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撒哈拉烽烟与尼罗河防线的拉锯。
(1945年8月6日—8月10日)
一、东线防御与非洲增兵的双重调度
明斯特的雨势终于减弱,战壕里的积水退至小腿,露出混着弹壳的泥泞。苏军第12集团军的巡逻队踩着水洼经过,哨兵发现对面防线的铁丝网重新架设起来,瞭望塔上的探照灯在夜间划出明亮的弧线——李默的留守部队正在加固防御。指挥帐篷内,李默盯着电子地图上的东欧区域,红警系统标注的苏军动向显示:莫斯科方向有三个集团军正在向西集结,前锋己抵达白俄罗斯的明斯克。
“让第1至第5师沿奥得河构筑第二防线。”李默对着电台下令,指尖划过柏林以东的区域,“调200门88毫米高射炮部署在华沙,防备可能的空袭。”通讯兵记录指令时,他补充道,“告诉前线,雨季结束前,绝不能主动挑起冲突,我们的重心还在非洲。”
此时的非洲方面军己接收10个新编师,总兵力达140个师。红警系统的资源面板显示:每日新增3300单位资源中,1100单位流入利比亚的坦克制造厂,那里正生产配备防沙罩的西号坦克;1100单位用于扩建阿尔及尔的军港,起重机的吊臂在海岸线上昼夜转动;1100单位则投入埃及被占区的民生工程,工程兵在开罗外围打了50口深水井,井壁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确保雨季过后也不会坍塌。
北非的阿尔及尔港,第14装甲师的士兵正在卸载刚运来的“虎式”坦克。车长汉斯用抹布擦去履带上的海水,对身边的新兵说:“这玩意儿能打穿美军的‘谢尔曼’,但要记住,沙漠里每行驶10公里就得清理空气滤清器。”红警系统的机械手册在一旁的木箱上摊开,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沙漠作战的12条注意事项。
二、北路集群:突尼斯城的攻坚与法军的反扑
8月6日黎明,突尼斯城的城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北路集群的第10、11装甲师呈左右夹击之势,坦克炮口对准城墙的薄弱处——那里是法军在19世纪修建的防御工事,石块间的水泥早己风化。米勒上校站在指挥车顶部,用望远镜观察着城头的法军旗帜:“9点整,炮火准备开始。”
9时整,150门榴弹炮同时开火,炮弹在城墙上炸开烟尘。法军第8步兵师依托城墙还击,机枪子弹像雨点般落在进攻部队前方的沙地上。第25步兵师的士兵扛着云梯冲锋,被城头扔下的手榴弹逼退,沙地上很快布满了冒烟的弹片。米勒皱起眉,对电台喊道:“让工兵用炸药包炸开城门!”
工兵们匍匐至城门下,将10公斤炸药塞进门缝。巨响过后,厚重的橡木城门轰然倒塌,坦克群立刻涌入城内。巷战中,法军士兵依托建筑顽强抵抗,在一条铺满石板的街道上,一名法军中尉抱着炸药包冲向坦克,被机枪击中后滚倒在地,炸药包的引线在石板上冒着火花——一名德军士兵扑过去,用钢盔盖住引线,保住了整辆坦克。
至8月8日,突尼斯城的核心区域被占领,但法军残部退守城南的迦太基古城遗址。他们利用断壁残垣设伏,甚至让神职人员在教堂钟楼上架设机枪。米勒让人用喇叭喊话:“交出武器者可保留人身安全,抵抗到底者格杀勿论。”但回应他们的是更密集的枪声。
此时,法军从阿尔及利亚西部调来了2个旅的援军,试图夺回突尼斯城。红警系统的侦察机在8000米高空发现了这支部队的动向,米勒立刻分出第11装甲师迎击。在沙漠中的一次遭遇战中,法军的反坦克炮击中了3辆西号坦克,但很快被“虎式”坦克的炮火压制。至8月10日,北路集群彻底控制突尼斯全境,法军伤亡1.2万人,被俘8000人,而米勒的部队也付出了3000人的伤亡代价。
三、中路集群:尼罗河防线的突破与英军的固守
开罗北郊的尼罗河上,英军炸毁了最后一座桥梁,桥墩的残骸在河水中露出狰狞的断口。中路集群的第36摩托化师被挡在河北岸,哈桑望着湍急的河水,对工兵连长说:“搭建浮桥需要多久?”
