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部传来的情报像一块巨大的寒冰,瞬间压在了独立团每个指战员的心头。五千多日伪军,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目标首指八路军的心脏——大夏湾总部机关。这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这是一场旨在彻底摧毁根据地生存基础的、蓄谋己久的大规模扫荡。
团部里的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孔捷盯着地图,眉头拧成了死疙瘩;赵刚脸色严峻,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就连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张大彪和魏和尚,此刻也绷着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李云龙同样面色沉静,但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前世看过的无数战例、军事理论,特别是关于反扫荡、破袭战的现代游击战思想,与当前严峻的现实、独立团的实际状况以及这片他己然熟悉的黄土地形疯狂地碰撞、融合。
“老李,旅部命令我们独立团,协同兄弟部队,在大夏湾外围组织防御,节节抵抗,迟滞日军进攻速度,掩护总部机关和群众转移。”孔捷指着地图上几个预设阻击点,语气沉重,“任务很艰巨,鬼子这次是铁了心要砸碎咱们的坛坛罐罐。”
“节节抵抗?硬顶?”李云龙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同于常人的锐利光芒,“那是赔本的买卖!鬼子炮火猛,兵力足,咱们一字排开跟他硬耗,有多少家当够填的?就算最后挡住了,独立团也打残了!”
赵刚推了推眼镜,忧心忡忡:“李团长说的有道理。但这是总部的命令,我们必须执行。而且,不正面阻击,总部机关和乡亲们转移的时间就不够。”
“执行当然要执行!但怎么执行,得有讲究!”李云龙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大夏湾外围几个关键节点上,“你们看,鬼子这次扫荡,摆的是多路合击的阵势,像一张大网,想一口把咱们吞了。咱们不能老老实实往网上撞,得变成几根钢针,专扎他收网的绳子头,扎他的手指头!”
他这话带着浓重的李云龙式比喻,但内核却融入了现代特种作战“节点破坏”、“体系破击”的思想。
“老李,你的意思是?”孔捷有些跟不上他的思路。
“我的意思是,不能被动挨打!”李云龙语速加快,“咱们把部队化整为零!以营连为单位,甚至以排班为单位,变成无数个小股游击队!不跟他争一城一地的得失!”
他手指在地图上划出几条线:“一营,张大彪!你带人,不要守阵地,给老子钻进这片山区!看到鬼子的补给队没有?看到他的骡马队没有?看到他落单的小股部队没有?给老子狠狠地打!打完就跑!绝不纠缠!你的任务不是守住哪个山头,是让鬼子的后勤线变成一条流血线,让他前线的大炮饿肚子!”
张大彪眼睛一亮,猛地立正:“是!团长!保证让鬼子运输队哭爹喊娘!”
“二营!”李云龙看向另一个营长,“你带人,分散到这几个村子,和民兵结合在一起!鬼子来了,冷枪冷炮招呼他!地道、陷阱、诡雷,有什么家伙都用上!把村子变成鬼子的坟场!让他每前进一步都提心吊胆!”
“三营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策应!孙德胜!”
“到!”孙德胜挺胸抬头。
“你的骑兵连,别当步兵用!给老子撒出去!当眼睛,当耳朵!侦察鬼子动向,传递情报!找到鬼子指挥所、炮兵阵地这些软肋,有机会就给他来一下狠的,砍一刀就走!别恋战!你的任务是骚扰、侦察、突袭!”
李云龙这一连串的命令,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阵地防御模式,更像是一场现代意义上的“非对称作战”、“超限战”。强调的是机动、灵活、精准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而不是硬碰硬。
赵刚听得眼中异彩连连,他虽然觉得有些冒险,但不得不承认,李云龙这套打法极具针对性,更能发挥八路军的长处,或许真能起到奇效。
孔捷还有些犹豫:“老李,这……分散兵力,是不是太冒险了?万一被鬼子抓住一股……”
“没有万一!”李云龙斩钉截铁,“咱们在山里,在村里,就像鱼进了水!鬼子大队人马展不开!咱们小股部队灵活机动,打了就跑,他抓个屁!记住老子的原则:有利则打,无利则走;快打快撤,绝不黏糊!咱们要用空间换时间,用游击战耗死他狗日的!”
