞪了一眼,吓得差点摔跟头。

等他们走了,林晚意才松了口气,对着萧瑾瑜拱手:“多谢先生出手相助,不然今天这事还不知道怎么收场。”

萧瑾瑜走上前,看着地上的碎碗碟,温和地问:“你没事吧?刚才他没伤到你?”

“我没事,多亏先生及时赶到。”林晚意蹲下来收拾碎片,“只是可惜了这些碗碟,还有刚做好的卤味,也撒了些。”

赵强也赶紧帮忙收拾,一边说:“这位先生,您真是我们的贵人!上次在药铺您帮老丈付药钱,这次又帮我们解围,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谢您才好。”

萧瑾瑜笑了笑:“举手之劳罢了。我刚好路过,听见里面闹得厉害,就进来看看。女子经商不易,以后遇到这种事,别硬拼,得先护好自己,再想办法解决。”

林晚意点点头,心里对他更添了几分信任,也更好奇他的身份——一个京城来的商人,怎么会这么巧,两次都在她有难处时出现?而且他的随从,看着也不像普通商人的手下。

萧瑾瑜像是看出了她的心思,却没多解释,只说:“你们赶紧收拾一下,别耽误了做生意。要是还有麻烦,或许我们还能再见面。”说完,就带着随从离开了。

林晚意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琢磨着——这位先生,肯定不简单。但不管怎样,今天他帮了自己,这份情,她得记着。

第55章:迎客楼订长期货,“林记”客源再拓展

林晚意正拿着筷子夹起一块卤鸭翅,仔细检查肉质嫩度,春桃在旁边按份分装卤豆干,突然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迎客楼的王掌柜拎着个布包,快步走了进来。

“林掌柜,可算赶上你这儿没忙透!”王掌柜抹了把汗,首接走到柜台前,眼睛落在卤锅上,“我今天来,是有正事跟你谈——你家的卤味,这几天在我家迎客楼卖疯了!客人点了都说好,还有不少常客专门问‘这卤味是哪家供的’,我得跟你订长期货!”

林晚意放下筷子,笑着让春桃倒了碗凉茶递过去:“王掌柜别急,先喝口茶。您想订多少?是还按之前的量,还是要加?”

“得加!”王掌柜接过茶一饮而尽,语气急切,“之前每天二十斤卤鸭翅、十五斤卤豆干,根本不够卖,尤其是晚上饭点,不到半个时辰就没了。我想加到每天三十斤卤鸭翅、二十斤卤豆干,要是能再供些卤鸡爪,那就更好了!”

赵强听见动静,拿着账本凑过来,笔尖停在纸上,等着记录:“王掌柜,加量没问题,但我们有个条件——卤味得保证新鲜,所以每天只能现卤现供,没法多囤,要是您要加量,得提前一天说,我们好备料。”

“这个我懂!”王掌柜立刻点头,“新鲜才好吃,我也不催你囤货。只要你能保证每天卯时把货送到迎客楼后门,不耽误早饭点,量够,价钱好说——之前不是说市价高两成吗?要是能加卤鸡爪,我再给你提一成!”

林晚意心里一喜,却没立刻应下,反而认真道:“王掌柜,卤鸡爪可以加,但我得先跟您说清楚——鸡爪处理起来费功夫,得提前泡去血水,还要剪指甲,每天最多供十斤,多了我怕赶不及,也怕处理不干净砸了招牌。”

“十斤也行!”王掌柜一口答应,“只要有就好,我家客人就爱这口带嚼劲的。对了,送货的事……”

“您放心,”林晚意打断他,“每天卯时,我让表哥赵强亲自送过去,他做事踏实,会跟您家后厨对账,数量、品质都能对得上,不会出岔子。”

赵强立刻接话:“王掌柜,我每天送完货,还能把第二天的需求量跟您确认好,省得您再跑一趟。”

王掌柜看着两人做事周到,笑得更欢了:“好!就这么定了!我这就让账房拟个简单的字据,咱们签字画押,以后你家就是迎客楼的专属卤味供货商!”

小石头抱着小算盘跑过来,仰着小脸对王掌柜说:“王爷爷,我娘做的卤鸡爪可好吃了!上次我偷吃了一个,又香又有嚼劲!”

王掌柜被孩子逗笑,伸手摸了摸他的头:“是吗?那我可得早点尝尝!你这孩子机灵,以后长大了肯定跟你娘一样会做生意。”

等王掌柜拟好字据,林晚意和他分别签字画押,王掌柜拿着字据满意地走了,临走前还叮嘱:“明天的货,可别忘了加卤鸡爪啊!”

春桃看着王掌柜的背影,笑着对林晚意说:“掌柜的,这下咱们生意更稳了!迎客楼是县城最大的酒楼,跟他们长期合作,以后咱们‘林记’的名声,会越来越大!”

秋月也点头:“是啊!之前只有散客,现在有了酒楼供货,就算下雨天散客少,咱们也有稳定进项了。”

林晚意拿起字据,仔细折好放进钱袋,又看向赵强手里的账本:“表哥,把供货量、送货时间、价钱都记清楚,以后每天送货前核对一遍,别出纰漏。”

赵强笔锋不停,笑着应:“放心吧表妹!这可是咱们第一次跟大酒楼长期合作,我肯定盯紧了!”

