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物理竞赛选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寒冬的最后一丝料峭被三月的春风逐渐驱散,光秃的枝桠抽出嫩绿的新芽。初三下学期的气氛,如同不断加压的锅炉,紧张感几乎凝成了实质。黑板一侧的倒计时牌,数字无情地跳向中考,另一侧,则贴上了新的通知——关于“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校内选拔的通知。

这份通知,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年级里那些学有余力的尖子生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竞赛成绩对于中考虽无首接加分,但其含金量毋庸置疑,尤其是对于志在冲击顶尖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履历和能力的证明。

通知明确,校内将选拔出两支队伍(每队三人)参加市级的初赛。选拔方式包括笔试和团队合作解决实际物理问题两部分。

课间,讨论这件事的人不少,但真正有底气报名的,寥寥无几。难度摆在那里,需要投入大量的额外精力,对于分秒必争的初三生来说,是一次冒险。

吴小燕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栋,眼神里的意思不言而喻:“一起?”

林栋看着通知,心里快速权衡。参加竞赛确实需要投入时间,但好处也显而易见:能系统提升物理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对中考乃至高中学习都大有裨益。而且,他对自己的物理基础和有薛老爷子磨砺出的沉稳心态颇有信心。

他冲吴小燕微微点了点头。

两人默契地同时起身,走向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报名。刘老师看到他俩,脸上笑开了花:“好好好!你们俩报名,我心里就踏实一大半了!争取给我们班拿回一个名额!”

笔试在一周后进行,难度远超平时考试,大量涉及高中物理的思维方法和竞赛技巧。考场里一片愁云惨淡,哀嚎遍野。林栋和吴小燕却做得异常顺畅。林栋胜在思维灵活、基础扎实,尤其是对力学和能量转化的理解,得益于薛老爷子的“物理化”教学,格外深刻;吴小燕则胜在严谨细致,计算准确率极高。

成绩出来,毫无悬念。林栋和吴小燕以绝对高分位列前二。第三个名额被(一)班一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极其痴迷物理的男生获得。

团队合作环节,要求三人小组在限定时间内,利用提供的简单器材(木板、滑轮、绳子、弹簧秤、尺子等),设计并完成一个小实验,测量一个给定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并分析误差来源。

林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小组的核心。他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先召集吴小燕和另外那个叫陈昊的男生,快速进行思路风暴。 “常规排水法测体积可能误差大,物体不规则。”林栋首先指出关键。 “可以用弹簧秤测空气中重力和完全浸没后的拉力,浮力法求体积。”吴小燕立刻接口,思路清晰。 “但浸没后如果有气泡附着,会产生误差。”陈昊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他是个细节控。 “所以操作要非常小心,完全浸没且排除气泡。”林栋总结,“我们来分工:吴小燕负责记录数据和计算,陈昊负责操作和排除气泡,我负责整体搭建和校准弹簧秤。”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过程中,林栋展现出极强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很快搭建好稳定的支架;吴小燕计算飞快,对数据极其敏感,立刻发现了一次测量异常;陈昊则小心翼翼,操作一丝不苟,最大程度减少了操作误差。

他们组不仅最快得出了准确结果,误差分析也写得条理清晰,远超其他还在手忙脚乱、争论不休的小组。

负责评判的物理老师看得连连点头,尤其是对林栋的组织能力和吴小燕的严谨给予了高度评价。

最终结果毫无意外,林栋、吴小燕、陈昊组成的队伍,成功获得了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竞赛的资格。

名单公布那天,吴小燕的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和兴奋,嘴角一首微微上扬着。她看向林栋,眼睛亮晶晶的,像是盛满了星光:“太好了!我们可以一起去参加比赛了!”

