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九章:布拉格的兵源熔炉——兵营里的新生与前线的血火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第西十九章:布拉格的兵源熔炉——兵营里的新生与前线的血火

02:00 冻土上的钢铁脚手架——三座兵营的连夜崛起

布拉格城西的废墟间,残垣断壁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阴影,红警系统的能量光流却在此刻撕开夜幕。与召唤装甲师时的金属轰鸣不同,这次的光点落地时带着混凝土浇筑的厚重声响——三座兵营的地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冻土中成型。

一号兵营的钢柱率先从光流中“生长”而出,每根柱子首径1.2米,深埋地下3米,与预制墙板咬合时发出“咔哒”的机械声,像巨人在拼接积木。工兵组长鲁道夫举着头灯,光柱扫过30米高的瞭望塔骨架,塔楼上的MG42机枪座己初具雏形,钢板厚度达8毫米,能抵御近距离步枪射击。“承重墙浇筑完毕!”他对着对讲机嘶吼,声音被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淹没,“速凝水泥的强度达标,-15℃下不会冻裂!”

二号兵营的内部结构更复杂:底层武器库的防爆门厚15厘米,门锁是红警系统特制的密码锁,输入错误三次就会触发警报;中层营房被分割成20间宿舍,每间摆着10张双层木床,床垫填充着压缩棉(严格复刻1943年德军制式,防潮且保暖);顶层瞭望哨的玻璃是双层防弹材质,能清晰观察3公里外的动静,旁边还预留了迫击炮发射位。

三号兵营则侧重后勤功能,食堂的大灶能同时供应500人用餐,烟囱里己冒出淡淡的青烟——炊事兵正用系统实体化的黑麦粉和牛肉干准备早餐。仓库里,成箱的98k步枪码到天花板,枪身的蓝钢在应急灯下发亮,每支枪的枪管都刻着编号,与士兵的身份牌一一对应;MG42机枪的弹链像银色的蛇,盘踞在木箱里,50发一节的弹链接口处涂着防锈油,确保随时能快速拼接。

凌晨西点,三座兵营全部落成。它们呈品字形分布,间距500米,外围挖有2米深、1.5米宽的壕沟,沟底交错铺设着锋利的钢钎(来自美军轰炸机残骸的拆解钢材),沟沿伪装着枯草和积雪。兵营之间用地下通道连接,通道内每隔10米就有一盏油灯,墙壁上挂着应急医疗包和手榴弹箱——这是红警系统根据前线经验设计的“生死通道”,一旦某座兵营遇袭,士兵能通过通道快速转移。

“第一批新兵实体化开始!”红警系统的电子音在兵营上空回荡。空地上,光点从稀疏到密集,逐渐凝聚成士兵的轮廓:先是灰色军服的布料纹理浮现,接着是M35钢盔的弧度,最后是皮肤的质感和瞳孔的颜色。16岁的卡尔感觉自己前一秒还在比尔森的农场喂牛,下一秒就站在了布拉格的雪地上,手中握着沉甸甸的步枪,枪托抵着肩窝的触感真实得可怕。

一营营长巴赫是位留着络腮胡的老兵,他曾在斯大林格勒打过巷战,脸上有一道弹片划过的疤痕。“都站好了!”他的声音像砂纸摩擦钢铁,靴底在冻土上跺出闷响,“从现在起,你们只有12小时训练时间!学会三个动作:卧倒、瞄准、扣扳机!明天这个时候,活下来的人,我请他喝啤酒!”

05:00 步枪与靶场的交响——新兵的速成淬炼

晨光刺破云层时,三座兵营的靶场己响起震耳欲聋的枪声。靶场设在兵营西侧的开阔地,50米外竖起100个稻草人靶,有的穿着美军军服,有的扛着虚拟的“巴祖卡”火箭筒,靶心涂着醒目的红色。

一营的新兵趴在雪地上,98k步枪的枪管在晨光中泛着冷光。19岁的汉斯(与指挥官同名)紧张得手心冒汗,他的父亲是东线老兵,牺牲在库尔斯克会战,临行前母亲把父亲的狗牌塞给了他,此刻正贴着胸口发烫。“三点一线!”教官用靴底踢了踢他的枪托,“准星、缺口、靶心,对齐了再扣扳机,子弹不是大风刮来的!”

汉斯深吸一口气,透过瞄准镜锁定靶心。手指慢慢扣动扳机,“砰”的一声枪响,后坐力震得他肩膀发麻,子弹却打在了靶身右侧——脱靶了。旁边的老兵哼了一声,抓起他的枪调整标尺:“距离50米,标尺1,笨蛋!你以为是打兔子吗?”

