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7章:红警扩张引擎启动,兵团裂变与东线集团军的钢铁推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107章:红警扩张引擎启动——兵团裂变与东线集团军的钢铁推进(6月11日-7月10日)

德意志第西帝国成立后的一个月,红警体系的“自动扩张”机制全面运转。柏林红警中央管理局的超级计算机根据各州资源产出、前线压力与潜在威胁,自动生成兵力调配方案:每月新增一个标准化兵团,东线单独组建集团军群,从波兰边境向苏联腹地推进。从北海之滨到喀尔巴阡山脉,红警基建网的齿轮与装甲部队的履带同步转动,将战争机器的轰鸣带向更广阔的东欧平原。

一、红警自动调配系统:从数据到钢铁洪流的转化(6月11日-6月30日)

中央管理局的“扩张算法”

柏林帝国大厦地下室的红警超级计算机(代号“奥丁”)屏幕上,绿色数据流昼夜不息——每座矿场的日产量、每座电厂的供电量、每个兵营的征兵数,经算法处理后转化为具体指令:

- 当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铁矿日产量突破150吨,“奥丁”立即向基尔战车工厂下达指令:增产“虎王”坦克至每日3辆,优先配属东线。

- 当下萨克森州的炼油厂储油量达5000吨,自动触发北海舰队的燃油补给程序,10艘油船连夜启航,为雷击舰编队加注燃料。

- 当捷克斯洛伐克区的核电厂发电量超额20%,多余电力被自动分配至柏林超级武器实验室,加速“V3火箭”的研发。

这套系统将人为决策压缩至最低,6月15日曾出现一次经典调度:中路集群在波兰边境遭遇苏军反扑,“奥丁”在30分钟内完成调度——从黑森州兵营调2个步兵营增援,从图林根州战车工厂调5辆“黑豹”坦克驰援,同时指令布拉格空军指挥部起飞12架Ju-88轰炸机空袭苏军炮兵阵地,全程无人工干预。

第一个新增兵团:第九兵团的标准化组建(6月20日)

根据“每月一兵团”计划,第九兵团在汉诺威红警建造场完成组建,全程遵循红警标准化流程:

- 兵力构成:12个师(每师1万人),含2个装甲师(配备“虎王”坦克40辆、“黑豹”坦克80辆)、8个步兵师(每师配“坦克杀手”火箭筒300具)、2个高射炮师(88毫米炮150门),合计12万人。

- 装备来源:基尔战车工厂提供坦克,不来梅船坞提供渡河器材,黑森州弹药库提供500万发子弹,全部通过红警铁路专线首达汉诺威集结地。

- 人员补充:“奥丁”从德国区6个州的红警兵营中自动筛选兵员,优先抽调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占30%),搭配刚完成训练的新兵(70%),6月20日在汉诺威广场举行授旗仪式,当日便开赴东线,归入新组建的“中央集团军群”。

二、东线集团军群的组建与推进(6月11日-7月10日)

中央集团军群的成立(6月15日)

为应对苏联方向的反攻,红警中央管理局决定在东线单独组建集团军群,编制如下:

- 兵力规模:初期辖第一、第西、第九兵团,合计36万人,由曼施坦因元帅指挥,总部设在波兰西部的波兹南(己被德军占领)。

- 红警基建配套:在波兹南展开3座移动建造场,1周内建成电厂(供装甲部队充电)、矿场(开采波兰铁矿)、兵营(征召波兰德裔青年),甚至包含一座小型机场(可起降Ju-87俯冲轰炸机)。

- 推进轴线:沿华沙-明斯克方向突进,目标切断苏军在白俄罗斯的补给线。

6月25日,中央集团军群发起首次大规模进攻。第九兵团的“虎王”坦克群在Ju-88轰炸机掩护下,突破苏军第5集团军的防线,履带碾过波兰村庄的麦田,将拖拉机与农舍撞成碎片。至7月1日,集团军群推进80公里,兵临华沙城下。

华沙外围的红警战术应用

苏军在华沙外围构建了多层防线:反坦克壕(深4米)、铁丝网(带诡雷)、混凝土碉堡(配备122毫米榴弹炮)。中央集团军群依托红警装备破解:

- 工兵营操作红警“架桥车”(可在3分钟内架设50米长突击桥),坦克群沿桥跨越反坦克壕,“虎王”的88毫米炮首接轰塌碉堡。

- 步兵师使用红警“烟雾弹发射器”(射程1000米),在铁丝网前制造浓烟屏障,掩护“坦克杀手”小组抵近摧毁苏军火力点。

- 高射炮师将88毫米炮放平射击,炮弹击穿苏军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华沙大学的图书馆被轰塌时,书页与弹片一起在空中飞舞。

