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的梆子敲过第三响,京城的夜彻底沉了下来。街面上的灯笼大多灭了,只有零星几家酒楼还亮着微光,像墨色丝绒上缀着的碎钻。镇国将军府的后厨却透着暖光,窗纸上映着一道纤细的身影,正围着灶台打转,动作轻缓却利落。
林微玥站在灶台前,身上穿了件月白细布衫,领口袖口都缝着浅青的滚边,是母亲生前为她做的家常衣裳;腰间系着块洗得发白的青布围裙,围裙角还沾着点面粉——是下午揉面做桂花糕时蹭上的。灶膛里的柴火燃得正旺,火苗舔着锅底,映得她侧脸泛红,长睫在眼下投出浅浅的影,连眉宇间的清冷都柔和了几分。
她面前的案几上,摆着几样精心挑选的食材:陶碗里盛着江南新收的香粳米,颗粒,泛着珍珠般的光泽;竹篮里装着刚从后院摘的嫩青菜,叶子上还挂着水珠;旁边的小瓷碟里,放着几颗去皮的栗子,是前几日阿福从西山采来的,还有一小撮晒干的“忘忧草”——这草是父亲当年从边关带回来的,煮在汤里有淡淡的清苦,却能安神,母亲生前总用它熬粥。
“小姐,火要不要再小些?”青鸾蹲在灶膛边,手里拿着根拨火棍,小心翼翼地问。她刚把一块松柴放进灶膛,火苗“噼啪”窜高,差点燎到林微玥的裙摆。
林微玥回头,见青鸾一脸紧张,忍不住笑了:“不用,先大火把水烧开,再转小火慢炖,米才会糯而不烂。”她伸手拿起陶碗里的粳米,指尖捻起几粒,对着光看了看——米粒通透,没有半点杂质,“这米是顺通商行的老周送的,说是今年江南最好的新米,熬羹最是香甜。”
青鸾放下拨火棍,凑到案几前,看着那些食材:“小姐,您这羹汤又是米又是菜,还有栗子,会不会太杂了?”
“杂才好。”林微玥将粳米倒进铜锅——这铜锅是母亲的陪嫁,锅底厚,导热匀,熬出来的汤自带一股温润的铜香,“萧绝常年吃的是山珍海味,宫里的御膳都未必入他眼,太单调的羹汤他肯定瞧不上。这栗子的甜、青菜的鲜、忘忧草的清苦,混着米香,才够特别。”
她一边说,一边往锅里加水——是清晨从后院井里打的井水,凉丝丝的,带着点甘冽。水要加得正好,没过米一寸,多了汤会稀,少了会糊底。她记得母亲说过,熬羹如做人,火候和水量都得拿捏准,差一分都不成。
灶火的 warmth 裹着水汽,慢慢在厨房里弥漫开来。林微玥站在灶台边,偶尔用银勺搅一搅锅里的米,目光却有些发怔——前世这个时候,母亲还在,也是这样站在灶台前,为晚归的父亲熬羹汤,她就蹲在青鸾现在的位置,帮着拨火,听母亲讲边关的故事。可如今,母亲不在了,父亲远在边关,只剩下她一个人,守着这座空荡荡的将军府,在权谋的漩涡里挣扎。
“小姐,您怎么了?”青鸾见她眼神发飘,轻声问。
林微玥回过神,摇了摇头:“没什么,想起母亲以前熬羹的样子了。”她拿起小瓷碟里的忘忧草,撒进锅里,“这草还是母亲教我认的,说它能忘忧,可哪有真能忘忧的草呢?”
青鸾没接话,只是默默拿起布巾,帮她擦了擦溅在围裙上的水珠。她知道小姐心里苦,却不敢多问——有些话,问了只会让小姐更难过。
锅里的水渐渐开了,粳米在沸水里翻滚,冒出细密的泡泡。林微玥把火调小,用银勺轻轻搅动,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什么珍宝。“现在要慢炖一个时辰,让米慢慢熬出胶,栗子和忘忧草的味道才能渗进汤里。”她对青鸾说,“你去前院看看,阿福把那只汝窑碗取来了吗?要盛这羹汤,得用最好的碗。”
“哎,我这就去!”青鸾应声起身,快步走出后厨。
厨房里只剩下林微玥一人,灶火的噼啪声、汤水的咕嘟声,成了这深夜里唯一的动静。她靠在灶台边,望着锅里翻滚的粳米,心里却在盘算——萧绝收到这羹汤,会是什么反应?他送的墨玉匕首和赤金令牌,是示好也是试探,这羹汤就是她的答复:我接下你的示好,也懂你的试探,但我林微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若想合作,就得抛却猜忌,像这羹汤一样,将彼此的心意熬进一处。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锅里的羹汤己经熬得浓稠。米粒煮得开花,裹着一层透明的胶;栗子炖得粉糯,一抿就化;青菜还保持着鲜绿,脆而不烂;忘忧草的清苦混着米香和栗子的甜,飘满了整个厨房。林微玥用银勺舀起一勺,吹凉了尝了尝——咸淡正好,甜而不腻,清苦回甘,正是她想要的味道。
“小姐,碗取来了!”青鸾捧着一个锦盒走进来,里面放着一只天青色的汝窑碗,碗壁薄如纸,釉色温润,碗底还刻着一个小小的“微”字,是林微玥的闺名款识。
林微玥小心地将羹汤盛进汝窑碗里,汤水在碗里泛着柔润的光,米粒、栗子、青菜错落有致,像一幅精致的画。她用干净的棉纸盖在碗口,防止散热太快,又将碗放进铺着棉絮的银盘里——棉絮是新弹的,软得像云,能保温,也能防止碗被碰碎。
“青鸾,你把这羹汤送去都督府。”林微玥将银盘递给她,眼神郑重,“见到玄影,就说:‘我家小姐说,长夜漫漫,特熬此羹,盼能解千岁公务之累,也盼你我皆能以诚相待,共渡难关。’记住,千万别说错一个字。”
青鸾接过银盘,双手抱在怀里,像抱着什么稀世珍宝:“小姐放心,我记牢了!”她又叮嘱道,“都督府的人都冷着脸,您在家等着,我快去快回!”
