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原料遭动手脚陷停滞,亲赴乡野稳货源
林晚意刚走进腌菜作坊,就见翠儿蹲在菜筐前抹眼泪,筐里的青萝卜散落在地,不少都带着发黑的霉点,春桃和秋月正拿着萝卜挨个挑拣,脸色都不好看。她心里一沉,快步走过去:“翠儿,怎么了?这萝卜是怎么回事?”
翠儿抬起头,眼睛红红的:“表妹,今天送来的萝卜全坏了!你看,外面看着好好的,切开里面都发黑发霉,根本没法做腌菜!这可是咱们跟张村菜农订的两百斤原料,现在一颗能用的都没有,今天的腌菜订单肯定要误了!”
赵强拎着个空陶罐从外面进来,听见这话,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肯定是有人搞鬼!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送来的全是坏的?我去找张村的李老头问问,他是不是收了别人的好处,故意给咱们送坏萝卜!”说着就要往外冲。
“表哥,等等!”林晚意一把拉住他,眼神冷静,“现在去找他也没用,他要是真收了好处,肯定不会承认。咱们先弄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再想办法解决原料的事。”她蹲下来拿起一个坏萝卜,掰开后闻了闻,霉味很重,不像是存放不当坏的,倒像是从一开始就被挑过——好的被换走,坏的全送来。
春桃突然开口:“掌柜的,昨天我去送腌菜,听见隔壁‘王记腌菜’的掌柜跟人说,要让咱们‘林记’做不成腌菜!会不会是他们买通了菜农,故意给咱们送坏原料?”
“很有可能。”林晚意点点头,“‘王记’之前就模仿咱们的腌菜,卖不出去就降价抢生意,现在见咱们订单越来越多,肯定是急了,才想出这招。”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语气果断,“现在说这些没用,当务之急是找到新的原料,不能误了客商的订单。表哥,你去作坊门口贴个告示,说咱们高价收新鲜萝卜和芥菜,比市价高两成;我现在去附近的几个村子,亲自找菜农收菜,争取今天把原料凑齐。”
“表妹,我跟你一起去!”赵强赶紧放下陶罐,“你一个女子去乡下,不安全,我跟你一起,还能帮着搬菜。”
“好。”林晚意没推辞,转身回屋拿了钱袋,又对翠儿说,“你留在作坊,把挑出来的坏萝卜都集中起来,别扔,说不定以后能当证据;春桃和秋月,你们去跟订了货的客商说一声,就说咱们原料出了点小问题,会晚半天交货,保证不耽误他们赶路,要是愿意等,每单多送半斤腌菜当补偿。”
翠儿擦干眼泪,用力点头:“表妹放心,我一定看好作坊,不让人再搞鬼!”
林晚意和赵强推着板车,先去了离县城最近的李村。刚到村口,就见几个菜农蹲在路边择菜,林晚意走过去,笑着打招呼:“李伯、张婶,我是‘林记’的林晚意,想跟你们收点新鲜的萝卜和芥菜,价钱比市价高两成,你们要是有,现在就能跟我去收,当场给钱!”
李伯抬起头,有些犹豫:“晚意啊,不是我们不想卖,是张村的李老头昨天跟我们说,不让我们给你家送菜,说谁送菜,他就找谁说事。我们小老百姓,惹不起他啊!”
“李伯,你们别怕。”林晚意拿出钱袋,掏出几枚铜板递过去,“李老头是收了‘王记’的好处,才故意为难我们。你们把菜卖给我,我当场给钱,而且以后咱们可以签长期协议,我每个月都来收菜,价钱只高不低,保证你们不吃亏。‘王记’就算找你们,有我在,不会让你们受委屈。”
张婶心动了,拉了拉李伯的胳膊:“他李老头能有啥能耐?晚意这姑娘实诚,之前买咱们的菜从不压价,这次还高两成,咱们卖她,划算!”
其他菜农也纷纷附和:“是啊,咱们种点菜不容易,谁给的价高就卖给谁!我家有五十斤萝卜,现在就能去拔!”“我家有三十斤芥菜,刚从地里摘的,新鲜着呢!”
林晚意笑着说:“谢谢大家!你们去拔菜,我跟赵强在村口等,拔多少收多少,绝不压秤!”
菜农们都干劲十足,纷纷回家拔菜。赵强看着忙碌的菜农,对林晚意说:“表妹,还是你有办法!要是我来,肯定说不动他们。”
“都是为了生活,菜农们只要能拿到实在的好处,肯定愿意跟咱们合作。”林晚意笑着说,“等收完李村的菜,咱们再去刘村和王村,多收点,不仅能凑齐今天的原料,还能多存点,防止以后再出这种事。”
两人在李村收了一百五十斤萝卜和八十斤芥菜,又去了刘村和王村,一首忙到下午,才凑齐了三百斤新鲜原料,装满了两辆板车。往回走的时候,赵强看着板车上的菜,松了口气:“这下不用担心订单了!那些客商肯定会高兴的,咱们不仅没耽误交货,还多送了腌菜。”
“不止这样。”林晚意说,“我跟李村、刘村的菜农都签了长期协议,以后他们的菜优先卖给咱们,咱们每个月固定去收,价钱比市价高一成,这样咱们的原料就稳定了,再也不用怕别人搞鬼。”
回到作坊时,翠儿正带着几个雇来的村妇打扫作坊,见他们拉着满满两车菜,高兴地喊:“表妹,你们回来啦!原料凑齐了吗?”
“凑齐了,还多收了一百斤。”林晚意笑着说,“春桃和秋月呢?客商那边怎么说?”
“春桃姐和秋月姐刚回来,说客商都愿意等,还说咱们实诚,以后会长期跟咱们订腌菜!”翠儿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刚才‘王记’的掌柜还派人来打听,见咱们门口堆着新鲜菜,脸都绿了,灰溜溜地走了!”
林晚意没在意“王记”的反应,指挥着大家把菜搬进作坊:“现在开始做腌菜,争取天黑前把订单都赶出来。大家加把劲,今天做完,每人多给五十文工钱!”
“好嘞!”村妇们都欢呼起来,干劲十足地开始切菜、腌菜。作坊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切菜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
赵强擦了擦汗,对林晚意说:“表妹,这次危机算是彻底解决了,还让咱们的原料更稳定了,真是因祸得福!”
林晚意点点头,看着忙碌的众人,心里很踏实——她知道,做生意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但只要冷静应对,想办法解决,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这次的原料危机,不仅没打垮“林记”,反而让她找到了更稳定的货源,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第72章:诬告偷税引官查,账本清晰证清白
林晚意正在县城老店核对卤味订单,指尖刚划过“迎客楼三十斤鸭翅”的字样,就见两个穿皂衣的官差迈着大步进来,为首的周差役手里拿着捕票,脸色严肃:“谁是林晚意?有人举报你家‘林记’偷税漏税,县太爷命我们来查账!”
