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钢铁洪流的战前阴影
美军第3集团军的作战会议室内,雪茄烟雾与咖啡蒸汽在顶灯照射下翻腾成浑浊的漩涡。巴顿将军将苏军提供的侦察报告拍在橡木桌上,报告边缘的照片里,国防军士兵正扛着PaK40反坦克炮钻进地堡,动作利落得像上了发条的机械。
“软的没用。”他粗短的手指戳着照片里的铁丝网,“传单、喊话、物资诱惑……这些家伙油盐不进。昨天派去的谈判小组刚靠近警戒线,就被机枪指着鼻子赶回来了——他们说‘只接受柏林的命令’,可柏林现在连只耗子都发不出指令!”
作战参谋推过来一份标注着红色箭头的地图:“将军,我们制定了‘敲门行动’方案。以一个装甲营为先导,配属两个步兵连,从啤酒厂区西侧突破,那里的铁丝网相对薄弱。装甲部队撕开缺口后,步兵立即占领三座核心地堡,控制制高点后再喊话劝降。”
“劝降?”巴顿冷笑一声,拿起桌上的88毫米炮弹模型,“对付用这种家伙打招呼的人,得先让他们尝尝钢铁的味道。给第2装甲师发命令,明天拂晓前抵达比尔森外围,坦克炮校准到地堡射程,步兵带足炸药——我要让他们知道,美军的坦克不是摆设。”
副官犹豫着开口:“将军,按受降协议,我们不该对放下武器的德军动武……”
“放下武器?”巴顿把雪茄摁在烟灰缸里,火星溅起老高,“他们要是放下武器,现在应该在战俘营喝热汤!看看这防御工事,看看那些机枪!这是准备打仗的样子,不是投降的样子!告诉第2装甲师,就说他们面对的是‘拒绝投降的非法武装’,格杀勿论!”
装甲集群的集结声
比尔森城西的平原上,履带碾压冻土的轰鸣从深夜持续到黎明。美军第2装甲师的M4“谢尔曼”坦克排成三列纵队,炮管在晨雾中泛着冷光,车长们探出舱盖,用望远镜观察着五公里外的啤酒厂区——那里的烟囱冒着笔首的烟柱,仿佛对即将到来的风暴毫无察觉。
“各车注意,”营长通过无线电下令,“按‘敲门行动’第一阶段部署,保持500米间距,抵达攻击位置后停车待命。步兵连跟在坦克后300米,准备清除铁丝网障碍。”
一辆坦克的驾驶员打了个哈欠,看着仪表盘上的里程数:“真搞不懂,都投降了还打什么?这些德国人是疯了吗?”
车长哼了一声,调整着炮口角度:“疯不疯不知道,但他们的88炮能打穿‘谢尔曼’的装甲,待会儿机灵点。”
清晨六点,太阳刚爬上比尔森的教堂尖顶,美军的炮兵阵地开始试射。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呼啸着掠过城市上空,落在啤酒厂区外围的空地上,炸开一团团雪雾。这是示威射击,落点距离铁丝网还有500米。
但厂区内毫无反应。既没有警报声,也没有士兵慌乱的身影,只有烟囱里的烟还在静静升腾,仿佛炮弹炸起的只是几朵无关紧要的浪花。
“这群混蛋是聋了吗?”巴顿在指挥车里看着望远镜,脸色越来越沉,“给炮兵下令,把落点往前推300米!”
第二轮炮击的烟尘还没散去,观察哨突然报告:“目标区域的地堡射击孔有动静!像是在调整炮口!”
巴顿心里一紧:“让装甲营做好战斗准备!”
防线深处的冷静应对
啤酒厂区的指挥室里,红警系统的警报灯正闪烁着红光。电子地图上,代表美军装甲部队的蓝色箭头己在西侧形成扇形包围圈,炮兵阵地的位置被精准标注,甚至连每辆坦克的间距都清晰可见。
“报告上校,”巴赫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美军炮击落点距铁丝网200米,第二波试射后,他们的装甲部队开始前压。”
汉斯盯着屏幕上的美军编制:第2装甲师下属的一个装甲营,配备“谢尔曼”坦克28辆,步兵连约300人,配属工兵排负责破障。他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滑动,调出防御预案:“第1团守住西侧地堡群,用88炮平射对付坦克;第3团抽掉两个连,从侧翼的隐蔽通道机动,绕到美军装甲部队后方;炮兵团准备延伸射击,目标美军炮兵阵地。”
“收到!”各团的回应接踵而至。
第1团的士兵们正将88毫米高射炮的炮架调低,固定成平射角度。炮长米勒通过瞄准镜锁定一辆正在前进的“谢尔曼”,报出参数:“距离2800米,风速3米/秒,穿甲弹准备!”
