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的狂欢余温尚未散尽,暑热便以不容置疑的姿态笼罩了整座城市。蝉鸣聒噪,阳光炙烤着老旧厂区的水泥地,蒸腾起扭曲的热浪。对于大多数初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意味着冰棍、汽水、游戏厅和懒觉的漫长假期。但对于林栋而言,这个暑假,从第一天起就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期末考试成绩带来的喜悦,很快沉淀为更深的动力。市级竞赛的折戟让他看清差距,年级前十的排名则告诉他路在脚下。书桌上,那份“知不足而奋进”的座右铭旁,多了一份他亲手制定的暑期计划表,时间精确到半小时,内容涵盖了预习初三新课、强化弱科、拓展阅读,甚至还包括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学习,是雷打不动的核心。他不再满足于跟上进度,而是开始自学初三的数学和物理教材。遇到绞尽脑汁也无法理解的难题,他会记下来,骑上那辆父亲的二八大杠,穿过半个城市,去市图书馆查阅更深入的参考书。那里有空调,有浩如烟海的资料,还有同样伏案苦读的各色人群。一待,往往就是一天。午饭常常是自带的馒头咸菜,或者在外面买个最便宜的烧饼解决。
母亲周梅看着他每天早出晚归,比上学还累,心疼不己:“小栋,放假了就歇歇,别把身子熬坏了。” 林栋总是笑笑:“妈,没事,图书馆凉快,看书静心。”他晃了晃手里从图书馆借来的《初三数学精讲》,“提前看看,开学就轻松了。” 父亲林建国依旧话不多,但会在林栋深夜做题时,默默把吱呀作响的吊扇调大一档,或者削好一个苹果放在他手边。
改善家庭生活,是深埋在他心底的另一根弦。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是长远之道,但眼下的清贫却真实地压迫着父母的脊梁。倒卖教辅的风险和局限性他己经看清,必须寻找更稳妥、更可持续的方式。
他将目光投向了父亲林建国那双布满老茧、却能巧妙修复无数机械故障的手。厂子彻底没活后,父亲接的零碎修理活儿,收入极不稳定,往往要看人脸色,还得被中间人抽成。
一个周末,林栋没有去图书馆。他跟着父亲去给一个街边餐馆修鼓风机。他帮着打下手,递工具,看着父亲在油腻闷热的厨房后巷,汗流浃背地拆开机器,找出故障,再用简陋的工具一点点修复。结账时,老板抠抠搜搜,还想压价。
回家的路上,林栋忽然开口:“爸,以后这种小活,咱能不能自己首接接?不去通过那些介绍人?” 林建国推着自行车,叹口气:“自己接?上哪接去?谁认识咱?” “咱们可以印点小纸条,上面就写‘专业维修:电机、风扇、收音机、自行车……联系电话……’然后我去附近几个老的家属院和菜市场门口贴贴看?”林栋小心翼翼地提出盘算了好几天的想法,“就写林师傅维修,价格实惠。反正咱家也没电话,就留门卫室的公用电话号,王大爷人好,让他帮忙记一下,我们给他点烟抽就行。”
林建国停下脚步,有些惊愕地看着儿子。这个办法简单得可笑,却又首接得让他心动。沉默半晌,他点了点头:“……试试也行。”
说干就干。林栋用自己卖教辅攒下的最后一点钱,去打印社印了几百张简陋的广告传单。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骑着车,穿梭在几个熟悉的、老年人居多的老社区,趁着没人注意,小心翼翼地在布告栏或电线杆上贴上传单。
起初几天,寂寂无声。就在林栋以为计划要失败时,门卫王大爷喊住了下班回来的林建国:“老林,有你的电话!是个老太太,说收音机不响了!”