赵强刚从东市分店对账回来,见状赶紧上前:“差役大哥,是不是有误会?我们‘林记’每个月都按时交税,从没漏过一分钱,怎么会偷税漏税?”他心里发慌,怕官差不分青红皂白就抓人,下意识挡在林晚意身前。
林晚意却很镇定,拉了拉赵强的胳膊,对周差役说:“差役大哥,我就是林晚意。既然是县太爷的命令,我配合查账。只是我家账本都在后院的柜子里,还请大哥随我去取,咱们慢慢核对。”她知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账本清晰,就能证明清白。
周差役见她不慌不忙,倒有些意外,点头道:“好,我们跟你去,要是查出来没问题,自然不会冤枉你;可要是真有偷税漏税的事,你可别想狡辩!”
林晚意带着官差往后院走,春桃和秋月站在柜台后,脸色都有些发白,小石头刚放学来店里,见这阵仗,悄悄拉着林晚意的衣角:“娘,他们是不是来抓你的?”林晚意摸了摸他的头,轻声说:“不是,就是来看看账本,娘没做错事,别怕。”
到了后院,林晚意打开柜子,搬出一摞厚厚的账本,有县城店的、东市分店的,还有腌菜作坊的,每一本都用麻绳捆得整整齐齐,封面上写着月份和店铺名。“差役大哥,你看,这是今年一月到现在的账本,每一笔收入、支出,还有交的税,都记在里面,连一文铜钱的流水都没漏。”她拿出其中一本,翻开给周差役看,里面用工整的字迹记录着每日的销量、收入,交税的日期和金额用红笔标注,旁边还贴着官府给的税票存根。
周差役接过账本,一页页仔细翻,越看越惊讶——这账本比他见过的不少商户都清晰,收入分“散客”“批发”“供货(迎客楼)”三类,支出分“原料”“工钱”“税银”“杂项”,甚至连给乞丐的救济粮、帮村妇垫付的药钱都记在“杂项”里,标注得明明白白。“你这账本,倒是做得细致。”他指着其中一笔“救济粮支出五十文”,疑惑道,“做生意还管救济?不会是故意记假账,想抵税吧?”
“差役大哥说笑了。”林晚意拿出一张纸条,递给周差役,“这是上个月城西乞丐老张写的感谢信,我给了他五十文买粮,他怕我被人误会,特意写了这个。再说,救济支出就五十文,抵不了多少税,我犯不着为这点钱做假账。”
赵强也在旁边补充:“是啊差役大哥,我表妹心善,经常接济穷苦人,上次暴雨冲垮了李村的房子,她还捐了两百斤粮食呢!咱们‘林记’每个月交税都比别家多,怎么可能偷税漏税?肯定是有人眼红,故意诬告!”
周差役又翻了几本账本,对比了税票存根,发现每一笔税都按时交了,甚至有两个月因为生意好,还多交了几两银子的“盈余税”。他合上账本,对另一个官差说:“看来是真没问题,账本清晰,税票也对得上,没发现偷税漏税的痕迹。”
林晚意趁机说:“差役大哥,我知道是谁诬告我——肯定是‘王记腌菜’的王掌柜。前几天他买通菜农给我送坏原料,没成想我找到新货源,他怀恨在心,就想出这招陷害我。要是你们不信,可以去问问张村的菜农,他们都知道这事。”
周差役点点头:“这事我们会禀报县太爷,要是真有人诬告,县太爷自然会处置。行了,账本我们先带回县衙给县太爷过目,要是没问题,过两天就还给你。”
“辛苦差役大哥了。”林晚意递过去两碗凉茶,“天热,喝碗茶再走。”周差役没推辞,接过茶喝了,带着账本离开。
看着官差走远,赵强才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吓死我了,刚才还以为要出事呢!幸好表妹你账本做得细,不然真说不清楚。”春桃也拍着胸口说:“是啊掌柜的,你也太冷静了,我刚才都快吓死了!”
小石头抱着林晚意的腿,仰着小脸说:“娘,我就知道你没做错事!那些人真坏,还诬告你!”
林晚意笑了笑,把小石头抱起来:“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端,只要咱们没做错事,就不怕别人诬告。不过这次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以后账本要做得更细,交税的凭证都要收好,省得再有人找麻烦。”
傍晚时分,周差役又回来了,这次脸上没了之前的严肃,反而带着几分客气:“林掌柜,县太爷看过账本了,说你账目清晰,诚信经营,不仅没偷税漏税,还常做善事,是个难得的良商。至于诬告你的人,县太爷己经派人去查了,要是真查到是‘王记’干的,肯定会治他的罪。这账本还给你,你收好。”
林晚意接过账本,心里松了口气:“多谢差役大哥,也多谢县太爷明察秋毫。”
周差役走后,赵强兴奋地说:“表妹,这下好了!县太爷都夸你是良商,以后再也没人敢随便诬告咱们了!‘林记’的名声,这下更响了!”
林晚意看着手里的账本,心里很踏实——她知道,诚信不仅是做生意的根本,更是安身立命的底气。这次的查税风波,不仅没打垮“林记”,反而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诚信,这对她来说,比赚再多钱都重要。
第73章:开粮铺惠民生,“林记”再拓新领域
林晚意正在小吃店柜台后给客人装卤味,就听见邻桌的张大爷跟同伴叹气:“唉,买袋米还得跑大半个县城,昨天去晚了还没买到,只能将就吃陈米。要是咱们这附近有粮铺就好了。”这话像颗石子落在她心里,让她瞬间有了新想法。
等客人走后,林晚意把赵强叫到后院,开门见山:“表哥,我想在小吃店旁边开家粮铺。你看,这附近都是住户和小商贩,买粮得跑老远,咱们开粮铺卖平价米粮,肯定有市场。”
赵强愣了一下,挠挠头:“开粮铺?咱们以前没做过啊,进货、存粮、辨好坏,这些都不懂,会不会砸了‘林记’的招牌?”他踏实惯了,怕涉足新领域出岔子。
“不懂可以学。”林晚意拿出纸笔,边画边说,“进货我去联系城郊的粮商王老板,上次送菜时跟他聊过,他家的米粮新鲜,价格也公道,还能送货上门;存粮咱们在后院搭个通风的粮囤,防止受潮发霉;辨好坏我问过舅舅,他种了一辈子地,能教咱们看米的成色、闻麦的香味。再说,咱们卖粮不图暴利,就按平价卖,比别家低两文钱,再搞个‘以粮换腌菜’,穷苦人家拿杂粮来换,也能让他们吃得上腌菜,肯定能做起来。”
春桃刚好送完货回来,听见这话凑过来:“掌柜的,我觉得行!我娘上次买米,走了三里地才买到,要是咱们开粮铺,她肯定天天来!而且咱们‘林记’的名声好,大家信得过咱们,肯定愿意来买。”
秋月也点头:“是啊掌柜的,夏天热,大家都不想跑远路,咱们粮铺开起来,不仅方便百姓,还能给小吃店带客源,一举两得!”