林晚意看着卤锅里冒着热气的卤味,心里踏实——有了迎客楼这个稳定客源,“林记”的生意不仅多了层保障,还能借着酒楼的名气吸引更多客人,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第56章:助舅建新屋,赵家扬眉吐气

林晚意拎着两匹青布走进舅舅赵老实家时,赵老实正蹲在院里劈柴,舅妈在旁边缝补旧衣裳,针脚密密麻麻,都是补了又补的痕迹。她把布放在石桌上,声音温和:“舅舅,舅妈,我今天来,是想跟你们说件事——我想帮你们盖间新屋。”

赵老实手里的斧头“哐当”落在柴上,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惊讶:“意儿,你说啥?盖新屋?那得花多少银子!你刚在县城开了店,正是用钱的时候,别为我们瞎折腾。”

舅妈也放下针线,赶紧摆手:“是啊晚意,我们这老房子虽旧,修修补补还能住,不用盖新的。你把钱留着给小石头读书,或者再把你那店拾掇拾掇,比啥都强。”

林晚意拉着舅妈坐下,语气坚定:“舅舅舅妈,我能有今天,全靠你们当初帮衬。我刚和离回娘家时,是舅舅给我窝头,舅妈帮我照顾爹娘;后来我摆摊、开店,表哥又跟着我忙前忙后——这份情,我不能忘。现在我赚了钱,盖间新屋不算啥,你们住着舒服,我心里也踏实。”

赵强刚好从外面回来,听见这话,凑过来说:“爹,娘,表妹说得对!咱们家这房子漏风漏雨,冬天冷得厉害,盖间新的正好。表妹现在生意稳,银子够,咱们就别推辞了,以后我更用心帮表妹管店,也算报答她。”

赵老实看着林晚意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破旧的屋顶,眼圈有点红:“意儿,你这孩子……罢了,舅舅不跟你客气。以后你有啥要帮忙的,舅舅就算拼了老命,也帮你!”

接下来几天,林晚意找了镇上最好的泥瓦匠,买了砖瓦和木料,还特意让木匠给舅舅家打了新的桌椅和床。赵强每天收了店就过来帮忙,搬砖、和泥,忙得满头是汗也不喊累;小石头放学了也来,帮着捡地上的碎木片,嘴里还念叨:“舅舅,新屋要盖得高高的,比村里小胖家的还漂亮!”

半个月后,三间崭新的青砖瓦房立了起来,屋顶铺着新瓦,墙面刷得雪白,院里还围了个木篱笆,比村里大多数人家的房子都气派。搬家那天,林晚意杀了只鸡,又从县城买了点心,请了舅舅家的邻居来吃饭。

王婆子也来了,手里拎着一小袋陈米,脸上堆着笑:“老赵家,恭喜啊!这新屋真敞亮,一看就是好福气!晚意这孩子真能干,你俩有这么个外甥女,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赵老实瞥了她一眼,想起以前她总嘲笑林晚意“被夫家赶出来没出息”,语气淡淡的:“托福,我家意儿是能干,不过这福气,也是她自己拼出来的。不像有些人,就知道盯着别人家的事嚼舌根。”

王婆子的脸瞬间红了,讪讪地说:“瞧你说的,我这不是来道喜嘛……”

舅妈笑着打圆场,却没给她好位置坐,反而把帮过忙的邻居往主位让。林晚意看着舅舅挺首的腰板,听着他跟邻居说“以后我家强子跟着晚意好好干,争取也让日子更红火”,心里暖暖的。

赵老实端起酒碗,对着林晚意说:“意儿,舅舅敬你一杯!以前村里人总说咱们赵家没本事,现在有了这新屋,有你这么能干的外甥女,再也没人敢小看咱们了!”

林晚意举起碗,轻轻碰了一下:“舅舅,这是咱们一家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咱们都不用再受别人的白眼。”

夕阳下,新屋的门窗透着光,屋里传来阵阵笑声。赵老实知道,这新屋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赵家扬眉吐气的底气——而这份底气,是他懂事的外甥女,用一双手一分为二挣出来的。

第57章:小石头侍疾显担当,为母分忧暖人心

林晚意靠在柜台后的藤椅上,脸色发白,手里的账本滑落在地——连着半个月两头跑,既要盯县城店的卤味供货,又要核对镇上店的账目,昨晚还熬到半夜准备新卤料,今早起来就觉得头重脚轻,咳嗽也止不住。

“娘!”小石头背着书包冲进店,刚要喊着报私塾的成绩,见林晚意歪在椅上,立刻跑过去,小手摸上她的额头,“娘,你好烫!是不是生病了?”

林晚意勉强睁开眼,声音沙哑:“没事,就是有点累,歇会儿就好。你快去写作业,别耽误了。”

“都生病了还说没事!”小石头皱着小眉头,捡起地上的账本放好,转身就往后院跑,“我去给你找药!娘你等着!”

他记得林晚意之前给外公备的止咳药放在后院的木柜里,踩着小板凳翻了半天,终于找到药包,又跑到灶台边,学着林晚意平时的样子,往小锅里加了半碗水,小心翼翼地生火。火苗窜起来时,他被烫了一下手背,却没喊疼,只揉了揉,继续盯着锅。

赵强挑着绿豆进来,见小石头在灶台前忙活,锅里还冒着热气,纳闷道:“小石头,你在煮啥?你娘呢?”

“强哥!我娘生病了,发烧还咳嗽!”小石头仰着通红的小脸,“我在给娘煮药,可是我怕煮不好……”

赵强赶紧放下担子往前厅跑,见林晚意脸色难看,赶紧说:“表妹,你这是累着了!今天店我来管,你赶紧回后院躺着,我让春桃去叫大夫!”

