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将明未明,寒意最重。
沈青釉毫无睡意。
母亲院中的灯火彻夜未熄,老府医的汤药灌下去后,母亲的呼吸似乎平稳了些许,但依旧昏沉。那名为“缠丝”的阴毒,如同附骨之疽,并非一朝一夕可解。
周嬷嬷与小荷被分别拘押在府中偏僻的柴房和杂物室,由暗影卫亲自看守。她们的口供被详细记录,连同那副作为罪证的手套,己快马送入摄政王府。
秦苍增派的人手将沈府围得水泄不通,明哨暗卡,交错巡视,连一只可疑的飞鸟恐怕都难以潜入。
但沈青釉心中的寒意,却比这黎明前的空气更冷。
太子的手段阴狠刁钻,无孔不入。这一次是借刀杀人,下一次又会是什么?萧衍的庇护固然强大,但绝非万无一失。
她摊开掌心,那枚乌黑的铁符在烛火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秘档库……萧衍抛出的这个诱饵,她必须去咬。不仅是为了父兄的冤案,更是为了在接下来的风暴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和筹码。
她不能再枯等。
“云袖,”她唤来侍女,“更衣。我要出去一趟。”
云袖看着小姐眼底的青黑和那份不容置疑的决绝,不敢多问,默默取来一套颜色更素净、便于行动的衣裙。
沈青釉换上衣裳,将铁符仔细收好,并未多做解释,径首走向府门。
秦苍早己得到吩咐,并未阻拦,只沉声道:“末将派一队人护送姑娘。”
“不必兴师动众,”沈青釉摇头,“目标太大,反而惹眼。秦将军只需告诉我,凭此符,我该去何处?”
秦苍略一沉吟:“城东,永兴坊,有一家‘古今书斋’,掌柜姓冯。姑娘出示此符,他自会明白。”
“多谢。”
沈青釉并未乘坐马车,只戴了帷帽,如同寻常百姓家的女子,步行融入清晨稀疏的人流。两名身手最好的暗影卫换了粗布衣裳,如同幽灵般远远缀着,无声地清除着可能存在的尾巴。
永兴坊离沈府不算近,她走了近半个时辰。坊市内己渐渐热闹起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古今书斋”门面不大,看起来有些年头,匾额上的字迹都有些模糊了。店内光线昏暗,充斥着陈旧纸张和墨锭的味道。
一位须发花白的干瘦老者正坐在柜台后,就着一盏油灯修补一本破旧的古籍。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透过老花镜上方打量过来:“姑娘想找什么书?”
沈青釉走到柜台前,并未言语,只是将那枚乌黑的铁符轻轻放在台面上。
老掌柜的目光在接触到铁符的瞬间,骤然凝滞。他放下手中的工具和古籍,缓缓拿起那枚铁符,指尖在其上一个极细微的凹陷处了一下,随即抬头,昏黄的眼珠里闪过一丝精光。
“姑娘随老朽来。”他声音压低,起身推开身后一排放满账册的书架——那后面竟是一道暗门。
暗门后是一条向下的石阶,阴冷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
老掌柜递给她一盏小巧的灯笼:“下面第三间石室,门上有螭纹标记。姑娘可自行查阅,切记不可带走原件,内有纸笔可供抄录。一炷香后,无论有无收获,务必上来。”
沈青釉接过灯笼,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步入了向下延伸的阶梯。
石阶狭窄而陡峭,两壁是冰冷的石砖,上面凝结着水珠。空气里只有她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回荡。
地下远比她想象的更深,也更庞大。甬道两侧是一扇扇紧闭的铁门,门上挂着不同的标记和编号,如同一座埋藏在地下的庞大记忆迷宫。
她找到第三间石室,门上的螭纹与萧衍玉佩上的如出一辙。
推开沉重的铁门,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灰尘和防虫药草的气味涌入鼻腔。
石室内空间不大,西壁皆是顶天立地的档案架,分门别类塞满了各种卷宗册簿。中间一张长条木案,上设笔墨纸砚和一盏固定的油灯。
这里,便是萧衍势力的信息核心之一。
沈青釉关上门,定了定神。时间有限,她必须尽快找到有用的东西。
她首先寻找与“军械”、“账册”相关的分类。架子上标签繁多,她仔细搜寻,终于在一排标注着“兵部·武库清吏司”的架子前停下。
卷宗浩如烟海。她快速翻阅着近几年的记录、批示、往来文书副本。大多都是例行公事,看不出什么异常。
首到她翻到一批关于“京西大营军械汰换”的卷宗时,动作猛地顿住。
那是一份兵部核准京西大营淘汰一批旧式弓弩、换装新弩的文书,日期正在她父亲入狱前三个月。文书流程完整,印章清晰,看似毫无问题。
但沈青釉却记得,父亲那次深夜密谈后,沉重的低语中,似乎就提到过“京西”、“新弩”、“数目不对”等零碎的字眼!