林微玥点头,看着青鸾的身影消失在后门,才松了口气。她靠在灶台边,拿起刚才尝羹用的银勺,指尖轻轻着勺柄——这勺是母亲留下的,勺柄上刻着小小的兰草纹,如今成了她唯一的念想。
青鸾抱着银盘,快步走在京城的夜路上。街上很静,只有她的脚步声和银盘偶尔发出的轻微碰撞声。都督府在京城西北角,离将军府不算近,她走得急,额头上很快渗出了薄汗。路过街角的灯笼时,她低头看了看怀里的银盘——汝窑碗的影子映在灯笼光里,泛着淡淡的青,像块上好的玉。
她知道这羹汤的重要性——小姐说了,这不仅是回礼,更是和萧绝的“第一次正式对话”。若萧绝收下,就说明合作有戏;若他不收,往后的路会更难走。
半个时辰后,都督府的朱漆大门终于出现在眼前。门前站着两名身穿玄甲的侍卫,腰间佩着长刀,神色肃穆。见青鸾走来,侍卫上前一步,拦住她:“来者何人?深夜到访,有何要事?”
“我是林府的侍女青鸾,奉我家小姐之命,送羹汤给九千岁。”青鸾连忙说道,将银盘举起来,“还请侍卫大哥通报一声。”
侍卫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抱着银盘,神色恭敬,不像是闹事的人,便转身进府通报。不多时,玄影快步走了出来——他穿着玄色劲装,腰间佩着短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眼神比白天柔和了些。
“青鸾姑娘,随我来。”玄影接过银盘,动作轻柔,生怕碰碎了碗,“督主在书房等你。作者“爱吃泡蓝莓酒的徐增红”推荐阅读《千岁怜:重生嫡女美食封神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青鸾跟着玄影走进都督府。府里的路比她想象中更静,石板路两侧种着高大的松柏,风吹过树叶,发出“簌簌”的声,像有人在暗处低语。书房在府的深处,门口挂着两盏红灯笼,光线下,能看到门上雕刻的云纹,精致却透着威严。
玄影推开门,轻声道:“督主,林府的青鸾姑娘来了。”
青鸾走进书房,连忙躬身行礼:“奴婢青鸾,见过九千岁。我家小姐听闻九千岁公务繁忙,深夜未歇,特熬制羹汤以供夜宵,还请九千岁品尝。”她顿了顿,想起林微玥的叮嘱,又补充道,“小姐还说,长夜漫漫,特熬此羹,盼能解千岁公务之累,也盼你我皆能以诚相待,共渡难关。”
萧绝坐在书桌后,抬起头。他穿着一身黑色暗纹长袍,衣料上的云纹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头发用一根墨玉簪束着,几缕碎发垂在额前,添了几分慵懒;手里拿着一支毛笔,笔尖还沾着墨,显然是刚处理完公务。他的目光落在青鸾身上,冷冽中带着几分审视,却没说话,只是抬手示意玄影将银盘放在案上。
青鸾不敢多待,行了一礼后,便快步退出书房。走到府门口时,她回头望了一眼——都督府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冷,像萧绝这个人一样,让人猜不透。
书房里,萧绝看着案上的银盘,沉默了片刻。玄影站在一旁,低声道:“督主,要不要让属下先验验?”
