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律师后,张震立即召集专案组开会。
“我要重新梳理时间线。”张震站在白板前,“从林晓雯去世开始。”
小李调出资料:“林晓雯于3月15日去世。3月20日举行葬礼,李明远与赵志成发生争执。3月25日,李明远返回工作岗位。4月2日,城西电镀厂氰化物失窃。”
“电镀厂的安全监控有没有发现什么?”张震问。
“监控系统那天恰好故障,保安说可能是野猫碰断了线路。”技术科的小王回答,“但我们在外围道路监控中发现了一辆可疑的黑色suv,车牌被泥巴故意遮挡。”
“能追踪吗?”
“只能跟到城东区就消失了。巧合的是,李明远就住在那一带,而且他开的正是一辆黑色本田cr-v。”
张震点头,“继续。”
“4月10日,富华小区电路系统‘意外’停电两小时,物业记录显示有业主投诉电梯困人事件。”小李继续汇报,“同一天,李明远公司的网站数据显示有一个ip地址深度浏览了他们的智能家居项目页面,技术科追踪到是陈志豪的电脑。”
“有趣。”张震摸着下巴,“陈志豪开始对李明远公司产生兴趣的时间点。”
“4月25日,赵志成银行账户有一笔20万的转账,收款方是一个空壳公司,最终流向难以追踪。”
张震突然举手叫停,“这笔转账的时间点很重要。小王,查一下那段时间赵志成的通话记录,特别是与李明远是否有过联系。”
技术科小王立即操作电脑,“没有首接通话记录。但是等等,赵志成在那天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通话时间三分钟,来自一个预付费号码。”
“能追踪吗?”
“己经试过,号码没有实名登记,基站定位在市中心,范围太大无法精确。”
张震走到白板前,画出一条时间线,“假设李明远是幕后主使,他的计划大致是这样的:妻子去世后,他决定报复赵志成,但不想亲自动手。于是他开始寻找‘替罪羊’——其他对赵志成有怨恨的患者家属。”
“他选择了陈志豪?”小李问。
“陈志豪是理想人选:计算机背景,有技术能力;父亲刚去世,有动机;经济状况一般,可能对赵志成的财富心怀不满。”张震在白板上写下陈志豪的名字,“李明远通过某种方式接触陈志豪,可能是匿名引导他发现赵志成的财务问题和不当行为。”
“但陈志豪的供词中完全没有提到有人引导他。”小李质疑道。
“因为他可能根本不知道对方身份。”张震解释,“李明远可以用匿名方式——加密邮件、预付费电话,甚至是传统的信件往来。”
小王突然抬头,“张队,有个发现。赵志成死亡前一个月,他的邮箱收到过几封匿名邮件,提示他账户有问题,建议检查资金流动。邮件ip经过多次跳转,最终源头难以追踪。”
“这就对了!”张震拍桌,“李明远在引导陈志豪的同时,也在引导赵志成发现自己账户异常,为后来的‘谋财’动机埋下伏笔。”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警员们都被这个精心设计的阴谋所震惊。
“但李明远如何确保陈志豪会按照他的计划行动呢?”小李问。
“他不需要完全控制陈志豪。”张震回答,“他只需要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工具——赵志成的行程习惯、小区的安保漏洞、获取氰化物的途径,甚至是那个声音模拟装置的设计思路。仇恨会驱使陈志豪自己走完剩下的路。”
技术科小王补充道:“我们重新检查了陈志浩电脑中的搜索记录,发现他确实在4月份多次搜索过‘氰化物毒性’、‘富华小区安保’、‘声音模拟技术’等关键词。”
“但这些搜索是在李明远公司网站访问之前还是之后?”张震敏锐地问。
小王快速核对时间戳,“之后!第一次搜索是在4月12日,而他访问李明远公司网站是在4月10日。”
张震露出胜利的微笑,“看,时间顺序说明了问题。陈志豪很可能是先了解了李明远公司的智能家居技术,然后才开始计划谋杀。”
尽管推理完美,但所有证据都是间接的。张震知道,要证明李明远涉案,还需要更首接的证据。
“重新搜查李明远的办公室和家,这次带上更专业的设备。”张震下令,“特别是寻找任何可能隐藏的电子设备或加密文件。”
第二次搜查比第一次更加彻底。在李明远家中,技术科人员使用先进仪器检测到书房地板下有微小空腔。进一步探查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巧妙隐藏的保险箱。
“需要密码或指纹才能打开。”技术人员报告。
张震首接打电话给李明远:“我们发现了你书房地板下的保险箱,需要你回来配合打开。”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李明远最终回答:“我需要律师在场。”
一小时后,李明远和律师回到公寓。面对隐藏的保险箱,李明远面无表情地提供了指纹和密码。
保险箱打开后,里面的东西令人震惊:一整套匿名通信设备——几部预付费手机、一台小型加密发射器、甚至还有变声器。此外还有一叠打印出来的邮件和照片,全是赵志成与不同人物的会面照,显然经过长期偷拍。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里面有一本厚厚的策划书,详细记录了赵志成的日常习惯、小区安保漏洞、甚至多种可能的谋杀方案设计。
律师脸色苍白,“这这些不能说明什么,我的当事人只是在进行私人调查。”
张震拿起那本策划书,翻到某一页停了下来,“李先生的‘私人调查’包括详细计划如何利用第三方实施谋杀,这己经构成共谋犯罪。”
李明远终于开口,声音异常平静:“那只是理论设计,我从未实施。你们怎么证明我把这些给了陈志豪?”
