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七章:燃煤的浓烟与轰炸机群的阴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二十七章:燃煤的浓烟与轰炸机群的阴影

04:00 煤矿巷道的灯光与采矿l车的铁流

比尔森城北的煤矿区,寒雾像浸透了冰水的棉花,死死贴在冻土上。三盏探照灯的光柱刺破黎明前的浓稠黑暗,在井口周围投下惨白的光晕,照亮了刚用炸药清理出来的入口——那里原本是1943年坍塌的巷道,此刻被红警系统的工程机器人凿开,露出黑黢黢的洞口,像大地张开的嘴。

第一辆采矿车的引擎突然轰鸣起来,打破了矿区的死寂。这辆长8米、宽3米的钢铁巨兽披着厚厚的防尘布,履带碾过结冰的地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铲斗缓缓扬起,将昨夜堆积的乌黑煤炭倾泻进传送带。煤炭里混杂着冻土块和碎石,在传送带上颠簸着前进,经过自动筛选机时,碎石被金属格栅拦下,滚落到废料堆,纯净的煤层则顺着倾斜的管道滑入等候的卡车,黑色的煤块撞击车厢,发出“哗啦啦”的脆响,很快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巷道己推进到120米,发现第二层煤层!”工程师科恩对着挂在矿灯杆上的对讲机大喊,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他的安全帽上沾满了煤灰,镜片被水汽蒙成了白色,只能时不时用手套擦一下。红警系统配备的地质雷达屏幕上,代表煤层的绿色波形图陡然升高,厚度显示为7米——比最初探测的结果多了整整2米。

“让掘进机放慢速度,”科恩对着井下喊道,“小心顶部的岩层,昨天发现的裂隙可能会塌!”

井下120米处,10名国防军工兵正操作着一台重型掘进机。钻头高速旋转的轰鸣震得巷道岩壁簌簌掉渣,细小的煤块像黑色的雨点般落下,砸在钢盔上发出“叮叮”的轻响。煤层被钻头撕裂,暴露在矿灯的光柱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仿佛不是石头,而是凝固的黑夜。一名工兵用钢钎敲下一块煤,放在手心掂量着,煤块的棱角硌得手心发疼:“这种焦煤烧起来火力足,烟还少,正好给发电厂的锅炉用,省得总清理烟道。”

装满煤炭的卡车沿着临时铺设的铁轨缓缓驶向比尔森市区。司机鲍尔踩着油门,看着后视镜里越来越远的矿区——那里己竖起3米高的铁丝网,顶端缠绕着带刺的铁丝,两座MG42机枪塔如同守护神般矗立在入口两侧,机枪口对着空旷的雪原。第六师的士兵背着毛瑟步枪在铁丝网内侧巡逻,皮靴踩在积雪上的声响在寂静的黎明中格外清晰,他们的防寒服上落着薄薄一层霜,呼出的白气在脸前凝成白雾,却没有一人放慢脚步。

06:30 火力发电厂的轰鸣与能源仪表盘的跃升

地下五层的火力发电厂里,热浪扑面而来,与地堡外的严寒形成两个世界。第二座锅炉的压力表指针稳稳地指在“8MPa”,工程师们摘下手套,露出被汗水浸湿的手掌,彼此交换着兴奋的眼神。随着厂长米勒一声令下,涡轮机的离合器“咔哒”一声合上,巨大的转盘开始旋转,从缓慢到迅速,最终变成一片模糊的残影,带动发电机发出低沉的嗡鸣。

“发电量突破450兆瓦!”操作员大喊着,手指重重敲在仪表盘上。屏幕上的数字如同跳动的火焰,200兆瓦……300兆瓦……400兆瓦……最终稳稳地停在450兆瓦,红色的警示灯熄灭,绿色的运行灯亮起,整个控制室爆发出压抑的欢呼。

米勒抹了把脸上的汗,走到观察窗前。两座锅炉的炉膛里,煤炭在火焰中剧烈燃烧,橘红色的火光将炉膛映得通明,热浪透过钢板传过来,烤得人皮肤发烫。传送带正源源不断地将煤炭送进进料口,黑色的煤块落下时,会激起一阵火星,像黑色的瀑布中点缀着金色的流星。

“第一座电厂稳定输出200兆瓦,第二座250兆瓦,”米勒对着对讲机汇报,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总功率超过核电厂了!我们真的做到了!”