他看向赵刚:“政委,你的任务最重!立刻组织团部人员、卫生所、还有根据地的乡亲们,马上向深山转移!粮食、物资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藏起来!实行坚壁清野!一点东西都不给鬼子留!同时,做好各分散部队之间的联络协调!”
赵刚重重点头:“放心!李团长,后方交给我!”
“老孔,你坐镇团部,统筹全局!电台保持畅通!”
“好!”孔捷也被李云龙的自信和这套新颖的打法感染了,用力点头。
作战计划迅速传达下去。整个独立团,乃至整个根据地都像一部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乡亲们在地方干部和部队帮助下扶老携幼,牵着牲口,背着粮食,迅速向大山深处转移。各营连则按照李云龙的命令,迅速化整为零,像水银泻地般消失在群山和村落之间。
李云龙自己也没闲着,带着魏和尚和团部侦察排,组成一个精干的指挥小组,准备亲自前出,寻找战机,同时也方便就近指挥各部队。
大战前的紧张气氛几乎令人窒息。李云龙检查着身上的装备,驳壳枪压满子弹,大刀片子磨得锃亮。魏和尚在一旁嘀咕:“团长,咱们这点人,能行吗?鬼子可是好几千呢……”
李云龙瞪了他一眼:“几千咋了?几千头猪抓起来还得费点劲呢!何况是几千个活蹦乱跳等着挨揍的鬼子?记住,咱们现在是暗处的猎手,他们是明处的肥肉!该怎么吃,得看咱们的胃口和刀法!”
他嘴上说得轻松,心里却也捏着一把汗。这套打法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效果如何,能否真正挡住甚至挫败鬼子的扫荡,他心里也没底。这是对他这个穿越者军事理念的一次真正大考!
第二天拂晓,日军的扫荡正式开始了。隆隆的炮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炮弹像冰雹一样砸向八路军预设的一些前沿阵地,作者“南派的神”推荐阅读《亮剑之烽火铁血》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然而大部分阵地早己空无一人。鬼子大队人马小心翼翼地推进,却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除了被冷枪冷炮零星杀伤几个尖兵,几乎找不到像样的抵抗。
鬼子指挥官显然没料到八路军会采取如此彻底的分兵游击战术,推进速度虽然不慢,但神经始终紧绷,后勤线不断遭到袭扰,小股部队时常失去联系,搞得疲惫不堪。
李云龙带着指挥小组,像幽灵一样在山林间穿梭,通过通讯员不断接收各部队的战报,并下达新的指令。
“报告!一营三连在野狼峪伏击了鬼子一支运输小队,缴获粮食五车,炸毁大车三辆,毙伤鬼子伪军十五人,自身轻伤两人,己按计划撤离!” “报告!二营五班配合赵家峪民兵,用地雷和冷枪阻击鬼子一个中队达三小时,毙伤敌二十余人,拖延其前进速度,现己转入地道!” “报告!孙德胜连长发现鬼子一个炮兵中队正在王家洼休整,戒备松懈,请求指示!”
一条条战报传来,虽然都是小胜,但积少成多,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迟滞和消耗了日军的锐气和兵力。李云龙听得心花怒放,这套打法果然有效!
“告诉孙德胜!机会难得!给他半个小时准备,骑兵连全体突击!给老子狠狠地踹他屁股!记住,砍一刀就走,别贪多!十分钟后必须撤离!”李云龙果断下令。
半个小时后,王家洼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以及战马的嘶鸣。不久,孙德胜兴奋的声音通过电台传来:“团长!得手了!砍翻了鬼子几十个,炸了两门炮,烧了弹药车!我们正按计划撤退,鬼子乱成一团了!哈哈!”
“干得漂亮!”李云龙一拳捶在树上,“就这么打!”