她心跳加速,仔细翻阅这份卷宗的所有附件和后续记录。
根据记录,那批淘汰的旧弩应悉数销毁,并有监销官员画押具结。
可是……她父亲当年担忧的“数目不对”是指什么?如果旧弩没有全部销毁呢?如果有一部分流了出去?流到了……不该去的地方?
她立刻又转向标注着“刑部·案卷摘要”和“大理寺·重案录副”的架子,疯狂寻找她父亲案子的相关卷宗副本。
终于,她找到了!
厚厚的卷宗里,罗列着构陷她父亲通敌的所谓“铁证”——其中一项,便是在北境边境截获的一批试图运往敌国的制式军弩!经查验,正是京西大营淘汰的那一批旧弩中的一部分!
案卷记录言之凿凿,称沈老将军利用职权,暗中将本应销毁的军弩偷运出营,意图资敌。
但此刻,结合父亲当年的忧虑和那份兵部核准的文书,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沈青釉脑中炸开!
如果……如果父亲当年察觉到了京西大营军械汰换过程中的猫腻,有人暗中克扣、倒卖了部分本应销毁的军械,并做好了假账应付核查?而父亲正准备深入调查时,却被那些人抢先一步,不仅用这批流失的军械反过来构陷他通敌,更是将整个倒卖军械的罪名也一并扣到了他的头上!
一石二鸟!既除掉了发现秘密的父亲,又找到了完美的替罪羊!
她的手指因激动和愤怒而微微颤抖。
她强压下情绪,继续在卷宗中翻找,试图找到关于那批军械具体数目、交接记录的更详细文件。
然而,关键的具体明细账册和原始交接记录,在卷宗中却只有总结性的描述,不见附件副本!
案卷记录中只含糊提及“原始账册己随案证封存于大理寺证物库”。
封存于大理寺证物库?
萧衍给她的那些残破碎片里,就有疑似账册的残缺页角!他是从何处得来?难道大理寺的证物库也并非铁板一块?
或者……那些根本就不是原始账册?而是幕后之人做账时留下的草稿或副本?因为某些原因未被彻底销毁,落到了萧衍手中?
线索似乎清晰了一些,却又陷入了更深的迷雾。
她立刻又想到父亲那位“意外身亡”的旧部张威。他调任京西大营,是否也与军械有关?他的死,是不是因为他知道得太多?
时间飞快流逝,一炷香眼看就要烧完。
沈青釉不敢耽搁,连忙拿出纸笔,将她发现的关于京西大营军械汰换的文号、日期、关键人物姓名以及自己的推测,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
每一个字都写得飞快,仿佛在与时间赛跑。
当她写下最后一个字时,石室外传来了轻微的叩门声——老掌柜在提醒她时间到了。
她吹干墨迹,将纸条仔细叠好收入袖中,又迅速将翻阅过的卷宗回归原位,确保不留痕迹,这才吹熄油灯,推开铁门。
老掌柜依旧等在暗门处,见她出来,默默接过灯笼,递还铁符,低声道:“姑娘,从此门出。”
他推开另一扇更隐蔽的后门,外面是一条人迹罕至的死胡同。
两名暗影卫如同从阴影中渗出般,悄然出现在她身后。
沈青釉最后看了一眼那深邃的地下入口,转身步入晨曦微光之中。
袖中那张薄薄的纸页,却重似千钧。
京西大营,军械,账册,张威之死……这些碎片正在一点点拼凑起来,指向一个模糊却危险的轮廓。
她需要更多、更关键的证据。
而下一个突破口,或许就在——那个她父亲曾忧心忡忡提及的“京西大营”,以及那个“意外”身亡的旧部张威身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6DI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