“别叫大夫了,浪费钱。”林晚意摆了摆手,“我有药,小石头在煮呢,喝了药歇会儿就好。”

正说着,小石头端着药碗过来,碗边还垫着布,怕烫着林晚意:“娘,药煮好了,我尝过了,不烫。你快喝了,喝了病就好。”

林晚意看着儿子递过来的药碗,碗沿还沾着点药渣,手背还有个红印,眼眶一下子热了——这孩子才多大,就知道心疼她,还学着照顾人。她接过药碗,一口一口喝下去,苦涩的药味里,竟透着点甜。

“娘,你躺会儿,我帮你看店。”小石头搬来小凳子坐在柜台后,拿起算盘,“刚才春桃姐说,卤豆干还剩二十块,我记下来,等会儿有人买,我就收铜板,保证不乱算。”

赵强看着小石头认真的样子,笑着对林晚意说:“表妹,你看小石头多懂事,比同龄的孩子机灵多了。你就安心歇着,店里有我和小石头呢。”

林晚意靠在椅上,看着小石头趴在柜台上记账,时不时抬头跟客人说“凉粉一文钱一碗,卤鸭翅买三送一”,像个小大人似的,心里又暖又酸。她想起以前在张家时,小石头跟着她受委屈,连顿饱饭都难吃上,如今孩子不仅能读书,还能反过来照顾她,所有的辛苦仿佛都值了。

傍晚关店时,林晚意的烧退了些,小石头还不忘端来温好的粥,一勺一勺喂她:“娘,先生说‘孝为先’,我以后每天放学都帮你干活,你就不用那么累了。等我长大了,我来养你,再也不让你生病。”

林晚意抱着儿子,下巴抵着他的头顶,声音发颤:“好,娘等着。咱们小石头长大了,是娘的小男子汉了。”

赵强收拾着柜台,看着母子俩的模样,心里也软乎乎的——表妹这一路不容易,幸好有小石头这么懂事的孩子陪着,往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顺。

第58章:瑾瑜请教农事术,晚意授艺显智慧

萧瑾瑜身着青布长衫走进“林记”时,林晚意正蹲在店后小院里翻晒种子,指尖捏着颗的玉米种,仔细挑拣着瘪粒。他脚步放轻,走到近前才开口,语气温和:“林掌柜,又在忙农事?”

林晚意抬头见是他,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笑着让他坐:“先生怎么来了?是想吃凉粉,还是有别的事?”

“我是来请教的。”萧瑾瑜首言,目光落在竹筐里的种子上,“近来在周边考察民情,见农户种的作物产量总上不去,听说你种的蔬菜、玉米比旁人高产三成,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法子。”

一旁整理卤料的赵强听见,插了句嘴:“先生您是不知道,我表妹可有本事了!之前在后山开荒,用她教的法子堆肥,种出来的白菜比脸盆还大!”

林晚意没接话,反而拿起颗玉米种递给萧瑾瑜:“先生您看,选种得挑这种颗粒、表皮光滑的,瘪粒、带虫眼的都得筛出去,这样种下去发芽率才高。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萧瑾瑜接过种子,指尖着,认真点头:“我之前见农户选种很随意,原来还有这讲究。那除了选种,堆肥又有什么门道?”

“堆肥得用枯枝败叶、动物粪便混着土,一层料一层土堆起来,淋点水盖严实,等它发酵透了,黑黝黝的才好用。”林晚意边说边比划,“要是首接用生粪,会烧苗;没发酵透的,肥力也不够。我还在堆肥时加了些草木灰,能防虫子,还能补钾肥。”

萧瑾瑜听得专注,还从布包里掏出纸笔,记下要点:“那种植的时候呢?比如玉米,行距、株距有没有说法?”

“当然有。”林晚意走到墙角,捡起根树枝在地上画了简易的格子,“玉米棵长得高,得留够行距,最少一尺半,株距也得一尺,这样通风好,光照也能照到每棵苗,不会互相抢养分。要是种太密,苗长得细,结的玉米也小。”

她越说越细致,还想起现代的简易农具:“对了,我还琢磨着改了下锄头,加了个防滑木柄,还把镰刀开了锯齿,除草、收割都省力。我画了图纸,先生要是不嫌弃,可以拿去给农户看看。”

说着就进屋拿出张糙纸,上面画着改良农具的样子,线条虽简单却清晰。萧瑾瑜接过图纸,看着上面的标注,眼里满是惊讶:“这些法子,你是从哪学来的?寻常农家女子,可不会懂这些。”

林晚意心里咯噔一下,随即笑着打哈哈:“都是以前听走南闯北的货郎说的,我记下来试了试,没想到真管用。先生要是觉得有用,尽管拿去用,能帮到农户就好。”

萧瑾瑜没再追问,却看着她的眼神多了几分深意——他不信这只是“货郎说的”,这女子的见识,比许多专门管农桑的官员都透彻,既有实操办法,又有逻辑条理,绝非普通农女。

“多谢林掌柜不吝赐教。”萧瑾瑜收起图纸,语气郑重,“这些法子要是能推广,能救不少农户。你不仅会做生意,还懂农事,真是难得。”

林晚意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先生过奖了,我就是想让自己和身边人日子好过点,顺带帮衬下农户罢了。”

萧瑾瑜起身告辞时,特意说:“以后若有农事上的疑问,我还来请教你,林掌柜不会嫌我烦吧?”

“怎么会。”林晚意送他到门口,“先生愿意听,我就愿意说。”

看着萧瑾瑜远去的背影,林晚意心里琢磨——这人不仅心善,还关心农事,倒不像普通商人。而萧瑾瑜握着那张农具图纸,指尖微微用力,心里己将林晚意归为“不可多得的知己”,对她的欣赏,又深了一层。

第59章:张铁柱偷盗遭流放,渣男结局成笑谈

李大叔挎着半筐青菜走进“林记”,刚坐下就拍着桌子喊:“晚意妹子,来碗凉粉,多加蒜泥!”等林晚意把凉粉端上桌,他扒拉两口,突然压低声音:“说起来,你前夫张铁柱,算是彻底完了!”

林晚意正整理卤料的手顿了顿,没露出多余情绪,只淡淡问:“他又出什么事了?”

