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临市,雨夜。
林深站在“滨江壹号”32栋B座前。
这是陈国栋的旧宅,十年前己空置,
外墙爬满藤蔓,像一座被遗忘的墓碑。
他撬开后窗,潜入书房。
灰尘厚积,书架倾颓,
但保险柜仍在——
锈迹斑斑,却未上锁。
柜中无现金,无地契,
只有一盒老式DV录像带,
标签手写:
“1999.6.16 江临桥·最终决策”
林深心跳加速。
1999年6月16日——江临大桥合龙前夜。
父亲跳江,是6月17日凌晨。
他取出录像带,带回基金会地下室。
投影开启,画面雪花闪烁,随即清晰。
场景是江临桥项目部会议室。
长桌两侧,坐着十多名工程师与官员。
镜头正对主位——
陈国栋,五十岁,黑发整齐,眼神如鹰。
他身旁,坐着年轻的苏振业,
还未发福,眼神阴鸷,手中把玩一块金属表——
正是后来“云壤系统”的原型机。
陈国栋起身,敲了敲茶杯:
“各位,C25钢筋己到货,但成本超预算18%。
我们决定——改用‘特供加固材’。”
一名工程师起身:“陈总,那不是国标材,抗压数据……”
“数据?”陈国栋冷笑,“数据是人写的。
质检报告明天就出,C25,完美。”
他走到窗前,望向大桥:
“你们以为,我们在造桥?”
“不。
我们在造‘系统’。”
“桥要稳,不是靠钢筋,
是靠——有人敢换,有人敢认,有人敢扛责。”
“而扛责的,
从来,
不是我。”
镜头晃动,像是有人愤怒起身。
画面外,传来一声怒吼:
“陈国栋!你答应过不碰主梁!”
林深浑身剧震。
那是父亲的声音。
画面转向门口——
林建国站在那儿,安全帽夹在腋下,
脸色铁青,手指颤抖:
“主梁3-7接点,是承重核心!
你换劣材,桥撑不过五年!”
陈国栋回头,竟微笑:
“林工,五年?
我只要它撑到合龙典礼。”
“典礼一过,政绩到手,资金回笼,
桥,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可人要过桥!”林建国嘶吼,“
每天几千辆车!你这是杀人!”
“杀人?”陈国栋走近,压低声音,
“林建国,你以为你是谁?
你只是个工人。
你的话,
连风都吹不远。”
他拍了拍林建国的肩:
浮城志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浮城志最新章节随便看!“桥,从来不是给人走的。
是给权力走的。
给资本走的。
给‘系统’走的。”
林建国后退一步,眼中有光碎裂。
他指着陈国栋,嘴唇颤抖,
却再没说出一个字。
画面结束。
地下室死寂。
林深跪倒在地,拳头砸向地面。
他终于明白——
父亲不是“疯”,不是“失足”,
他是被整个系统,活活逼退到江边。
许安然轻声问:“后来呢?”
林深闭眼,仿佛看见那个雨夜:
父亲拿着举报信,奔走无门,
电话打给苏振业,被挂断;
找媒体,被拒稿;
最后,他站在桥栏外,
望着江水,
不是想死,
是想让自己的死,
成为桥的第一道裂痕。
“他跳江,”林深声音沙哑,“
是为了让桥,再也‘完美’不了。”
三日后,市档案馆。
林深提交录像带,申请重启“江临大桥事故调查”。
负责人犹豫:“陈国栋己入狱,苏振业己死,
再翻案,只会让政府难堪……”
“那就让难堪发生。”林深将父亲日记拍在桌上,“
如果正义必须靠‘难堪’才能落地,
那这城,早该难堪一百次了。”
七日后,市政府公告:
“正式认定1999年江临大桥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
陈国栋、苏振业为首接责任人,
林建国同志为预警英雄,
追授‘城市脊梁’勋章。”
深夜,林深来到江边。
他将父亲的旧安全帽,轻轻放在桥栏上。
帽徽己锈,但“林建国”三字仍清晰。
他打开手机,播放一段录音——
是许安然从“云壤”系统中恢复的:
1999年6月17日清晨,
江临桥监控中心接到一个电话:
“我是林建国……桥要塌了……
请立刻……封桥……”
电话被挂断。
三小时后,桥塌。
林深听着父亲最后的声音,
眼泪终于落下。
他轻声说:
“爸,
现在,全城都听见了。”
突然,手机震动。
是苏晚晴,狱中来电。
“林深,”她声音虚弱,“我哥……还活着。
他才是‘云壤’真正的设计者。
他在等你……
在‘根生桥’的奠基碑下,留了东西。”
林深抬头。
雨停了,
月光洒在江面,
像一条银色的路,
通向那座,
以“根”命名的新桥。
(http://www.220book.com/book/6IR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