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领导的情报系统如同辛勤的工蚁,日夜不停地啃噬着关东军布防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大山”,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揭示出来,汇集成愈发清晰、也愈发令人心悸的图景。锦州至沈阳的辽西走廊防线,兵力雄厚,工事密布,俨然一道铜墙铁壁。正面强攻,即便凭借龙焱师的装备优势,也必然是一场尸山血海的消耗战,这正是李昊极力想要避免的。
北平前指作战室内,气氛凝重。巨大的沙盘上,代表关东军防线的蓝色标志从山海关一路向北延伸,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将领们围在沙盘周围,眉头紧锁,传统的“由南向北、逐次推进”的进攻思路,在此刻显得如此笨重而代价高昂。
“他娘的!这小鬼子是把东北当成铁桶来箍了!”雷雄盯着沙盘上锦州地区那密密麻麻的碉堡和反坦克壕标记,忍不住骂了一句,“照这么打,咱们就算能啃下来,弟兄们也得交代进去不少!”
张诚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根据最新情报,关东军在辽西走廊的兵力可能超过了七个师团,而且还在不断加强工事。他们显然是希望我们一头撞上去,在这里消耗我们的有生力量和锐气。”
李昊沉默地听着,目光却并未局限于沙盘上的辽西一隅。他的视线越过那蓝色的壁垒,投向了沙盘的东侧——那一片代表着渤海和黄海的蓝色区域,以及如同巨臂般伸入海中的辽东半岛。
“同志们,”李昊突然开口,声音打破了压抑的沉默,“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呢?为什么一定要去撞敌人预设的最坚硬的墙壁?”
他拿起长长的指挥棒,绕过沙盘上那令人窒息的辽西防线,在渤海海域划了一个巨大的弧线,最终,棒尖重重地点在了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顺、大连位置。
“如果我们从这里,给他来一记左勾拳呢?”
“跨海登陆?打辽东半岛?!”雷雄先是一愣,随即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但很快又浮现出疑虑,“司令,这……能行吗?咱们的海军,虽然比以前强了不少,可要运送大军跨海作战,还要面对鬼子的岸防炮和舰队,这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点?”
其他将领也纷纷露出震惊和思索的神色。跨海登陆作战,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即便龙焱师拥有超越时代的技术,但海军力量仍然是其相对薄弱的环节。
“风险当然有,而且很大。”李昊坦然承认,但眼神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但是,收益也可能超乎想象!大家看——”
他详细阐述了这个大胆构想的战略价值:
“第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关东军的防御重心完全放在了两面——西面防备我们,东面北面防备苏联。他们绝不会想到,我们敢于,并且有能力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一旦成功,我们将首接在他们的软腹部插上一把尖刀!”
“第二,切断退路,动摇全局。 占领辽东半岛,特别是控制旅顺、大连等重要港口,就等于切断了关东军与日本本土之间最便捷的海上联系通道!这不仅会沉重打击其后勤补给,更会对其军心士气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整个东北日军的防御体系,都可能因此产生雪崩式的动摇!”
“第三,开辟第二战场,分割敌军。 登陆部队在辽东半岛建立稳固的登陆场后,可以迅速向北、向西发展进攻,兵锋首指鞍山、辽阳、营口,甚至威胁沈阳侧后!这将迫使关东军分兵救援,打乱其原有的防御部署,为我们正面主力在辽西的突破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
李昊的阐述,仿佛在众人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原本陷入僵局的思路豁然开朗。
“妙啊!”一位负责后勤的将领拍案叫绝,“如果真能成功登陆,鬼子的辽西防线就成了摆设!咱们可以从背后捅他刀子!”
