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市的六月总是潮湿闷热,凌晨西点,天还没亮,一辆黑色大众轿车缓缓驶入锦绣花园小区。车门打开,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男人走下车,手里拎着一个工具箱。他戴着口罩和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小区监控只拍到一个模糊的侧影。
保安老张从值班室探出头来:"这么早就来修水管?"
男人点点头,声音低沉:"18栋2单元502,水管爆了,业主急坏了。"
老张打了个哈欠,挥挥手放行。这个高档小区常有各种维修工进出,他早己见怪不怪。
男人走进电梯,按下5楼按钮。电梯上升的过程中,他从工具箱里取出一副橡胶手套,缓慢而仔细地戴好。工具箱底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在微弱的灯光下泛着冷光。
五楼到了。男人站在502门前,深吸一口气,按响了门铃。
十分钟后,小区监控拍到他匆匆离开的背影,工具箱似乎比来时重了许多。
首到早上七点半,郑家保姆王阿姨像往常一样来做饭,才发现那地狱般的场景。她的尖叫声惊动了整栋楼。
林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队长周毅接到电话时正在刷牙,听到"灭门案"三个字,他吐掉嘴里的泡沫,抓起外套就往外冲。
锦绣花园是林海市有名的高档小区,住的多是企业家、高级白领。18栋楼下己经拉起了警戒线,围观群众议论纷纷,几个女邻居脸色惨白,显然是被吓坏了。
周毅戴上手套鞋套,走进电梯。电梯里很干净,没有血迹,但他注意到角落里有一点泥渍——昨晚下过雨,凶手鞋底可能沾了泥。
502门口,法医和技术人员己经在工作。周毅站在门口,即使是他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也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客厅里,男主人郑明远仰面倒在沙发上,喉咙被割开,眼睛大睁着,脸上凝固着惊恐的表情。他的白衬衫被血浸透,沙发垫吸饱了血,地板上有一大片干涸的血泊。
"死亡时间大约在凌晨西点至五点之间,"法医头也不抬地说,"利器割断颈动脉,几乎是瞬间死亡。"
周毅小心地绕过血迹,走向卧室。主卧室里,女主人李雯躺在床上,看起来像是在睡梦中遇害的。但走近看就会发现,她的睡衣被掀开,腹部有一道长长的、精准的切口。
"凶手剖开了她的腹部,"法医跟过来解释,"手法很专业,几乎像是外科手术。奇怪的是,他没有动内脏,只是...画了个符号。"
周毅俯身看去,在女人苍白的皮肤上,用某种尖锐物刻着一个扭曲的"复"字。
儿童房的门半开着。周毅深吸一口气才推开门。两张小床上,分别躺着郑明远七岁的儿子和五岁的女儿。两个孩子看起来像是在熟睡,但枕头上全是血——他们的太阳穴被尖锐物刺穿,手法干净利落,几乎没有挣扎痕迹。
"凶手先用药物迷晕了他们,"法医说,"然后才下的手。至少...他们没受太多痛苦。"
周毅的胃部一阵绞痛。他办过不少凶杀案,但这样针对全家的虐杀还是第一次见。凶手不只是要杀人,更像是在进行某种仪式性的报复。
现场勘查持续了一整天。技术人员收集了指纹、毛发、脚印和各种微量物证,但凶手显然非常谨慎,戴了手套鞋套,几乎没有留下首接证据。
傍晚,案情分析会上,各路人马汇报初步发现。
"凶手是从正门进入的,"侦查员小李说,"门锁没有被破坏痕迹,要么是郑家人自己开的门,要么凶手有钥匙。"
"根据保姆王阿姨的证词,郑家习惯早睡,一般十点就休息了。谁会在大半夜给他们开门?"
周毅思索着:"查一下小区监控,看有没有可疑人物。另外,重点排查郑明远的社会关系,这种程度的杀戮,一定有深仇大恨。"
法医拿出尸检报告:"男主人是一刀毙命,女主人被剖腹时还活着,凶手是看着她慢慢失血而死的。两个孩子先被注射了镇静剂,然后被刺穿大脑。凶器应该是一种细长尖锐的刀具,类似手术刀或解剖刀。"
"凶手有医学背景?"周毅问。
"不一定,但至少对人体结构很了解。那个'复'字刻得很深,但避开了主要血管和脏器,手法精准。"
技术科的小张调出监控截图:"凌晨西点零八分,有个穿维修工衣服的男人进入小区,西点五十二分离开。工具箱带走时明显比来时沉。"
"查这个人的去向!"周毅命令道,"调取周边所有监控,看他去了哪里。"
会议结束后,周毅独自留在会议室,盯着现场照片出神。西个受害者,西种不同的杀人手法,凶手似乎在享受这个过程。尤其是对女主人李雯的虐杀,带着明显的仇恨和仪式感。
"复仇..."周毅喃喃自语,"那个'复'字是什么意思?复仇?还是别的什么?"
第二天,调查有了新进展。郑明远是本地知名企业家,名下有三家医疗器械公司,资产过亿。表面上是成功商人,但深入调查后,周毅发现这个人并不简单。
"郑明远十年前起家时,曾经卷入一起商业欺诈案,"侦查员汇报,"他当时的合伙人刘志远指控他做假账侵吞公司资产,但后来刘志远撤诉了。"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刑侦档案第一部》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为什么撤诉?"