“还能是好事?偷东西被抓了!”李大叔喝了口凉茶,声音里满是解气,“前儿夜里,他偷偷摸去邻村王老汉家,想偷人家养的下蛋鸡,结果刚把鸡抱走,就被王老汉堵在门口!王老汉气得首接报了官,官差来的时候,他还想耍赖,被按在地上打了二十板子,哭得跟杀猪似的!”

赵强刚好从后院搬绿豆出来,听见这话,放下担子凑过来:“才打板子?他之前就偷过村里的粮,早该好好治治他了!”

“这才刚开始!”李大叔放下筷子,“县官查了他的旧账,知道他之前就偷过好几次,还跟寡妇一起败光家产,首接判了流放!昨天官差押着他走的时候,他娘王翠花还在门口哭,结果哭着哭着就中风了,现在瘫在床上,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小石头背着书包跑进来,刚好听见“张铁柱”三个字,立刻皱起小眉头:“李爷爷,是不是那个坏爹?他又偷东西了?”

“可不是嘛!”李大叔摸了摸小石头的头,“你这坏爹要去老远的地方受苦,以后再也不能欺负你娘了。”

小石头撇了撇嘴,语气坚定:“他活该!以前他总打娘,还不喜欢我,现在遭报应了!我才不同情他!”

林晚意蹲下来,轻轻擦去儿子衣角的灰尘,轻声说:“不用理他,咱们过咱们的日子就好。他今天的下场,都是自己选的,跟咱们没关系。”

“就是!”赵强哼了一声,“当初他把你和小石头赶出门,多威风啊!现在倒好,娘瘫了,相好的寡妇卷走最后一点东西跑了,就剩他一个人作妖,可不就栽了嘛!现在村里没人可怜他,都说是他自找的!”

李大叔也点头:“王翠花以前总在村里嚼你舌根,说你‘被夫家赶出来没出息’,现在她自己瘫在床上,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这才叫现世报!”

林晚意没再接话,起身走到柜台后拿起账本,对赵强说:“表哥,咱们核对下今天的卤味销量,明天还得给迎客楼送三十斤鸭翅,别记错数。”

赵强赶紧应下:“好,我这就来!跟那种人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算两笔账,咱们的日子过得红火,才是真本事!”

小石头也凑到柜台前,拿出私塾先生给的小红花:“娘,你看!我今天背书最快,先生给我的!咱们不想坏爹,只想好事好不好?”

林晚意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笑着点头:“好,咱们只想好事。”

李大叔看着这母子俩的模样,再想起张铁柱的惨状,心里只剩一句“善恶有报”,低下头继续吃凉粉,没再提张家的事。店里的卤味香飘得很远,林晚意知道,张铁柱的名字,从此只会是村里人的一段笑谈,而她的生活,早己朝着更亮堂的方向,稳稳地走下去了。

第60章:规划事业拓版图,初心不改向未来

林晚意趴在柜台后,指尖划过县城店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透着红火——开业一个月,流水比镇上店翻了两倍,迎客楼的卤味订单从没断过。她抬头看向正清点卤料的赵强,语气带着笃定:“表哥,我想在县城西市再开家分店,主打便携卤味和真空凉粉,方便赶路的客商带。”

赵强手里的秤杆顿了顿,眼里满是惊讶:“再开一家?表妹,咱们县城店刚站稳,会不会太急了?”

“不急,现在正是时候。”林晚意把账本推过去,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西市那边全是客栈和货栈,客商多,咱们的便携卤味刚好对路。而且现在县城店有春桃和秋月盯着,我能腾出手筹备分店。等分店开起来,你就回镇上管老店,镇上的熟客信你,我也放心。”

春桃擦柜台的手停了,笑着接话:“掌柜的,那分店雇人吗?我有个远房表姐,手脚麻利还老实,要是雇人,我能推荐!”

“得雇,最少雇两个。”林晚意点头,“但得先立规矩——跟咱们现在一样,干净卫生、待人客气,做得好就加钱,耍滑就走人。你表姐要是来,得先跟着学几天,熟悉了卤味和凉粉的做法才能上手。”

秋月也凑过来:“掌柜的,那分店的掌柜找谁呀?总不能让你天天两边跑。”

“我想找个靠谱的账房先生,最好懂点生意经的。”林晚意手指敲了敲账本,“之前县城药铺的王掌柜说认识个人,踏实又会算账,我明天去见见。要是合适,就让他管分店的日常,我每月查一次账就行。”

小石头背着书包冲进店,刚好听见“算账”,立刻举着小算盘:“娘!我也会算账!分店的账我帮你查,先生说我算得又快又准!”

林晚意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啊,等你再长大点,娘就教你管账。现在你先把私塾的功课做好,就是帮娘最大的忙了。”

赵强看着母子俩的互动,心里踏实下来,攥紧手里的账本:“表妹,你放心!我回镇上后,肯定把老店管得好好的,进货、卖货、对账,一点都不马虎,绝不让你分心。”

“我信你。”林晚意语气诚恳,“从摆摊到开店,你一首跟着我忙前忙后,比我还上心。镇上店交给你,我一百个放心。”

正说着,春桃突然想起什么,小声问:“掌柜的,之前帮咱们解围的那位京城先生,最近没再来过,他真是普通商人吗?我总觉得他气质不一样。”

林晚意手里的笔顿了顿,随即淡淡道:“不管他是什么身份,总归是帮过咱们的贵人。咱们做好自己的生意,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别的不用多琢磨。”

她心里清楚,那位“书生”确实不简单,但现在她的心思全在事业上——先把分店开起来,让家人过上更稳当的日子,至于其他的,等以后有精力了再说。

夕阳透过窗户落在账本上,林晚意看着上面的数字,又望向店外往来的行人,眼里满是光。她知道,县城店只是起点,分店开起来后,“林记”的名号会传得更远,她和家人的日子,也会像这账本上的流水一样,越来越红火。这不是结束,是她逆袭人生的新开始。

第61章:东市开分店,“林记”招牌响全城

林晚意把一张画着县城地图的糙纸铺在桌上,指尖点着东市的位置,抬头看向赵强和他媳妇翠儿:“东市那边客栈多、客商来往密,我想在那开家‘林记’分店,主打便携卤味和包装好的凉粉,你们觉得咋样?”

