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3章 一个又一个的凌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晚自习的铃声像根被拉长的橡皮筋,在冬夜的空气里颤了许久才消散。林栋把最后一张理综试卷塞进书包时,指尖被卷边的纸页割出道细痕,血珠渗出来,在米白色的试卷上洇成朵小小的红梅花。

“别动。”江慧玲的声音从斜后方传来,带着薄荷糖的清凉。她递过来片创可贴,包装纸上印着卡通显微镜图案,“吴小燕说这是‘学霸专用’,止血快,不耽误握笔。”她的指尖在他手背上轻轻一按,创可贴边缘的胶面立刻粘牢,像给伤口盖了个透明的小房子。

林栋看着那道细痕被盖住,忽然发现江慧玲的指甲盖上沾着蓝黑墨水,月牙处的墨渍最重,像藏着片迷你夜空。“又刷题到半夜?”

“物理老师发的压轴题汇编,”她往书包里塞试卷的动作顿了顿,塑料书立碰撞的脆响在空教室里格外清晰,“最后五道题快啃完了,比薛老说的‘铁砂掌练铁球’还磨人。”她忽然指着窗外,“你看张超,又在操场投篮。”

雪粒不知何时飘了起来,在路灯的光晕里打着旋。张超穿着件单薄的运动服,篮球撞击地面的“咚咚”声穿透雪幕,像在敲面闷鼓。他每次起跳,影子都会在雪地上被拉得很长,落下来时又缩成个圆,像支不断伸缩的铅笔。

“他说要用雪天的阻力系数修正投篮角度,”江慧玲翻出手机,屏幕上是张超发的朋友圈,配着张雪地抛物线示意图,“体校教练说这叫‘科学冬训’,比闷在屋里刷题管用。”

林栋拉上书包拉链,金属齿咬过试卷边缘的声响,像在啃块冻硬的馒头。走到教室门口时,撞见抱着试卷的吴小燕,她的白大褂上落了层薄雪,眼镜片上蒙着雾,却死死护着怀里的试卷,像捧着堆怕化的糖。

“服务器机房的暖气修好了,”她跺掉鞋上的雪,睫毛上的霜花簌簌往下掉,“我把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导进系统了,能自动生成错题集,比手抄快十倍。徐铭说给你留了台终端,今晚就能用。”她忽然凑近,压低声音,“我发现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的得分率,和服务器的负载率曲线高度吻合,都是‘平时低、冲刺高’。”

雪越下越大,踩在雪地上的“咯吱”声里,混着远处传来的早读声——是住校生在提前背诵政史地,袁姗姗的声音最亮,像根被雪擦亮的银线。林栋路过公告栏时,看见她贴的“文科理科对照表”,把历史事件和物理定律一一对应:“工业革命=能量守恒定律”“新航路开辟=波的传播”,字迹被雪水洇得发蓝,却依旧工整。

“林栋!”袁姗姗抱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跑过来,辫子上的红绳结了层薄冰,“历史老师说让你帮看看这个,蒸汽机车的功率计算,是不是和你说的‘发动机效率’一个道理?”她翻开书,里面夹着片压干的枫叶,叶脉在雪光里看得格外清晰,“这是秋天捡的,夹在书里当书签,翻到电磁学章节时,总觉得叶脉像磁感线。”

走到校门口,薛老的拐杖在雪地里戳出个又一个小洞。老人裹着件军大衣,怀里揣着个保温桶,蒸汽从桶盖缝隙钻出来,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刚熬的姜茶,”他把桶塞给林栋,金属提手冻得像块冰,“你妈说你昨晚又学到两点,这玩意儿比咖啡暖身子,刷题也得有火力不是?”

林栋掀开桶盖,姜的辛辣混着红糖的甜漫出来,烫得他鼻尖发酸。“站桩没偷懒吧?”薛老用拐杖敲了敲他的腿,“别以为下雪就能躲,我在你家窗台看了三天,你站桩时膝盖总往外撇,像没上紧的螺丝。”他忽然往操场方向努努嘴,“张超那小子都知道在雪地里练步伐,你这脑力劳动者更得有副好骨架。”

雪落在保温桶的边缘,瞬间化成水珠,顺着桶身往下淌,像串断了线的珠子。林栋喝着姜茶往家走,书包里的试卷被雪水浸得发沉,每走一步都能听见纸张摩擦的“沙沙”声,像有无数只小虫子在爬。

