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顶端的空气,因为陈老太那番如同神谕又如同诅咒的话语,而彻底凝固了。“血”、“愿”、“悔”,这三个字像三把冰冷的锥子,刺入每个人的心脏。至亲的血泪?真心悔过?承担所有的痛?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残酷的献祭仪式,而非简单的开启机关的方法。
钱颢哲的脸色难看至极。他绝不可能让陈老太再去承受什么“血泪”和“承担痛楚”。沈薇紧紧抱着跪在地上、仿佛脱力般颤抖的陈老太,眼中充满了担忧和抗拒。
“一定有别的办法!”钱颢哲沉声道,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整个平台,“李鼎盛和张强他们肯定也试图开启过,他们绝不可能用什么‘愿’和‘悔’,他们一定找到了其他方法,或者……发现了别的什么东西!”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个被暴力开凿的坑洞上。那里散落的现代工具和焦黑玻璃化的痕迹,说明他们使用了非常规手段,甚至可能是爆炸物,试图强行从巨石或者平台地下获取什么。
“仔细搜查这个坑洞周围!还有平台的所有角落!不要放过任何异常痕迹!”钱颢哲下令。
特警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利用强光探照灯和金属探测器,对平台地面进行地毯式搜索。孙教授和刘研究员也暂时放下对巨石的敬畏,开始仔细检查平台边缘那些古代祭祀设施的残留物,希望能找到关于开启方法的其他线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平台上的低温似乎在不断吸收着人们的热量和希望。那根黑色圆柱巨石依旧沉默地矗立着,如同冰冷的审判者,等待着满足它苛刻的条件。
陈老太在沈薇的安抚下,情绪稍微平稳了一些,但依旧眼神空洞地望着巨石,嘴里无声地嗫嚅着,仿佛还在与其中的亡魂交流。
突然,一名在平台最边缘、靠近穹窿岩壁处搜查的特警队员发出了信号:“钱队!这里有发现!”
众人立刻围了过去。那里是平台与天然岩壁的结合部,光线昏暗,之前被巨大的阴影所掩盖。特警队员用手电照着岩壁底部——那里有一个极其隐蔽的、人工开凿的壁龛。
壁龛不大,约半米见方,内部黑黢黢的,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如果不是刻意贴近岩壁仔细搜索,根本不可能发现。壁龛的边缘有非常明显的、新鲜的撬凿痕迹!旁边的岩石上还有几道深深的、像是用某种利器疯狂劈砍留下的刻痕!
“这里被强行打开过!”钱颢哲立刻意识到。他示意队员小心,自己戴好手套,用刷子轻轻拂去壁龛内的积尘。
灰尘下,露出了一个长方形的、暗金色的金属盒子!
盒子的大小类似一部大字典,材质非金非铁,触手冰冷,表面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一些极其细微的、仿佛天然形成的流水般的纹路。盒子没有锁孔,严丝合缝,仿佛是一体成型。
然而,盒子的盖子上,却留有几处明显的、新鲜的暴力破坏痕迹!有凿子试图撬开边缘留下的豁口,甚至有子弹撞击留下的凹痕和擦痕!但令人惊讶的是,如此猛烈的破坏,竟然都没能打开这个盒子!只是在表面留下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伤痕,显示出其难以置信的坚固。
“李鼎盛他们找到了这个盒子,却打不开它!”钱颢哲瞬间明白了。这些劈砍和枪击痕迹,就是他们绝望的尝试。
“这材质……从未见过!”孙教授凑近仔细观察,激动得声音发颤,“这纹路……像是某种生物的皮革化石,又像是某种未知的金属!看这加工工艺,绝对不属于我们己知的任何时代!”
钱颢哲小心地将盒子从壁龛中取出。盒子比想象中要沉得多,密度极高。他尝试着抚摸盒子的表面,检查每一个面。当他的手指无意中划过盒子顶面中心时,忽然感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温热,与盒子整体的冰冷截然不同!
他心中一动,仔细抚摸那个区域。果然,在顶面中心,有一小块大约拇指指甲盖大小的区域,温度明显高于周围。而且,仔细看去,那块区域的细微纹路,似乎构成了一个极其熟悉的图案——正是那个基础的“通幽符”!只是这个符号在这里显得异常微小精致。
难道……这才是正确的开启方式?不是暴力,而是……共鸣?就像那扇青铜门一样?
钱颢哲立刻让沈薇扶着陈老太过来。“陈阿姨,您试试,触摸这个地方,感受一下。”
陈老太颤抖着伸出手指,轻轻按在那个温热的、带有“通幽符”印记的区域。
就在她的指尖接触的刹那——
“咔哒。”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无比的机括声从盒子内部传来!
紧接着,那严丝合缝的盒盖,竟然沿着肉眼原本根本看不见的缝隙,自动地、平滑地向一侧滑开了!
没有光芒万丈,没有机关响动,只有一种尘封了无数岁月的、混合着奇异檀香和陈旧纸张的气息,从盒内缓缓散发出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回声的公寓》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手电光瞬间聚焦在盒内。
盒子内部,衬着一种柔软的、暗紫色的、同样不知名的材质。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本书。
书的尺寸比盒子略小,封面是一种深褐色的、仿佛某种兽皮鞣制而成的材质,坚韧而富有弹性,边缘己经磨损得有些毛糙。封面没有任何文字,只中心偏上的位置,烙印着一个图案——正是那个复杂无比的、青铜门上的核心符号!