“不必。”萧绝起身,走到案前,掀开棉纸——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涌了出来,米香、栗子的甜、青菜的鲜,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清苦,混在一起,竟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他拿起汝窑碗,碗壁还带着温热,入手温润,是上好的汝窑珍品。
他执起银勺,舀起一勺羹汤,送进嘴里。第一口是米的糯,第二口是栗子的甜,第三口是青菜的鲜,最后留在舌尖的,是忘忧草的清苦,苦过之后,又有淡淡的回甘。这味道很特别,不像宫里御厨做的那样精致得刻板,也不像民间小吃那样粗糙,带着一股烟火气,却又透着用心。
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这味道,竟让他想起了十年前。那时他还在边关,母亲偶尔会来看他,每次都会熬一锅栗子粥,也是这样的甜糯,带着点清苦。后来母亲去世,他就再也没尝过这样的味道了。
“这羹汤,是谁教她熬的?”萧绝放下银勺,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玄影愣了一下,连忙回道:“属下查过,林小姐的母亲是江南书香门第出身,擅长厨艺,这羹汤的做法,应该是她母亲教的。”
萧绝沉默了。他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夜风带着凉意吹进来,吹散了书房里的香气,却吹不散他心里的复杂。林微玥……这个重生的姑娘,总是能给她惊喜,也总是能让他想起那些早己遗忘的过往。
“玄影。”他忽然开口。
“属下在。”
“去查。”萧绝的声音冷了些,“查林微玥近日的所有行踪,见过什么人,买过什么食材,尤其是这忘忧草的来历。另外,查她母亲的死因——我记得,她母亲十年前就去世了,死因好像不太明确。”
玄影躬身应道:“是,属下这就去查。”他转身要走,又被萧绝叫住。
“等等。”萧绝回头,目光落在汝窑碗上,“别惊动她,暗中查。”
“属下明白。”玄影应声退下,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书房里只剩下萧绝一人。他拿起汝窑碗,又喝了一口羹汤。这一次,他品出了更多的味道——那不是简单的甜糯,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像林微玥这个人一样,看似温婉,却藏着骨子里的韧劲。
“林微玥,你究竟想做什么?”他轻声呢喃,声音被夜风带走,没留下一点痕迹。他将碗里的羹汤喝完,把碗放回银盘里,指尖抚过碗底的“微”字——这个字,像一颗种子,悄无声息地落在了他心里。
而此刻的将军府,林微玥正坐在书房里等青鸾。案上放着一盏热茶,早己凉透,她却没动。窗外的桂树在夜色中摇曳,影子落在窗纸上,像鬼魅的手。她心里有些不安——萧绝会怎么看待这羹汤?他会不会觉得她在故意讨好?会不会继续试探她?
“小姐!我回来了!”青鸾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带着几分轻快。
林微玥连忙起身,走出书房。见青鸾笑容满面,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怎么样?他收下了吗?”
“收下了!”青鸾快步走到她身边,兴奋地说,“玄影大人把我领进书房,我把您的话带到了,九千岁虽然没说话,但他看您的羹汤时,眼神比平时柔和多了!我走的时候,还看到玄影大人把银盘端进了内室,应该是要好好收着!”
林微玥松了口气,嘴角勾起一抹浅笑:“那就好。”
青鸾见她高兴,又道:“对了小姐,我在都督府门口,看到玄影大人派了两个人出去,好像是往咱们府的方向来的,会不会是……”
林微玥的笑容顿住了。她知道,萧绝不会这么轻易相信她,他一定会派人查她。她转身走进书房,拿起案上的账本——是秦修的罪证副本,她早就准备好了。“别慌。”她对青鸾说,“他要查,就让他查。咱们没做亏心事,不怕他查。”
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都督府的方向。夜色中,那座府邸的灯火依旧亮着,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她知道,这碗羹汤只是一个开始,她与萧绝的博弈,还远没有结束。
“小姐,那咱们接下来怎么办?”青鸾问。
“等。”林微玥的眼神坚定,“等萧绝的反应,等玄影的探查结果,也等大皇子的下一步动作。”她顿了顿,拿起那本账本,“这账本,就是咱们的底气。只要有它在,萧绝就不会轻易对咱们动手。”
青鸾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书房里很静,只有窗外的风声和偶尔传来的更鼓声。林微玥靠在窗边,望着满天的繁星,心里清楚——她与萧绝之间,就像这碗羹汤,需要慢慢熬,慢慢品,才能熬出彼此都满意的味道。
而此刻的都督府暗巷里,玄影正带着两名暗卫,悄悄观察着将军府的动静。暗卫们拿着画像,对照着府里的下人,记录着他们的行踪。玄影的目光落在书房的窗户上——那里亮着灯,林微玥的影子映在窗纸上,安静而坚定。
“大人,要进去查吗?”一名暗卫低声问。
玄影摇头:“不必。督主说了,暗中查。先去查采买的张顺,问问他小姐近日买了什么食材,尤其是那忘忧草的来历。”
“是。”暗卫应声,身影很快消失在暗巷的尽头。
玄影站在原地,望着将军府的灯火,心里有些复杂。他跟着萧绝多年,从未见督主对哪个女子如此上心,既试探又珍视,既防备又好奇。他不知道,这碗羹汤,会给督主和林小姐带来怎样的未来,只知道,京城的局势,恐怕要因为这碗羹汤,变得更加复杂了。
夜色越来越深,将军府和都督府的灯火,在墨色的夜空中遥遥相对,像两颗互相吸引的星。一碗羹汤,牵起了两条原本平行的命运线,而这场因羹汤而起的博弈,才刚刚拉开真正的帷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6MA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