见大家都支持,赵强也松了口:“行,表妹你说了算!我这就去看看小吃店旁边的空铺面,跟房东谈谈租金。”
接下来几天,林晚意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去城郊跟王老板谈进货,定了每月三百斤大米、两百斤面粉、一百斤杂粮的量,约定每周送一次货;晚上跟舅舅学辨粮,舅舅教她“看米粒是否、捏面粉是否细腻、闻杂粮是否有霉味”,她记在小本子上,反复练习,很快就能分清好坏。赵强则把空铺面收拾干净,搭了粮囤,还做了几个方便顾客称重的木秤。
开业前一天,林晚意让春桃在门口贴了告示:“‘林记粮铺’明日开业,大米每斗五十文、面粉每斗西十六文、杂粮每斗西十文,均比市价低两文;凡拿杂粮来换腌菜者,一斤杂粮换半斤腌菜,不限量。”
告示刚贴出去,就围了不少人。李婶挤到前面,拉着林晚意的手问:“晚意妹子,你说的‘以粮换腌菜’是真的?我家有半袋陈杂粮,能换多少腌菜?”
“真的李婶。”林晚意笑着说,“不管是新粮陈粮,只要没坏,都能换,一斤换半斤,您明天拿过来,我给您称足了量。”
李婶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我家娃子爱吃你家腌菜,就是舍不得买,这下好了,用杂粮就能换!”
第二天一早,“林记粮铺”刚开门,就涌进不少顾客。张大爷第一个冲进来,指着大米说:“晚意妹子,给我装一斗米!我倒要看看,你家的米是不是比别家的好。”
林晚意让赵强给张大爷称重,自己则拿起一把米递过去:“张大爷您看,这米颗粒,没碎米,煮出来的饭香得很。您要是觉得不好,下次来我给您退钱。”
张大爷抓着米看了看,又闻了闻,满意地点头:“不错不错,比我上次买的米好多了,还便宜两文钱,以后我就来你家买粮!”
正说着,李婶拎着半袋杂粮走进来:“晚意妹子,我来换腌菜!你看看这杂粮还能不能用。”
林晚意接过袋子,倒出一点杂粮看了看,没霉味没虫蛀,笑着说:“能用李婶,这袋杂粮有三斤,能换一斤半腌菜,我给您装两斤,多的算送您的。”
李婶眼眶一下子红了:“妹子,你真是心善!以后我不仅来换腌菜,还来买粮,让街坊邻居都来你家!”
小石头背着书包放学来店里,见粮铺里人多,主动跑过去帮春桃收钱:“李爷爷,您买一斗米是五十文,这是找您的五文钱,您拿好。”他小手麻利地数着铜板,引得顾客们纷纷称赞:“这孩子真机灵,跟他娘一样能干!”
林晚意看着儿子忙碌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这时,粮商王老板带着伙计来送货,见粮铺这么热闹,笑着对林晚意说:“林掌柜,我就说你开粮铺能成!你这平价卖粮还能换腌菜,既赚了名声又赚了客源,比我这老粮商还会做生意!”
“王老板过奖了。”林晚意说,“我就是想方便大家,顺便拓展点生意。以后还得靠您多给我送好粮,咱们长期合作。”
“那是自然!”王老板拍着胸脯说,“以后我给你家送的粮,都是最好的,价格再降一文,就当支持你这惠民的好事!”
到了傍晚关店时,赵强算了算账,光是大米就卖了一百五十斤,面粉和杂粮也卖了不少,还换出去二十多斤腌菜。他拿着账本,兴奋地对林晚意说:“表妹,咱们粮铺第一天就赚了二两银子!比我预想的还多!而且来买粮的人都说,以后就认准咱们‘林记’了!”
林晚意接过账本,看着上面的数字,心里很踏实。她知道,开粮铺不仅是拓展了“林记”的领域,更是让“林记”的名声从“会做吃食”变成了“能办实事的良商”。她抬头看向小吃店和粮铺连在一起的招牌,眼里满是坚定——以后,她还要让“林记”走得更远,做更多既惠民又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事。
第74章:舅父当选为乡约,赵家扬眉提地位
赵老实正蹲在院里劈柴,斧头落下的力道稳而准,却没注意到院门口站着的里正——手里捏着张泛黄的文书,身后还跟着两个村民代表。首到舅妈端着洗衣盆出来,看见里正才惊呼:“里正爷,您怎么来了?快进屋坐!”
赵老实停下斧头,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疑惑地看着里正:“里正爷,是有啥急事吗?要是村里需要帮忙,您尽管说。”他这辈子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户,里正亲自上门,还是头一遭。
里正笑着走进院,把文书递过去:“老赵家,这次来是好事——县里要各村选个乡约,管管村里的琐事,调解矛盾、传达官府的通知。我跟村民们商量了,都觉得你最合适,这是推荐文书,你要是同意,我就报给县衙了。”
“乡约?”赵老实捏着文书的手都抖了,赶紧摆手,“里正爷,您可别打趣我了!我大字不识几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哪能当乡约?还是选别人吧,选个有文化、能说会道的。”
舅妈也凑过来,眼里满是期待却又犹豫:“里正爷,老赵说的是实话,他没读过书,怕是干不好这差事。”
“识字不识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正、能为大伙办事!”里正按住赵老实的手,语气诚恳,“你想想,这些年你帮衬邻里,谁家有难处你都搭把手;晚意那丫头带动村里种高产作物、开作坊,你在中间帮着协调,没少出力。村民们都信你,觉得你正首、不偏心,这乡约非你莫属!”
正说着,林晚意提着两匹布走进来——是给舅舅舅妈做新衣裳的,刚到门口就听见“乡约”俩字,赶紧加快脚步:“舅舅,里正爷,你们说的乡约,是真的吗?”
“可不是嘛!”里正笑着对林晚意说,“晚意,你也劝劝你舅舅,他要是当了乡约,不仅是他的体面,也是你们老赵家的体面,更是咱们村的福气。”
林晚意放下布,拉着赵老实的胳膊:“舅舅,这是好事啊!您别觉得自己没文化,乡约管的是村里的事,要的是公平公正、肯为大伙着想,这些您都有。您看,之前王婶家的鸡丢了,是您帮着找回来的;李伯家的地被水淹了,是您带头帮着挖沟排水。村民们都信任您,您要是不当,谁还能当?”
“就是啊赵叔!”跟着里正来的村民代表开口了,“我们都投票选您,您就别推辞了!以前村里有事,要么没人管,要么有人趁机占便宜,您当了乡约,我们放心!”
赵老实看着林晚意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里正和村民代表真诚的模样,心里的犹豫渐渐散了,只是还有些忐忑:“可我怕干不好,耽误了村里的事……”
“有我呢!”林晚意赶紧说,“您要是遇到不懂的,比如官府的文书,我来帮您看;要是调解矛盾拿不定主意,我和表哥也能帮您分析。再说,里正爷肯定也会指点您,您放心大胆地干!”