“林记电器”的卷闸门拉开时,暖黄的灯光立刻在雪地上铺出块长方形的亮斑。父亲正蹲在柜台后修电暖器,烙铁的“滋滋”声里,混着母亲在厨房剁肉馅的声响。“回来啦?”母亲探出头,围裙上沾着面粉,“包了白菜猪肉馅饺子,你爸说吃了不冻耳朵,刷题也有劲儿。”

柜台被试卷占去了大半,父亲的万用表就放在《高考数学真题》上,表笔还插在试卷的空隙里。“省城分店的电路图纸改好了,”他头也不抬地说,“等你周末有空看看,空调的负载计算,用的就是你教我的‘功率叠加原理’,比设计院给的方案省了三成电。”

林栋把书包往桌上一放,试卷哗啦啦滑下来,露出底下压着的篮球——是张超早上塞给他的,说“刷题累了就拍几下,比转笔解压”。他刚拿起支笔,就听见父亲“哎哟”一声,原来是烙铁烫到了手指,他却只是往伤口上哈了口气,继续焊线头。

“爸,歇会儿吧。”林栋递过创可贴。

“没事,”父亲摆摆手,焊锡在电路板上凝成个光亮的圆点,“你薛老说‘手熟尔’,就像你做题,错多了自然就会了。我这烙铁烫多了,现在都能凭痛感判断温度,比温度计还准。”

晚饭时,饺子的热气在玻璃上蒙了层雾。母亲给林栋碗里堆了满满当当的饺子,说“吃一个饺子多考一分”。父亲翻出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着他年轻时修电器的心得,某一页用红笔写着“电容充放电与记忆曲线类似,反复充放才能记牢”,字迹和林栋的错题本惊人地相似。

“你看,”父亲指着那行字,“我当年就懂这个道理,修东西和记知识点一样,得反复折腾。”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张超他爸送了箱苹果,说‘状元果’,让你每天吃一个,脑子灵光。”

晚自习的时间,林栋把自己关在二楼房间。窗外的雪还在下,路灯的光晕里,雪花像无数张飘落的试卷。他翻开吴小燕做的错题集,屏幕的蓝光映在玻璃上,和窗外的雪光混在一起,让字迹显得格外清晰。

做累了,他就站在窗边练会儿桩。雪压在树枝上的重量,让枝头弯出优美的弧线,像道完美的二次函数图像。薛老说的“力由脊发”,此刻变成了笔尖的力道,每道题的落笔都比之前稳了些。

母亲端着盘饺子上来时,看见他正对着窗户哈气,在玻璃上写物理公式。“别冻着,”她把盘子放在试卷堆上,“你爸说他当年考电工证,也是在玻璃上画图,说冷空气能让脑子清醒。”盘子边缘的热气在公式上凝成水珠,让“F=ma”里的等号变得弯弯曲曲,像个调皮的笑脸。

凌晨一点,林栋合上最后一本习题册。雪己经停了,月光把雪地照得像铺了层纸,远处体育场的轮廓在雪雾里若隐若现,像道未写完的题。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创可贴,伤口己经愈合,只留下点浅浅的印子,像试卷上被橡皮擦掉的铅笔痕。

躺在床上,林栋能听见楼下父亲收拾工具的声响,还有远处“极速先锋”网吧的服务器发出的低鸣——吴小燕说过,她给服务器加了雪天防冻程序,就像给试卷套了层保护膜。这些声音混在一起,像支温柔的催眠曲,让他在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试卷堆里,找到了片刻的安宁。

他知道,这个冬天还很长,试卷还会像雪一样不断落下。但只要想起保温桶里的姜茶,饺子的热气,薛老的拐杖声,还有那些在雪夜里依旧亮着的灯,心里就暖烘烘的。就像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过程或许艰难,但那些藏在冬夜里的暖光和笔尖的温度,终将指引着他,找到最清晰的答案。

窗外的月光落在试卷上,给每道题都镀了层银边。林栋闭上眼睛,仿佛看见无数个和他一样的身影,正握着笔,在冬夜的灯光下,在堆积如山的试卷里,悄悄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春天的绽放。而那些雪地里的脚印,试卷上的红勾,还有指尖的薄茧,都是这场青春战役里,最珍贵的勋章。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