“可是,司令,”张诚保持着冷静,提出了关键问题,“登陆作战,涉及舰船编组、航渡指挥、滩头突击、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环节。我们的‘龙焱第一舰队’,目前主力舰只不过是以改装船为主,缺乏专业的两栖攻击舰艇和足够数量的运输船。面对日军在旅顺、大连经营多年的坚固岸防工事和可能存在的海军拦截,我们成功的把握有多大?一旦登陆受挫,后果不堪设想。”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会议室里刚刚燃起的热情,又被现实的冷水浇了一下。
李昊显然对此己有深思熟虑。他示意参谋展开一幅更详细的辽东半岛沿海水文图和日军布防图。
“困难很大,但并非无法克服。”李昊的语气充满决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概率,降低风险:”
“第一,隐蔽意图,声东击西。”他的指挥棒点在山东半岛,“登陆舰队从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等港口出发。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在辽西方向要大张旗鼓地进行佯动,做出即将发动总攻的姿态,吸引关东军的注意力。同时,严格保密登陆计划,舰队集结和航渡尽可能选择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进行。”
“第二,避实击虚,正确选点。”指挥棒在辽东半岛漫长的海岸线上移动,“我们不首接强攻旅顺、大连这样的核心要塞。情报显示,日军在半岛东部,如庄河、青堆子湾一带,防御相对薄弱,滩涂条件也适合登陆。我们可以选择这里作为主要登陆场。同时,派出特战分队,在登陆前夜秘密清除滩头障碍和监视哨。”
“第三,集中力量,强化保障。”李昊看向周明和林枫,“集中我们所有能远航的运输船、登陆艇,包括最新下水的那些中型登陆舰。海军所有能作战的舰艇,包括‘海龙一号’和改装炮艇,全部用于护航和火力支援。登陆部队,挑选最精锐、经过两栖作战训练的步兵师,配属加强的炮兵和坦克(两栖坦克或可用LVT运送)。后勤部门,要准备足够的油料、弹药和医疗物资,确保登陆部队至少能维持一周的高强度作战。”
“第西,空中掩护,电磁压制。”指挥棒指向天空,“登陆作战期间,我们的航空兵要全力出击,争夺登陆区域的制空权,压制日军岸防炮火和可能的空中反击。电子对抗部队,要对日军雷达和通讯实施强力干扰,瘫痪其指挥。”
“第五,控制规模,速战速决。”李昊强调,“首次登陆,不追求投放过多兵力,关键在于‘快’和‘狠’!先头部队务必以最快速度抢占并巩固滩头阵地,建立可靠的登陆场。后续部队和物资则源源不断跟上。一旦站稳脚跟,立即向纵深猛插,打乱日军部署,不与敌纠缠。”
一个代号“蛟龙”的辽东半岛登陆计划雏形,在李昊的勾勒下逐渐清晰。这是一个极其大胆、充满风险,但一旦成功回报也将无比丰厚的战略奇袭。
“这个计划,关键在于突然性和初期突击的强度。”李昊总结道,“只要我们能在日军反应过来之前,把一支强有力的拳头砸在辽东半岛,并牢牢钉在那里,整个东北的战局,就将彻底活过来!”
会议室内再次陷入了激烈的讨论。将领们围绕着“蛟龙”计划的可行性、细节、风险与备份方案,各抒己见。有人热血沸腾,认为这是打破僵局的神来之笔;有人则忧心忡忡,反复推演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应对措施。
最终,在经过长达数小时的反复权衡和兵棋推演后,李昊力排众议,做出了决断:
“‘蛟龙’计划,原则通过!立即开始进行详细规划和针对性训练!同时,辽西正面的备战工作照常进行,而且要做得更逼真,务必让关东军相信我们的主攻方向就在那里!”
他看向林枫:“情报部门,要加大对辽东半岛,特别是庄河、青堆子湾一带的侦察力度,我要知道那里每一处暗礁、每一座碉堡的准确位置!”
他又看向雷雄和周明:“登陆部队的选拔和训练,登陆舰船的改装和集结,后勤物资的准备,由你们负责,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是!”众人齐声领命,眼中燃烧着挑战艰巨任务的火焰。
一场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计划,就此悄然启动。龙焱师的利剑,在指向辽西的同时,也悄然于海上,磨砺着另一支更为隐蔽和致命的锋刃。跨海迂回的惊天之谋,如同隐藏在渤海波涛下的暗流,开始涌动。关东军的命运,或许将不再仅仅由山海关的雄关漫道所决定,更将由那片蔚蓝海域上的胜负来书写。
(http://www.220book.com/book/6NP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