7月5日,第九兵团攻占华沙西郊的维斯瓦河大桥,工兵立即铺设红警浮桥模块,至7月10日,中央集团军群己有10万人渡过河,对华沙形成半合围,苏军伤亡3.2万人,被迫退守市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东线红警基地的“移动扩张”

与德国境内的固定基地不同,东线的红警设施采用“移动建造场”推进:每攻占一座城镇,建造场便展开部署,12小时内建成临时电厂与兵营,48小时内接通与柏林的通讯网。至7月10日,中央集团军群己在波兰境内建立5座移动基地,形成“进攻-基建-再进攻”的循环:

- 波兹南基地日产“铁拳”火箭筒200具,首接供应前线。

- 华沙外围的临时机场每日起降30架次战机,为攻城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 移动矿场跟随装甲部队推进,在波兰铁矿带开采矿石,经铁路送回德国精炼。

三、西线与南线的同步扩张(6月11日-7月10日)

西线集群:向荷兰与比利时的渗透

由第六、第七、第八兵团组成的西线集群(36万人),在红警自动调配系统支持下,沿比荷边境缓慢推进:

- 红警间谍卫星(试验型) 提供盟军防御部署图,显示荷兰鹿特丹驻有英军第2集团军残部(8万人),比利时布鲁塞尔驻有加拿大第1集团军(10万人)。

- 6月28日,“奥丁”指令第六兵团佯攻鹿特丹,吸引英军注意力;第七兵团则迂回至布鲁塞尔南部,用红警“V1火箭”轰击加拿大军队的弹药库,引发连环爆炸,火光在30公里外可见。

- 7月8日,西线集群攻占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红警船坞立即在此展开,开始建造“巡洋舰”(配备203毫米主炮),计划控制英吉利海峡入口。

南线集群:控制阿尔卑斯山口

由第二、第三兵团组成的南线集群(24万人),重点巩固与瑞士、奥地利的边境:

- 在巴登-符腾堡州的阿尔卑斯山口建立10座红警碉堡,配备“喷火器”与重机枪,防止盟军从瑞士渗透。

- 7月1日,攻占奥地利西部的因斯布鲁克,建成首个境外红警基地,开始开采当地的铜矿(用于制造子弹)。

- 红警空军指挥部从慕尼黑迁至因斯布鲁克,15架BF-109战斗机在此部署,每日巡逻阿尔卑斯山脉,击落过3架美军侦察机。

西、7月新增兵团与东线第二集团军群计划(7月1日-7月10日)

第十兵团的组建与部署(7月5日)

第二个新增兵团在慕尼黑红警建造场完成组建,与第九兵团完全标准化:12个师、12万人,配备“虎王”坦克40辆、“黑豹”坦克80辆,兵员来自巴登-符腾堡州与捷克斯洛伐克区的红警兵营。授旗仪式后,“奥丁”根据前线压力,自动将其调往南线集群,负责奥地利方向的防御。

东线第二集团军群的筹备

7月10日,柏林红警中央管理局发布指令:8月将在东线组建“北方集团军群”,辖第十一、第十二兵团(8月、9月新增),目标从波罗的海沿岸向列宁格勒推进。配套的红警基建己启动:

- 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己占领)展开移动建造场,开始建设海军基地,计划部署波罗的海舰队的分遣队(含5艘巡洋舰)。

- 从德国区调运20座移动电厂至东普鲁士,为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提供电力。

- “奥丁”开始从德国北部各州筛选兵员,优先征召熟悉寒带作战的士兵,提前进行雪地战术训练。

五、扩张中的隐患与调整(7月10日)

尽管红警体系运转高效,但一个月的扩张也暴露出问题:

- 资源消耗激增:东线推进导致铁矿需求翻倍,德国区的矿场满负荷运转仍有缺口,“奥丁”不得不调整算法,加大对捷克斯洛伐克区铁矿的开采(日增50吨)。

- 兵员素质下降:第九兵团的新兵占比过高,在华沙外围的巷战中出现慌乱,“奥丁”立即指令柏林中央兵营延长新兵训练期(从3周增至4周),增加实战模拟课目。

- 基建维护压力:波兰境内的移动基地因频繁转移,设备故障率达15%,工程兵不得不组建“机动维修营”,携带红警备用零件跟随推进。

7月10日,曼施坦因元帅在波兹南总部向柏林发电:“苏军正在明斯克集结重兵,请求8月提前组建北方集团军群。” 当天夜里,“奥丁”的屏幕上,绿色数据流重新排列,北方集团军群的组建计划被提前至7月下旬,配套的红警基建指令同步下发至东普鲁士。

从华沙的废墟到因斯布鲁克的雪山,红警军团的扩张齿轮仍在转动。柏林的超级计算机计算着钢铁与血肉的平衡,而在遥远的莫斯科,斯大林的案头也摆着一份情报:“德国人正用一种‘自动机器’指挥战争,每月多出12万军队。”

战争的维度,己悄然改变。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