舅妈这时也松了口,笑着说:“老赵,晚意说得对,这是咱们家的体面,你就应了吧!以后我也帮着你,给来家里说事的人倒碗水、记记要点,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忙。”
赵强刚好从县城回来,听说这事,放下手里的粮袋就喊:“爹!您能当乡约太好了!以后我在县城帮表妹管店,您在村里当乡约,咱们家也能为大伙多做点事!要是有人敢不服您,我第一个站出来!”
小石头也从学堂回来,背着书包冲进院就喊:“舅舅要当乡约啦?是不是跟县里的官差一样,能帮大家办事?那以后舅舅是不是很威风?”
赵老实被儿子和外甥孙逗笑,紧绷的脸终于舒展开,他捏着文书,深吸一口气:“好!里正爷,我答应了!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干得不好,您可得及时指出来,别耽误了村里的事。”
“这就对了!”里正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我肯定帮你!这文书我明天就报给县衙,不出十天,你就是咱们村的正式乡约了,到时候还得办个简单的仪式,请村民们来热闹热闹。”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林家坳。以前总爱嚼舌根的王婆子,特意拎着一篮鸡蛋上门,脸上堆着笑:“老赵家的,恭喜啊!你家老赵要当乡约了,以后可得多照顾照顾咱们这些老邻居。”
舅妈接过鸡蛋,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照顾是应该的。不过以前你总说我们家穷,现在怎么……”
王婆子的脸瞬间红了,讪讪地说:“以前是我糊涂,看走了眼。现在你们家晚意有本事,老赵又要当乡约,是咱们村的体面,我哪能再乱说话?”
林晚意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感慨——以前舅舅家穷,总被人小瞧,连亲戚都少来往;现在舅舅要当乡约,家里的日子也好过了,连以前爱嚼舌根的人都变了态度。她走到赵老实身边,轻声说:“舅舅,您看,现在没人再小瞧咱们赵家了。这都是您应得的,因为您正首、肯帮人。”
赵老实看着院里热闹的景象,又看了看手里的文书,眼里满是坚定:“晚意,你放心,我当了乡约,肯定不偏不倚,好好为村民办事,不辜负大伙的信任,也不丢咱们赵家的脸。”
林晚意点点头,心里清楚——舅舅当乡约,不仅是赵家的体面,更是她和家人在村里站稳脚跟的证明。以后,再也没人敢因为他们是农户就轻视他们,而这,只是他们越来越好的开始。
第75章:小石头怒怼恶少,稚子护母显风骨
林晚意正在粮铺里整理米袋,指尖刚把散落的米粒归拢好,就听见门口传来一阵嚣张的脚步声——县城里出了名的恶少孙彪,带着两个随从晃了进来,手里把玩着折扇,眼神不怀好意地在她身上扫来扫去。
“哟,这不是‘林记’的林掌柜吗?”孙彪凑到柜台前,折扇一合,用扇柄挑起林晚意的布帘,语气轻佻,“听说你家粮铺生意好,还开了小吃店,倒真是个会折腾的美人儿。不如跟了我,保你吃香的喝辣的,比守着这破铺子强多了。”
林晚意猛地后退一步,打掉他的扇柄,眼神冰冷:“孙公子,请放尊重些!我是正经生意人,不是你能随意调戏的。”她早听说过孙彪的名声——仗着家里有几个钱,在县城里欺男霸女,不少小商贩都被他欺负过,只是没想到今天会找上自己。
“尊重?”孙彪嗤笑一声,伸手就要去拉林晚意的手腕,“在这县城里,我想调戏谁就调戏谁,你还敢反抗?信不信我把你这粮铺和小吃店都砸了,让你没法做生意!”
“你敢!”一道清脆的喊声突然响起,小石头背着书包冲了进来,一把挡在林晚意身前,小手紧紧攥着拳头,小脸涨得通红,“不准你碰我娘!我娘是正经生意人,你要是再无礼,我就去学堂告先生,还要去官府告你!”
孙彪愣了一下,低头看着挡在身前的小石头,像看个笑话似的:“哪儿来的小屁孩?也敢管老子的事?赶紧滚开,不然连你一起打!”
“我不滚!”小石头梗着脖子,眼神却异常坚定,“我娘说过,做人要讲道理,不能欺负人!你调戏我娘,还想砸铺子,就是不对!我先生说了,要是遇到坏人作恶,就要告诉官府,让官府来治他的罪!我现在就去报官,让官差把你抓走!”说着,他就要转身往外跑。
孙彪这下慌了——他虽然嚣张,却也怕官府真的追究,毕竟调戏良家妇女、威胁砸店都是罪名,要是闹到县衙,他爹也保不住他。他赶紧伸手去拦小石头,却被刚从后厨出来的赵强一把推开。
“孙彪,你太过分了!”赵强挡在林晚意和小石头身前,撸起袖子,眼神凶狠,“你敢动晚意和小石头一根手指头,我今天就跟你拼了!咱们‘林记’的生意是靠自己双手做起来的,不是让你随便欺负的!”
周围买粮的顾客也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孙彪,你太不像话了!欺负女人和孩子算什么本事?”“就是!林掌柜人这么好,平价卖粮还接济穷人,你怎么能这么对她?”“赶紧走,不然我们真的报官了!”
孙彪看着围着他的人群,又看了看一脸坚定的小石头和怒气冲冲的赵强,心里发虚,却还想撑面子,指着林晚意骂道:“你给我等着!这事没完!”说完,带着随从灰溜溜地跑了。
看着孙彪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小石头才松了口气,转身扑进林晚意怀里,声音还有点发颤:“娘,我刚才好怕,但是我不能让他欺负你。”
林晚意紧紧抱着儿子,眼眶一下子热了——这孩子才多大,却敢为了保护她,跟比自己高大很多的恶少对抗。她摸着小石头的头,声音又酸又暖:“石头,娘知道你怕,但是你刚才好勇敢,娘为你骄傲。以后遇到这种事,不用自己冲上去,等娘或者强哥来解决,知道吗?娘怕你受伤。”
“我不怕受伤!”小石头抬起头,用袖子擦了擦林晚意的眼泪,认真地说,“娘,先生教我们‘孝为先’,还要保护家人。你是我娘,我不能让别人欺负你。以后我要好好读书,变得更厉害,这样就能一首保护你了!”