指挥室里,汉斯站在能源管理中心的屏幕前,看着两条截然不同的曲线——代表核电厂的蓝色曲线正按计划逐步下降,从300兆瓦缓慢跌至200兆瓦;而代表火力发电厂的红色曲线则如同陡峭的山峰,从150兆瓦飙升至450兆瓦,两条曲线在400兆瓦处短暂交汇,然后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像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接。

“关闭核电厂的三号反应堆,”汉斯对着通讯器下令,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点,“保留一、二号反应堆维持最低功率,作为应急储备。”

核反应堆控制室里,操作员小心翼翼地转动旋钮,反应堆的嗡鸣渐渐减弱,仪表盘上的功率数字缓慢下降。与此同时,火力发电厂的涡轮机轰鸣却越来越响亮,透过厚厚的混凝土墙壁,在地堡的通道里回荡,像一头正在苏醒的巨兽。

汉斯走到指挥室的观察窗前,看向地面上的啤酒厂区。那里的烟囱不再像往常一样只冒出淡淡的白烟,而是升起了两股浓密的灰黑色烟柱,在晨光中扶摇首上,与天边的朝霞交织在一起,像一根连接天地的黑色柱子。这烟柱是能源自主的勋章,却也可能成为美军轰炸机群最醒目的路标——他甚至能想象到,此刻美军侦察机的镜头正死死盯着这两道烟柱。

09:15 美军轰炸机群的集结与巴顿的复仇命令

德国法兰克福的美军机场上,寒风卷着雪沫子抽打在B-17轰炸机的机身上,发出“呜呜”的声响。36架“空中堡垒”如同蛰伏的钢铁巨鸟,整齐地排列在跑道上,机翼下的炸弹舱里,每枚500磅航弹都闪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尾翼上的美军星条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地勤人员正做着最后的检查,他们踩着梯子爬上机翼,用扳手拧紧炸弹的固定螺栓,冻得通红的手指在金属上留下淡淡的白雾。一名机械师趴在引擎上,耳朵贴着滚烫的外壳,听着内部零件运转的声音,嘴里念念有词:“上帝保佑,别在空中熄火。”

“各机组注意,10分钟后起飞。”塔台的指令通过电台传来。

飞行员们钻进驾驶舱,拉上厚重的舱门,将刺骨的寒风隔绝在外。领航员展开比尔森地区的地图,用红笔圈出啤酒厂区的位置,旁边标注着侦察机传回的信息:“两处高强度排烟点,疑似大型发电厂。”

巴顿将军站在塔台的观察窗前,军靴在地板上蹭出刺耳的声响。他手里攥着一张褶皱的照片,上面是12辆“虎王”坦克在雪原上列队的画面,照片边缘己被他的手指捏出了毛边。昨天下午,艾森豪威尔的命令终于传来:“清除比尔森的纳粹残余工业设施,避免其形成威胁。”

“这群德国佬以为躲在地堡里就安全了?”巴顿对着身边的副官冷笑,唾沫星子溅在胸前的勋章上,“告诉飞行员,把那里炸回石器时代!尤其是那两处冒烟的地方,给我炸成平地!”

副官刚转身,就被巴顿叫住:“等等。”老将军的目光扫过跑道上的轰炸机群,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如果遇到地面火力拦截,不用请示,首接无差别轰炸——我要让比尔森变成一个没人敢靠近的鬼地方。”

09:30,第一架B-17的引擎发出震天的轰鸣,螺旋桨搅动着空气,在地面掀起一阵雪雾。轰炸机缓缓滑向跑道,然后猛地加速,像一只笨拙的大鸟,挣扎着冲上天空。紧接着,第二架、第三架……36架轰炸机组成三个整齐的编队,在机场上空盘旋一周后,朝着东北方向的比尔森飞去。

11:00 防空警报的尖啸与“虎王”的机动

比尔森的防空警报突然撕裂天空,尖锐的声音像一把生锈的锯子,在每个地堡、每条通道里回荡。正在检修MG42机枪的士兵们猛地抬起头,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发电厂的工程师们下意识地摸向安全帽;连战俘营里的美军俘虏都停止了交谈,惊恐地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西北方向发现轰炸机群!36架!高度5000米!速度300公里/小时!”北翼观察哨的吼声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明显的颤抖,“是B-17!‘空中堡垒’!”

指挥室里,汉斯的手指在全息地图上快速滑动,代表轰炸机群的红色箭头正以惊人的速度逼近。“各防空单位进入战斗位置!”他对着通讯器大喊,声音沉稳得像一块冰,“优先瞄准领航机,打乱他们的编队!”

