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0章 破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八月的日头,毒得能把柏油路面晒化。林栋晨练归来,汗透的背心紧贴在身上,勾勒出日渐清晰的肌肉轮廓。薛老爷子今日教了他一个简单的震步发力,要求将沉坠劲与步伐结合,一动皆动,一触即发。他练得投入,浑身骨骼都仿佛在轻微嗡鸣,那种对身体掌控力不断提升的感觉,令人痴迷。

然而,一踏入家门,那股因练功而生的蓬勃热气,便被屋内沉闷的现实压了下去。

母亲周梅正对着那个记账本发愁,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父亲林建国坐在门槛上,闷头抽着劣质卷烟,脚边放着工具包,显然,今天又没接到像样的活。棉纺厂那个日结十五块的雨棚活儿,只干了三天就结束了,之后又回到了等零活、看人脸色的状态。

“这点钱,刨掉饭钱和你买书的,这个月又剩不下几个了。”周梅叹了口气,声音里透着无力,“眼看就要开学,你的学费、杂费,又是一大笔……”

林建国狠狠吸了一口烟,烟雾缭绕中,他的侧脸显得格外憔悴:“明天我再去码头看看,听说那边最近招临时工扛包。”

“你那腰哪受得了!”周梅立刻反对,声音拔高,带着哭音,“就不能想点别的法子吗?天天打零工,什么时候是个头?”

屋内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窗外的知了还在不知疲倦地嘶鸣。

林栋默默地去水龙头下冲了把脸,冰凉的水暂时压下了心头的焦躁。他看着父母被生活重压磨砺出的愁苦面容,看着这个虽然整洁却无比简陋的家,重生以来那种改变命运的迫切感从未如此强烈。

光靠他小打小闹的代购和父亲朝不保夕的零工,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个家的困境。他需要一個更稳定、更具前景的营生。

开店。 这个念头再次清晰地蹦了出来。以前只是模糊的想法,现在,它变得无比具体和紧迫。

开什么店?资金从哪来?地点选在哪?这些问题瞬间涌入脑海。

他坐在小凳上,拿起母亲那个记账本翻看。上面记录着父亲最近维修的物件:电风扇、收音机、高压锅、自行车、缝纫机……种类繁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老百姓日常离不开的东西。父亲的手艺,经过街坊邻里的验证,是可靠的。

修理铺。 对,就是修理铺!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契合家庭实际、启动成本相对最低、也最能发挥父亲所长的选择。不需要琳琅满目的商品,不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囤货,靠的是技术和服务。而且,在97年这个大家电尚未完全普及、人们崇尚节俭维修的年代,市场需求是稳定存在的。

但难点同样明显:启动资金(哪怕租个小门面也要钱)、办理营业执照、稳定的客源……

“爸,妈,”林栋放下记账本,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我们开个修理铺吧。”

周梅和林建国同时抬起头,愕然地看着他。

“开铺子?说得轻巧!哪来的钱租店面?本钱呢?”周梅下意识地反驳,脸上写满了“不现实”。 林建国也皱紧眉头:“开铺子……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本钱,要关系,要……”

“钱,我有一点。”林栋打断父亲的话,起身从那个厚厚的词典书套夹层里,拿出他藏着的“秘密基金”。虽然经过买书和日常开销,剩下的不多,但几十块钱皱巴巴的毛票叠在一起,还是颇具视觉冲击力。“这是我之前帮同学买书,还有竞赛奖金攒下来的。”

周梅看着那叠钱,愣住了。林建国也瞪大了眼睛,似乎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儿子一首在默默为这个家想办法。

“这点钱哪够……”周梅的声音弱了下去。 “是不够租好地段店面的。”林栋承认,“但我们不一定一开始就要租正经门面房。”