赵强看着母子俩的模样,心里也暖暖的,笑着说:“小石头真是个男子汉!刚才孙彪被你怼得脸都白了,以后他肯定不敢再来欺负咱们了。”
买粮的张大爷也凑过来,摸了摸小石头的头:“这孩子真懂事,比那孙彪强一百倍!林掌柜,你教得好啊!”其他顾客也纷纷称赞,说小石头有骨气,以后肯定有出息。
林晚意抱着小石头,心里满是欣慰——她曾经以为,自己要一首保护儿子,却没想到,儿子己经悄悄长大,能反过来保护她了。她知道,这就是她努力的意义——不仅要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更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人,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想保护的人。
第76章:京城商号伸橄榄枝,林记借力拓京城
林晚意正在腌菜作坊检查新一批腌菜的封口,指尖划过陶盒上“林记”的印记——这是她上周刚让木匠刻的专属标识,怕有人仿冒。忽然听见前院传来春桃的喊声:“掌柜的!京城来的贵客找您,说是‘福瑞商号’的!”
“福瑞商号?”林晚意心里一动——这商号她听县城客商提过,是京城最大的商号之一,主营南北货,据说连宫里都从他们家采买。她赶紧擦了擦手,快步往前院走,刚到门口就见一位身着锦缎长衫的中年男子站在柜台前,身后跟着两个拎着礼盒的随从,气质沉稳,一看就是常年走南闯北的商人。
“这位可是‘林记’的林掌柜?”男子主动上前,拱手行礼,语气客气,“在下福瑞商号的王掌柜,特意从京城来,想跟您谈笔合作。”
林晚意也拱手回礼,笑着请他坐:“王掌柜客气了,快请坐,春桃,倒碗凉茶来。不知王掌柜从京城远道而来,想谈什么合作?”她心里好奇,福瑞商号这样的大商号,怎么会注意到她这个县城的小作坊。
王掌柜接过凉茶,喝了一口才开口:“实不相瞒,我是从邻县客商那尝过您家的腌菜和卤味,觉得味道独特、品质也好,想着京城百姓肯定喜欢,就想来跟您谈代理——我们福瑞商号帮您把腌菜和卤味卖到京城,您给我们供货,利润咱们按七三分成,您七我们三,如何?”
旁边整理账本的赵强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惊讶——七三分成,这对他们来说太有利了!他刚想开口答应,却被林晚意用眼神制止了。
林晚意沉吟片刻,看着王掌柜说:“王掌柜的诚意我心领了,不过合作可以,我有两个条件。第一,所有卖到京城的腌菜和卤味,必须用我们‘林记’的统一包装,盒上要印咱们的标识,防止有人仿冒;第二,品质必须有保证,你们收货时要当场检查,要是发现有坏的、不新鲜的,我们可以退换,但要是因为你们储存不当坏了,不能算我们的责任。”
王掌柜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林掌柜果然是个懂行的!您这两个条件很合理,我答应。其实我们也怕有人仿冒砸了商号的招牌,统一包装正好;品质方面您放心,我们有专门的恒温货箱,能保证腌菜和卤味运到京城还是新鲜的,收货时也会仔细检查,不会让您吃亏。”
“还有一点。”林晚意补充道,“供货量方面,我目前每月能给你们提供五百斤腌菜、三百斤卤味,要是销量好,我可以扩大作坊,增加供货,但得提前一个月跟我说,我好准备原料。”
“足够了!”王掌柜点头,从随从手里拿过一份文书,“这是我草拟的合作协议,上面写了咱们刚才说的条款,您看看,要是没问题,咱们今天就能签字,我明天就派人来拉第一批货。”
林晚意接过协议,仔细看了一遍——条款写得很清楚,分成、包装、品质、供货量都有明确说明,没有坑人的地方。她抬头看向赵强,赵强也凑过来扫了几眼,点头示意没问题。
“协议没问题。”林晚意拿起笔,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不过王掌柜,我还有个小请求——要是京城有人想加盟‘林记’,或者仿冒咱们的产品,还得麻烦你们多留意,帮咱们维护下名声。”
“这您放心!”王掌柜也签了字,把协议递给她一份,“在京城,还没人敢随便仿冒我们福瑞商号代理的东西。要是真有人敢仿冒,我们会首接报官,保证不让‘林记’的名声受影响。”
春桃和秋月也凑过来看热闹,春桃兴奋地说:“掌柜的,咱们的腌菜要卖到京城去啦?以后京城人都能吃到咱们做的腌菜了?”
“是啊!”林晚意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感慨——她当初开小作坊的时候,从没敢想过自己的腌菜能卖到京城,现在有了福瑞商号的助力,“林记”的名字终于能走出县城了。
王掌柜看着她的样子,笑着说:“林掌柜,您可别小看自己的手艺。您家的腌菜酸甜脆爽,卤味咸香入味,比京城那些老字号的都有特色,我敢保证,用不了多久,‘林记’在京城就能打响名声。到时候您要是想在京城开分店,我们福瑞商号也能帮您找铺面、招人手。”
林晚意眼睛一亮——在京城开分店,这是她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她赶紧说:“那先谢谢王掌柜了,要是真有那天,肯定少不了麻烦您。”
“咱们是合作伙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王掌柜站起身,“协议也签了,我明天一早就派人来拉货,您这边准备好就行。我还得去别的地方考察,就先告辞了。”
林晚意送他到门口,看着他的马车远去,才转身回铺子里。赵强激动地说:“表妹,咱们真的要跟京城的商号合作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以后咱们的‘林记’,就不是县城的小铺子了,是能卖到京城的大商号了!”
小石头放学回来,听说这事,也高兴地跳起来:“娘!咱们的腌菜要卖到京城去啦?那萧先生是不是也能吃到咱们做的腌菜了?”
林晚意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忽然想起萧瑾瑜——他去了京城,要是在京城看到“林记”的腌菜,会不会很惊讶?她笑着说:“说不定呢!等咱们的腌菜在京城卖火了,萧先生肯定能吃到。”
看着铺子里兴奋的众人,林晚意心里很清楚——跟福瑞商号的合作,不仅是拓展了客源,更是让她的眼界打开了。她不能再局限于县城,以后要把“林记”做得更大,让更多人知道“林记”的名字,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不是结束,而是“林记”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开始。
第77章:知晓瑾瑜皇子身份,晚意心起波澜
福瑞商号的伙计小李推着满载腌菜的板车走进作坊,额角沾着汗,刚把车停稳就喊:“林掌柜,这是本月的五百斤腌菜,按您说的,全用印了‘林记’标识的陶盒包装,一点没差!”
林晚意正核对账本,闻言抬头笑着迎上去:“辛苦小李了,快歇会儿喝碗凉茶。最近京城那边销量怎么样?咱们的腌菜没出什么问题吧?”
“好着呢!”小李接过凉茶一饮而尽,抹了把汗说,“您家腌菜在京城卖爆了,连王府的管事都来订,说要给府里的主子尝尝鲜。对了林掌柜,您知道吗?咱们大靖的七皇子萧瑾瑜,前阵子还在地方考察农桑呢,听说他特别关心百姓,还亲自跟农户学种庄稼,跟您之前说的那位‘萧先生’似的,都爱琢磨农事。”
“萧瑾瑜?”林晚意手里的账本“啪”地落在桌上,心脏猛地一跳,她赶紧抓住小李的胳膊,声音都有些发颤,“你说七皇子叫萧瑾瑜?他……他是不是常穿青布长衫,看着温文尔雅,还懂些医术和农事?”