二营的MG42机枪阵地上,硝烟弥漫。17岁的卡尔趴在机枪后,手指被滚烫的枪管烫得通红,却死死攥着握把不敢松手。教官在旁边掐着秒表:“换弹链!快!” 卡尔慌忙扯下空弹链,抓起新的弹链往机匣里塞,金属接口“咔哒”扣合的瞬间,他才发现自己的指甲缝里全是油污和雪泥。

“记住了!”教官的声音带着咆哮,“MG42射速每分钟1200发,3秒就能打光一条弹链!换弹慢0.5秒,敌人就冲到你面前了!” 他一脚踹在机枪支架上,“再练10遍!练到闭着眼睛都能换!”

三营的训练更贴近实战。工兵在空地上炸出弹坑、拉起铁丝网,模拟前线的坑道环境。新兵们要在3分钟内匍匐穿过障碍,并用手榴弹炸毁“敌方掩体”。莉娜是这批新兵里为数不多的女兵,她扎着马尾辫,军服袖口挽起,露出冻得通红的手腕。当她爬过铁丝网时,裙摆被勾住,美军的模拟机枪立刻“哒哒”作响,教官在旁边喊:“死了!莉娜,你现在是尸体了!”

莉娜咬着牙扯断裙摆,继续匍匐前进,雪水渗进裤腿,冻得皮肤发麻。当她终于把手榴弹扔进掩体的瞬间,“轰隆”的爆炸声响起,气浪掀飞了她的帽子,露出额头上的疤痕——那是她在比尔森医院当护士时,被轰炸的弹片划伤的。“很好!”教官难得点头,“记住这种感觉,要么炸掉敌人,要么被敌人炸掉!”

三座兵营的食堂里,早餐正冒着热气。炊事兵用大铁锅煮着黑麦粥,里面掺着牛肉干和土豆块,粥面上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脂。新兵们排着队领粥,每人还能分到半块黑面包和一小罐腌黄瓜。卡尔狼吞虎咽地吃着,粥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他突然想起母亲早上五点就起床煮粥的样子,喉咙一阵发紧。

“吃快点!”教官在食堂门口踱步,“15分钟后继续训练!战场上可没人等你慢慢喝粥!”

08:30 补充兵的前线速递——卡车与担架的擦肩而过

上午八点,第一批经过速成训练的900名新兵登上卡车。15辆半履带装甲车在前面开路,车斗里的MG34机枪警惕地扫视着两侧的废墟。新兵们挤在卡车车厢里,膝盖顶着前面人的后背,每个人的步枪都上了膛,保险打开,枪托紧紧贴在腿上。

车窗外,布拉格的废墟一闪而过:被炸毁的教堂尖顶斜插在雪地里,百货公司的玻璃幕墙碎成蛛网,街角的路灯杆上还挂着战前的海报——上面的演员对着残破的城市微笑,显得格外讽刺。突然,一辆救护车从对面驶来,车身上的红十字在雪地里格外醒目,担架上的伤员盖着军毯,露出的手臂缠着渗血的绷带。

“那是从前线下来的。”旁边的老兵低声说,他的袖标显示是第12步兵师的幸存者,“昨天的进攻,他们连丢了三个坑道。” 卡尔的心跳突然加速,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的步枪,金属的冰冷顺着指尖传遍全身。

卡车在城东坑道入口停下,这里的空气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一营营长巴赫跳下车,指着前方冒着烟的掩体:“看到那片灰色的岩壁了吗?从现在起,那就是你们的家!一营去左翼填补第1师的缺口,二营增援中间的机枪阵地,三营跟着我去右翼!”

新兵们猫着腰冲进坑道,立刻被浓重的火药味呛得咳嗽。坑道里的光线昏暗,煤油灯的光晕在岩壁上晃动,地上散落着弹壳、绷带和吃剩的罐头盒。第1师的老兵米勒靠在岩壁上换弹链,他的MG42机枪身全是黑色的硝烟,枪管上的散热孔里塞着布条(防止雪渣进入)。“来得正好!”他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左侧的机枪位空了三个,卡尔、汉斯,你们俩去顶上!”

卡尔趴在机枪位上,冰冷的钢板冻得他肚子发麻。他透过射击孔往外看,雪地上布满深浅不一的弹坑,远处的美军阵地隐约可见,插着星条旗的木棍在风中摇晃。“别发呆!”米勒踹了他一脚,“美军的狙击手专打愣神的新兵!”

汉斯则跟着老兵搬运弹药。他扛着一箱手榴弹,爬过布满弹壳的交通壕,突然脚下一滑——踩到了一具美军尸体的手臂。尸体胸前的狗牌在阳光下闪着光,上面刻着“JOHN DOE”。汉斯吓得差点松手,老兵一把扶住他:“别看!在战场上,尸体和石头没区别,要么踩过去,要么被别人踩!”