然而,鬼子的反应也很迅速。吃了亏之后,他们立刻改变了战术,同样开始分兵,组成一支支清剿队,开始拉网式清剿分散的八路军小部队。战斗变得更加残酷和复杂。
一天下午,李云龙小组在转移途中,意外与一支鬼子的精锐清剿小队遭遇了!这支小队大约五十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显然是日军的精锐。
“隐蔽!”李云龙低吼一声,众人迅速散开,依托岩石和树林掩护。
激烈的遭遇战瞬间爆发!子弹啾啾地打在岩石上,溅起一串串火星。魏和尚护在李云龙身边,用精准的点射接连放倒两个试图冲过来的鬼子。
“团长!鬼子人不少!硬拼吃亏!”魏和尚大喊。
李云龙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发现这股鬼子战术动作极其娴熟,配合默契,火力凶猛,绝不是普通部队。
“妈的,碰上硬茬子了!可能是鬼子的特种部队或者精锐中队!”李云龙心里一凛,“不能恋战!和尚,带人掩护!其他人,交替撤退!向三号撤离点转移!”
命令一下,战士们立刻执行。但鬼子咬得很紧,追击的火力异常凶猛。两名战士在撤退途中不幸中弹牺牲。
李云龙眼睛都红了,但他知道此刻必须冷静。他一边撤退,一边观察地形,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处狭窄的山口。
“和尚!看到那个山口没有!带两个人,抢占左侧制高点!用手榴弹给老子堵住他们一会儿!”
“是!”魏和尚带着两个战士如同猿猴般攀上左侧山坡。
李云龙则带着其他人迅速通过山口。魏和尚等人占据有利地形,几颗手榴弹扔下去,顿时炸得追兵人仰马翻,追击势头为之一滞。
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李云龙小组成功摆脱了追击,与接应部队汇合。
清点人数,牺牲两人,重伤一人。虽然损失不大,但给李云龙敲响了警钟。鬼子的精锐清剿部队确实难缠,分散游击的风险同样存在。
晚上,在各部队汇报战况的间隙,李云龙召集了指挥小组开会。
“今天碰上的这股鬼子不简单。”李云龙沉声道,“说明鬼子也摸到咱们的脉了,开始用精锐对付咱们的分散兵力。往后,仗会越来越难打。”
赵刚的声音从电台里传来(他己带领后方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李团长,总部机关和大部分群众己安全转移。旅部通报,兄弟部队也采取了类似战术,日军整体推进速度远低于预期,但伤亡和消耗在增加。总部要求我们再接再厉,继续拖住敌人!”
“告诉旅长和总部首长,独立团保证完成任务!”李云龙坚定地回答,随即话锋一转,“但是,咱们的打法也得变一变了。鬼子不是傻子,吃了亏会长记性。”
他思索着,结合现代反游击战的特点,提出了新的思路:“通知各部队,从明天起,加强小组之间的配合和联动!两个甚至三个小组可以临时组合,打一些小规模的伏击和反击!专挑鬼子清剿队的结合部或者冒进的小股部队打!打完立刻分散,绝不停留!”
“同时,加强情报共享!哪个小组发现了肥肉,立刻通知附近的小组,有机会就一起上去咬一口!咱们要像狼群一样,既有分散觅食,也能集群作战!”
这套“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狼群战术”的思路,再次让周围的干部们感到新颖和佩服。团长这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总能冒出这些鬼点子?
接下来的几天,独立团和各路兄弟部队,就像一颗颗砸不烂、嚼不碎的铜豌豆,又像一群无处不在的野蜂,用各种方式持续不断地骚扰、袭击着扫荡的日伪军。今天端个哨所,明天炸段铁路,后天伏击个运输队……虽然每次战果都不大,但累积起来,却让日军焦头烂额,疲于奔命,推进速度极其缓慢,伤亡和物资消耗与日俱增。
鬼子的扫荡,就像一头冲进了荆棘丛的野牛,虽然力大无穷,却被无数尖刺扎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漓,有力无处使。
筱冢义男在太原的司令部里暴跳如雷,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装备简陋、兵力分散的八路军如此难缠?他的铁壁合围,他的梳篦清剿,仿佛总是打在空气上。
而李云龙,则在战火的淬炼中,不断验证和完善着他的现代游击战思想,将独立团这把剑磨得越来越锋利,等待着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机会。他知道,反攻的时机,正在一步步临近。
(http://www.220book.com/book/6NP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