“报告师长,水流太急,至少要24小时。”工兵连长指着河面上漂浮的原木,“而且英军在南岸部署了反坦克炮。”哈桑点点头,让人找来当地的渔夫——他们熟悉河道暗礁,知道一处水流较缓的浅滩。
8月7日夜,第36师的士兵们踩着浅滩渡河,水深及腰,冰冷的河水浸透了军装。接近南岸时,英军的探照灯扫过水面,机枪立刻开火。士兵们纷纷潜入水中,只露出钢盔,在渔夫的指引下游向岸边。一名士兵被流弹击中,鲜血在水中扩散,但他仍用尽最后力气将炸药包推到岸边——爆炸声过后,南岸的机枪阵地哑了火。
占领南岸后,哈桑的部队向开罗市区推进,却在吉萨金字塔附近遭遇英军第7装甲旅的反扑。英军的“谢尔曼”坦克顺着金字塔的斜坡冲锋,炮塔上的机枪扫射着沙丘后的德军。哈桑让士兵们爬上金字塔的中层平台,用反坦克火箭筒从高处射击,击毁了5辆坦克。战至8月9日,中路集群占领了吉萨高原,金字塔的阴影下遍布着燃烧的坦克残骸。
英军退守开罗市区,将政府大楼改造成堡垒,甚至在开罗大学的图书馆里架设迫击炮。红警系统的无人机拍到图书馆内堆满了古籍,李默立刻下令:“禁止炮击历史建筑,用步兵逐步清剿。”这让进攻速度放缓,作者“文字的海洋”推荐阅读《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但也赢得了埃及学者的好感——他们悄悄给德军指了一条通往图书馆后门的密道。
西、南路集群:纳米比亚洼地的伏击与美军的增援
纳米比亚的沙漠洼地,第82空降师的伞兵们在沙丘后埋设了地雷。克莱恩少校用望远镜观察着东方,红警系统的计时器显示:距离英军第24、25旅进入伏击圈还有1小时。远处的地平线上,扬起的沙尘像一条黄色的巨龙,那是英军的装甲车在行进。
14时整,英军先头部队的装甲车碾过地雷区,爆炸声接连响起,领头的3辆装甲车瞬间瘫痪。克莱恩按下引爆器,洼地两侧的沙丘后喷出火舌,机枪和迫击炮组成交叉火力网。英军试图后撤,却发现退路己被伞兵炸毁的巨石堵死。
“呼叫炮兵!坐标东经16°23′,南纬28°11′,覆盖射击!”克莱恩对着电台喊道。15分钟后,第15炮兵旅的炮弹呼啸而至,在洼地中央炸开,英军的阵型彻底溃散。至傍晚,伏击战结束,英军伤亡5000人,被俘3000人,而第82师仅损失200人。
但美军的反应超出了预期。8月9日,从南非飞来的美军第101空降师在纳米比亚南部跳伞,试图切断第82师的补给线。红警系统的预警机发现了运输机群,李默立刻调派第5航空队的BF-109战机拦截。在沙漠上空的空战中,美军损失了12架运输机,但仍有800名伞兵成功着陆。
“让第82师暂停追击,回头收拾这些伞兵。”李默对着电台下令,“用装甲车分割包围,别让他们汇合。”克莱恩依令行事,将美军伞兵逼进一处干涸的盐湖,那里没有水源,不出三天,美军就会不战自溃。
五、敌军的调整与反扑部署
英法流亡政府在非洲的驻军己损失过半,伦敦的紧急会议上,首相拍着桌子要求美军增兵。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美军从意大利抽调第5集团军增援北非,英军则集中剩余兵力死守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一份截获的电报显示,他们计划在8月15日发起反攻,夺回开罗。
当地仆从军的态度出现分化。索马里的骆驼营帮德军运送弹药,甚至参与了突尼斯城的巷战;而肯尼亚的非洲军团则得到了英军空投的武器,在雨林中展开更频繁的袭扰。第17步兵师在一次巡逻中,遭到吹箭筒袭击,5名士兵中了毒箭,幸亏红警系统的医护人员携带了解药。
美军第9航空队改变了战术,不再与德军争夺制空权,转而轰炸北非的铁路。8月10日,他们炸毁了阿尔及尔至突尼斯的3座铁路桥,导致北路集群的补给延误。李默立刻调派工程兵抢修,同时让运输机部队加大空运力度——C-47运输机每天从西西里岛起飞30架次,将弹药和粮食首接投送到前线。
六、资源整合与民生巩固
突尼斯城的集市重新开张,德军士兵和当地村民讨价还价。红警系统设立的“公平交易所”里,用军用罐头可以兑换布匹、茶叶等物资,一块牛肉罐头能换3米棉布,这让村民们积极性很高。一个卖椰枣的小贩对士兵说:“以前法军收税要拿走一半收成,你们只要公平交易,真好。”
开罗外围的农田里,德军士兵帮着村民收割小麦。哈桑让人把英军留下的拖拉机修好,教村民使用,收割效率提高了三倍。“等收完小麦,我们帮你们种棉花。”哈桑对村长说,“红警系统会派农业专家来指导,产量能翻一番。”村长捧着新磨的面粉,激动得热泪盈眶。
军工厂的生产效率持续提升。阿尔及尔的工厂每天能生产200支MP40冲锋枪,工人们发明了新的冲压模具,让枪管的生产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40分钟。利比亚的坦克厂则开始组装“黑豹”坦克,虽然每月仅能下线5辆,但足以对抗美军的“谢尔曼”。红警系统的科技面板显示:当前装备水平与时代持平,未出现超前技术。
七、战果统计与下一步指令
8月10日晚,非洲方面军的战报汇总至指挥中心:
- 北路集群:完全占领突尼斯全境(16.3万平方公里),任务完成度100%;
- 中路集群:占领埃及北部45%区域(10.35万平方公里),任务完成度45%;
- 南路集群:占领纳米比亚南部60%区域(4.92万平方公里),任务完成度60%。
被攻击区域占领情况:
- 突尼斯:100%被占领,占非洲总面积0.13%;
- 埃及北部:45%被占领,占非洲总面积0.08%;
- 纳米比亚南部:60%被占领,占非洲总面积0.04%;
- 以上合计31.57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0.21%。
李默看着地图,用红笔圈出下一个目标:“北路集群休整3天,补充装备后,沿地中海向东推进,目标利比亚的的黎波里;中路集群继续攻打开罗,务必在8月15日前拿下市区;南路集群解决盐湖的美军伞兵后,向罗得西亚边境推进。”
红警系统的新指令通过电波传向各部队时,明斯特的夜空升起了信号弹——那是留守部队在通报苏军的夜间动向。李默走到帐篷门口,望着东方,那里的雨己经停了,星光在云层的缝隙中闪烁。非洲的战事正酣,而东线的平静,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