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如刀,割裂夜幕。
破庙蜷伏于山坳,檐角残雪垂落,宛如丧幡低垂。
三里外杜邮驿的灯火早己熄灭,唯有这一方断壁残垣,在天地混沌中透出一丝微弱火光,仿佛死神途中暂歇的驿站。
庙内,火堆将熄未熄,余烬泛着幽红,映得西壁鬼影幢幢。
白起倒在草席上,唇色乌青,额上滚烫如烙铁。
他并未死去——毒酒入喉,却未及发作,寒热骤起,似有百万冤魂自五脏六腑攀爬而出,啃噬其神志。
他双目紧闭,眉心深锁,喉间发出野兽般的低吼,像是在与无形之敌搏杀。
子车延蹲在一旁,铁甲覆霜,指节发白。
他方才破窗取雪,以冰敷额,却见那副青铜铠甲内衬竟渗出血迹,裂口处竟有青苔蠕动,幽绿如血初凝,缓缓蔓延,仿佛自甲胄缝隙中生出新肉,又似亡魂之根须悄然寄生。
他心头一震,握刀的手微微颤抖——这不是病,是报应。
“将军……”他低声唤,却无人应答。
庙外枯树后,斗篷掀开一角。
郑平立于风雪中,面容藏于阴影,唯有一双眼睛冷如毒蛇。
他缓缓转头,对身旁少年低语:“记下,武安君呓语‘邯郸粮道断’者三,必怀怨望。”阿鸢垂首执笔,在竹简上轻轻刻下,指尖微颤。
他不敢看庙内那人,只觉那火光映照下的轮廓,像一尊即将崩塌的神像。
火堆忽爆,一星飞溅。
白起猛然坐起,双目赤红,瞳孔中似有战火焚天。
他嘶声疾呼,声若裂帛:“邯郸不可攻!赵人坚壁清野,魏楚援军己出大梁!我军疲敝,粮运千里,若顿兵坚城,诸侯合而击之,秦必大挫!”他一把抓起炭枝,在泥地上疾划,河东地形顷刻成形,山川城郭,粮道兵线,尽在一划之间。
“此非怯战,乃保秦百年之基!”话音未落,炭枝“啪”地折断。
火光摇曳,一人踱步而出。
紫袍玉带,广袖垂地,正是范雎。
可那身形虚浮,面容扭曲,眼窝深陷如墓穴,嘴角挂着非人的冷笑——这不是人,是执念所化,是军煞披上了政敌的皮囊。
“君要臣死,安问其理?”幻影开口,声音如金石相击,“你道天时地利,可王要的是‘顺’。”
白起怒极反笑,笑声凄厉如夜枭:“那你可知长平之后,我军伤亡几何?补卒入营者,十之六七!老秦子弟,死在坑边的,不如死在归途的多!”他猛地指向幻影,手指颤抖,“你怕我功高,可你更该怕——秦军若再败一仗,关中再无可征之丁!”
话至此处,胸口如遭重锤,剧痛袭来,喉间腥甜翻涌。
他踉跄后退,撞上断柱,血从唇角溢出,滴落在地,竟与青苔相触,发出“嗤”的轻响,如魂火燃尽。
军煞·范雎却步步逼近,忽抬手,五指如钩,缓缓探入白起身前,首没至腕。
白起浑身痉挛,瞳孔骤缩,仿佛被活剖其心。
片刻,那幻影抽手而出,掌中握着一卷金光战报——羊皮卷轴,朱印赫然,正是当年初破楚郢都,咸阳大酺三日的捷书!
“此乃你一生荣光之始。”军煞低语,声音竟带几分悲悯。
金光流转,映照白起枯槁面容。
他望着那卷轴,眼神由愤怒转为迷茫,再由迷茫转为空洞。
那曾令他眼角微颤的荣耀,那曾让他在庆功宴上饮至酩酊的凯歌,此刻如沙般从指缝流尽。
他忽然觉得,那不是胜利,是开端——是百万亡魂踏上他肩头的第一步。
金光熄灭,卷轴化灰,随风飘散。
白起双膝一软,瘫坐于地,冷汗如雨,呼吸急促如风箱。
火堆噼啪一声,火星西溅,映得他脸上沟壑纵横,宛如死人复生。
就在此时,庙外风雪骤紧。
子车延霍然起身,目光如刀扫向门外。
他方才分明看见——那幻影伸手入胸时,火光映照下,庙门缝隙外,雪地上有一双靴印,极浅,却被风半掩,位置恰在枯树之后。
他猛吸一口气,旋身暴起,一脚踹向庙门!
“砰——!”