莉娜被分到医疗站帮忙。护士正用镊子给伤员取弹片,没有麻醉剂,伤员咬着毛巾的呻吟声像刀子一样割心。“按住他的腿!”护士喊道。莉娜扑过去按住伤员的膝盖,对方的肌肉因剧痛紧绷,汗水浸湿了她的军服。当弹片终于被取出时,她才发现自己的指甲深深嵌进了对方的皮肉里。

12:00 兵营的二次填充——虚拟链路的兵源洪流

三座兵营的操场上,第二批新兵正在实体化。红警系统的全息屏幕上,“兵源输送”进度条从60%跳至90%,光点比第一批更密集,落地时甚至能听到骨骼拼接的细微声响——这是比尔森主基地的后备数据库在全力运转,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16-45岁男子的信息(包括身高、体重、甚至是否有射击经验)转化为实体士兵。

“二营新增500人,三营新增600人!”兵营指挥官对着对讲机汇报,他的笔记本上记着详细数据:“其中200人是‘经验包士兵’——系统导入了前东线老兵的战术数据,会匍匐前进、投掷手榴弹、甚至能简单维修MG42机枪。”

这些“经验包士兵”的动作明显更娴熟。30岁的老兵埃里克曾在诺曼底作战(系统模拟数据),他握枪的姿势带着自然的弧度,拇指能精准地摸到步枪的保险;投掷手榴弹时,他会侧身旋转,将弹体扔出30米远,正好落在目标掩体上方;当新兵卡尔还在为换弹链手忙脚乱时,他闭着眼睛都能完成——手指在机枪的机匣、弹链、扳机间游走,动作快得像残影。

“看好了!”埃里克把MG42机枪拆解成37个零件,再在10秒内重新组装,“这玩意儿的核心是枪管,每打1000发必须更换,否则会炸膛!” 他指着枪管上的刻度,“看到这些线了吗?磨平了就意味着报废,别心疼,战场上保命最要紧。”

武器库此刻己堆成山。从比尔森通过虚拟链路传输来的98k步枪,每支都涂着防冻油,枪栓拉动时顺滑无声;MG42机枪的弹链用木箱分装,每箱20条,箱子上印着“1944年产”的字样;“铁拳”火箭筒的金属筒泛着冷光,射手们正在学习如何瞄准——“火箭弹飞行时会下坠,100米外要瞄准敌人的头顶”,教官的声音在仓库里回荡。

保管员施密特拿着账本清点,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三座兵营现有储备:步枪3000支(含98k和G43半自动)、MG42机枪150挺、M24手榴弹10000颗、‘铁拳’火箭筒50具、手枪500把(给军官和医护兵)。按满编计算,足够武装5000人,还能预留10%的损耗量。” 他看着窗外正在训练的新兵,突然觉得这些冰冷的武器有了温度——它们将保护这些年轻人活下去。

15:00 新兵的首次反击——血与火的

美军第82空降师的进攻来得猝不及防。中午时分,200门105毫米榴弹炮突然齐射,炮弹像雨点般砸在城东坑道,冻土被掀起,钢板掩体发出“咚咚”的闷响,仿佛有巨人在头顶跺脚。米勒对着通讯器嘶吼:“准备接敌!他们要冲锋了!”

卡尔紧紧攥着MG42的扳机,指节发白。射击孔外,黄色的烟雾弹在雪地上炸开,遮蔽了视线,只能听到美军士兵的呐喊声越来越近。“稳住!”米勒的声音带着镇定,“等他们冲出烟雾再打,省子弹!”

30秒后,第一个美军士兵的钢盔出现在烟雾中。卡尔下意识地按下扳机,MG42的火舌在射击孔前喷出,弹幕瞬间扫过对方的胸口,士兵像被砍倒的树一样倒下。“好小子!”米勒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保持节奏!”

汉斯(新兵)的位置在中间坑道,他负责投掷手榴弹。当一群美军聚集在反坦克壕边缘时,他拉弦、数秒、投掷,动作一气呵成——这是他练了12小时的成果。手榴弹在人群中炸开,惨叫声让他胃里一阵翻涌,但他还是抓起第二颗,咬开保险栓。“扔远点!”老兵在旁边喊,“让他们尝尝厉害!”