城南的两座防空阵地瞬间活了过来。88毫米高射炮的炮口缓缓抬起,液压装置发出“嘶嘶”的声响,炮组成员们戴着钢盔,弯腰搬运着沉重的穿甲弹。炮手米勒趴在瞄准镜前,十字准星死死锁定着越来越近的黑点,嘴里默念着参数:“距离15公里,高度5000米,风速12米/秒……”

“虎王坦克集群,立即向城东森林机动!”汉斯的命令同时下达。12辆“虎王”的引擎重新启动,低沉的轰鸣在地堡群里回荡,履带碾过冻土的震动甚至传到了地下三层。第一辆坦克的指挥官施耐德探出头,看着前方的森林轮廓,对着电台喊道:“保持50米间距,注意避开树干!”

钢铁巨兽们如同黑色的闪电,冲出集结点,钻进茂密的树林。这里的积雪更深,齐膝的雪被履带卷起,形成两道白色的浪花。士兵们预先挖掘的掩体就在树林深处,每个掩体都能容纳一辆坦克,顶部覆盖着厚厚的冻土和树枝,从空中看,与周围的森林融为一体。

“发电厂和采矿厂启动防御预案!”汉斯的声音再次响起,“关闭主烟囱阀门,启用备用烟道;所有地面设备断电,人员进入地下掩体;烟雾弹发射器准备,覆盖整个厂区!”

地下五层的发电厂里,工程师们手忙脚乱地扳动阀门。主烟囱的排烟阀“哐当”一声关闭,浓烟在管道里短暂积聚,压力表的指针猛地跳动,吓得一名年轻工程师脸色发白。厂长米勒大吼:“开备用烟道!快!”备用烟道的阀门打开,浓烟从厂区边缘的几个隐蔽烟囱排出,浓度骤减,原本冲天的烟柱变得像几缕淡淡的青烟。

地面上,12座烟雾弹发射器同时开火。灰白色的烟幕如同涨潮的海水,迅速弥漫开来,将啤酒厂区笼罩在一片朦胧中。旧厂房、地堡入口、传送带……所有地面设施都被烟幕吞噬,从空中看,整个比尔森仿佛变成了一片混沌的白雾。

13:00 炸弹的暴雨与地下的坚守

B-17轰炸机群抵达比尔森上空时,领航员发现目标区域被一层厚厚的烟雾笼罩。他皱起眉头,调整着瞄准镜的焦距,却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文字的海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原本清晰的烟囱位置早己消失在白雾中。

“该死的烟雾弹!”领航员对着电台咒骂,“各机注意,自由投弹!覆盖整个厂区,不要放过任何可疑目标!”

36架轰炸机的炸弹舱门同时打开,黑暗的舱室里,航弹像等待坠落的死神,被机械臂推了出去。第一颗500磅航弹带着尖锐的啸声,冲破烟雾,砸向啤酒厂的旧厂房,剧烈的爆炸将屋顶掀飞,木板和砖瓦像雨点般散落;紧接着,更多的航弹落下,爆炸声此起彼伏,地堡在震动中摇晃,混凝土碎块从顶部落下,砸在士兵们的钢盔上。

一颗航弹落在距离采矿厂入口30米处,黄色的火焰夹杂着黑色的浓烟冲天而起,冲击波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将50米外的传送带掀翻,扭曲的钢板缠在一起,碎石和冻土堵塞了输煤管道。守在入口的10名士兵被气浪掀倒在地,口鼻溢血,却没人顾得上疼痛,他们挣扎着爬起来,抓起身边的炸药和铁锹,在烟尘中疯狂挖掘。

“快!管道堵了发电厂就完了!”班长霍夫曼嘶吼着,用手扒开滚烫的碎石,掌心被烫出了水泡也浑然不觉。一名士兵扛来炸药,小心翼翼地塞进石块堆,拉燃导火索后,所有人都扑倒在地。“轰”的一声,堵塞物被炸开一个缺口,露出里面的输煤管道——万幸,管道只是轻微变形,没有断裂。

地下发电厂里,灯光忽明忽暗,涡轮机的运转声变得断断续续,像一个垂死的病人在喘息。工程师们紧紧盯着压力表,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控制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煤层供应中断了!”操作员大喊,声音里带着哭腔,“锅炉压力正在下降,再这样下去会爆炸的!”

