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的雨是甜的,混着海风的咸腥和老巷里的桂花香。文肖敏撑着伞站在青石板路上,看着巷口那块褪色的木牌——“兰记巷”,三个描金的字被雨水泡得发暗,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像苏岚日记里夹着的那片干花,脆弱却倔强。
“房东说就在第三个门。”席俊峰扶着她的腰,避开脚下的水洼。他的伤口己经拆线,只是还不能走太快,左胸的疤痕在白衬衫下若隐若现,像枚淡粉色的勋章。
巷子两侧的骑楼爬满了三角梅,紫色的花瓣被雨水打落,铺在青石板上像条柔软的地毯。文肖敏的目光扫过每家每户的门环,突然在第三个门停下——那是个铜制的鸢尾花门环,花瓣的弧度和母亲旗袍上的盘扣一模一样。
“就是这里。”她的声音有些发颤,伸手叩响门环。铜环撞击木门的声音在雨巷里回荡,像敲开了尘封的时光。
开门的是位白发苍苍的阿婆,手里还拿着针线,看见他们时眼睛一亮:“是苏岚的女儿吧?”她侧身让他们进屋,指着墙上的照片,“你看,这是苏岚当年住在这里的样子,抱着个小婴儿,跟你现在长得一模一样。”
照片里的苏岚穿着月白色旗袍,怀里的婴儿裹着粉色襁褓,眉眼间确实和文肖敏有几分像。照片的背景是间雅致的堂屋,墙上挂着幅银莲花刺绣,和孤儿院樟木箱里的那幅是同一款式。
“苏岚走的那天,把这个箱子交给我,说‘等我女儿来找我,就把这个给她’。”阿婆从里屋抱出个樟木箱,箱子上的铜锁己经氧化发黑,形状却是朵含苞待放的鸢尾花,“她说要是等不到,就把箱子烧了,千万别落到赵家手里。”
席俊峰接过箱子,用随身携带的银莲花钥匙试了试——鸢尾花锁扣竟然“咔哒”一声开了。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母亲们的默契,竟连锁具都如此呼应。
箱子里铺着块湖蓝色的云锦,上面放着几件叠得整齐的旗袍,最上面的一件最小,只有巴掌大,显然是给婴儿做的。文肖敏的指尖抚过布料,触感柔软得像云朵,领口的盘扣竟是用银线绣的微型鸢尾花,花瓣细得只有针尖大小。
“这件……”她的呼吸突然顿住,脑海里闪过段模糊的记忆——三岁那年的夏天,她穿着件一模一样的小旗袍,在孤儿院的紫藤花架下追蝴蝶,母亲站在廊下笑着看她,手里摇着把画着银莲花的团扇。
“我小时候有件一模一样的!”文肖敏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后来被我玩泥巴弄脏了,母亲说‘等你长大了,给你做件大的’……原来那件是苏岚阿姨做的。”
席俊峰拿起小旗袍,对着光看了看,突然指着内衬的角落:“这里有字。”
那里用淡紫色丝线绣着个小小的“肖”字,针脚细密,显然绣的时候格外用心。文肖敏的眼眶瞬间热了——苏岚阿姨在她还没出生时,就己经为她准备好了礼物,用最隐秘的方式,在她的生命里留下了痕迹。
箱子底层还有本线装的绣谱,第一页是苏岚的字迹:“银莲花配鸢尾,是佩兰教我的。她说这两种花长在一起,能挡住所有的风雨。”后面的 pages 画满了旗袍设计图,其中一张标注着“给肖敏十八岁”,款式正是湖蓝色的长裙,领口绣银莲花,袖口绣鸢尾花,和念安说的那件一模一样。
“念安说的惊喜,应该就是这件。”席俊峰翻到最后一页,那里夹着张合影:苏岚和佩兰坐在绣架前,苏岚正在绣银莲花,佩兰绣的是鸢尾花,两人的手在布料上交叠,像两朵花的根茎紧紧相依。
文肖敏的指尖抚过照片里母亲们的手,突然想起孤儿院樟木箱里的账本——苏岚记录的每笔账目旁,都画着小小的鸢尾花,而佩兰的备注旁,总是跟着银莲花。原来她们早就用这种方式,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印记。
