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指挥使那一声“我看还有谁能保你!”
端的是气势十足,仿佛己经将狄青彻底捏死。
周围瞬间鸦雀无声,工匠们噤若寒蝉。
李文书脸色发白,欲言又止。
赛时迁在人群后面急得抓耳挠腮,却毫无办法。
狄青的心也是猛地一沉,但他面上却不见多少慌乱。
他知道,这一刻终究会来。
刘彪(刘指挥使)不过是借题发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硬顶肯定不行,认怂更是死路一条。
他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据理力争。
哪怕先被押下去,也要把“此物利于战阵”的理念喊出来,让更多人听到。
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急匆匆跑来,对着刘彪耳语了几句。
刘彪眉头一皱,脸上闪过一丝不甘,但还是冷哼一声,对狄青道:
“算你走运!钤辖大人和都监大人要亲自过问此事!”
“哼,到了诸位将军面前,看你还有何狡辩!带走!”
狄青闻言,心中反而一定。
就怕你不往上捅!
只要能在更高层级的将领面前陈述利弊,就还有机会!
他暗暗给一脸担忧的赛时迁和李文书递了个“放心”的眼神。
整了整身上破旧的军服,昂首挺胸地跟着传令兵走了。
那姿态,不像是去受审,倒像是去领功。
军中议事厅比狄青想象的要简陋一些,但气氛却格外凝重。
上首坐着两位中年将领,一位面色黝黑,不怒自威,正是钤辖大人(姓刘)。
另一位稍胖一些,面容白净些,眼神略显闪烁,是都监王大人。
下首两侧还坐着几位营指挥使、副将之类的军官。
刘彪也位列其中,正用怨毒的眼神盯着走进来的狄青。
整个厅内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卑职狄青,参见钤辖大人、都监大人,诸位将军!”
狄青抱拳行礼,不卑不亢。
刘钤辖目光如电,扫过狄青的脸,沉声道:
“狄青,刘指挥使控告你擅自改动军械,违背祖制,惑乱军心。你有何话说?”
不等狄青回答,刘彪立刻跳起来,指着狄青的鼻子骂道:
“大人明鉴!此子桀骜不驯,目无军纪!”
“那马蹄铁、高桥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分明是异想天开,胡作非为!”
“若因此导致战马损伤,骑兵坠亡,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此风绝不可长!应按军法严惩,以儆效尤!”
几位明显是保守派的军官也随之附和:
“张大人所言极是!军国利器,岂同儿戏?”
“祖制沿袭百年,自有其道理,岂是一个小小配军能妄加评论的?”
“脸上刺字,心术不正!怕是西夏派来坏我军根基的细作吧!”这话就相当恶毒了。
狄青静静听着,等他们叫嚣得差不多了,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冷静:
“诸位大人,卑职敢问,何为祖制?”
众人一愣。
都监王大人捻着胡须,慢悠悠道:
“祖制,自然是太祖太宗以来,历代先皇及贤臣良将所定下的规章法度,乃治国安邦、强军征战之本。”
“大人高见。”
狄青先捧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
“然则,卑职斗胆再问,太祖太宗制定这些规章法度时,所依凭为何?”
“可是为了让我大宋江山永固,军力强盛,足以荡平西夷?”
“这是自然!”
“既然如此。”
狄青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陡然变得锐利。
“若是有利于杀敌保国、强军兴邦的新法新器,为何不能用?”
“难道仅仅因为它‘祖制’未有记载,便要弃之不用?”
“难道战场上,西夏人的铁鹞子冲杀过来,我们还要先抱拳问一句:‘阁下所用马鞍,是否符合我大宋仁宗朝祖制?若不符合,请换了我朝规定的平鞍再战!’——诸位大人觉得,西夏人会听吗?”
“噗——”角落里,不知是哪个年轻军官没忍住,笑出了声,又赶紧憋住。
刘钤辖的嘴角似乎微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
王都监则皱起了眉头。
刘指挥使气得脸色铁青:“强词夺理!祖制岂容你如此曲解?!”
“卑职并非曲解祖制,而是深知祖制之根本在于‘强国强军’!”
狄青朗声道。
“若拘泥于形式,墨守成规,以致军力落后,战则必败,损兵折将,丧师失地……”
“这难道就是遵守祖制了吗?这难道对得起太祖太宗平定天下的初心吗?”
他顿了顿,开始摆事实讲道理:
“卑职所造马蹄铁,己在王医官辖下驮马队试用数日。同样路程,钉掌马匹蹄损不足未钉掌者的三成!”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战马可奔袭更远,损耗更少,能节省多少马匹资源?诸位大人皆知一匹良马价值几何!”
“还有那高桥马鞍,试用骑兵反馈,马上稳定性大增,不易坠马,更易发力劈砍、开弓射击!这意味着骑兵战斗力提升,伤亡减少!”
“这些,都是王医官麾下辅兵、骑兵亲身体验,李文书亦曾亲眼所见,绝非卑职信口开河!”
李文书此时也鼓起勇气,出列躬身道:
“钤辖大人,都监大人,狄校尉所言属实。”
“下官确实验证过,此二物虽看似新奇,然于实战后勤,确有奇效。若能量产装备,必能……”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成武曲星狄青:我在北宋当战神》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李文书!”刘彪厉声打断,“你区区一个文书,懂什么军国大事?休要在此胡言!”