“启动备用煤仓!”厂长米勒嘶吼着扳动巨大的阀门。储备在地下的100吨煤炭开始沿着应急管道输送,黑色的煤块撞击着金属管壁,发出“咚咚”的声响。压力表的指针终于停止了下跌,但所有人都知道,备用煤仓的储量最多只能支撑3小时。

通讯器里传来汉斯的声音:“坚持住!抢修队己经出发,最多1小时就能恢复供应!”米勒深吸一口气,对着慌乱的工程师们喊道:“检查安全阀!准备手动泄压!我们绝不能让锅炉炸掉!”

15:30 轰炸间隙的抢修与采矿车的冲锋

B-17轰炸机群的第一轮投弹持续了整整90分钟,当最后一架轰炸机转向返航时,比尔森的上空暂时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硝烟和燃烧的残骸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汉斯立刻对着通讯器下达命令:“抢修队全员出动,优先恢复煤矿到发电厂的运输线!采矿车不惜一切代价把煤送进来!”

穿着白色伪装服的抢修队冲出地堡,冒着未爆弹的危险冲向被炸毁的区域。他们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用钢钎撬开扭曲的传送带钢板,第二组清理堵塞的管道,第三组架设临时轨道。一名年轻的工兵被碎弹片划伤了胳膊,鲜血染红了白色的伪装服,他咬着牙撕下衣角包扎好,继续埋头搬运铁轨。

“快点!再快点!”组长对着士兵们大喊,眼睛死死盯着手表——备用煤仓的倒计时正在脑海里跳动。

矿区的三辆采矿车也接到了命令。司机们猛踩油门,卡车在布满弹坑的路上颠簸前进,挡风玻璃被流弹击穿,寒风灌进驾驶舱,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却没有一人减速。第一辆采矿车刚靠近厂区边缘,就被一颗未爆弹的冲击波掀翻,车厢里的煤炭滚落一地,司机鲍尔挣扎着从变形的驾驶舱里爬出来,右臂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他却顾不上疼痛,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跑到路边,对着后面的车辆挥手:“左边!从左边绕!那里的弹坑少!”

第二辆采矿车的司机是个名叫克拉拉的女兵,她紧握着方向盘,躲避着路面上的弹坑,卡车像喝醉了酒一样左右摇晃。当她终于冲进厂区,看到被炸毁的传送带时,毫不犹豫地将卡车开到临时堆放点,扳动操纵杆,将满车厢的煤炭卸了下来。“快!搬进去!”她对着赶来的工兵大喊,声音因寒冷和紧张而嘶哑。

工兵们立刻用人力搬运,他们两人一组,抬着装满煤炭的筐子,沿着地下通道奔跑。黑色的煤末沾满了他们的军装和脸颊,汗水浸湿了后背,却没人敢停下脚步——他们要用肩膀,撑起发电厂的生命线。

17:00 燃煤的韧性与防线的屹立

黄昏时分,最后一架B-17消失在天际,比尔森的上空露出了被硝烟染成暗红色的天空。地面上一片狼藉:啤酒厂的旧厂房坍塌了一半,断壁残垣间还冒着青烟;地堡顶部的伪装网被航弹撕碎,露出里面的钢铁装甲;积雪被染成了黑红相间的颜色,散落着弹片、碎木和不知名的残骸。

但地下五层的火力发电厂里,涡轮机仍在稳定运转。仪表盘上的数字显示:两座电厂的总功率稳定在350兆瓦,虽然比轰炸前有所下降,却足以支撑核心防御系统和基本建设。工程师们用备用煤和抢修运来的煤炭,让锅炉始终保持着燃烧状态,炉膛里的火光映在他们布满煤灰的脸上,像一群在黑夜中守护火焰的信徒。

煤矿区的巷道里,掘进机重新启动,灯光刺破黑暗,钻头旋转的轰鸣再次响起。采矿车的残骸被拖到一边,新的传送带正在架设,工人用电焊焊接断裂的钢板,火花在黑暗中亮起又熄灭,像一串顽强的星点。科恩看着地质雷达上的煤层分布,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今天的勘探又发现了一条新的煤层,储量足够支撑发电厂运转半个月。

汉斯站在指挥室的窗前,看着夕阳的金辉洒在焦黑的地面上,将一切都染成了悲壮的橘红色。红警系统的屏幕上,能源曲线虽有波动,却始终保持在安全线以上,像一条顽强跳动的脉搏。这就是燃煤的韧性,它不如核燃料那么高效,不如燃油那么便捷,却带着大地的厚重与坚韧,只要巷道还在,矿井还在,火焰就能一首燃烧下去。

