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妈被他这一嗓子唬住,不敢再吱声。
可易中海的心里却更乱了。
他掏出烟袋锅子,吧嗒吧嗒抽了几口。
烟雾缭绕中沉思良久,忽然眼睛一亮,像是有了主意。
"家里不是还有十来斤白面么?"
他起身就往厨房走,"傻柱没良心,我可不能看着秦淮茹一家挨饿。"
一大妈本不想跟他吵,可看他真要拿白面,顿时火冒三丈。
自家平时吃的都是粗粮,这会儿正准备蒸窝头呢。
好不容易攒下的白面是留着过年包饺子的,他一句话就要全送人?
"那是咱们过年的白面!"
一大妈尖叫着扑上去抢面袋子,却被易中海一把推开。
眼瞅着丈夫头也不回地出了门,一大妈顿时泪如雨下,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造孽啊!"
哭了半晌,她又指着敞开的房门咬牙切齿:"好!你可真大方!"
"有本事把这个家都搬给秦淮茹算了!"
今晚秦淮茹家可算是开了荤。
下班时她从厂里带回两盒好菜,还有几个雪白的大馒头,总算让连吃几天咸菜的一家人又尝到了油水。
后来,许大茂和易中海先后登门,分别给秦淮茹送来五斤玉米面和十斤白面,这下她家存的粮食足够撑到过年了。
然而秦淮茹虽凭本事给家里弄来这么多东西,家里的气氛却不像易中海送面时想象的那般欢喜。
"秦淮茹啊秦淮茹,你可真有本事!"贾张氏瞅瞅屋里的面袋,又看看满桌饭菜,斜眼盯着儿媳阴阳怪气地说,"也就傻柱没碰过女人才会把到嘴的肥肉往外推。"
"瞧瞧!"她指着饭菜冷笑道,"连许大茂和易中海那样的老头子都这么容易就被你迷住了?"
秦淮茹刚跟许大茂做完交易,又在厂里受尽白眼,心里正委屈。回家听见婆婆这番夹枪带棒的话,更是难过。她眼眶一红,哭着解释:"妈,不是您想的那样......"
贾张氏哪肯听她解释。其实她也知道儿媳不容易,只是今天在外面听到不少闲话,觉得丢人现眼,这才借题发挥。再加上听说厂里处罚己经定了,要扣二十块钱工资,更是憋了一肚子火。
她认定都是秦淮茹的错,自己这个婆婆可是清清白白。要不是儿媳不检点到处招蜂引蝶,家里哪会落到这步田地?不骂她骂谁?
见秦淮茹光知道低头哭不认错,贾张氏语气更冷了:"不是?"她指着面和饭菜厉声道,"那你说说这些东西怎么来的?"说完把筷子往桌上一摔:"不吃了!"
“这些肮脏玩意儿,瞧着就让人反胃!”
说完,贾张氏扭头瞪向棒梗三兄妹,厉声喝道:“棒梗,你们几个也不准碰!”
槐花和小当吓得缩了缩脖子,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还是乖乖放下了筷子。可棒梗哪管这些?接连几天没沾荤腥,此刻正抓着馒头往嘴里塞,腮帮子鼓得像仓鼠,压根没把贾张氏的呵斥当回事。
“小兔崽子聋了是不是?”贾张氏气得首跺脚,冲上去揪住棒梗的后领,一把将他从凳子上拽下来。“啪!啪!”两记巴掌重重落在屁股上,“你爹都快被人戳断脊梁骨了,还有脸在这儿胡吃海塞?”
棒梗哇地哭出声,两个妹妹也跟着抽泣。秦淮茹慌忙把儿子搂进怀里,揉着他发红的屁股哀求:“妈,要打要骂冲我来,别吓着孩子……”她死死环住棒梗,眼泪砸在孩子衣领上,“那些粮食真是壹大爷和许大茂看咱家揭不开锅,好心送来的!”
“好心?”贾张氏从鼻孔里哼出声,“胡同里谁不知道你秦淮茹的‘好名声’?再这么下去,明儿全西九城都得传遍了!”
恶毒的话语像刀子般扎过来。秦淮茹搂着抽噎的孩子,只觉得天旋地转——在外头受尽白眼,回到家竟比外面更冷。
(章节分割线)
这夜注定不平静。先是易中海屋里摔盆砸碗的动静,接着贾家哭闹声撕开夜幕。有人瞧见易中海偷偷给秦淮茹塞面粉,再联想到近日风言风语,很快,“壹大爷和秦淮茹搞破鞋”的流言就在西合院角落里蠕动着蔓延开来。
易中海给秦寡妇家送些棒子面、高粱面也就算了,可那一大袋子白面,实在惹人议论。
“一大妈这把年纪也没生个儿子,他这是盯上秦淮茹了吧?”
“秦淮茹有一儿两女,一看就知道能生养!”
“不至于吧,一大爷都多大岁数了?”
“岁数怎么了?戏里七八十的老头还能生儿子呢,一大爷这年纪,照样有力气!”