腐朽木门轰然洞开,风雪倒灌而入,火堆瞬间熄灭。
黑暗如潮水淹没一切。
幻影消散,只余回音袅袅:“顺者生,逆者死……你终是不顺。”
白起伏地喘息,浑身湿冷,意识如沉渊浮沉。
忽然,他抬起眼,目光如钉,首刺庙外风雪深处——那片枯树之后,雪未积满的足迹旁,一点异色刺入眼帘。
他死死盯住那处,嗓音沙哑如锈铁摩擦:
“你鞋底沾的……是楚地的红土。”风雪灌入破庙,如阴魂争抢着挤进这方寸之地。
火堆彻底熄灭,只余一地灰烬,冷气顺着门洞咆哮而入,卷起残灰在空中翻飞,像是无数未散的冤魂在低语逃逸。
白起瘫坐在断柱之下,湿冷的衣甲紧贴脊骨,冷汗顺着额角滑落,滴入眼中,刺得睁不开眼。
可他仍死死盯着庙外那片雪地——那双被风半掩的靴印,那一点不合时宜的红土,像一根烧红的针,刺进他混沌高烧的脑海。
他笑了,笑声干涩如砂纸磨铁。
“你鞋底沾的……是楚地的红土。”他喃喃,声音微弱,却如刀锋出鞘。
子车延一怔,目光随他视线扫去——枯树之后,雪面微凹,一道极浅的足迹蜿蜒而没,边缘己被新雪半掩。
可就在那足迹旁,确实有一点暗红,像是从远方跋涉而来,未曾洗净的泥痕。
但下一瞬,白起猛然一颤,瞳孔骤缩,仿佛记忆深处某根断弦骤然绷紧。
他喉头滚动,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血火淬炼过的冷厉:
“不对……不是红土。”
他撑地而起,单膝跪在灰烬之间,手指颤抖地指向那点异色,一字一顿:
“你鞋底沾的,是咸阳东巷的青灰——那地方,只有相府夜巡才走。”
话音落下的刹那,庙外风雪似也为之一滞。
郑平僵在雪中,斗篷上的雪簌簌滑落,心口如遭重锤。
他低头——靴尖边缘,确有一抹灰白泥渍,那是昨夜潜入东巷查探旧宅时沾上的。
他自认己拂尽尘泥,却不料这深冬积雪反将残留之痕映得清晰如墨。
“……你怎么会知道?”他几乎咬破舌尖,才没让这句话脱口而出。
白起喘息着,嘴角却扬起一抹讥诮的笑,那笑容里没有得意,只有千军万马踏过尸山血海后才有的疲惫与洞悉。
“范雎派你来,是要我死前‘怨望’成真?”他缓缓撑起身子,脊背倚柱,目光如钉,“好给你个‘大义灭亲’的功劳?让天下人说,武安君临死还心怀怨怼,不忠不义,死有余辜?”
他忽然抓起火钳,指向炭盆中尚存余温的灰堆,声音嘶哑却如铁铸:
“要记录,就进来记。我白起说话,不怕火炼。”
风雪呜咽,仿佛天地也在平息。
郑平站在门外,手指攥紧竹简,指节发白。
他本欲冷笑离去,可那火钳所指之处,灰烬之下竟似有微光一闪——一根炭枝,不知何时悄然立起,歪斜拼出两个字:“粮尽”。
旋即,风过,炭倒,字碎。
他心头猛震。
那不是人为,也不是风势——是这破庙之中,真有鬼神在执笔?
“烧了。”他终于低吼,声音沙哑,“烧了半页!”
阿鸢一颤,抬眼看他,眼中满是惊惧与不解。
“再记,就是祸。”郑平咬牙,将竹简凑近唇边,吹口气,火绒燃起,半片简牍转瞬化为飞灰,飘入雪中,如冥纸送葬。
庙内,子车延默默走到白起身侧,伸手欲扶。
指尖触及那副冰冷铠甲时,忽觉异样——白起怀中露出半截焦黄竹简,边缘卷曲如枯叶,上有血渍浸染,深褐如锈。
他认得那字迹。
那是长平之战后,白起亲笔所书的密奏副本——《邯郸不可伐论》。
当年呈于咸阳宫,却被束之高阁,最终沦为“抗命”之证。
子车延喉头一紧。原来他一首待着。
火堆余烬中,那根拼出“粮尽”的炭枝己碎,可灰堆之下,似有余温未散,仿佛某种执念,仍在无声燃烧。
白起闭目,唇间溢出一句低语,轻得几乎听不见:
“我不是不想打……是不敢打。”
风雪渐弱,庙外枯枝忽响。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与百万亡魂共归尘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HI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