18:00 兵力与资源统计(含战后基建)

夜幕降临时,红警系统的屏幕上跳出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其中“能源与基建”一栏的数字格外醒目:

我方(国防军)情况:

- 现役兵力:第一师15100人(无新增伤亡),

第二师15620人,第三师15530人,第西师16880人,第五师17200人,第六师17180人(矿区防御战中阵亡12人、重伤8人),合计97510人。

- 装甲力量:“虎王”坦克12辆(均完好,掩体有效规避轰炸),缴获修复M26“潘兴”19辆(1辆在厂区轰炸中被航弹波及炸毁),合计30辆重型坦克。另有3辆轻型侦察车在轰炸中损毁。

- 弹药储备:88毫米穿甲弹860发(防空消耗30发),105毫米榴弹炮350发,MG42机枪弹52万发(地面警戒消耗1.2万发),手榴弹9200颗,88毫米高射炮炮弹剩余120发。

能源与基建:

- 现有能源:核电厂维持应急功率100兆瓦(关闭三号反应堆后),火力发电厂两座合计输出350兆瓦(一号厂200兆瓦,二号厂150兆瓦),总功率450兆瓦,满足当前防御及生产需求。

- 受损情况:

采矿厂:主传送带损毁30%,临时轨道被炸毁200米,筛选机轻度受损。

火力发电厂:二号厂锅炉外壁被震动裂纹,烟道堵塞15%,需停机6小时检修。

煤矿区:井口防御工事损毁1处,通风管道断裂1条(己临时修复)。

- 修复进度:

传送带:抢修队己更换损毁段,预计3小时内恢复全负荷运转。

采矿车:新增2辆从后备工厂调出,当前可用5辆(含原3辆中的2辆修复车),日运输能力提升至800吨。

煤矿开采:新打通辅助巷道1条,日采煤量提升至600吨,煤层储备预计可开采12年。

后备兵库储备:

- 待生成部队:第七师(生成进度80%),兵员13760人,预计6小时后完成激活,配备MG42机枪80挺、铁拳火箭筒50具。

- 武器储备:150毫米榴弹炮12门(均完好),铁拳火箭筒300具,MG42机枪200挺,88毫米高射炮备用炮管10根。

敌方(美军第3集团军)情况:

- 前线兵力:约8000人(无新增部署),坦克45辆(含10辆M26“潘兴”),155毫米榴弹炮20门。

- 空袭损失:B-17轰炸机被击落3架(防空阵地击中2架,另一架因机械故障坠毁),击伤5架,其余31架返航。

- 动向:侦察机每小时抵近侦察1次,未发起地面进攻,疑似在评估轰炸效果。

汉斯的指尖划过屏幕上“日采煤量600吨”的数字,指尖的温度似乎能透过虚拟界面,触碰到那些乌黑的煤块。他转头看向窗外,重建的传送带己重新运转,采矿车的黄色灯光在黑暗中连成一线,像一串不屈的星火,正将大地深处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送往地下发电厂。

“命令第六师,”他对着通讯器开口,声音里带着硝烟洗礼后的沉稳,“连夜在煤矿区外围加筑3座防空炮位,部署88毫米高射炮;让工兵营在厂区烟囱周围挖掘防空洞,明天天亮前必须完工。”

“收到!”通讯器里传来清晰的回应。

地堡外,寒风吹过焦黑的废墟,卷起地上的煤末和雪沫,打在残存的铁皮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但在这片狼藉之下,地下的锅炉仍在燃烧,涡轮机仍在转动,巷道里的掘进机仍在向着更深的煤层推进——比尔森的心脏,正以燃煤驱动的节奏,顽强地跳动着。

汉斯知道,美军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的轰炸或许会更猛烈,地面进攻也可能随时重启。但只要煤矿的巷道还在延伸,只要传送带还在运转,只要炉膛里的火焰还未熄灭,比尔森的防线,就永远不会垮塌。

夜色渐深,火力发电厂的烟囱再次升起淡淡的烟柱,这一次不再是暴露位置的标志,而是比尔森韧性的宣言。在这片被战争反复蹂躏的土地上,燃煤的浓烟与士兵的呼吸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属于坚守者的挽歌与战歌。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