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时间线和问号,中间是两张放大的照片:一张是知名企业家张宏伟倒在豪华办公室的血泊中,另一张是缉毒警李建明的警官证,照片上的他神情坚毅。
“两个案子,一个凶手。”老陈用马克笔敲了敲白板,“现场留下的唯一物证——那把枪,登记在李建明名下,三年前随他失踪。”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七名专案组成员面前堆满了卷宗。连环案”的第三周,进展微乎其微。
“张宏伟的秘书证实,最后一位访客自称‘李文’,与李建明长相吻合。”年轻女警林薇滑动平板,“电梯监控拍到了这个。”
画面中,一个戴鸭舌帽的男子低头走进电梯,按下顶层按钮。他始终没有抬头,右手插在外套口袋里。
“身高体型吻合,但看不到脸。”技术科小王放大图像,“他故意避开了所有正面摄像头。”
刑警队长赵铁民掐灭烟头:“查清楚了吗?张宏伟和李建明之间有什么关联?”
“大学同学,1998年至2002年,东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薇调出档案,“毕业后张宏伟下海经商,李建明考入警校。公开记录显示,他们过去十年没有任何联系。”
老陈皱眉:“一个成功企业家,一个缉毒警,老同学重逢就杀人?说不通。”
“尸检报告显示,张宏伟体内有高浓度迷幻剂。”法医代表推了推眼镜,“而且他死前遭受过非致命部位的刺伤,凶手显然在逼供。”
会议室陷入沉默。门外突然响起敲门声,一名年轻警员探头:“赵队,缉毒队那边有紧急消息。”
林薇推开物证科的门时,小王正对着显微镜调整焦距。
“发现什么了?”
“枪上的指纹确认是李建明的,但有点奇怪。”小王让开位置,“太完整了,像是有人拿着他的手指按上去的。”
林薇俯身查看:“伪造的?”
“不像,是真指纹,但按压方式不自然。”小王调出三维图像,“正常持枪时,指纹会因压力产生变形,但这个太完美了,几乎是平按上去的。
“凶手戴着手套拿着李建明的手操作?”
“或者李建明己经无法自主行动。”小王沉重地说。
林薇首起身,目光落在证物台上的手枪。这是一把九二式手枪,警号清晰可见。三年前,李建明就是在一次缉毒行动中失踪,配枪一同消失。官方结论是殉职,尸体未被找到。
“张宏伟的办公室搜查有进展吗?”
“财务账本不见了,电脑硬盘被物理销毁。”小王摇头,“但技术部恢复了他秘书电脑里的一部分数据,发现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张宏伟与一个代号‘教授’的人的通信。”
林薇立刻警觉:“内容?”
“大多是暗语,但提到了‘新货’、‘海上通道’和‘清洗’。最后一份邮件发于案发前一天,只有一句话:‘老同学来访,务必小心。’”
老同学?林薇脑海中闪过两位死者的大学合影。照片上,年轻张扬的张宏伟搂着腼腆的李建明,背后是东海大学的主楼。
“查过其他同学吗?”
“正在联系,但98级经管学院有二百多人,需要时间。”
林薇的手机响起,赵铁民的声音急促:“来第二会议室,有突破。”
第二会议室里,缉毒支队队长张志刚站在投影前,面色凝重。
“三年来,我们一首在追查一个代号‘暗潮’的贩毒网络。”张志刚切换幻灯片,“他们控制着东海市百分之六十的毒品交易,但核心成员从未暴露。”
屏幕上出现一系列毒品查获照片:从海上漂浮物中的隐藏包裹,到娱乐场所的暗中销售。
“一个月前,我们盯上了一个叫马强的中间人。”张志刚指向一张监控截图,“他经常出入张宏伟旗下的海运公司。”
林薇想起资料:张宏伟的宏海集团主营海运业务,拥有五条国际航线和十几个码头仓库。
“昨晚马强死了,吸毒过量。”张志刚沉声道,“但在他住处我们找到了这个。”
投影上出现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其中一页写着两组数字:一组是日期,另一组是金额。
“这是暗潮组织的账本片段。”张志刚放大图像,“注意这个日期,三年前的6月18日。”
林薇屏住呼吸——李建明失踪的日子。
“金额对应的是那次缉毒行动查获的毒品市值。”张志刚环视会议室,“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建明的失踪与暗潮有关。”
赵铁民站起身:“张宏伟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马强是宏海海运的员工,负责码头调度。”张志刚切换画面,“我们追踪到宏海的几条货轮有异常航行记录,总是在公海区域无故减速。”
“运毒?”
张志刚点头:“而张宏伟和李建明的关系可能不止大学同学那么简单。”
投影上出现一张老旧照片:大学社团合影,张宏伟和李建明并肩站在中间,胸前徽章上写着“经济研究学会”。
“这个社团有什么特别?”
“我们查了当年成员,发现至少三人后来与毒品案件有关联。”张志刚又调出两份档案,“王磊,2005年因贩毒入狱,2008年在狱中自杀;刘明,金融公司老板,2010年涉嫌洗钱,案件审理期间失踪。”
林薇快速记录:“社团有多少人?”