装填手将炮弹推入炮膛,金属碰撞声在寒冷的空气中格外清脆。
地堡里的MG42机枪手则检查着弹链,手指划过冰冷的枪管。班长霍夫曼拍了拍他的肩膀:“等坦克靠近铁丝网再开火,先收拾后面的步兵。”
在隐蔽的交通壕里,第3团的士兵们正快速机动。他们穿着白色伪装服,背着炸药包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筒,沿着预先挖掘的地下通道前进——这条通道深3米,宽1.2米,是按红警系统的“纵深防御”指令修建的,出口在美军装甲部队的侧后方1公里处。
“还有500米到出口。”连长鲁道夫看着指南针,“所有人检查武器,出去后先摧毁他们的通讯车。”
战前的最后通牒
上午八点,美军的装甲营推进到距离铁丝网1000米的位置停下。巴顿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战场:“啤酒厂区内的德军听着!你们己被包围,限你们在一小时内放下武器,走出防御工事,否则我们将发起进攻,一切后果由你们承担!”
扩音器的回声在雪地上翻滚,厂区里依旧死寂。
巴顿的耐心耗尽了,他对着无线电吼道:“‘敲门行动’开始!”
“谢尔曼”坦克的引擎轰鸣骤然拔高,履带卷起雪块,向着铁丝网冲去。工兵排的士兵跟在后面,推着爆破筒,准备炸开障碍。
就在此时,啤酒厂区的西侧突然响起密集的炮声。88毫米穿甲弹拖着橘红色的尾焰呼啸而出,第一发就精准命中冲在最前的“谢尔曼”,坦克炮塔被掀飞,火光和浓烟冲天而起。
“开火!”米勒的吼声在炮位响起。
紧接着,地堡群的MG42机枪同时咆哮,子弹如同暴雨般泼向美军步兵。跟在坦克后的士兵瞬间倒下一片,幸存者慌忙卧倒,躲在坦克残骸后还击。
“反坦克炮!他们有反坦克炮!”美军的无线电里充满惊慌。
巴顿猛地站起来:“让坦克散开!炮兵压制对方炮位!”
但己经晚了。第3团的士兵们从侧翼的隐蔽出口冲出,铁拳火箭筒的弹头拖着白烟飞向美军装甲部队的后方,几辆负责掩护的装甲车瞬间被击中,燃起大火。
“我们被包围了!”美军连长的喊声带着绝望。
指挥室里,汉斯看着电子地图上美军箭头的混乱移动,按下通讯器:“炮兵团,目标美军炮兵阵地,效力射!”
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越过战场,落在美军炮兵阵地,爆炸声中,几门榴弹炮被掀翻。
激战持续了半小时,美军的进攻被彻底打退。28辆“谢尔曼”坦克被击毁11辆,步兵伤亡超过100人,而国防军的损失仅为3挺MG42机枪和5名士兵。
巴顿站在山坡上,看着雪地里燃烧的坦克残骸,脸色铁青。他终于明白,这支部队不是普通的残兵,他们有完整的指挥系统,精准的火力配置,甚至比很多现役美军部队更能打。
“撤退。”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挫败,“向集团军司令部发电,请求增兵——比尔森的这群德国人,需要用更重的拳头来对付。”
硝烟中的资源与兵力
夕阳西下时,比尔森的枪声渐渐平息。国防军的士兵们正抓紧时间修复被炮火损坏的地堡,补充弹药,抬回牺牲战友的遗体。
汉斯在指挥室里核对最新的资源报表:
- 弹药储备:75毫米反坦克炮弹1120发(消耗80发),105毫米榴弹炮炮弹680发(消耗120发),MG42机枪弹48.5万发(消耗1.5万发),毛瑟步枪弹198万发(消耗2万发),手榴弹14800颗(消耗200颗)。
- 物资储备:牛肉罐头29500罐(消耗500罐),黑面包4800公斤(消耗200公斤),饮用水9800升(消耗200升),冬季军服4980套(损失20套),药品可满足480人使用(消耗部分绷带与磺胺)。
- 能源储备:核电厂剩余功率400兆瓦(60小时续航),柴油4800升(消耗200升)。
- 现有兵力:国防军第一师17195人(阵亡5人),第二师17200人(未参战),第三师生成进度70%(预计36小时后完成),合计现役34395人,待补充兵力12040人。
他把报表放在桌上,看向窗外——夕阳的金辉洒在地堡的钢铁外壳上,反射出冰冷的光。美军的撤退只是暂时的,他能感觉到,更大的风暴正在比尔森的上空聚集。
但红警系统的屏幕上,资源条仍在缓慢上涨,第三师的生成进度不断跳动,像是在无声地宣告:防线还在,战斗未止。
当前我军资源与兵力:
- 弹药:75毫米反坦克炮弹1120发,105毫米榴弹炮炮弹680发,MG42机枪弹48.5万发,毛瑟步枪弹198万发,手榴弹14800颗。
- 物资:牛肉罐头29500罐,黑面包4800公斤,饮用水9800升,冬季军服4980套,药品可满足480人使用。
- 能源:核电厂剩余400兆瓦(60小时续航),柴油4800升。
- 兵力:国防军第一师17195人,第二师17200人,第三师待补充12040人,合计现役34395人。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