他深吸一口气,作者“地图好陌生”推荐阅读《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将盘算了好几天的计划和盘托出:“我观察过了,咱家胡同口出去,拐角那个自行车棚旁边,靠着围墙有一小溜空地,平时就堆点杂物。我们能不能跟街道居委会商量一下,暂时租用那一小块地方?哪怕搭个简易的棚子呢?一个月估计给不了几个钱,甚至好好说说,先赊着都行。”

“至于办执照,刚开始我们可以先干着,就跟现在贴小广告一样,算是扩大规模的‘家庭维修’。等慢慢有了稳定收入,再去补办手续。爸的技术摆在这,收费又公道,不怕没生意。妈你就负责接活、记账、守摊。”

林栋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现阶段看似简陋却最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他目光灼灼地看着父母:“总比爸天天出去风吹日晒看人脸色强!至少是个自己的摊子,干多干少都是自己的!”

屋内再次陷入沉默。周梅和林建国都被儿子这大胆又细致的计划震住了,脸上表情变幻不定,有惊愕,有犹豫,有对未知的恐惧,但也有一丝被点燃的火苗。

“那……那地方,街道能同意吗?”周梅迟疑地问。 “我去说。”林栋斩钉截铁,“我就跟居委会主任说,我爸是下岗工人,技术好,想自谋生路,给街道解决点维修难题,绝不占道经营,不影响卫生。应该问题不大。”他深知这个年代,对于下岗工人自谋出路的政策是相对鼓励的。

林建国猛吸了几口烟,把烟屁股扔在地上,用脚狠狠碾灭,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我看行!总这么等活干,不是办法!老子有手艺,不怕挣不着饭吃!就是搭棚子、置办点家伙事,也得要钱……”

“工具现成的差不多够用。”林栋立刻说,“缺什么以后慢慢添。搭棚子的材料,我去废品站看看有没有能用的旧木料石棉瓦,花不了几个钱。”

一家三口,就在这闷热拥挤的小屋里,围绕着这个突如其来的、胆大包天的计划,热烈又忐忑地讨论起来。之前的愁云惨雾被一种破釜沉舟的激情所取代。周梅虽然依旧担心,但看着丈夫和儿子眼中久违的光彩,也渐渐被感染,开始盘算着家里还能挤出多少钱,需要准备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进入了紧张的“创业”筹备期。 林栋跑了几趟街道居委会,嘴皮子磨破,又是摆困难又是表决心,终于以极低的价格(几乎等于象征性收费)暂时租下了那块墙角空地,并承诺绝对规范经营。 林建国翻出所有工具,该打磨的打磨,该上油的上油,又咬牙添置了一套便宜但必备的螺丝刀和扳手套装。 林栋拉着父亲去废品回收站,淘换来了几根旧木料和几块大小不一的石棉瓦。 周梅则翻出家里最结实的旧床单,准备用来做棚子的围挡,又找了一块三合板,让林栋用毛笔工整地写上“林师傅电器维修”几个大字。

在一个周末的清晨,一家人全体出动。林建国凭借老钳工的手艺,叮叮当当地敲打固定,林栋和周梅帮着打下手、递东西。一个极其简陋,甚至有些寒酸的小小修理棚,就在胡同口的墙角下立了起来。虽然简陋,却寄托着一家人全部的希望。

棚子搭好的那天傍晚,夕阳将金色的余晖洒在这小小的“产业”上。林建国把那块写着“林师傅电器维修”的三合板招牌,郑重地挂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他站在棚口,看着里面摆放整齐的工具,又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家和身边的妻儿,胸膛微微挺起,眼中闪烁着多年未见的、属于一个手艺人的自信和光亮。

“明天,开张。”他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

林栋看着父亲的模样,鼻子微微发酸。他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必然充满艰辛。但这小小的一步,却意味着这个家,终于开始尝试着,用自己的双手,去打破命运的困局,走向一条虽然微小、却属于自己的生路。

夏夜的风吹过,带来一丝凉爽。远处的城市华灯初上,而胡同口这盏即将为谋生而亮起的灯,虽然微弱,却同样坚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