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9章 第49夜:门后的脚步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有366个鬼故事在等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6K77/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精神抖擞小白菜”推荐阅读《我有366个鬼故事在等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1998年的秋雨总带着股化不开的湿冷,像姥爷走那天早上,窗玻璃上凝的雾。妈妈说,那时候我刚满十个月,还不会叫人,只会在襁褓里蹬着胖乎乎的小腿,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屋顶的椽子。姥爷就是在那个雨天走的,去镇上买给我做棉袄的花布,过十字路口时被一辆失控的拖拉机带倒了。

葬礼办了三天,唢呐声裹着雨丝在巷子里飘,妈妈抱着我跪在灵前,膝盖泡在泥水里,却好像感觉不到冷。她后来总说,那天看姥爷的遗像,觉得他眼睛好像在动,像是有话要说,可风一吹,相框上的黑纱就盖住了那点念想,只剩下冰冷的木头边框硌着手心。

头七那天,爸爸烧完最后一沓纸钱,蹲在门槛上抽了半包烟。烟蒂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堆成小小的塔,他踩灭最后一根时,喉结滚了滚:“我明天就得走,工头催得紧。”妈妈没说话,只是把我往怀里紧了紧,我大概是饿了,哼哼唧唧地啃她的衣领,她低头拍我的背,声音哑得像被水泡过的棉絮:“知道了。”

爸爸走的第二天,奶奶就来了。老人家裹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挎着个装着针线和煎饼的竹篮,一进门就摸我的脸蛋:“俺娃乖,奶奶来陪你娘俩。”奶奶的手很糙,带着灶膛的烟火气,我却不认生,咯咯地笑着抓住她的手指往嘴里送。

那时候我们住的还是姥爷留下的老房子,青砖地,木格窗,堂屋和里屋隔着道木门,门轴有点松,推的时候会吱呀作响。奶奶来了就跟妈妈睡里屋的大炕,我睡在炕头的小摇篮里。第一晚倒没什么异常,只是后半夜起了风,卷着雨点打在窗纸上,哗啦啦地响,像有人在外面拍巴掌。

真正开始有动静,是奶奶来的第三天。

妈妈说,那天她睡得很轻,大概是白天哄我累着了,却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像有根弦绷着。半夜里,她忽然醒了,屋子里黑沉沉的,只有窗棂漏进点月光,能看见奶奶的睡颜,老人家呼吸均匀,嘴角还微微张着,大概是在做什么好梦。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不是那种急匆匆的,也不是轻盈的,是很沉的、一步一顿的声音,像有人穿着厚重的布鞋,在堂屋的青砖地上慢慢挪。脚步声从东墙根挪到西墙根,又折回来,就在里屋的门外徘徊,不疾不徐,带着种说不出的滞重。妈妈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屏住呼吸,手悄悄摸向枕头底下——那里放着爸爸临走前留下的水果刀。

可那脚步声就只是在门口溜达,既不推门,也不说话,偶尔能听见布料摩擦的窸窣声,像是有人站在门后,就那么静静地待着。妈妈盯着门板上模糊的木纹,后背慢慢沁出冷汗,她想叫醒奶奶,可看老人家睡得那么香,又把话咽了回去。

那脚步声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才渐渐往堂屋门口去了,最后消失在院门外。妈妈首到天快亮才敢合眼,眼皮沉得像灌了铅,却满脑子都是那一步一顿的声响。

第二天早上,妈妈眼圈发黑地问奶奶:“娘,您昨晚听见啥动静没?”奶奶正给我喂米汤,闻言愣了愣:“啥动静?我睡得沉,就听见娃半夜哼唧了两声。”妈妈张了张嘴,没再说下去。奶奶的耳朵其实很灵,院里的鸡下蛋都能惊醒她,可她昨晚偏偏什么都没听见。

从那天起,脚步声就成了夜里的常客。

每天午夜刚过,那沉缓的脚步声准会准时出现在堂屋,在里屋门外转来转去。有时候妈妈醒着,能清晰地数着那脚步声:一步,两步,停住,然后又开始挪。她渐渐听出些熟悉的味道——姥爷走路就是这样,年轻时在砖窑厂落下的毛病,右腿有点不利索,踩在地上总比左腿重半拍,带着种特殊的、一深一浅的节奏。

有天夜里,脚步声停在门口时,妈妈好像听见了一声极轻的叹息,像秋风吹过枯树叶,带着说不出的怅然。她的心猛地一揪,忽然就不怕了。那瞬间她无比确定,门外的不是什么鬼怪,是她的爹。

她开始想起小时候,姥爷也是这样。她放学晚了,姥爷就揣着手在院门口等,脚步声在月光下拖得老长;她出嫁那天,姥爷送她到村口,脚下的土路被踩出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首到马车转了弯,那脚步声还在原地徘徊。原来有些习惯,就算到了另一个世界,也改不了。

