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五日的晨光带着盛夏的燥热,透过望溪巷社区办公楼的玻璃窗,落在王书记摊开的社区居民档案上。档案封面的 “望溪巷社区居民信息表(2025)” 字样有些褪色,内页夹着两张泛黄的便签 —— 一张用红笔写着 “林建军,26 岁,社区民警,退伍军人,父母张桂兰、林国栋均为社区环卫工,2024 年帮李奶奶找回走失两小时的孙子,获‘社区暖心卫士’称号”,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关键信息旁画着小小的对勾;另一张记着 “苏晓冉,24 岁,A 大学生物工程研二,导师陈教授,母亲李慧在鑫源电子厂组装车间工作,2024 年获国家奖学金,曾帮社区书法班设计卡通字帖”,末尾还附着张阿姨的备注:“姑娘心细,上次帮小雨补了半节课的书法”。
这两张便签是王书记昨天和张阿姨在社区便民服务站聊天时,特意逐条核对后标注的。当时张阿姨一边帮居民缝补破损的布袋,一边叹气:“李慧那姑娘太苦了,电子厂三班倒,手上的茧子比我这老太婆还厚,女儿晓冉在学校搞科研,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身边连个递杯热水的人都没有。” 王书记正帮着整理快递代收登记本,听到这话,脑子里突然蹦出林建军的身影 —— 那个每天清晨五点半,跟着父母在望溪巷扫街的年轻民警,暴雨夜帮一楼赵婶疏通下水道时,浑身溅满泥水也没抱怨,还笑着说 “婶子您别担心,很快就好”。她当时就悄悄把两人的信息记在便签上,心里盘算:“这两个孩子,一个踏实肯干,一个勤奋懂事,连对人的那份热心都像,说不定能成。”
王书记今年五十西岁,在社区工作了二十年,居民们都亲切地叫她 “王大姐”。她的办公桌上总摆着一个搪瓷杯,杯身上印着 “为人民服务”,还是十年前社区表彰时发的。上午九点,处理完社区的防疫登记和独居老人慰问名单,她从办公桌下拎出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六个刚从社区超市买的水 —— 是张桂兰昨天跟她说 “建军最爱吃桃”,特意让她帮忙带的。
往林建军家走的路上,王书记还顺道拐进了社区菜市场。卖菜的张大爷正把西红柿往筐子里装,看到她就笑着招呼:“王书记,买桃啊?这桃甜,我早上刚尝过!”“不是我买,给建军妈带的,” 王书记停下脚步,又多问了句,“张大爷,你跟建军熟,你觉得这孩子怎么样?” 张大爷首起腰,擦了擦汗:“建军啊,那可是好小伙子!上次我三轮车坏在半路,他二话不说就帮我推到修理铺,还帮我垫了修理费,后来我要还他,他说啥也不要。” 王书记听着,心里更有底了,笑着道别:“行,我知道了,您忙着。”
林家住在社区老楼三层,楼道墙壁上还贴着去年社区评选的 “优秀居民” 奖状,林建军穿着警服的照片在中间,笑得憨厚,旁边还贴着孩子们画的 “警察叔叔保护我” 的蜡笔画。王书记敲了敲门,开门的是张桂兰,看到她手里的桃子,赶紧接过:“王书记,这么热的天还跑过来,快进屋凉快凉快,建军刚出去巡逻了,估计也快回来了。”
进屋后,客厅的旧沙发上铺着洗得发白的碎花布套,茶几上摆着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晒干的金银花 —— 是张桂兰自己种的,说夏天泡水喝败火。张桂兰忙着去厨房倒绿豆汤,王书记的目光落在墙上的全家福上:林建军站在父母中间,警服熨得笔挺,肩章闪闪发亮;张桂兰和林国栋穿着洗得发白的环卫工制服,脸上满是骄傲。
“桂兰,建军这孩子,现在越来越稳重了,” 王书记接过绿豆汤,碗沿还带着温热,“上次三楼刘大爷家的下水道堵了,凌晨两点给警务室打电话,建军十分钟就赶过去了,疏通完都三点多了,浑身脏水也没抱怨,刘大爷现在还总跟我夸他‘比亲儿子还贴心’。”
张桂兰叹了口气,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指无意识地着衣角:“稳重是稳重,就是太忙了,对象的事一点谱都没有。我前阵子托同事给他介绍了个姑娘,他倒好,跟人家见了一面就说‘工作忙,怕耽误人家’,我都快急死了。”
王书记趁机从口袋里掏出写着苏晓冉信息的便签,递了过去:“你看,这是张阿姨同事的女儿,叫苏晓冉,A 大的研究生,学的是生物工程,人特别懂事,还孝顺。上次社区书法班缺人帮忙,她周末特意回来,帮孩子们设计字帖,还教孩子们写毛笔字。我打听了,这姑娘跟建军一样,都是踏实过日子的人,你觉得怎么样?”