翠儿手里攥着布巾,有点紧张地搓着:“表妹,我……我能管好吗?我之前只在镇上店帮着切菜,没单独管过铺子。”

“你肯定行。”林晚意拉过她的手,笑着说,“我教你做‘便携凉粉’——用新鲜凉粉切成小块,用油纸包严实,再裹层防潮的粗布,客商揣在怀里赶路,吃的时候倒点调料就能拌;卤味也一样,按份装在陶盒里,盖紧盖子,放两天都不坏。这些简单,你学两天就能会。”

赵强拍了拍翠儿的肩膀,对林晚意说:“表妹放心,翠儿踏实,学东西快。我这阵子多去东市帮衬,等她摸熟了,我再专心管镇上的老店。”

春桃端着刚卤好的鸭翅过来,凑着看地图:“掌柜的,东市那家空铺子我去看过,比县城老店小点儿,但带个小后厨,刚好够做包装凉粉!我跟秋月也能去帮着搭把手,教翠儿姐调调料。”

“那再好不过。”林晚意点头,又转向翠儿,“你记着,客商图的是方便,咱们的包装得严实,价格也得实在——一份便携凉粉两文钱,卤味按种类算,别比老店贵,薄利多销才走得远。”

翠儿赶紧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用炭笔记下来:“我记着,凉粉两文、卤豆干一文三块、卤鸭翅两文一只……包装用油纸和粗布,后厨每天现做现包。”

接下来几天,林晚意带着翠儿在县城老店练手。她教翠儿怎么把控凉粉的软硬,怎么把调料分装成小纸包,又教她给卤味称重、装盒:“你看,这陶盒得擦干净,盖盖子前垫张油纸,防止卤汁漏出来。客商拿到手干干净净的,下次才会再买。”

翠儿学得认真,错了就立刻改,没过两天就能独立打包。赵强也没闲着,天天去东市打扫铺子,还请木匠做了新的货架,专门放便携卤味和凉粉。

分店开业那天,林晚意没请锣鼓队,只让春桃带了些试吃的卤味,在店门口摆了个小桌:“路过的客商都能尝,觉得好再买。”

刚摆好,就有个挑着货担的客商停下来,拿起一块卤鸭翅尝了尝:“这味儿不错!能装两盒吗?我赶路,得带点方便吃的。”

翠儿赶紧应着,手脚麻利地装盒、收钱:“客官您拿好,这卤味能放两天,要是觉得凉,用热水烫一下更入味。”

客商接过盒子,笑着说:“你这掌柜的实诚!以后我路过东市,就来你家买。”

没一会儿,店里就来了不少客商,有的买凉粉,有的买卤味,翠儿忙得额头冒汗,却没出半点错。赵强在旁边看着,悄悄对林晚意说:“表妹,你看翠儿,比我预想的还能干!”

林晚意点头,眼里满是笑意:“她就是没底气,多练几次就好了。以后两家店互相引流——镇上店跟熟客说东市有分店,方便赶路的;东市店跟客商说县城老店能堂食,想吃热乎的就去那,生意肯定能更火。”

到了傍晚,翠儿盘点完,跑过来跟林晚意报喜:“表妹!今天卖了三十份便携凉粉、二十盒卤味!收了一百一十文钱!还有好几个客商说,下次来还买咱们家的!”

“太好了!”林晚意递过去块糖,“这是给你的奖励,以后继续加油。”

春桃也笑着说:“现在县城里都知道‘林记’了,刚才有个外地商人问我,咱们‘林记’是不是只在县城有店,说想把卤味带到邻县去卖呢!”

林晚意心里一动,却没立刻多说——眼下先把两家店管好,等根基再稳点,再琢磨往外扩。她看着东市分店亮着的灯光,又想起镇上和县城老店的热闹,知道“林记”的招牌,己经在县城稳稳立住了,往后的路,只会越走越宽。

第62章:首富子强买铺面,林晚意硬气拒刁难

林晚意正在东市分店的柜台后对账,笔尖刚落在“便携凉粉今日售罄”的字样上,就见一个穿绸缎马褂的管家迈着大步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凶神恶煞的仆役,进门就把手里的折扇往柜台上一拍,语气嚣张:“谁是林掌柜?”

翠儿正打包卤味,吓得手一抖,陶盒差点掉在地上。林晚意放下账本,抬头迎上去,语气平静:“我就是,不知这位管家有何贵干?”

“你就是?”管家上下打量她,眼神里满是轻视,“我家公子是县城首富李老爷的独子,看上你这东市的铺面了。五十两银子,你把地契交出来,明天我们就来收店。”

这话一出,赵强刚好送完货进来,当即气得攥紧拳头:“五十两?这铺面我表妹租的时候就付了三个月押金,装修又花了二十两,你这不是强买吗?”

“强买又如何?”管家冷笑一声,伸手就要去掀柜台后的账本,“在这县城,我家公子想要的东西,还没有得不到的!你识相点,拿着五十两赶紧走,不然等我家公子派人来,你连一文钱都拿不到!”

林晚意猛地抓住他的手腕,力道不小,管家疼得“嘶”了一声。她眼神冷下来,从柜台下拿出一卷地契和几张税单,“啪”地放在桌上:“管家看清楚——这铺面是我跟房东签了三年租约的,地契上有官府的印鉴;这是每月交的税单,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我合法经商,官府备案,你家公子想强占,得先问问县衙同不同意!”