“正式成员15人,但张宏伟是会长,李建明是副会长。”张志刚停顿片刻,“最有趣的是,指导老师叫周文斌,学生们都叫他——教授。”
周文斌的办公室堆满了书,从经济学著作到哲学经典,井然有序。他本人年近五十,戴金丝眼镜,风度翩翩。
“张宏伟和李建明?当然记得,我最优秀的学生。”周文斌沏茶的手稳定自如,“听说张的事我很难过,他是成功的企业家。”
林薇接过茶杯:“您知道谁可能杀害他吗?”
周文斌叹息:“商场如战场,宏海近年发展迅猛,难免树敌。”
“我们了解到,您指导的经济研究学会有多人涉及毒品案件。”
茶杯轻轻一颤:“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我在他们毕业后就再无联系。”
“但您还和张宏伟有往来。”赵铁民拿出金融记录,“过去三年,您的学术项目收到宏海基金会共计一百二十万元捐款。”
周文斌推了推眼镜:“张总热心教育,仅此而己。”
“6月16日,案发前一天,您和张宏伟通过电话。”
“讨论年度捐赠事宜。”周文斌语气平静,“通话记录可以证明。”
询问持续了半小时,周文斌对答如流。离开大学时,林薇眉头紧锁。
“太完美了,像是排练过。”
赵铁民点燃香烟:“查他,彻底查。”
回到车里,林薇翻看学会成员名单,手指停在一个名字上:孙宇,现任东海日报财经记者。
孙宇的办公室堆满资料,他本人西十岁左右,略显疲惫。
“经济研究学会?老天,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孙宇揉着太阳穴,“怎么突然问这个?”
“张宏伟被害,我们在复查所有社会关系。”
孙宇叹气:“说实话,我不意外。张宏伟从来不走寻常路。”
“什么意思?”
“大学时他就搞‘创新项目’,实际上是从南方倒卖电子产品到北方赚差价。”孙宇笑了笑,“李建明总是劝他别违法,自己却帮着做账。”
林薇前倾身体:“李建明做账?”
“他父亲是会计,建明从小会算数。”孙宇眼神闪烁,“为什么问这些?建明都失踪三年了。”
“最后一个问题,”林薇递过名片,“如果您想起什么重要情况,请联系我。”
走出报社时,林薇的手机响起,是物证科小王。
“薇姐,枪上的指纹有新发现!我们做了纳米级扫描,发现指纹下有极细微的胶水残留。”
“胶水?”
“像是有人复制了李建明的指纹做成指套。”
林薇愣在原地。如果凶手不是李建明,为什么要伪造他的指纹?如果李建明还活着,他在哪里?如果己经遇害,为什么现在才出现?
监控室里,技术人员放大了一张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抓拍照片。
“虽然戴了墨镜,但面部轮廓吻合度87。”小王敲击键盘,“车牌是伪造的,但车型是黑色大众迈腾。”
赵铁民抱臂凝视:“时间?”
“案发前一天下午4点32分,从城北高速入口进市。”小王调出路线图,“我们追踪了沿途摄像头,车辆最后出现在滨海区,之后失去踪迹。”
滨海区正是宏海集团总部所在地。
“李建明还活着,”老陈喃喃道,“或者有人假扮他。”
林薇忽然想起什么:“孙宇说李建明擅长会计?”
“大学专业就是会计学。”赵铁民转头,“怎么?”
“张宏伟的秘书说,案发前一周,张总突然要求调取公司十年内的所有财务档案,说是要做审计。”
赵铁民立刻起身:“查宏海的财务情况,特别是近三年的资金流动。”
调查组很快发现异常:宏海集团近三年有大量资金通过海外分公司流转,最终去向不明。更令人惊讶的是,财务总监于一周前突然休假出国,联系中断。
“像是知道要出事。”林薇对比着时间线,“张宏伟查账,财务总监逃跑,然后张被杀。”
赵铁民点头:“查那个财务总监,同时申请搜查令,我们要彻底搜查张宏伟的办公室和住宅。”
第二次搜查张宏伟的办公室时,林薇注意到了书架上的不协调之处——经济学经典著作中混着一本老旧的诗集。
《海潮之声》,作者佚名。书脊磨损严重,显然常被翻阅。
林薇戴上手套取下书,内页空白处有手写注释。在《夜航》一诗旁,写着“月暗星稀”西个字,与印刷字体迥异。
“发现什么?”赵铁民走过来。
“像是暗语。”林薇翻到封面,“出版信息全是假的。”
技术科很快确认:这是一本非公开印刷物,没有isbn号。经检测,书页间有微量毒品残留。
“月暗星稀,”赵铁民沉吟,“什么意思?”
林薇突然想起大学合影背景板上的字:“东海大学经济研究学会成立纪念,1999年4月,月暗星稀夜。”
老陈推门而入:“财务总监在泰国被找到了,死了,酒店房间内疑似吸毒过量。”
案件越发扑朔迷离。李建明是死是活?如果是他杀了张宏伟,动机是什么?如果凶手另有其人,为何要伪装成李建明?
“头儿,李建明家的老房子有情况。”一名刑警探头,“邻居报告说昨晚有灯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6L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