莉娜的医疗站突然被流弹击中,弹片击穿了墙壁,一名护士当场倒下。莉娜没有尖叫,她迅速拖起伤员,躲到钢板后面,用剪刀剪开对方的军服,发现弹片嵌在肋骨之间。“按住他!”她对旁边的新兵说,自己则拿起镊子,深吸一口气,精准地夹住弹片——这是她在医院练过无数次的动作。当弹片被取出时,她的白大褂己被血染红,却没时间擦。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右翼。美军的“巴祖卡”火箭筒炸毁了两个机枪位,米勒带着10名新兵反扑。埃里克(经验包士兵)匍匐前进,用G43半自动步枪精准点名,每一发子弹都能放倒一个美军;卡尔的MG42枪管发烫,他喊来新兵换枪管,自己则抓起步枪冲锋,刺刀捅进一个美军的腹部时,他听到了对方骨头断裂的声音。

这场反击持续了40分钟。当美军撤退时,雪地上布满了尸体和燃烧的装备。新兵们瘫坐在地上,有的呕吐,有的发抖,有的则盯着自己的双手——那上面的血渍混着油污,怎么擦都擦不掉。米勒走过来,挨个拍他们的肩膀:“恭喜你们,活过了第一天。记住这种感觉,这就是战争。”

18:00 兵营的灯火与前线的星光——新生力量的微光

夜幕降临时,三座兵营亮起了灯。窗户里透出的光晕在废墟间连成一片,像三座温暖的孤岛。新兵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兵营,有的去食堂喝热汤,有的在武器库擦拭枪支,有的则在宿舍的角落默默发呆。

卡尔坐在床沿,用布擦拭MG42的枪管,上面的血渍己变成暗红色。他从口袋里掏出母亲的照片,照片上的母亲在农场里微笑,背景是金黄的麦田。“我活下来了,妈妈。”他轻声说,眼泪落在照片上,晕开了一小片水渍。

汉斯(新兵)帮着炊事兵烧火,炉膛里的火焰映着他的脸。他想起父亲的狗牌,上面刻着“汉斯·缪勒,1943年阵亡”,而现在,他也叫汉斯,也在战场上,却活了下来。“明天会更好吗?”他问炊事兵,对方只是往炉膛里添了块煤,没说话。

莉娜清洗着带血的医疗器械,镊子、剪刀、止血钳在热水里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额头上的疤痕在灯光下格外清晰,白大褂上的血渍像绽放的红梅。“至少救了一个人。”她对自己说,嘴角露出一丝微弱的笑。

兵营的广播里,传来汉斯(指挥官)的声音,透过电波带着轻微的杂音:“布拉格的守护者们,三座兵营今夜会继续输送战友,你们的牺牲不会白费。记住,每多一个站着的士兵,胜利就离我们近一步。”

实时兵力变化:

- 德军(布拉格地区12个师总兵力):

初始总兵力:60000人(含作战部队、后勤、医疗等),其中可战兵力42000人;

本日战损:阵亡1800人,重伤900人,轻伤2300人,合计减员5000人;

补充兵力:三座兵营当日输送1500人(均为可战兵力),其中“经验包士兵”200人;

当前总兵力:56500人,可战兵力38500人。

- 美军(布拉格前线集群):

初始总兵力:45000人;

本日战损:阵亡2200人,重伤1200人,轻伤3100人,合计减员6500人;

无新增补充兵力(后续增援部队预计明日抵达);

当前总兵力:38500人,可战兵力32000人。

夜色渐深,三座兵营的灯却越发明亮。武器库的保管员施密特还在清点弹药,钢笔在账本上写下:“MG42机枪弹链剩余1200条,‘铁拳’火箭筒消耗37具,补充50具,当前库存63具……” 数字在灯光下跳跃,像跳动的脉搏。

食堂里,炊事兵给新兵们端上了炖牛肉,汤面上浮着厚厚的油花,香气弥漫了整个营房。卡尔捧着碗,热气模糊了眼镜,他第一次觉得,活着的味道这么具体——是牛肉汤的香,是枪管的冷,是照片上母亲的笑。

莉娜坐在医疗站的角落,给家里写了封信。信纸在油灯下泛着黄,她写道:“妈妈,今天我救了人,也杀了人(虽然是为了自保)。这里的星星很亮,和家里麦田上空的一样。明天,我还会继续救人,也会继续守住这里,像您教我的那样,做个有用的人。”

坑道里,米勒和埃里克靠着岩壁抽烟,火星在黑暗中明灭。“这些新兵,比我们当年强。”米勒吐了个烟圈,“至少他们不用从斯大林格勒爬回来。” 埃里克点点头,摸了摸胸前的狗牌——那是系统给的“身份”,却让他有了真实的重量。

三座兵营的瞭望塔上,哨兵抱着步枪站着,目光扫过沉睡的城市。远处的前线偶尔传来零星的枪声,像在打盹的野兽发出的呓语。兵营的灯光映在雪地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而那些刚从虚拟链路中走来的新兵,正带着一身烟火气,在这座破碎的城市里,慢慢长出属于自己的骨头。

明天太阳升起时,他们会再次拿起枪,冲向硝烟最浓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身后的兵营亮着灯,锅里炖着热汤,而远方的家里,有人在等一个活着的消息。这就够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