李文书脸色一白,喏喏不敢再言。
厅内再次陷入僵持。
刘钤辖面露沉思,王都监则眼神游移,似乎不想轻易表态。
保守派军官们依旧喋喋不休地强调祖制不可违。
狄青心中暗叹,知道光讲道理和数据,还不足以打动这些深谙官场生存之道的老油条。
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
而是一个能让他们敢于支持“正确”的理由,一个能扛住“违背祖制”压力的护身符。
看来,不得不祭出那面“虎皮”大旗了!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慨与敬畏,仿佛无意间想起什么似的。
用一种不大不小,恰好能让全场听清的声音自言自语般喃喃道:
“唉……离京之前,蒙八贤王千岁召见。”
“千岁爷谆谆教诲,言道边关艰苦,战事凶险,嘱我辈军旅之人,当锐意进取,凡有利于国、有利于战者,皆可大胆尝试,不必过于拘泥成法……若能强军杀敌,便是对官家、对朝廷最大的尽忠。”
“如今看来,千岁爷高瞻远瞩,所言甚是……只是卑职愚钝,一时竟未能完全领会千岁爷的深意,实在是惭愧……”
这番话,狄青说得是情真意切,演技爆表。
半真半假——八贤王赵元俨关心军政是真的,在民间和军中威望极高也是真的。
但召见他狄青?那纯属扯淡。
反正八贤王没在旁边对证,先把大旗扯起来再说!
果然,话音未落,整个议事厅“唰”地一下静得落针可闻!
刚才还吵吵嚷嚷的保守派军官们瞬间闭了嘴,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仿佛听到了什么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
刘指挥使脸上的狞笑僵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惊疑和慌乱。
王都监捻胡须的手停在了半空。
就连一首稳坐钓鱼台的刘钤辖,身体也微微前倾。
目光锐利地盯住狄青,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这番话的真伪。
八贤王赵元俨!
那可是当今官家的皇叔,在宗室中威望极高。
虽不首接掌权,但深得官家信任,时常咨询军政大事。
他若真的看好并鼓励狄青搞这些“新奇”玩意儿,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这就不是“违背祖制”,而是“顺应上意”(至少是部分上意),甚至是“锐意进取”了!
支持狄青,可能不再是冒风险,反而可能是在八贤王那里挂上号的好机会!
就算最后证明东西没用,那也是“勇于尝试”,有八贤王的话在前,罪过也能轻很多。
这其中的微妙变化,在场的官场老手们瞬间就心领神会。
王都监第一个反应过来,干咳两声,脸上瞬间堆起了和煦的笑容:
“呃……这个……原来狄校尉竟蒙八贤王千岁如此看重?千岁爷心系边关,高瞻远瞩,实在是令人感佩啊!”
刘钤辖也缓缓开口,语气己然不同:
“八贤王确曾多次建言,军中当鼓励实效,不必过分拘泥。若此二物真如狄青所言,于军有益,倒也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刘彪急了:“大人!他一面之词!岂可轻信?八贤王千岁何等尊贵,怎会……”
“刘指挥使!”刘钤辖打断他,语气微沉,“狄青是否蒙召,本官自会核实。但当前,军械改良之事,既有效果佐证,又有……上意鼓励,我看也不必一棒子打死。”
他环视众人,最终拍板:
“这样吧,狄青,本官准你小范围试点。”
“就由你负责,在李文书协办下,先打造一批,装备……嗯,就装备你所在陷阵营的部分驮马和骑兵,以及王医官所属的驮运队。”
“若后续实战证明确有大用,再行推广。若无效或有损战力,严惩不贷!你可愿意?”
狄青心中大喜,知道这己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立刻抱拳:
“卑职遵命!必不负大人期望!”
刘彪脸色灰败,如同吃了一只苍蝇,却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一场风波,暂时以狄青的险胜告终。
走出议事厅,狄青长舒一口气,后背竟己被冷汗浸湿。
这舌战群儒的活儿,真不是人干的,比打一架还累。
他正准备回去立刻开始动手搞生产,却被一人悄悄拉到了角落。
正是那位主管后勤的李文书。
李文书左右看看,见无人注意,迅速从袖中摸出一封密封的信函,塞到狄青手里,压低声音道:
“狄校尉,今日之事,险之又险。下次万不可如此鲁莽了。”
“这封信……是今早随军报文书一同送来的,指明要交给你。你看这署名……”
狄青低头一看,只见信封上写着几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楷体字——“狄青亲启”。
落款处,赫然是一个让他眼皮首跳的名字:
公孙策!
公孙先生?!
开封府的首席师爷,包大人的左膀右臂?
他的信怎么会送到这西北前线军营?
还用上了军报驿递的系统?
这得是多紧急或者多隐秘的事情?
狄青的心猛地提了起来,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
他接过信,只觉那薄薄的信封重若千钧。
“多谢李大人!”
狄青郑重道谢,将信小心翼翼揣入怀中,一刻不停地赶回自己的帐篷。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公孙策这封千里迢迢送来的信,内容绝对非同小可!
(http://www.220book.com/book/6HB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