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亡逐北,席卷江东
1月9日的黎明,照亮的不再是硝烟弥漫的南京城垣,而是一片狼藉却充满生机的战场。日军围攻部队的溃败,并非有序撤退,而是一场彻底的、雪崩式的瓦解。中国军队的总反攻,如同一记重锤,将日军原本就因久战而疲惫不堪的战线砸得粉碎。
陈默站在南京光华门的城楼上,举着望远镜,眺望东方和南方。远处的地平线上,依旧不时传来炮声和隐约的枪声,但那己是追击部队清剿残敌的声音。广阔的田野、道路、丘陵间,随处可见丢弃的日军钢盔、步枪、破损的军旗以及来不及运走的尸体。一股焦糊和血腥的气味,随着晨风弥漫,但其中己经夹杂了一丝泥土和草木的清新。
“报告军座!”参谋长周志远快步登上城楼,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初步战果统计己出!自昨日总攻至目前,我军共毙伤日军估计超过五万余人,俘获……因我军令严厉,俘获不多,但缴获堆积如山!初步清点有完好的75毫米山野炮超过百门,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无数,轻重机枪、步枪、弹药、车辆、马匹更是不计其数!日军第9、第13、第18师团等部主力己遭毁灭性打击,残部正沿宁芜、宁镇公路及长江水道向西、向南溃逃!”
陈默微微颔首,脸上并无太多喜色,目光依旧锐利:“溃敌不可纵。命令!”
“装甲第一、第二旅为左翼箭头,配属德械第1、第2师,沿宁芜铁路和公路,向当涂、芜湖方向追击! 目标:抢占芜湖战略要点,切断日军沿江西逃之路,并威胁其江南后勤线!”
“装甲第三旅(新整补)为右翼箭头,配属德械第3、第4师,沿宁镇公路,向镇江方向攻击前进! 目标:收复镇江,控制长江南岸重要港口,并伺机威胁常州!”
“其余各师、旅,分区清剿南京外围残敌,巩固城防,抢救伤员,整补物资!”
“航空大队,全力支援追击作战! 侦察敌溃退路线,轰炸其集结点和渡口,扫射溃兵纵队!”
“重炮部队,前移阵地,为追击部队提供远程火力支援!”
“是!”周志远立正敬礼,迅速转身传达命令。
钢铁洪流再次启动,但这次的方向是溃逃的敌人。坦克、装甲车、卡车上满载着士气高昂的士兵,如同决堤的洪流,向着日军溃退的方向滚滚而去。天空中,中国空军的战机不时呼啸而过,将死亡带给地面那些惊慌失措的溃兵。
兵败如山,帝国梦碎
日军的溃退,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失去了统一指挥,建制被打乱,士兵们如同惊弓之鸟,只凭着求生的本能向西、向南逃窜。军官无法约束部队,许多联队、大队级别的单位完全失去了控制。沿途丢弃的装备堵塞了道路,伤兵的哀嚎无人理会,为了争夺渡船或逃路,溃兵之间甚至发生了火并。
在芜湖方向,日军残部试图在青弋江东岸建立临时防线,但在中国装甲部队的迅猛冲击下,防线瞬间土崩瓦解。溃兵争相涌向江边,抢夺一切可以漂浮的东西渡江,许多人溺死在冰冷的江水中。
在镇江方向,日军守备部队闻风丧胆,几乎未作像样抵抗便弃城而逃,中国军队兵不血刃收复镇江,并缴获了大量日军未来得及转运的物资。
消息传回苏州,朝香宫鸠彦王面对雪片般的败报,彻底陷入了绝望。他知道,不仅仅是南京之战失败了,整个华中战局都可能因此而逆转。帝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他手中彻底破灭。他瘫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脑海中只剩下如何向东京交代,甚至……是否应该切腹以谢天皇的念头。
东京大本营接到华中方面军几乎全军覆没的噩耗后,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抗战:从1937当德械军,军长 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和恐慌。御前会议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陆军大臣杉山元等人不再是争吵,而是面面相觑,无法理解为何占据绝对优势的皇军会遭到如此惨败。最终,在天皇的震怒下,大本营不得不紧急下令:命令华中方面军残部全线收缩至杭州、上海一线,固守待援;同时,立即从华北、东北乃至国内紧急抽调兵力,重组华中派遣军,以防支那军趁势反击,威胁帝国在华东的根本利益。 一场原本旨在速战速决的战役,演变成了帝国难以承受的消耗战泥潭。
三、 武汉的狂喜与新的野望
武汉,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南京大捷的消息如同春风,吹散了连日来的阴霾。报纸号外漫天飞舞,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蒋介石更是连续多日笑容满面,通令全国嘉奖南京守军,尤其是第六十八集团军,授予陈默“青天白日勋章”,并擢升其为陆军二级上将(虽职务仍是集团军司令,但军衔提升,以示荣宠)。
然而,在狂喜之下,蒋介石及其核心幕僚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
“委座,”陈诚进言,“南京大捷,我军士气如虹,日军新败,立足未稳。是否可令陈默所部,趁胜扩大战果,一举收复苏南、浙北失地,甚至威胁上海?”
何应钦则持谨慎态度:“陈部虽勇,然连续作战,疲惫不堪,且战线拉长,后勤补给能否跟上?日军虽败,然其国力犹存,必疯狂反扑。不如见好就收,巩固南京,休整部队,以图长远。”
蒋介石沉吟良久,最终决定:“给陈默发电:祝贺!嘉奖其部赫赫战功!望其再接再厉,相机收复镇江、芜湖等要地,巩固南京外围防御。 至于是否继续向东南挺进,视敌情及后勤情况,由其临机决断。” 这道命令,既给予了陈默极大的自主权,也将下一步战略抉择的压力和责任,部分转移到了前线。
战后的南京,重生与隐忧
南京城内,虽然战争的创伤依旧触目惊心,但生机正在恢复。市民们走出防空洞和避难所,开始清理废墟,掩埋尸体,重建家园。军队在维持秩序的同时,也帮助市民进行恢复工作。国际红十字会和其他慈善组织的救援物资开始陆续运入。
但隐忧依然存在。巨大的伤亡需要抚恤,城市重建需要海量资源,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暗流开始涌动。陈默和他那支强大的、某种程度上“独立”的军队,成为了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国民政府内部,赞赏与忌惮并存;潜伏的日特和汉奸,也在暗中窥伺,寻找新的破坏机会。
陈默的抉择,剑锋所向
在南京卫戍司令部,陈默看着蒋介石的电报和最新的敌我态势图,陷入了沉思。参谋长周志远站在一旁,等待着他的决断。
“日军溃败,士气低落,正是扩大战果的良机。”陈默缓缓开口,“但委座所言亦有道理,我军确需休整,后勤线也己拉长。”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芜湖和镇江:“然而,战机稍纵即逝。若让日军在芜湖、镇江站稳脚跟,重新组织防御,将来再要攻克,代价更大。”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决然的光芒:“命令追击部队,不必等待后续指令,继续向芜湖、镇江纵深挺进! 力争在日军援兵到达之前,拿下这两处战略要点,将战线推至长江下游南岸!同时,给武汉回电:谢委座信任!职部当趁敌新败,一鼓作气,扩大战果,为我后续防御奠定有利态势。所需补给,恳请委座饬令后勤部门,不惜代价,火速前送!”
他选择了进攻。不仅要解南京之围,更要利用这场大胜,将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接下来的长期抗战,争取更有利的空间和态势。战争的轮盘,再次转动,而这一次,执子者,是焕然一新的中国军队。
(http://www.220book.com/book/6LJ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