“我们不需要证明。”张震从策划书里抽出一张照片,“这张赵志成与林晓雯的合影,是你妻子去世后拍的。背景是医院花园,角度隐蔽,显然是偷拍。陈志豪的公寓里发现了这张照片的复制品。”
李明远的镇定终于出现裂痕,他嘴唇微微颤抖。
“你怎么解释陈志豪会有这张照片?”张震乘胜追击。
李明远长叹一声,闭上眼睛,“我需要重新考虑我的法律策略。”
在律师的建议下,李明远选择了沉默。但张震知道,这只是开始。有了这些新证据,他们可以申请更多时间拘留李明远,并进行深入调查。
与此同时,技术科成功解密了李明远的一台预付费手机,发现了与陈志豪的加密通讯记录。虽然内容己经被删除,但技术恢复显示两人确实有过联系。
另一个突破来自对电镀厂氰化物盗窃案的重新调查。在张震的坚持下,警方再次勘察现场,终于在围栏上发现了一小片纤维,与李明远一件外套的材质吻合。
面对越来越多的证据,李明远终于在拘留期满前松口,同意有条件地配合调查。
“我可以告诉你们真相,但需要豁免协议。”李明远对张震说。
张震摇头,“谋杀案主谋不可能获得完全豁免,但配合调查可能会影响量刑。”
经过长时间的法律博弈,李明远最终同意提供部分信息,以换取检方考虑其配合态度。
在那个漫长的审讯过程中,李明远讲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
林晓雯去世后,李明远陷入严重抑郁。整理妻子遗物时,他不仅发现了赵志成对妻子的不当情感,还找到了赵志成医疗不当的证据——一些未经充分验证的实验性治疗方案被用在林晓雯身上,加速了她的死亡。
李明远原本计划亲自动手复仇,但作为建筑师的习惯让他先制作了详细的计划书。就在计划书完成的那天,他偶然发现了赵志成的另一个受害者——陈志豪的父亲同样死于不当治疗。
“我突然意识到,赵志成害死的不只晓雯一个人。”李明远平静地说,“他有系统性地从富有患者身上榨取钱财,提供虚假希望和危险治疗。”
于是李明远改变了计划。他决定不仅要让赵志成死,还要让整个医疗系统的黑暗面暴露在阳光下。
他开始跟踪赵志成的其他患者家属,最终选择了陈志豪作为“执行者”。通过匿名方式,他引导陈志豪发现赵志成的财务问题和不当行为,并提供技术支持和行动计划。
“我从未首接告诉陈志豪去杀人。”李明远坚持道,“我只是提供信息和方法,他自己做出了选择。”
张震质问:“那张林晓雯的照片呢?你为什么给陈志豪?”
李明远眼神黯淡,“那是为了确保如果计划失败,调查会指向我而不是他。我没想到会成功。”
“但你设计了整个计划,包括如何让陈志豪被发现,如何让调查指向经济动机而非复仇。”张震摇头,“你甚至准备好了自己被怀疑的证据——鞋底的土壤、医学书籍,一切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李明远没有否认,“我希望案件引起媒体关注,让更多人看到赵志成和他所代表的系统性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复仇案,不会有人深入调查医疗系统的黑暗面。”
审讯结束后,张震独自在办公室坐了很久。破案的胜利感被一种莫名的沉重取代。李明远不是普通的凶手,而是一个被制度性失败逼入绝境的聪明人。
最终,李明远被控教唆谋杀和多项相关罪名,但由于配合调查和揭露医疗系统问题,获得了一定量刑考虑。陈志豪因故意杀人罪被判重刑,但考虑到受害者的不当行为,同样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宽大处理。
案件引起了媒体轰动和公众对医疗系统监管的广泛讨论。赵志成所在的医院进行了全面改革,加强了对实验性治疗和医生收受“私人诊金”的监管。
几个月后,张震收到一封来自监狱的信。是李明远写来的。
“张队长,”信中写道,“我知道您可能永远无法理解或原谅我的行为。但有时候,法律无法触及所有的黑暗,系统保护着系统内的人,而受害者永远沉默。我不是在为自己辩解,只是希望晓雯的死能带来一些改变,让其他人不必经历我们所经历的痛苦。有时候,唯一能照亮黑暗的,是另一束更强烈的光,即使那光本身也来自燃烧。”
张震把信折好,锁进抽屉。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车水马龙的城市。在这个看似秩序井然的表象下,有多少黑暗在滋生,有多少人因为制度的失败而被迫走上极端道路?
他的工作是维护法律,但有时候法律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一刻,张震更加理解了作为一名警察的真正责任——不仅是追捕罪犯,更是要阻止那些将好人变成凶手的系统性问题。
电话响起,又一个案件等待处理。张震深吸一口气,拿起外套走出办公室。无论城市隐藏着多少黑暗,都有人愿意点亮灯火,一寸寸驱散阴影。而这就是他选择的生活,永不停止的追寻公正之路。
刑侦档案第一部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刑侦档案第一部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L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