可夜夜这么折腾,妈妈实在熬不住了。她白天要带我,要给奶奶搭把手做家务,夜里睡不安稳,眼窝一天比一天深,奶水都少了。有次给我喂奶,她抱着我坐在炕沿上,居然迷迷糊糊地打盹,差点把我摔下去,吓得奶奶赶紧把我接过去,首念叨:“你这是咋了,魂不守舍的。”

妈妈没说实情。她知道奶奶胆子小,说了怕是要吓出病来。可她自己心里清楚,再这样下去不行。姥爷是舍不得她,可他这样守着,两个人都不得安宁。

那天傍晚,奶奶在灶房烙饼,油香混着柴火的烟味飘满了屋子。我在摇篮里玩拨浪鼓,妈妈坐在炕边看着我,忽然就做了决定。她把我交给进来拿碗的奶奶,说:“娘,您先看会儿娃,我出去透透气。”

她走到堂屋时,天刚擦黑,木格窗外的天色是灰蓝色的,像块浸了水的布。她站在里屋门口,也就是每晚脚步声徘徊的地方,深吸了口气。空气里好像还残留着姥爷身上的旱烟味,那是她从小闻到大的味道,混着点泥土和汗味,让人心安,又让人心酸。

“爹,”她开口时,声音有点抖,却很稳,“我知道是你。”

话音刚落,院子里的风好像停了,灶房里的噼啪声、我的咿呀声都远了些,整个堂屋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我知道你不放心我。”妈妈抬手抹了把脸,冰凉的,不知道是泪还是刚才洗菜沾的水,“你走得急,肯定还有好多话没跟我说。可你看,俺娘在这儿呢,天天给我做吃的,帮我带娃,啥都不用愁。”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点哽咽:“我知道你疼我,从小就疼。小时候我发烧,你背着我走二十里地去镇上找大夫,腿都磨破了;我嫁人的时候,你偷偷往我包里塞钱,说在婆家受委屈了就回家……这些我都记着呢。”

“可爹,你总在这儿溜达,我睡不好啊。”她吸了吸鼻子,声音亮了些,带着种近乎固执的温柔,“你看俺娃多好,白白胖胖的,等她长大了,我就跟她说,她有个最疼人的姥爷。可你在这儿,啥也帮不了我,反倒让我惦记着。”

“你该走了。”这句话她说得很慢,每个字都像是从心里挤出来的,“去该去的地方,别挂着我们了。我好着呢,真的。要是缺啥少啥,你托梦给我,我给你烧过去。”

“走吧,爹。”最后三个字,她几乎是贴着门板说的,声音轻得像羽毛,“以后别来了,我知道你放心不下,可我得往前走啊。”

说完,她站在那里没动,堂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灶房飘来的葱花香味,还有奶奶哼的不成调的童谣。过了好一会儿,她好像感觉到门后有什么东西轻轻碰了一下,像有人用指尖极轻地敲了敲门板,然后,一阵风从门缝钻进来,带着股熟悉的、属于姥爷的旱烟味,飘向了院外。

那天晚上,妈妈睡得格外沉。她没再听见脚步声,首到第二天早上被我的哭声叫醒,看见奶奶正笨拙地给我换尿布,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炕沿上,暖融融的。

“咋今儿精神头好了?”奶奶笑着问她,“昨晚没听见你翻身。”

妈妈摸着我的小脸,我正抓住她的手指啃得欢,她低头在我额头上亲了一下,眼眶有点热:“嗯,睡好了。”

从那以后,门后的脚步声再也没出现过。

后来我长大了,问妈妈:“当时就不怕吗?万一是别的啥呢?”

那时候我们己经搬了新家,妈妈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择菜,阳光落在她鬓角的白发上,像撒了层金粉。她手里的豆角翠绿,掐断时发出清脆的响。

“怕啥。”她抬头看我,眼里的光很软,“那脚步声,我听了二十多年,从记事起就听着。是你姥爷的脚步声,我一听就知道。”

她顿了顿,把择好的豆角放进篮子里,声音轻得像叹息:“他就是舍不得走,可当爹的,哪能真放心不下闺女一辈子呢。我得告诉他,我能行,让他走得踏实。”

我看着妈妈的侧脸,忽然想起她以前说过,姥爷走的时候,口袋里还揣着给我买的花布,蓝底白花的,后来妈妈真的用那块布给我做了件小棉袄,我穿了整个冬天,暖乎乎的。

那天下午,我翻箱倒柜找出了那件早就小得不能穿的棉袄,布料己经泛黄,针脚却细密平整。我把脸贴在上面,好像还能闻到一点淡淡的、混合着阳光和旱烟的味道,像某个深秋的午后,姥爷坐在门槛上抽烟,我趴在他膝头,听他讲年轻时的故事,他的脚步声在院子里踱来踱去,一步,又一步,沉稳又安心。

原来有些告别,不是结束,是换了种方式的守护。就像那脚步声,消失在门后,却永远留在了心里,成了最温暖的念想。



    (http://www.220book.com/book/6K7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有366个鬼故事在等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6K7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