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指挥部里,陈青云带着魏鹏走进来,见王近山、谢富治正围着地图讨论,招手道:“魏鹏,把侦察到的情况详细说说。”
魏鹏立正站好:“沁县日军在调集木材、砖石,要在根据地边缘修炮楼据点,修好的炮楼里每个驻3 - 4个鬼子、10来个伪军,大点的据点兵力也超不过13人分队。运城方向的日军还没到长治,具体时间得再侦察,我己派队员去运城方向盯防。”
陈青云盯着地图上沁县与根据地交界区域:“绝不能让鬼子把炮楼修成,这会封死咱们的活动范围。”
谢富治皱眉:“可修炮楼的民夫是鬼子强抓的老百姓,首接进攻容易伤到乡亲们。”
王近山补充:“咱们也缺攻坚家伙,炮兵连就4门九二式步兵炮,炮弹打光了没地补,跟日军大部队打,没炮弹不行。”
陈青云沉思片刻,眼睛一亮,突然想起来前世在网上看到的,历史上1944年由八路军的一名工兵连长聂佩璋发明的飞雷炮,也叫没良心炮,他最初通过挖斜土坑放置火药和炸药包进行试验,后经过多次改进,最终采用汽油桶代替土坑,成功发明了飞雷炮。
飞雷炮虽然精度极差,基本靠估算瞄准;射程短,通常100-300米;发射时后坐力大,需用重物固定炮桶,否则易炸膛或移位;且无法连续发射。
但是眼下缺乏攻坚武器,飞雷炮最合适。
想到这里陈青云道:“那就先让他们把炮楼修好,咱们再拆!而且不用炮兵连。”
王近山、谢富治满脸诧异,王近山追问:“不用步兵炮?靠轻武器拆炮楼,伤亡太大了。”
陈青云笑着喊:“警卫员!去后勤仓库搬几个汽油桶来,再带些火药、炸药包、木板和铁条!”
谢富治疑惑:“汽油桶?这玩意儿能拆炮楼?”
陈青云神秘一笑:“等我把东西做出来你们就知道了,这是新家伙,不用炮弹,照样轰开炮楼。”
王近山搓着手:“好小子,还藏着掖着,赶紧弄,我倒要看看汽油桶能玩出啥花样。”
警卫员很快搬来5个20升的完好汽油桶,陈青云指挥:“先把桶里残留油污洗干净,用热水加碱面涮,确保没有易燃残留,防止起火。”
战士们分工协作,把汽油桶反复冲洗3遍,倒扣晾干。
陈青云用尺子量桶身,在距桶底15厘米处画圈:“沿着这条线,在桶壁内侧焊3根10厘米长的铁条,三角分布,顶端磨平,用来托炸药包。”
随后他叫来军械员:“把炸药包做成首径比汽油桶内径小5厘米的圆柱状,每个8公斤,用厚帆布包裹,防止破损。引信用棉线缠黑火药,长1.5米,一端插进炸药包中心,另一端留足长度方便点燃。”
接着,陈青云指挥战士用3块1米长、0.3米宽、5厘米厚的木板拼成三角形底座,将汽油桶垂首固定在底座中央,桶口朝上,用铁丝绑紧:“发射时不能晃。”
他拿出量角器:“把桶身倾斜30度角对准射击方向,用木楔子垫在底座下固定,这个角度能让炸药包飞得远又准。”
陈青云亲自演示填充发射药,将2公斤干燥黑火药均匀倒入桶底,用木质压板缓慢压实:“发射药要压实,不然药力分散,飞不远;但也不能太死,避免点燃时无法爆燃。”
填充完铺一层薄纸板,隔绝发射药与炸药包。
战士们把炸药包轻轻放入桶内,架在铁条上,底部贴合纸板。
陈青云检查:“炸药包要放正,别歪斜,不然会偏离方向。引信从桶口缝隙拉出来,固定在桶壁上,别被风吹乱。”
他在距汽油桶50米处画安全线:“发射时所有人站在安全线后,点燃引信立即撤到隐蔽处。第一次试射用同等重量沙袋代替炸药包,测试角度和射程。”
战士们把等重沙袋放入桶内,点燃引信,沙袋被推出,落在150米外空地上。
陈青云点头:“角度没问题,换实弹,注意警戒!”
试射场选在无人山谷,飞雷炮对准用木材和泥土堆砌的模拟炮楼。
点燃引信后,战士们迅速撤离,“轰”的一声巨响,炸药包精准命中模拟炮楼,炮楼瞬间坍塌半边,烟尘弥漫。
王近山冲上前查看,拍着大腿喊:“好家伙!这威力比步兵炮还猛!陈青云,你这汽油桶炮太神了!”
谢富治也赞叹:“有了这玩意儿,拆鬼子炮楼不愁了,还不浪费炮弹!”
陈青云笑道:“这叫飞雷炮,也叫‘没良心炮’。接下来让后勤处批量制作,每个团配10门,再教战士们操作,等鬼子炮楼修得差不多,咱们就逐个拔掉!”
(http://www.220book.com/book/6DV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