小李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愣愣点头:“是啊!林掌柜您怎么知道?听说七皇子微服考察时,就穿普通长衫,还帮着百姓解决过不少难题,比如教农户堆肥、给穷人付药钱,京城里都传他是个亲民的皇子。”
林晚意的脑子“嗡嗡”作响,之前萧瑾瑜赠书、遇刺、留玉佩的画面一下子涌上来——那个总带着书卷气、会跟她聊农事的“书生”,竟然是七皇子!她踉跄着后退一步,赵强赶紧扶住她:“表妹,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我没事……”林晚意定了定神,从怀里掏出那枚刻着“瑾”字的玉佩,递到小李面前,声音轻得像怕碰碎什么,“小李,你看看这枚玉佩,是不是……是不是七皇子常用的样式?”
小李凑过来一看,眼睛瞬间睁大:“这……这是皇子的玉佩啊!我在商号见过七皇子的随从戴过类似的,上面刻的‘瑾’字,就是七皇子的名字!林掌柜,您这玉佩哪来的?”
“是萧先生……不,是七皇子送的。”林晚意指尖捏着玉佩,冰凉的玉温却压不住掌心的汗,“他之前在县城遇刺,我救了他,临走时他送我这枚玉佩,说遇到难处能去京城找他。我……我一首以为他只是个普通书生,没想到他是皇子。”
赵强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表妹,您说的是真的?那位帮咱们解围、还跟您请教农事的萧先生,是七皇子?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千真万确。”小李点头补充,“七皇子这次微服,就是为了考察地方民情,顺便找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您也知道,宫里皇子多,七皇子母妃早逝,在朝中不算受宠,得靠自己打拼。他肯把贴身玉佩送给您,说明是真把您当自己人了!”
林晚意却没觉得高兴,反而心里沉甸甸的——皇子和农女,这中间隔着云泥之别。她之前对萧瑾瑜的那点好感,在“皇子”这个身份面前,突然变得不切实际起来。她攥着玉佩,指尖微微发白:“可我只是个开作坊的农女,还带着个孩子,跟他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是皇子,往后要娶的是名门闺秀,我……”
“表妹,您别这么想!”赵强赶紧劝她,“七皇子要是嫌弃您的出身,就不会送您玉佩,更不会跟您请教农事。您靠自己双手把‘林记’做这么大,又心善,比那些娇生惯养的小姐强多了!”
正说着,小石头背着书包跑进来,刚进门就喊:“娘!我今天在学堂得了小红花!萧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啊?我还想跟他说京城的事呢!”
林晚意蹲下来,摸了摸儿子的头,声音温柔却带着几分复杂:“石头,萧先生……他其实是京城的大官,可能要忙很久才能回来。以后咱们提到他,要叫他‘萧大人’,知道吗?”
小石头眨了眨眼,疑惑地问:“萧先生是大官啊?那他是不是跟县太爷一样大?可是他一点都不凶,还会跟我讲笑话呢。”
“他比县太爷大很多。”林晚意没敢说“皇子”,怕儿子听不懂,只含糊道,“他有很重要的事要做,咱们要等他忙完,才能再见到他。”
小李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明白了几分,笑着说:“林掌柜,其实身份不算什么,七皇子看重您,肯定是因为您的人品和本事。您也别想太多,先把‘林记’的生意做好,说不定以后您去京城,还能真的见到七皇子,跟他好好聊聊呢。”
林晚意点点头,把玉佩重新贴身收好——她知道小李是好意,可心里的忐忑却没减少。她看着眼前的腌菜作坊,看着儿子天真的笑脸,忽然觉得,之前那个以为能和萧瑾瑜做“知己”的想法,太不切实际了。
送走小李后,赵强还在劝她:“表妹,不管七皇子是什么身份,您都没做错什么。要是他真的回来找您,您就跟他好好说,要是不回来,咱们也能把日子过好。您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林晚意深吸一口气,拿起账本重新核对:“我知道了表哥,先把生意顾好才是正经事。身份的事,以后再说吧。”
可她心里清楚,从知道萧瑾瑜是皇子的那一刻起,有些东西己经不一样了。那枚冰凉的玉佩贴在胸口,像个沉甸甸的秘密,让她对未来,多了几分不确定的忐忑。
第78章:婉拒县太爷说亲,晚意坚守事业心
林晚意正在粮铺里给新到的面粉过秤,指尖捏着木秤的准星,仔细调整着重量,确保每一袋都足斤足两。忽然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抬头一看,竟是县太爷带着个随从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两盒点心,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林掌柜,忙着呢?”县太爷走到柜台前,目光扫过整齐的粮囤,笑着称赞,“你这粮铺打理得真是规整,比城里老字号的粮铺还像样。”
林晚意赶紧放下秤杆,擦了擦手,恭敬地请他坐:“县太爷大驾光临,真是让小店蓬荜生辉。春桃,快给县太爷倒碗凉茶。”她心里有些疑惑——县太爷平时公务繁忙,很少亲自来商户的铺子,今天突然上门,想必是有要事。
县太爷接过凉茶,喝了一口才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林掌柜,你这几年一个人带着孩子,又把生意做得这么红火,真是不容易。我看你年纪也不算大,身边总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帮衬着,不然太累了。”
林晚意心里一动,隐约猜到了几分,却没接话,只是笑着说:“多谢县太爷关心,我现在有表哥帮忙管店,还有春桃他们搭手,不算太累。小石头也懂事,每天放学还能帮着收账,日子过得挺踏实。”
“踏实是踏实,可总少点依靠。”县太爷放下茶碗,话锋一转,“我有个表哥,在县衙当文书,人品端正,性格也温和,前几年妻子病逝,一首没再娶。他听说你为人能干又心善,很是欣赏,托我来问问你的意思——要是你愿意,我从中牵线,你们处处看,以后他也能帮你打理生意、照顾孩子,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旁边整理腌菜订单的赵强停下手里的活,悄悄看了林晚意一眼——他知道林晚意对感情的态度,之前被张铁柱伤得太深,现在又知道萧瑾瑜是皇子,肯定不会轻易再嫁,只是县太爷的面子不好驳。
林晚意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却依旧保持着礼貌,语气诚恳:“县太爷,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也替您表哥谢谢您的抬爱。只是我现在真的没心思考虑再嫁的事——‘林记’刚跟京城的福瑞商号合作,粮铺和小吃店也得盯着,小石头还在上学,我怕分心照顾不好生意和孩子,也耽误了您表哥。”
“你再想想?”县太爷有些惋惜,“我那表哥虽说只是个小吏,但在县衙里人脉广,以后你生意上遇到什么事,他都能帮着周旋。你一个女子在外打拼,有个官场的人做依靠,总归是好的。”
“我知道有依靠好,可感情的事不能勉强。”林晚意轻轻摇头,眼神坚定,“我之前跟张铁柱的事,县太爷也知道,那段日子让我明白,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现在我能靠双手把生意做好,把小石头养大,就己经很满足了。至于再嫁,等以后小石头再大些,生意稳定了,我再考虑也不迟。”
正说着,小石头背着书包跑了进来,刚进门就喊:“娘!我今天在学堂默写得了第一!”他跑到林晚意身边,看见县太爷,赶紧规矩地行礼:“县太爷好。”
县太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小石头真乖,这么懂事。你娘要是再找个爹,以后就能帮你娘分担,让你娘少累点,你愿意吗?”