“苏岚常说,她这辈子最庆幸的事,就是在码头遇到佩兰。”阿婆端来两杯桂花茶,香气和母亲做的一模一样,“那天佩兰穿着件白旗袍,在码头救了被赵家追打的苏岚,两人就这么认识了。后来佩兰说‘我儿子缺个妹妹’,苏岚说‘我女儿缺个哥哥’,就这么定下了娃娃亲。”
文肖敏和席俊峰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原来他们的缘分,从出生前就被母亲们悄悄注定,那些看似巧合的亲近,那些莫名的熟悉感,都是命运埋下的伏笔。
雨停了,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堂屋,在旗袍上投下流动的光斑。文肖敏拿起那件湖蓝色的旗袍,比在身上试了试,长度正好到脚踝,领口的银莲花盘扣碰在锁骨上,带着微凉的暖意。
“苏岚阿姨说,等你穿上这件旗袍,就带你去看海。”阿婆的声音带着笑意,指了指窗外,“海边有片花田,是苏岚和佩兰一起种的,现在应该开满了银莲花和鸢尾花。”
席俊峰帮文肖敏系好旗袍的盘扣,指尖不经意间划过她锁骨下的印记,那里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粉:“走吧,去看看母亲们的花田。”
巷口的三角梅还在落,青石板上的水洼映出两人的身影,穿着湖蓝色旗袍的文肖敏,和穿着白衬衫的席俊峰,像极了照片里的苏岚与佩兰。
走到巷口时,文肖敏回头望了眼那扇鸢尾花门环的木门,突然明白苏岚为什么要把箱子留在这里——这间老屋不仅是她的故居,更是母亲们友谊的见证,是她们对抗风雨的堡垒,是留给孩子们最温暖的退路。
“阿婆,我们能把绣谱留下一份复印件吗?”林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拿着相机,正对着墙上的照片拍照,“‘鸢尾之家’的孩子们想学刺绣,说要绣满一墙的银莲花和鸢尾花。”
阿婆笑着点头:“拿去吧,苏岚说过,手艺就是要传给孩子们的。”
海风带着花香扑面而来,远处的海面在阳光下闪着碎金般的光。文肖敏握紧席俊峰的手,两人沿着海岸线慢慢走,身后跟着拿着相机的林薇,和闻讯赶来的念安。
念安穿着件同款的湖蓝色旗袍,左胸别着枚银莲花胸针:“苏岚阿姨的旗袍店重新开张了,就叫‘双生花’,我们把孤儿院的孩子们接来住几天吧?让他们看看苏岚阿姨种的花田。”
文肖敏看着远处摇曳的花田,银莲花和鸢尾花果然长在一起,在海风中互相依偎,像母亲们当年说的那样,挡住了所有的风雨。她突然想起父亲日记里的那句话:“爱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是两个人的并肩。”
苏岚的故居,从来不是间冰冷的老屋,而是母亲们用爱和勇气筑起的城堡,是她们留给孩子们最珍贵的遗产。这里的每一件旗袍,每一页绣谱,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两个女人用一生守护彼此,用最隐秘的方式,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开满鲜花的路。
夕阳西下时,西人站在花田边合影。文肖敏和念安穿着湖蓝色旗袍,席俊峰和林薇穿着白衬衫,背景是无垠的花海和大海。相机定格的瞬间,文肖敏仿佛看到苏岚和佩兰站在不远处的海风中,对着她们温柔地笑,像两朵永远盛开的双生花。
苏岚的故居,最终成了她们寻根的终点,也是新生的起点。那些散落的记忆碎片,终于在这片花田里拼凑完整,化作最温暖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6I7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