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沃野:农女的锦绣丰年
第五十一章 时空稻穗凝初心,星校薪火续新篇
江南试验田的晨雾中,“宇宙同心稻种”的第二代秧苗正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尖顶着露珠,与不远处“宇宙农桑学院”的晨读声相映——新一批学员正背诵《农桑记》中的“辨土性、顺天时,初心为种”,声音穿过稻田,在“农为邦本”的石碑上轻轻回响。
“承苏哥,‘镜像星系’发来紧急通讯!”助手抱着通讯器匆匆跑来,屏幕上跳动的红色警报格外刺眼,“他们星球的‘镜像土壤’会复制作物基因,播下的‘苏晚16号’长出了两株一模一样的稻苗,可一株、一株干瘪,连收成都是‘镜像对半’,根本不够吃!”
顾承苏立刻调出镜像星系的土壤数据,屏幕上显示的“基因复制偏差”曲线让他眉头紧锁。他翻出《农桑记》,指尖落在苏晚批注的“去芜存菁,辨真弃伪”上,那是她当年在江南筛选良种时的心得;又想起迷踪星系“锁定稳定节点”的思路,一个方案渐渐清晰:“准备‘基因甄别培育舱’和‘镜像抑制蛋白’!我们给‘苏晚16号’注入‘真核基因标记’,让种子自带‘身份码’,再用培育舱过滤土壤复制出的伪基因——就像在江南选种时剔除瘪粒,只留的真种子生长!”
出发前,顾承苏带上了迷踪星系的小男孩阿迹——他对时空与基因的敏感度远超常人,跟着团队学习了三个月,己能熟练操作“基因标记仪”。“老师,镜像土壤会不会连‘身份码’都复制?”阿迹捧着仪器问,眼里满是认真。
顾承苏笑着举了举手链:“你看这颗时空纪念石,它的纹路独一无二,再厉害的复制也仿不出。种子的‘身份码’就像它,是从28个星系的基因里凝出来的,伪基因永远拿不到‘真身份’——这就是苏晚奶奶说的‘真种藏初心,伪种难扎根’。”
穿梭舰抵达镜像星系时,田里的稻苗正呈现诡异的“对称分布”,一半金黄,一半枯黄干瘪,像一幅被强行劈开的画卷。首领阿镜看到顾承苏,红着眼眶说:“我们试过留的稻种再播,可长出来还是对半分,这土壤像在跟我们‘抢粮食’!”
顾承苏立刻带领团队展开工作:阿迹给“苏晚17号”种子(融入真核基因标记与镜像适配基因)做标记,双生星系的学员调试培育舱的甄别参数,涅槃星系的学员调配“镜像抑制蛋白”。阿镜和居民们也围拢过来,有人帮着搬运设备,有人跟着阿迹学标记,连之前对种子失去信心的老农,都蹲在田边盯着培育舱,眼里重新燃起期待。
两天后,当培育舱里的“苏晚17号”稻苗全部长出的叶片,没有一株出现干瘪复制体时,镜像星系的居民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阿镜激动地握住顾承苏的手:“它认得出真种子!苏晚系种子,真的能打败镜像土壤!”
培育期间,顾承苏发现镜像星系的居民擅长制作“基因筛选器”,便教他们结合培育舱技术,升级出“田间实时甄别仪”——能首接在田里剔除伪基因稻苗。阿镜还创新地在田垄间种上“真迹草”,这种草只在真基因作物旁生长,成了稻田的“天然甄别员”:这正是从《农桑记》“以草辨种”的智慧演变而来。
丰收那天,镜像星系的田里一片纯粹的金黄,再也没有诡异的“对半分”景象。稻穗沉甸甸地垂着,谷粒得一掐能挤出米浆。居民们用新收的稻米做了“真味米饭”,特意给阿迹留了一碗:“谢谢你这个小老师,让我们吃到了‘全是真粮’的饭!”
离开前,阿镜送给顾承苏一面“镜像真晶”——晶体里封存着“苏晚17号”的真核基因图谱,“只要带着它,任何能复制基因的星球,都能认出苏晚系的真种子。这是镜像星系的心意,也是对初心的致敬!”
顾承苏将“镜像真晶”与“苏晚17号”种子一起,封进手链的新珠子里——第33颗珠子,串联起又一个星球的丰收故事。返程途中,“宇宙农桑联盟”传来消息:“苏晚系种子己适配58个星系,‘宇宙农桑嘉年华’的筹备正酣,镜像星系特意申请增设‘基因甄别展区’,要让全宇宙都学会‘辨真种、守初心’。”
回到江南时,“宇宙农桑学院”的操场上,阿迹正给学弟学妹们演示基因标记仪的用法,小小的身影站在全息投影前,像极了当年初次讲解育种技术的顾承苏。顾承苏站在远处,看着手腕上的手链在阳光下流转,33颗珠子里的星尘、晶核、真晶,仿佛化作了33颗星辰,在腕间闪耀。
晚风拂过稻田,稻浪沙沙,与孩子们的笑声、《宇宙丰年谣》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顾承苏忽然想起苏晚在《农桑记》扉页写下的话:“我种的不是稻,是能传下去的希望;守的不是田,是能暖人心的初心。”
他知道,这希望己在星宇间扎根,这初心己在薪火中延续。未来,还会有“镜像星系”这样的挑战,还会有阿迹这样的新苗,但只要手链上的珠子还在增加,只要学院里的读书声还在回荡,苏晚的故事就永远不会落幕,宇宙的丰年就永远不会停歇。
(http://www.220book.com/book/6LX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