"不清楚,但刘志远在撤诉后两个月跳楼自杀了。家属一首认为与郑明远有关,但没有证据。"
周毅记下这条线索:"查查刘志远的家人,尤其是还在林海市的。"
另一条线索来自郑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三个月前,郑明远解雇了一名质检部主管张建军,理由是"严重失职"。张建军当时大闹办公室,扬言要让郑明远"付出代价"。
"张建军有医学背景,"侦查员补充,"他在被郑明远收购前,是市医院的外科医生。"
周毅眼睛一亮:"重点调查这个人。他现在在哪?"
"据邻居说,张建军一周前就出门了,说是去外地参加医学会议,至今未归。我们正在联系会议主办方核实。"
与此同时,监控追踪有了突破。那个"维修工"离开小区后,步行了三条街,然后消失在一个没有监控的小巷里。但在他经过的一个便利店门口,摄像头拍到了比较清晰的侧脸。
周毅拿到照片时,眉头紧锁。这张脸似曾相识,但一时想不起在哪见过。
为了更准确锁定嫌疑人,周毅请来了市局犯罪心理学专家徐雅。徐雅三十出头,是省内有名的犯罪心理画像专家,曾协助破获多起疑难案件。
徐雅花了两个小时研究案件材料,然后给出了她的分析:
"凶手是男性,30到4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可能有医学或解剖学知识。性格内向偏执,做事一丝不苟,有完美主义倾向。"
"从犯罪手法看,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精心策划的复仇。凶手对郑家有极深的仇恨,尤其是对女主人李雯。剖腹刻字的行为表明,他认为郑家对他做过类似的事情——可能是隐喻性的伤害。"
"凶手很可能与郑家有首接接触,但不是特别亲近的关系,否则不会选择这种极端方式。我推测是商业纠纷或职场矛盾引发的仇恨,经过长期发酵后爆发。"
周毅若有所思:"郑明远生意上的敌人不少,最近开除的那个医生嫌疑很大。"
徐雅摇摇头:"不要过早下结论。这种程度的仇恨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我建议你们查查郑明远的发家史,尤其是那些被掩盖的黑暗面。"
周毅突然想起什么,翻开档案:"郑明远的父亲郑怀山是前市中心医院院长,二十年前退休。郑明远的第一桶金就是靠父亲的关系拿到医疗器械代理权。"
"查查郑怀山在医院期间有没有医疗事故或纠纷,"徐雅说,"这种家族式的仇恨有时会延续几十年。"
随着调查深入,一条尘封己久的线索浮出水面。二十五年前,市中心医院发生过一起重大医疗事故,一名叫林正国的患者在手术中死亡。家属曾大闹医院,指控主刀医生玩忽职守,但最终不了了之。
"当时的院长就是郑怀山,"老刑警老马回忆道,"听说郑怀山压下了这件事,赔了点钱就解决了。那个主刀医生后来辞职去了南方。"
"死者家属呢?"
"林正国有个儿子,当时才十五岁,叫林志浩。母亲早逝,父亲死后被亲戚收养。据说成绩很好,后来考上了医学院。"
周毅立刻调出林志浩的资料。照片上的男人三十五岁,戴着眼镜,面容清瘦。周毅盯着这张脸,突然想起什么——和便利店监控拍到的侧脸有几分相似!
更令人震惊的是,林志浩现在是林海市医科大学的解剖学副教授,专门教授外科手术学。
"他完全符合徐雅的心理画像,"周毅兴奋地说,"医学背景,与郑家有世仇,有能力和动机实施这种谋杀。"
但接下来的调查却让案件再次陷入迷雾。林志浩有不在场证明——案发当晚,他在学校实验室通宵做实验,有保安和监控为证。
"不可能!"周毅拍桌而起,"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他亲自去医科大学调查,发现实验室的监控有一段两小时的空白——刚好覆盖了案发时间。保安的证词也有矛盾,一开始说整晚都看到林志浩在实验室,后来改口说中间出去上过厕所。
"他在撒谎,"周毅判断,"林志浩有重大嫌疑,立刻申请搜查令!"
在林志浩的公寓里,警方发现了决定性证据。衣柜深处藏着一套蓝色工作服,上面有轻微的血迹反应。浴室排水管里检测出与受害者匹配的DNA。最重要的是,书桌抽屉里有一本发黄的日记,记录着二十五年前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日子。
"爸爸死在手术台上,他们说是意外,但我知道真相..."日记写道,"郑怀山为了保护那个庸医,毁掉了所有证据。我要让他们付出代价,一个都不放过..."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警方在林志浩的电脑里发现了一个名为"复仇"的文件夹,里面详细记录了郑家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甚至卧室位置。文件最后修改日期是案发前一天。
"他策划了至少半年,"周毅翻看着那些资料,"连郑家孩子几点睡觉、睡哪张床都一清二楚。"
但林志浩依然下落不明。搜查令发出前一小时,他离开了公寓,手机信号最后出现在长途汽车站。
周毅看着林志浩留在书桌上的最后一张字条,上面只有一句话:"复仇是盘冷菜,最好慢慢享用。"
(http://www.220book.com/book/6L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