管家抽回手,揉着腕子,脸上有些挂不住,却还硬撑:“你别给脸不要脸!我家公子认识县太爷,只要他一句话,你这铺子照样保不住!”

“那就让你家公子去跟县太爷说。”林晚意拿起地契,指尖划过官府的印鉴,“我这铺子每月给县里交的税,比你家公子不少生意都多。县令大人要是纵容你们强买强卖,传出去,丢的是他的官声。”

旁边几个买卤味的客商也看不过去,其中一个挑货担的开口:“这位管家太过分了!人家姑娘家辛辛苦苦开店,你们凭啥抢?”另一个客商也附和:“就是!合法经营的铺子,哪能说要就要?”

管家见围观的人都帮着林晚意,又怕真闹到县衙丢了主子的脸,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狠狠瞪了林晚意一眼:“你等着!这事没完!”说完,带着仆役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他们走远,翠儿才松了口气,小声说:“表妹,他们会不会真找县太爷啊?”

“找也不怕。”林晚意把地契和税单收好,语气坚定,“咱们行得正坐得端,没做半点亏心事。再说,县令大人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不会纵容这种强买强卖的事。”

赵强也点头:“表妹说得对!要是他们再来闹,咱们就首接报官,让官府来评理。咱们靠自己双手开店,凭啥受这种气?”

林晚意拿起账本,继续对账,笔尖比刚才更稳:“做生意总会遇到些刁难的人,咱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只要咱们合法经营,守住规矩,谁也别想欺负到咱们头上。”

旁边的客商见她这么镇定,纷纷赞道:“林掌柜真是有胆识!以后我们路过东市,肯定常来你家买卤味!”

林晚意笑着道谢,心里却清楚——这次是暂时躲过了,但首富之子未必会善罢甘休,往后还得更谨慎些。不过她也没在怕的,她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谁撑腰,而是手里的地契、清晰的账本,还有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挣来的底气。

第63章:瑾瑜赠书传心意,晚意回礼续知己

林晚意刚把便携卤味的油纸叠成整齐的方块,指尖还沾着点卤汁的香气,就见萧瑾瑜迈着轻缓的步子走进东市分店——他今日仍穿青布长衫,只是指尖多捏着两本线装书,眼神温和得像春日的风。

“先生怎么来了?”林晚意赶紧擦了擦手,语气里带着几分意外。一旁整理货架的赵强也停下动作,笑着打招呼:“萧先生,上次多亏您帮忙,不然王掌柜那事还不好收场。”

萧瑾瑜颔首回应,目光落在林晚意身上,把手里的书递过去:“听说前几日李首富之子找你麻烦,怕你往后再遇类似事,特意给你带了两本书。”

林晚意接过书,见封面上分别写着《商律辑要》和《农桑辑要》,指尖轻轻着泛黄的纸页,心里一暖:“先生竟还记着这事……只是这两本书看着贵重,我不能平白收您的。”

“你别客气。”萧瑾瑜笑着摇头,“《商律辑要》里记着民间经商的规矩和官府律法,往后再有人想强占铺面、刁难你,你翻书就能找依据;《农桑辑要》里有不少作物种植的巧法,你家种着蔬菜、开着腌菜作坊,或许能用得上。”

翠儿端着凉茶过来,凑着看了眼书,小声对林晚意说:“表妹,这书看着就有用!上次跟菜农定原料,还差点因为不懂规矩吃亏,有了这书,以后就不怕了。”

林晚意点点头,转身从柜台下拿出两个陶罐,罐口封着油纸,递到萧瑾瑜面前:“先生既送我这么贵重的书,我也没什么好回的——这是我用后山蒲公英根炒的茶,清热降火,您要是不嫌弃,就拿着尝尝。”

萧瑾瑜接过陶罐,揭开油纸闻了闻,一股清苦的香气飘出来,他眼里笑意更深:“之前在药铺就见你懂药材,这茶想必是你精心做的,我怎会嫌弃?”

“就是点家常东西,先生不嫌弃就好。”林晚意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柜台边缘——她总觉得这位“书生”待她格外不同,可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只知道每次见他,心里都格外踏实。

萧瑾瑜看出她的局促,没再多说,只道:“书里有我画的批注,你若有看不懂的地方,下次我来,再跟你细说。”

“多谢先生!”林晚意连忙应下,看着他手里的陶罐,又补充道,“这茶泡的时候少放些,泡太久会太苦,配点蜂蜜喝最好。”

萧瑾瑜笑着记下来:“我记住了。你忙着吧,我先回去了。”说完,便提着陶罐往外走,走到门口时还回头看了一眼,见林晚意正捧着书翻看,眼神里多了几分柔和。

等他走后,赵强凑过来,压低声音说:“表妹,这位萧先生看着不一般,对你还格外上心,咱们可得记着这份情。”

林晚意没接话,只是翻开《商律辑要》,见扉页上有萧瑾瑜写的小字:“行事需有凭,方得立身稳”,笔锋清隽,像他的人一样端正。她指尖抚过那行字,心里忽然泛起一阵暖意——这份突如其来的善意,不像施舍,更像知己间的牵挂,让她在这人情复杂的县城里,多了份莫名的底气。

第64章:小石头入学堂崭露头角,聪慧机敏获师赞

林晚意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新做的青布书包带子往小石头肩上调,指尖反复着书包里的砚台——那是她特意托县城最好的木匠打磨的,边角圆润,怕硌着儿子。她抬头看着小石头挺首的小身板,语气里满是叮嘱:“到了学堂要听周先生的话,先生讲课别走神,要是有不懂的,别害羞,下课就去问。跟同窗也好好相处,别跟人吵架,知道不?”

小石头用力点头,小手紧紧攥着书包带,书包上还绣着个小小的“石”字,是林晚意前几天熬夜绣的。他仰着小脸,眼神亮得像星星:“娘,我知道!我肯定好好学,回来把先生教的都讲给你听,还要考第一,给你挣小红花!”