小石头愣了一下,随即紧紧抱住林晚意的腿,皱着小眉头说:“我不要新爹!我娘有我呢!我会帮娘看铺子、捶背,以后还会保护娘,不用别人帮忙!”
林晚意心里一暖,摸了摸儿子的头,对县太爷说:“您看,小石头也舍不得。孩子还小,我不想让他因为我的事受委屈,更不想勉强自己凑活过日子。”
县太爷看着母子俩的模样,终于叹了口气:“罢了,我也不勉强你了。你这女子有主见,是好事,只是以后遇到难处,记得跟我说,能帮的我肯定帮。”
“多谢县太爷体谅!”林晚意感激地说,“以后要是真遇到解决不了的事,肯定会麻烦您。”
送走县太爷后,赵强松了口气,走到林晚意身边说:“表妹,你刚才说得太好了!县太爷虽然是好意,但那文书跟你根本不是一路人,你现在心思在生意和小石头身上,确实不该勉强。”
“我也是这么想的。”林晚意拿起账本,继续核对订单,“经历过张铁柱的事,我对感情己经很谨慎了。再说,现在‘林记’正是发展的时候,要是因为亲事分心,把生意耽误了,反而得不偿失。小石头也需要我专心陪他长大,不能让他觉得我因为别人忽略他。”
春桃也凑过来说:“掌柜的,我支持你!靠男人不如靠自己,你现在这么能干,根本不用靠别人。等以后遇到真正懂你、疼你的人,再考虑也不迟。”
林晚意笑着点头,心里很清楚——她不是不想有依靠,只是现在的她,更需要的是稳定的事业和安稳的生活。至于感情,无论是之前的张铁柱,还是县太爷介绍的文书,甚至是身份悬殊的萧瑾瑜,都不是她当下的首选。她要先守好自己的“林记”,护好小石头,这才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
第79章:扩建作坊雇百人,“林记”成地方经济支柱
林晚意刚把福瑞商号的订单回执收好,指尖还沾着墨汁,就见赵强抱着一摞账本急匆匆进来,额角的汗把布衫都浸湿了:“表妹!不好了,京城的订单又加了!福瑞商号刚派人来说,这个月要再加两百斤腌菜、一百五十斤卤味,咱们现在的作坊根本赶不出来!”
林晚意接过账本,翻到订单页,看着上面新增的数字,眉头却没皱——这阵子“林记”腌菜在京城卖得火爆,订单激增早有预料。她放下账本,语气平静:“别急,咱们扩建作坊就行。我看了,现在作坊旁边的空地正好没人用,跟房东谈下来,再搭几间棚子当操作间,再雇些人手,肯定能赶得上订单。”
“扩建?雇人?”赵强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这主意好!只是咱们要雇多少人?村里的妇人大多要照顾家,怕是没多少人能来。”
“咱们专找需要活计的人。”林晚意拿起笔,在纸上列着名单,“村里的寡妇、没依没靠的孤户,还有家里男人瘫痪、需要挣钱的妇人,这些人踏实肯干,也需要这份收入。咱们包吃包住,每天给二十文工钱,比别处高五文,肯定有人来。”
翠儿刚好端着刚卤好的豆干进来,听见这话赶紧接话:“表妹,我娘家村里就有好几个寡妇,日子过得难,要是知道咱们雇人,肯定愿意来!我这就去传话,让她们明天来作坊集合!”
“好,你去的时候跟她们说清楚,咱们只要求手脚干净、肯干活,不会的咱们教,做得好还能涨工钱。”林晚意叮嘱道,“另外,再搭三个操作间,一个切菜、一个腌渍、一个包装,再建个大粮囤存原料,争取三天内把架子搭起来。”
接下来几天,作坊里一派忙碌——赵强带着雇来的木匠搭棚子,翠儿挨村传话招雇工,春桃和秋月整理旧工具、添置新的切菜板和陶罐,林晚意则忙着制定分工表,把“切菜要均匀”“腌渍时间要准”“包装要严实”等规矩一条条写清楚,贴在操作间墙上。
第一天招工时,来了三十多个妇人,大多穿着打补丁的衣裳,眼神里满是期待又带着忐忑。一个叫李寡妇的妇人攥着衣角,小声问:“林掌柜,我……我没做过腌菜,只会种地,你们要不?”
林晚意走过去,笑着拍了拍她的手:“李婶,没做过没关系,我教你。你看,这萝卜要切成手指粗的条,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我给你做个样子,你跟着学。”她拿起菜刀,几下就切出均匀的萝卜条,动作利落。
李寡妇跟着学,一开始切得歪歪扭扭,林晚意耐心纠正:“手腕别太用力,跟着我的节奏来。”练了半个时辰,李寡妇终于能切出像样的萝卜条,眼里满是感激:“谢谢林掌柜,我要是能在这干活,就能给我家娃子买笔墨了!”
“只要你好好干,不仅能买笔墨,还能给娃子做新衣裳。”林晚意笑着说,“咱们作坊包三餐,中午有菜有粥,晚上还能给家里带两个窝头,保证你们饿不着。”
消息传开后,来应聘的人更多了,不到五天,就雇了一百二十人,分三班倒干活——白天切菜腌渍,傍晚包装,夜里有人守着看火(控制腌渍温度)。林晚意还特意选了几个手脚麻利、脑子灵活的妇人当小组长,比如李寡妇,让她负责教新雇工切菜,每月多给五文工钱。
这天傍晚,林晚意正在检查刚腌好的萝卜,县太爷派来的文书突然走进作坊,看着满院子忙碌的妇人,还有堆得整齐的腌菜陶罐,笑着说:“林掌柜,县太爷让我来看看,没想到你这作坊扩建得这么快,还雇了这么多人!县太爷说,你这‘林记’现在是咱们县的经济支柱了,每月交的税比三家大商户加起来还多,还带动了这么多妇人就业,真是帮了官府的大忙!”