第一单生意,就这样来了。林建国带着工具上门,很快解决了问题,只收了五块钱材料费,没要工钱。老太太非常满意,连声道谢,还给他倒了一杯茶。
口碑,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接下来几天,陆续又有了修理电风扇、组装小家具的零散活计。收入依然微薄,但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且无需看中间人脸色。林建国干活更加卖力,脸上也渐渐多了些光彩。周梅负责记账,那个小本子上,进项虽然零零碎碎,但总算有了稳定的来源,她脸上的愁容也淡去了不少。
林栋的学习计划里,有一项是晨练。一是强身健体,二是缓解久坐的疲劳。他选择了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公园,那里树木葱郁,清晨还算凉爽。
七月中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林栋正在公园慢跑,忽然被一阵低沉而富有节奏的破空声吸引。循声望去,只见一片小空地上,一位穿着白色汗衫、黑色练功裤的老者正在练拳。老者年纪约莫六十上下,身材精瘦,头发灰白,但目光锐利,动作刚猛爆烈,发力短促,脚下踩踏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整个人如同一张绷紧的强弓,又像是一棵盘根老松,稳如山岳。
林栋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看得入了神。他虽不懂武术,却能感受到那套拳法中蕴含的惊人力量和独特韵律,与他见过的公园里慢悠悠的太极拳完全不同。
老者一套拳打完,收势站立,气息绵长,仿佛刚才那番刚猛爆发并未消耗他多少体力。他早就注意到了旁边这个驻足观看的少年,目光扫过来,带着审视。
林栋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点头致意:“爷爷,您打得太厉害了。” 老者没接话,反而问道:“小子,天天早上来看我打拳?” 林栋老实回答:“没有,我就来跑步锻炼身体,今天第一次看到。” “哦?”老者走近几步,上下打量了他几眼,“身子骨有点单薄,但眼神还算亮。喜欢这个?” 林栋点点头:“觉得……很有力量。” 老者哼了一声:“这是八极拳,讲的就是个硬开硬打,崩撼突击,跟那些耍花架子的不一样。吃得了苦吗?” 林栋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答:“……能吃苦。” 老者似乎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期待答案,摆摆手:“能吃学习的苦,未必能吃得了这个苦。去吧,跑你的步去。”说完,便不再理会他,自顾自地又开始练习基本功,沉肩、坠肘、跺脚,动作枯燥重复,却一丝不苟。
此后几天,林栋晨跑时总能遇到这位薛爷爷(他从其他晨练的老人口中得知老者姓薛)。他依旧会在不远处停下,看一会儿再跑开。有时薛老爷子会完全无视他,有时练完会跟他闲聊几句,问问他学习的情况,偶尔也会指点一下他跑步后拉伸的不标准动作,说话总是硬邦邦的,没什么笑脸,但话里却藏着刀子嘴豆腐心的关切。
一天早上,林栋来得稍晚,正看到薛老爷子在呵斥一个穿着时髦、想来学两招“防身术”的年轻小伙:“脚步虚浮,心气浮躁,吃不了这份苦,趁早别练!八极不是给你用来耍帅的!” 小伙被训得面红耳赤,讪讪地走了。
薛老爷子余怒未消,看到林栋在一旁,便瞪了他一眼:“看什么看?你也想学来打架?” 林栋连忙摇头:“不想。我就是觉得……练这个,能让人静下来,也能更扛得住事。”他想起了自己这段时间沉心学习的体会。 薛老爷子闻言,脸上的怒容稍霁,打量他的目光多了些别样的意味,他哼了一声:“算你小子还有点悟性。不过练武是水滴石穿的功夫,比你们考大学还磨人。你现在的心思,还得放在书本上。先把书读好,有个好身板,以后……再说以后。”
他没有答应教拳,却也没有再赶林栋走。林栋依旧每天来看,偶尔帮着捡捡老爷子放在石凳上的毛巾水壶。一老一少,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默契。林栋能感觉到,这位面冷心热的薛爷爷,身上有着不凡的故事和深厚的功底,这是一条值得耐心经营的长线。
暑假在充实的忙碌中悄然流逝。皮肤晒黑了,胳膊有了些许肌肉的轮廓,书包里的预习笔记越来越厚,家里那个记账本上的数字虽然增长缓慢,却持续不断。
傍晚,林栋坐在书桌前,窗外是夏日的夕阳和喧闹的蝉鸣。他做完最后一道物理预习题,合上课本,轻轻呼出一口气。
学习、生计、还有那刚刚萌芽的武道之缘,这个暑假,一切都在朝着坚实的方向,稳步前进。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