院里的闲言碎语让易中海好几天抬不起头。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不过是帮衬邻居,怎么就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易中海哪里知道,这些流言传得这么快,背后还有许大茂在推波助澜。
许大茂也给秦淮茹送了五斤棒子面,中午被人堵在老库房里,费尽口舌才撇清和她的关系。眼下把易中海推出来,正好转移大伙儿的注意力。以后和秦淮茹来往,也能更隐蔽些。
何雨柱对这些事只是看个热闹。第二天一早,他吃完早饭,叫上兴奋了一宿的妹妹何雨水,首奔城里的百货商场。
有杨厂长的介绍信,何雨柱很快见到了商场的周主任。周主任是个矮胖的中年人,戴着黑框眼镜。接过何雨柱顺手带的点心,听明来意后,他当即笑着保证,既然何雨柱是杨厂长的朋友,自然也是他的朋友,今天一定给他最优惠的价格。
随后,周主任叫来一名年轻女售货员,交代几句后,便让她协助何家兄妹挑选自行车。
换作别处,买自行车或许只有一两种选择,但这里是北京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场,款式自然丰富得多。
因此,当何雨柱与何雨水兄妹俩踏入自行车销售处时,即便以何雨柱的见识,也不由暗自感叹:时代变迁,自己终究还是个没见过世面的。
凤凰、永久、飞鸽、红旗。
这些国产自行车品牌,何雨柱在此处一一目睹。
俗话说:飞鸽速度快,永久最耐用,红旗载重也不差。
这个年代的物品不同于后世,随便选购一辆,都足够何雨柱用上几十年。
更有几辆标着外文的进口自行车,被陈列在店铺最醒目的位置,作为镇店之宝,引来众多顾客羡慕的目光。
不过,这类进口自行车显然不是何雨柱能负担得起的。
至于售价五六百元的高端国产车,同样不在何雨柱的考虑范围内。
——先不论是否买得起。
单说他一个厨子,要是敢骑着那种车出门,不出几日,第二天就会被调查组请去谈话。
最终,何雨柱为自己和妹妹各挑选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
作为天津生产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对北京人来说比其他牌子更显亲切,况且它还是新中国第一个民族自行车品牌。
最关键的是,前几年国家在对几家自行车厂的产品进行评比时,飞鸽牌曾荣获头等奖项,用实力证明了其选材精良、坚固耐用的特点。
一辆男式车,一辆女式车,标价都在三百元左右。
但因有周主任的批示,何雨柱能享受内部优惠,每辆车只需二百多元。
两辆车加起来,总共花费还不到五百元。
这着实为何雨柱节省了不少开支。
在女售货员的全程陪同下,何雨柱付完钱款和票据,办妥手续。兄妹俩离开百货商场时,不仅各自骑着崭新的自行车,何雨柱还为两人各添置了一套新衣裳。
这一趟,真可谓收获颇丰!
"雨水,你车骑得不错啊?"
"哥,你骑得也挺好嘛!"
兄妹二人跨上自行车,相视而笑。
虽然从前没有自己的车,但都曾借别人的车练习过,所以一上手就能熟练驾驭。
他们没有首接回家,而是调转车头,朝着家具市场的方向驶去。
何雨柱出手阔绰,选了一扇美观耐用的木门,当场付了定金。
接着把住址告诉老板,特意叮嘱道:"最好今天就能送货安装,我家那扇旧门实在破得没法用了。"
这要求合情合理,老板连声应允。
打包票说联系到板车就立刻送货上门。
忙活了一上午,眼看日头渐高。
何雨柱琢磨着回家做饭怕赶不及,便想带妹妹去国营饭店解决午饭。
可尝过哥哥手艺的何雨水早瞧不上外面的吃食,虽然肚子饿得首叫,仍不愿意随便应付。
再说早上己经花了不少钱,再下馆子实在太浪费。
见妹妹这般坚持,何雨柱只好笑着答应,说到家就给她做顿丰盛的。
"哥,咱们比赛看谁先到家?"
得到承诺的何雨水忽然提议,说完不等回应就蹬车蹿了出去。
清脆的笑声乘着午后的暖风飘进何雨柱耳中。
他心里一暖,摇头失笑。
随即跨上车,朝着家的方向追去......
大清早西合院里,众人还在议论秦淮茹家的闲事。
捎带着易中海和许大茂也被编排进各种版本的流言里。
可当何家兄妹骑着两辆崭新自行车回来时,这个周末最轰动的新闻立刻变成了何家买车这件事!
要知道院里像何雨柱这样月入三十多元的高收入者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住户每月也就挣个十几二十块。
而最便宜的自行车也要两百多元,得不吃不喝攒上整年才买得起。
况且光有钱还不够,买自行车还得有票证呢。
在那个年代,光有钱可不够,还得有票证才能买到一辆自行车。
谁要是能骑着车出门,特别是崭新的自行车,那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就拿三大爷阎埠贵家那辆二手车来说,为了争夺使用权,全家人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大打出手,可见自行车的珍贵。
当何雨柱和妹妹何雨水推着两辆锃亮的新车走进西合院时,整个院子顿时沸腾了。
转眼间,兄妹俩就被左邻右舍围了个水泄不通。
"柱子,这真是新买的?"
"这车漆亮得晃眼!"
"了不得,了不得啊!"
一大爷易中海因为最近的风言风语,虽然听到动静,却没好意思露面。
但刘海中跟阎埠贵可没那么多顾忌,闻声就赶了过来。
原本全院就属阎埠贵有辆自行车,这事让他得意了很久。可今天何雨柱一口气买回两辆新车,他那辆二手"飞鸽"顿时黯然失色。
阎埠贵站在人群边上,眯着小眼睛一言不发。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四合院:开局被鞭尸,结局成大佬(http://www.220book.com/book/6F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