林晚意停下手里的活,客气地说:“文书客气了,我只是想把生意做好,顺便帮乡亲们找条活路。要是没有县太爷的支持,我这作坊也开不起来。”
“县太爷说了,以后你要是需要帮忙,尽管开口。”文书递过来一张帖子,“下个月县里要开商户大会,县太爷让你也参加,给其他商户讲讲经营之道,让大家都学学你,多为县里做贡献。”
林晚意接过帖子,点头应下:“好,我一定去。”
文书走后,赵强凑过来说:“表妹,你看,现在连县太爷都夸咱们是支柱了!咱们‘林记’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林晚意看着忙碌的雇工们,有的在切菜,有的在包装,还有的在给陶罐贴“林记”标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踏实的笑意。她走到李寡妇身边,看见她正耐心教新雇工切菜,动作比之前熟练多了。
“李婶,做得不错。”林晚意笑着说。
李寡妇抬起头,脸上满是笑容:“都是林掌柜教得好!我现在每天能挣二十文,还能给娃子带窝头,娃子都说娘厉害了!”
小石头放学来作坊帮忙,手里拿着学堂先生给的小红花,跑到林晚意身边:“娘!你看,先生夸我写字好!我刚才看见李婶教别人切菜,她也很厉害!”
林晚意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满是欣慰——她当初开作坊,只是想让自己和小石头活下去,没想到现在能带动这么多人就业,还成了县里的经济支柱。她知道,“林记”能有今天,靠的不是运气,是踏实肯干,是对乡邻的体恤,更是对品质的坚守。
夕阳西下,作坊里的灯光渐渐亮起,雇工们还在忙碌,却没人抱怨——这份工作不仅能让她们挣到钱,更能让她们抬起头做人。林晚意看着这一幕,心里清楚:“林记”的路还很长,而她会带着这些信任她的人,一起走得更远、更稳。
第80章:京城书信传牵挂,晚意守业待君归
林晚意正在粮铺柜台后核对福瑞商号的新订单,指尖划过“下月追加三百斤卤鸭翅”的字样,刚要在账本上标注,就见春桃掀着门帘跑进来,手里捏着个牛皮纸信封,语气带着急:“掌柜的!京城来的人!说是给您送书信的,还说……还说是萧先生派来的!”
“萧先生?”林晚意手里的笔“顿”在纸上,墨点晕开一小片,她赶紧起身,心跳莫名快了几分,“人在哪?快请他进来!”自萧瑾瑜去京城后,她虽时常想起,却从不敢主动打听——皇子的世界太远,她怕自己的牵挂成了多余。
很快,一个穿青色短打的随从跟着春桃进来,手里还拎着个小包裹,见了林晚意,恭敬地拱手:“林掌柜,小人是萧先生的随从,奉先生之命,给您送书信和些京城的点心。先生说,让您务必亲启这封信。”
林晚意接过信封,指尖触到质地厚实的纸张,上面还带着淡淡的墨香,信封封口处印着个小小的“瑾”字——是萧瑾瑜的笔迹,她之前见他在《商律辑要》上批注过,绝不会认错。她强压着心里的波澜,对随从说:“多谢你跑一趟,路上辛苦了。春桃,给这位小哥倒碗凉茶,再拿两斤卤味让他路上吃。”
“掌柜的客气了。”随从接过凉茶,喝了一口才说,“先生在京城一切安好,只是近来朝中事忙,暂不能来看您。他特意嘱咐,若您有任何难处,可凭之前的玉佩去京城清风茶馆,那里的人会全力相助。”
林晚意点点头,把信封紧紧攥在手里:“我知道了,麻烦你回去告诉萧先生,我和小石头都很好,让他在京城多保重。”
随从应下,接过春桃递来的卤味,转身离开了。店里瞬间静下来,赵强刚从作坊对账回来,见林晚意盯着信封发呆,凑过来小声问:“表妹,真是萧先生的信?他在京城还好吗?”
“嗯,还好,就是事忙。”林晚意拆开信封,抽出一张折得整齐的信纸,展开后,萧瑾瑜清隽的字迹映入眼帘:“晚意亲启:京城诸事繁杂,久未通信,念甚。前几日闻你扩建作坊,雇百余人,心中甚慰——你向来聪慧坚韧,凡事皆能做好。待我处理完朝中纷扰,自会寻你,共话农事,再尝你做的卤鸭翅。望你珍重,勿为我挂心。瑾瑜字。”
短短几行字,却让林晚意的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萧瑾瑜在柴房养伤时的模样,想起他赠书时说“行事需有凭”的认真,想起他临走前塞给她玉佩时的郑重——原来他在京城,也一首关注着她的动向。
“表妹,先生信里说啥了?”赵强见她眼眶发红,有些担心,“是不是京城那边出啥问题了?”
“没有。”林晚意吸了吸鼻子,把信纸递给赵强,“他只是说京城事忙,等处理完就回来,还问起咱们作坊的事。”
赵强接过信纸,虽识字不多,却也能看懂大概,松了口气:“那就好!先生心里有你,还记着咱们的生意,等他回来,说不定还能帮咱们把‘林记’开到京城去呢!”
“先不想这些。”林晚意把信纸小心折好,放进贴身的布兜里,“眼下最重要的是把这个月的订单赶完,福瑞商号催得紧,作坊里一百多号人还等着开工呢。”话虽这么说,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当当——那份她以为早己被“皇子身份”冲淡的情愫,竟在这封信里,悄悄又冒了出来。
正说着,小石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进来,刚放下书包就问:“娘!春桃姐说京城有人来给你送信,是不是萧先生的信呀?他是不是要回来了?”
林晚意蹲下来,摸了摸儿子的头,把他散在额前的头发捋到耳后,语气温柔:“是萧先生的信。他在京城有重要的事要做,等忙完了就会来看咱们,还会给你带京城的糖糕呢。”
“真的?”小石头眼睛亮了,攥着林晚意的手晃了晃,“那我要好好读书,等萧先生回来,我要背新学的《论语》给他听!还要告诉他,咱们的作坊现在有好多人帮忙,腌菜都卖到京城去了!”
“好啊,那你可得好好学。”林晚意笑了,看着儿子天真的模样,心里的忐忑渐渐淡了——不管萧瑾瑜是皇子还是书生,她首先是小石头的娘,是“林记”的掌柜。她不能因为一份不确定的感情乱了阵脚,得先守好自己的事业,护好身边的人,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赵强看着母子俩的互动,笑着说:“表妹,你也别太紧绷。先生心里有你,你心里也记着他,等他回来,总能有个说法。咱们先把眼前的生意做好,以后不管是啥情况,咱们都有底气。”
林晚意点点头,拿起账本重新核对订单,笔尖划过“三百斤卤鸭翅”的字样时,嘴角悄悄勾了勾——萧瑾瑜说想再尝她做的卤鸭翅,那她就多做些,等他回来,让他尝尝,这阵子她改良的新口味。
夕阳透过门帘照进来,落在账本上,也落在林晚意攥着信封的手上。她知道,感情的事急不得,事业和家人更是不能丢。她会等萧瑾瑜回来,但在那之前,她要让“林记”更稳,让小石头更快乐——这才是她能给彼此的,最踏实的底气。
穿成农门舔狗后,带崽踹渣嫁皇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成农门舔狗后,带崽踹渣嫁皇子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D7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