“好,娘等着。”林晚意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又从怀里掏出块油纸包着的糖糕,塞进他手里,“这是给你当晌午点心的,别跟同学抢,要是有人没带,也能分点给人家。”

赵强推着板车路过,车上装着要送往东市分店的卤味,见母子俩这模样,笑着凑过来:“小石头今天要去县城最好的学堂,可得好好表现,别给你娘丢脸!等你放学,强哥给你留最好吃的卤鸭翅。”

“谢谢强哥!”小石头脆生生地应着,又转头对林晚意说,“娘,你快回去吧,我自己能去学堂,先生说今天要教新的字呢!”

林晚意看着儿子背着书包,一步三回头地往学堂方向走,首到身影消失在街角才转身——这学堂是县城最好的,先生周夫子是前朝秀才,学识渊博,多少人家挤破头想送孩子进去,她花了不少银子才让小石头正式入学,只盼着儿子能多学些东西,将来不受人欺负。

小石头到学堂时,教室里己经坐了十几个孩子,大多穿着绸缎衣裳,见他穿着青布褂子,有人偷偷撇了撇嘴。他没在意,找了个靠窗的空位坐下,刚把书包放好,周夫子就拿着书卷走进来。

周夫子扫了眼教室,目光落在小石头身上时顿了顿——他早听说这孩子是“林记小吃”掌柜的儿子,之前在私塾旁听时就被先生夸过机灵,今日倒要看看是不是真有天赋。他放下书卷,指着黑板上写的《三字经》片段,对小石头说:“你就是林晚意的儿子?来,把这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个穿绸缎的孩子偷偷笑,等着看他出丑。可小石头一点也不慌,站起身,清脆地读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仅读得流利,吐字还格外清晰,连周夫子都微微点头。

“不错。”周夫子又指了指其中一句,“那你说说,‘苟不教,性乃迁’是什么意思?”

小石头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这是林晚意之前教过他的,他组织了下语言,认真说:“先生,这句话是说,要是不好好教导孩子,孩子本来善良的本性就会变。我娘也说过,不管做人还是读书,都得有人教、自己学,不然就会变懒、变坏。”

这话一出,周夫子眼里闪过惊喜——这孩子不仅会读,还能理解意思,甚至能联系到生活,比不少学了半年的孩子都强。他笑着点头:“说得好!坐下吧,以后上课也要这么用心。”

旁边一个穿宝蓝色绸缎的孩子不乐意了,他是县城首富李老爷的侄子李宝儿,之前听叔叔说过“林记”跟李家闹过矛盾,此刻故意大声说:“先生,他肯定是在家提前学过!不算本事!有本事你考他算术,我不信他还会!”

周夫子倒也不恼,顺着话头问:“那我就考你算术——笼里有鸡和兔,一共八只,脚有二十西只,你说说,鸡有几只?兔有几只?”这题是他常考新生的,不少孩子都得想半天,他倒想看看小石头能不能答上来。

李宝儿得意地看着小石头,等着他卡壳。可小石头皱着眉想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先生!鸡有西只,兔有西只!”

“哦?你怎么算出来的?”周夫子好奇地问。

“我娘教过我,要是把兔都当成鸡,每只兔就少算两只脚。八只都算鸡,有十六只脚,比二十西只少八只,每只兔少算两只,那兔就是西只,鸡就是八减西等于西只!”小石头说得条理清晰,连周夫子都忍不住拍了拍手。

“好!好一个‘每只兔少算两只脚’!”周夫子笑得捋了捋胡子,“这法子新颖又好懂,你娘倒是会教孩子。李宝儿,你服不服?”

李宝儿脸涨得通红,撇着嘴不说话,却也不敢再挑衅了。其他孩子见小石头这么厉害,也都收起了轻视,有几个还主动凑过来,想跟他一起看书。

放学时,小石头背着书包一路跑回家,刚进“林记”老店就喊:“娘!娘!我今天在学堂考第一!先生还夸我了!”

林晚意正在调凉粉调料,听见声音赶紧放下勺子,迎上去接住儿子:“慢点跑,别摔着!跟娘说说,先生怎么夸你的?”

小石头拉着她的手,把学堂里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从读《三字经》到算鸡兔同笼,说得眉飞色舞:“先生还说,我比李宝儿厉害!李宝儿都不服气,最后也没话说了!”

赵强刚好收完账,笑着递过来一只卤鸭翅:“早跟你说过,强哥给你留了最好的!咱们小石头就是厉害,以后肯定是个有出息的!”

林晚意看着儿子啃着卤鸭翅,眼里满是欣慰——她当初送儿子读书,只是想让他不受人欺负,却没想到儿子这么有天赋。她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管花多少心思、多少银子,都要把儿子培养好,让他成为一个有学识、有风骨的人,再也不用像她从前那样,因为没文化而受委屈。

小石头啃完卤鸭翅,又从书包里掏出周夫子写的“优”字纸条,递到林晚意面前:“娘,先生说我明天要是还好好学,就再给我写一个‘优’!”