张桂兰赶紧接过便签,戴上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手指在 “研究生” 三个字上轻轻,眼里渐渐亮了,又很快暗了下去:“这姑娘这么优秀?就是…… 人家会不会嫌我们家条件普通?我们老两口都是环卫工,住的还是老房子,也没什么积蓄。”
“你放心,” 王书记笑着摆手,把张桂兰的手握住,“我跟李慧聊过,她最看重的是人品,不是条件。她说‘只要孩子踏实、对晓冉好,比啥都强’。建军踏实、有责任心,这就是最好的条件。你要是同意,我就去问问李慧,把俩孩子的微信推给彼此,让他们先聊聊,不着急见面,慢慢处。”
张桂兰激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连连点头,手都有些发抖:“同意!当然同意!王书记,这事就拜托你了!要是俩孩子能成,我一定好好谢谢你!”
离开林家,王书记又提着桃子往社区门口的公交站走。电子厂离社区不远,坐两站公交就到了。刚走到厂门口,就看到李慧和几个女工从车间里出来,手里拿着饭缸,准备去食堂吃饭。李慧穿着蓝色的工装,头发用发网包得严严实实,右手食指上还贴着创可贴 —— 是昨天搬原材料时不小心被纸箱划伤的,伤口还没完全好。
“李慧,歇十分钟,跟你说点事。” 王书记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李慧看到王书记,赶紧停下脚步,露出疲惫却温和的笑容:“王书记,您怎么来了?快到阴凉地儿坐,这儿太阳大。”
两人走到车间外的树荫下,王书记把桃子递给她:“天热,吃个桃子解暑。我今天来,是跟你说晓冉的事。” 李慧接过桃子,指尖碰到冰凉的果皮,心里突然一暖 —— 她自己都忘了上次吃桃是什么时候了。
王书记拿出写着林建军信息的便签:“这是咱们社区的民警林建军,26 岁,退伍军人,现在负责咱们社区的治安。他人特别好,每天早上跟父母一起扫街,对老人也孝顺,上次暴雨夜帮居民疏通下水道,浑身湿透都没抱怨。我还问了菜市场的张大爷,他说建军帮他推过三轮车,还垫过修理费,是个热心肠的孩子。我觉得跟晓冉挺配的,想让他们先加个微信聊聊,你觉得怎么样?”
李慧接过便签,指尖反复划过 “退伍军人”“踏实负责” 几个字,眼眶有些发热。她想起上周跟晓冉视频,女儿眼里的红血丝,想起女儿说 “妈,我昨天做实验到凌晨两点”,想起自己偷偷存下的 “相亲信息”,小声说:“王书记,我怕…… 晓冉心里有坎。她爸当年的事,对她影响太大了,现在对男生都特别谨慎,上次有个同学想跟她一起去图书馆,她都找借口躲开了。”
“我知道,” 王书记握住她粗糙的手,手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所以我没打算让他们马上见面,就是先加个微信,聊聊天。建军这孩子性格好,话不多,但有耐心,就算成不了对象,多个人跟晓冉说说话,也能让她别总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你要是觉得行,我就把俩孩子的微信互推;要是不行,咱们再想别的办法,不勉强。”
李慧沉默了很久,手指把便签捏得有些发皱。她想起张阿姨之前跟她说 “晓冉一个人在学校太孤单了,有个人陪着也好”,想起女儿上周说 “妈,我以后想接你去大城市住,让你享享福”,终于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哽咽:“谢谢您,王书记。那就…… 让他们试试吧,辛苦您了。”
下午两点,王书记回到社区办公室,先给张桂兰发了条微信:“桂兰,跟李慧说好了,你把建军的微信发给我,我推给晓冉妈。” 不到两分钟,张桂兰就发来一串微信号,还附带一句语音,声音里满是激动:“王书记,麻烦您跟晓冉说,建军人老实,不会说话,有时候还挺木讷,有啥话别跟他计较,要是他哪里做得不好,您跟我说,我骂他!”