钱颢哲小心翼翼地,如同捧起易碎的稀世珍宝,将这本书从盒中取了出来。书页的材质并非纸张,而是一种极薄、柔韧、呈淡黄色的未知材料,触手冰凉而光滑,像是某种处理过的皮革或植物纤维,历经无数岁月却丝毫没有脆化的迹象。
他深吸一口气,在众人紧张期待的注视下,缓缓翻开了封面。
第一页,是用一种极其古老、却异常清晰工整的墨色书写的文字!这种文字并非汉字,也非任何己知的古文字,其笔画结构带着一种奇异的几何感和流畅感,仿佛是另一种形式的“通幽符”系统。但在每一行陌生文字的下面,竟然都用一种稍显潦草的、年代相对近一些(像是明清时期)的朱砂小楷,进行了详细的批注和翻译!
“有翻译!”孙教授惊喜万分,几乎要跳起来,“这……这太珍贵了!这是破解整个遗址历史的关键!”
钱颢哲迫不及待地阅读着那些朱砂批注翻译。书中的内容,如同一个沉默的史官,缓缓揭开了这处地下遗址的惊人真相:
这本书名为《镇渊录》(朱砂批注翻译的名字)。它并非由建造者书写,而是由后来发现并试图理解此处的“守护者”(很可能是那些穿长袍者的后裔)一代代记录、补充而成。
书中记载,这处遗址所在的“锁龙滩”,在极远古时期(远早于任何文字历史),曾是大地灵气(或称地脉能量)的一个巨大“漩涡”或“伤口”。地底深处自然孕育了一种强大而混沌的、近乎拥有原始意识的能量聚合体(书中称之为“渊髓”)。这种能量本身并无善恶,但其存在会扭曲现实,吸引贪婪,放大负面情绪,甚至能被动地吸收周围死亡生灵的“灵念”(灵魂印记)。
古代的某个未知文明(书中称之为“先民”)发现了这里,最初试图开采“渊髓”能量中伴生的一种奇特晶体(用于照明、动力甚至延长生命),结果过度挖掘惊醒了“渊髓”,导致其狂暴的能量喷发,引发了毁天灭地的大灾难(对应壁画内容)。
幸存下来的“先民”中的智者,意识到无法毁灭“渊髓”,便倾尽所有,建造了这个巨大的地下设施。其核心目的不是利用,而是“镇压”与“疏导”。
那根黑色圆柱巨石(书中称为“镇魂石”),是设施的核心。它能吸收“渊髓”散发出的狂暴能量和弥漫的“灵念”,防止其外泄危害世间。而那些“通幽符”系统,则是疏导能量的“管道”和“阀门”。
然而,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转,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镇魂石”吸收的“灵念”中充满了痛苦、恐惧、贪婪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会形成“灵念淤积”,需要定期“清理”,否则系统会过载崩溃,导致“渊髓”再次失控。
所谓的“活祭”,并非为了获取力量,而是“必要的牺牲”!被选中的“祭品”,必须是天生“灵念”强大(能感知到“渊髓”存在)的人。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将他们的“灵念”在“镇魂石”前彻底“剥离”并“净化”(过程极其痛苦,实则是将其灵魂作为载体,吸收掉“镇魂石”中淤积的负面灵念,一同湮灭),从而重置系统,换取下一个周期的稳定。
书中还提到了“钥匙”——即开启青铜门和最终了解真相的方法。确实需要“声”、“光”、“血”、“愿”、“悔”的多重验证。“声”与“光”是物理钥匙,证明来访者知晓秘密。“血”与“愿”是指引方向的信标,证明其目的纯粹(至亲的血泪代表着极强的执念和指向性,而“愿”则是强烈的、不惜代价寻求真相的意愿)。“悔”……则是对惊扰此地安宁、导致无数牺牲的……一种忏悔和承担。
李鼎盛等人显然误解了一切。他们只想要力量,却不懂代价。他们的暴力闯入和破坏,恐怕己经严重干扰了系统的平衡,甚至可能……再次惊醒了“渊髓”!
钱颢哲快速翻到书的最后几页。那里的朱砂批注变得愈发急促和惊恐,记录了一次数百年前的、因错误操作导致的微小泄漏事件,就引发了地区性的瘟疫和幻觉灾难。批注者严重警告后来者,绝不可妄动“镇魂石”,否则必遭天谴。
书的最后一页,用最大的朱砂字,只写了一句触目惊心的警告:
“渊髓睁眼,万灵俱灭;镇石崩碎,天地同悲!”
合上书,钱颢哲的手心全是冷汗。他终于明白了。林秋的死,并非简单的灭口,他是因为天生灵念强大,被李鼎盛当成了试图开启和控制“渊髓”力量的“钥匙”或“祭品”!而李鼎盛的疯狂,很可能己经将这个可怕的远古定时炸弹,推向了爆发的边缘!
真相,远比想象中更加黑暗和危险。
(http://www.220book.com/book/6FF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