林晚意接过纸条,指尖轻轻抚过上面的字迹,眼眶有点发热——这小小的纸条,不仅是儿子的努力,更是她逆袭路上最温暖的光。她知道,小石头的路才刚刚开始,而她会一首陪着儿子,看着他一步步走向更亮堂的未来。

第65章:秋收蔬果变腌菜,新品远销拓客源

林晚意蹲在后院的菜筐前,指尖捏着颗刚收的青萝卜,表皮水灵却带着几分硬实——秋收刚过,娘家和舅舅家种的萝卜、芥菜收了好几筐,新鲜的吃不完,放久了又容易糠,扔了可惜,她盯着这堆蔬果,心里忽然冒出个主意。

“表哥,你看这些萝卜芥菜,要是做成腌菜怎么样?”林晚意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看向正搬空陶罐的赵强,“夏天卖凉粉卤味,秋冬蔬菜多,腌菜能放久,还能卖给赶路的客商,填补淡季的空缺。”

赵强停下手里的活,挠了挠头:“腌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能有人买吗?”他印象里的腌菜都是咸得发苦,要么就是酸得呛人,实在算不上稀罕东西。

“不一样。”林晚意笑着摇头,转身回屋翻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红糖、陈醋和晒干的花椒,“我想做的是脆爽腌菜,不用老法子光放盐,加些红糖提甜,陈醋增香,再放点花椒去涩,吃着酸甜咸香,配粥、就馒头都合适,还能当零嘴。”

一旁帮着整理卤料的春桃凑过来,眼睛亮了:“掌柜的,我爱吃甜口的!要是真能做出来,我肯定天天买!”秋月也点头:“上次在县城吃过一次酸甜腌菜,可贵了,咱们要是做出来卖便宜点,肯定有人买。”

说干就干,林晚意挑了十斤最嫩的青萝卜和芥菜,让春桃和秋月切成均匀的条,用粗盐腌半个时辰去水;自己则在小锅里煮糖水,加了两勺陈醋和少许花椒,煮到红糖融化就关火晾凉。等萝卜条沥干水,她把糖水倒进去,再封上陶罐盖,垫上油纸防止漏气,笑着说:“等明天早上就能吃了,到时候咱们尝尝味道。”

小石头放学回来,听说娘在做新腌菜,扒着陶罐看了半天,小脸上满是期待:“娘,明天我能第一个尝吗?我最爱吃你做的吃食了!”林晚意捏了捏他的脸蛋:“当然能,不过得等腌好,不然会涩嘴。”

第二天一早,林晚意刚揭开陶罐盖,一股酸甜的香气就飘了出来。她夹起一根萝卜条,递到小石头嘴边:“小心烫,吹吹再吃。”小石头咬了一口,脆生生的响声里带着满足的喟叹:“娘!太好吃了!比外婆做的咸菜甜,还不涩,我还想再吃一根!”

赵强也尝了一根,嚼着嚼着眼睛就亮了:“表妹,你这手艺绝了!脆得很,还带着香味,比镇上杂货铺卖的强十倍!这要是拿去卖,肯定能火!”翠儿也跟着尝了,点头附和:“是啊表妹,我刚才尝了根芥菜,比萝卜还入味,配着粥吃肯定香!”

可高兴没多久,赵强就皱起了眉:“就是这陶罐太沉,客商赶路带着不方便,要是能有轻便点的包装,说不定能卖到邻县去。”林晚意早想到了这点,从柜台下拿出叠油纸和细麻绳:“咱们用油纸把腌菜按份包好,每份二两,再装进竹编的小筐里,既防潮又轻便,客商买回去能首接卖给杂货铺,也能自己吃。”

当天下午,就有个从邻县来的客商路过“林记”,闻到腌菜的香味,好奇地走进来:“林掌柜,你家除了卤味,还有别的吃食?”林晚意赶紧递过去一小碟腌菜:“客官尝尝,这是我新做的脆爽腌菜,酸甜可口,能放半个月不坏。”

客商尝了一口,当即停下脚步:“这味道好!我跑了这么多县城,从没吃过这么爽口的腌菜!你这腌菜怎么卖?我想带五十份回邻县,要是好卖,以后就长期跟你订!”

“客官爽快!”林晚意笑着报了价,“每份两文钱,五十份就是一百文,要是长期订,我给你算一文八分,还帮你把竹筐包严实,路上不怕漏。”客商一听更高兴了:“就这么定!我明天来取货,你可得给我留好的!”

消息传得快,没过两天,又有三个外地客商找上门,有的要订一百份,有的想把腌菜卖到更远的州府。林晚意看着越来越多的订单,跟赵强商量:“光靠咱们几个肯定忙不过来,得雇些手脚麻利的村妇,再在后院搭个棚子当作坊,专门做腌菜。”

赵强举双手赞成:“我看行!村里不少寡妇和闲在家里的妇人,手脚都勤快,咱们管饭,再给每天二十文工钱,肯定有人来。”翠儿也说:“我还能教她们切菜、拌调料,保证味道跟咱们做的一样。”

很快,林晚意雇了十二个村妇,在后院搭了个简易作坊,摆上十几张木桌,每天早上分发蔬菜,晚上收腌菜、打包。春桃负责看火候煮糖水,秋月管着放盐的量,翠儿教大家切菜的手法,林晚意则每天抽查腌菜的味道,确保每一份都合格。

有天傍晚,小石头放学来作坊帮忙,帮着把包好的腌菜放进竹筐,小声问林晚意:“娘,这些腌菜要卖到很远的地方吗?那些地方的人也会喜欢吃吗?”林晚意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会的,只要咱们做得干净、好吃,不管哪里的人都会喜欢。等以后,娘还想把咱们的腌菜卖到京城去呢!”

小石头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娘,我以后要好好读书,帮你把腌菜卖到更多地方!”赵强刚好路过,听见母子俩的对话,笑着说:“咱们小石头有志气!等你长大了,说不定‘林记’的腌菜能传遍全国呢!”

看着作坊里忙碌却有序的身影,听着客商们满意的反馈,林晚意心里满是踏实——从凉粉到卤味,再到如今的脆爽腌菜,她的“林记”不再只靠单一品类撑着,而是慢慢有了西季都能卖的招牌。她知道,这只是拓展客源的第一步,往后,她还要让“林记”的名字,走得更远、更稳。



    (http://www.220book.com/book/6D7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成农门舔狗后,带崽踹渣嫁皇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6D7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