王书记笑着回了句 “放心吧”,又给李慧发微信。李慧很快回复,把苏晓冉的微信发了过来,还加了句:“王书记,晓冉要是不想聊,您别勉强她,她这孩子心思重。”
王书记小心翼翼地把两个微信号互推给对方,又分别给两人发了条贴心消息 —— 给林建军发:“建军,这是苏晓冉的微信,姑娘人好,就是搞科研忙,你主动点,但别太拘谨,就像跟社区居民聊天一样,聊聊日常就行;给苏晓冉发:“晓冉,这是林建军的微信,小伙子踏实,话不多但热心,你们先随便聊聊,别有压力,不想聊了也没关系,就当多认识个朋友。”
发完消息,王书记靠在椅背上,端起搪瓷杯喝了口金银花茶,看着窗外的社区广场 —— 林建军正在帮张大爷把装满西红柿的筐子搬上三轮车,汗水浸湿了他的警服后背,贴在身上,却还笑着说 “大爷,您慢点儿,别摔着”。张大爷递给他一瓶矿泉水,他摆摆手说 “不用,我还有”,转身又去帮旁边卖西瓜的摊主搬瓜。王书记拿起桌上的便签,在 “林建军” 和 “苏晓冉” 中间画了个小小的箭头,旁边还画了个笑脸,心里默默念叨:“希望这俩孩子,能借着这微信,多一份缘分,多一份温暖。”
而此时,林建军刚帮摊主把西瓜搬完,掏出手机准备回警务室,屏幕上突然弹出王书记的微信消息。看到那个陌生的微信号,还有备注里的 “苏晓冉(A 大研究生)”,他的心跳突然加快,像揣了只兔子,砰砰首跳。他站在树荫下,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很久,才点开 “添加好友” 按钮。验证消息删了又写,先是写 “你好,我是林建军”,觉得太生硬,又改成 “你好,我是林建军,王书记介绍的”,想了想,又加上 “你现在方便聊天吗?”,反复读了三遍,才按下发送键。
远在三十公里外的 A 大实验室里,苏晓冉刚做完一组菌株活性检测,摘下手套,指尖还残留着酒精的味道。她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温水,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看到好友请求里的备注 “林建军(望溪巷社区,王书记介绍)”,她愣了一下,想起母亲上周打电话时说的 “就是认识个人,聊聊天也好,别总一个人闷着”。犹豫了几秒,她还是点了 “通过验证”。
林建军看到 “对方己通过好友请求” 的提示时,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赶紧把手机揣进兜里,又觉得不妥,掏出来,深吸一口气,编辑了条消息:“你好,我是林建军,望溪巷社区的民警,王书记应该跟你提过我。你刚忙完实验,累不累?”
苏晓冉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消息,指尖悬在键盘上。她想起母亲说的 “这孩子踏实,是个好人”,想了想,回复道:“你好,苏晓冉。刚忙完,还好,就是实验服上沾了点培养基,得去洗一下。你呢?今天巡逻忙吗?”
林建军看到回复,眼睛一下子亮了,赶紧回复:“我还好,上午帮居民搬了点东西,现在准备回警务室。你洗实验服的时候小心点,别沾到手上,要是不好洗,我可以问问我妈,她有专门的去污皂。”
苏晓冉看着 “去污皂” 三个字,忍不住笑了,回复道:“谢谢,我知道,实验室有专门的洗涤剂。你路上注意安全。”
“好,你也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林建军回复完,把手机揣进兜里,嘴角忍不住上扬,连走路的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望溪巷的阳光依旧温暖,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实验室的风扇还在嗡嗡转动,吹走了盛夏的燥热。两条简单的聊天记录,像两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彼此的生活里激起了一圈小小的涟漪。一场跨越距离的缘分,就在这几句小心翼翼的问候中,悄悄拉开了序幕。
而此时,张桂兰正在家里给林建军洗警服,心里念叨着 “不知道俩孩子聊得怎么样了”;李慧在电子厂的车间里,手里拿着桃子,想着 “晓冉要是喜欢,下次给她带点”。望溪巷的风,带着桃子的甜香,轻轻吹过,仿佛也在为这份刚刚萌芽的缘分,送上祝福。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