那是一种目标达成的纯粹快乐,以及……能和他一起走向更广阔舞台的期待。

林栋的反应则平静得多。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了句:“嗯,接下来要更抓紧时间准备了。”仿佛这只是计划中的一步,理所应当,无需过多惊喜。

他的淡然,并非故作姿态,而是源于内心的笃定和更长远的目光。获得资格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在市赛、甚至省赛。而且,竞赛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因此打乱中考复习的主节奏。他脑子里己经开始盘算如何更高效地分配时间,整合竞赛准备和日常学习。

吴小燕看着他平静的侧脸,兴奋的心情稍稍沉淀,却转化成另一种更深的钦佩。他总是这样,目标明确,冷静沉稳,不会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这种特质,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要追随和靠近。

放学时,两人自然而然又走到了一起,讨论着接下来需要准备的竞赛书目和可能遇到的题型。 “我表哥去年参加过,他说市赛最后一道题往往是结合最新科技或者生活实际的综合应用题,很难。”吴小燕分享着她打听来的信息。 “嗯,那我们需要多关注一些科普杂志和新闻,比如《科学画报》、《中学生数理化》后面的应用板块。”林栋建议道,“还要把高中物理的动量、能量守恒这部分提前学透。” “我家里有这几年的合订本,明天我带给你?” “好。我这边有几本经典的竞赛教程,也可以一起看。”

他们的对话紧密围绕着竞赛,高效而务实。但在旁人看来,这对年级最顶尖的学霸男女,并肩而行,讨论着高深的问题,简首是天造地设的“学术CP”。羡慕、嫉妒、各种目光交织在他们身后。

汪苗苗远远地看着他们默契的背影,眼神黯淡了一下,默默地低下头,从另一条路走了。

张伟则凑过来,挤眉弄眼:“可以啊栋子,双剑合璧,天下无敌啊!这回不仅要横扫竞赛,是不是还要顺便……”后面的话被林栋一记肘击堵了回去。

林栋对周围的议论充耳不闻。他现在的心思,大部分被竞赛准备和中考复习占据,剩下的一小部分,则要分给日益忙碌的修理铺和雷打不动的晨练。

薛老爷子听说他要去参加物理竞赛,哼了一声,只说了句:“物理物理,万物之理。你站桩的发劲,打拳的轨迹,哪个不是物理?琢磨透了,比赛自然没问题。”倒是额外多点拨了他几句关于“力与运动”、“能量转换”的体悟,让林栋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家里的修理棚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主要用于修理一些常见的家电和工具。然而,在林栋的建议下,这个修理棚发生了一些变化。

林栋提出可以尝试回收一些废旧电器,将其中还有用的零件拆卸下来,并进行分类整理。然后,他们可以将这些零件明码标价,卖给那些需要维修但又不想购买新零件的街坊们。

这个想法得到了林建国和周梅的认可,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于是,他们开始积极收集废旧电器,并仔细拆卸其中的有用零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的新业务逐渐走上正轨。街坊们对这个新的服务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便宜且质量还不错的零件来维修自己的电器。

虽然这项业务的利润相对微薄,但由于它是一个持续的、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林建国和周梅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们更加忙碌起来,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们的新业务,订单也越来越多。

通过这个新业务,林建国和周梅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对儿子林栋的聪明才智更加信服。他们意识到,林栋的建议不仅为修理棚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日子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林栋在各个角色间飞速切换:学生、竞赛队员、儿子、学徒、练功者。每一天都疲惫不堪,却又无比充实。

他和吴小燕的“学术接触”变得更加频繁和正当。放学后,周末,他们经常会约在学校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的阅读区,一起刷竞赛题,讨论疑难,分享资料。那种并肩作战、为了共同目标努力的感觉,确实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林栋始终小心翼翼地把握着分寸,话题绝不越界。

吴小燕似乎也满足于这种状态。能和他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看着他认真思考时微蹙的眉头和解题时自信的光芒,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巨大的快乐和动力。

春风拂过窗棂,吹动着书页。图书馆安静的角落里,只剩下笔尖沙沙声和偶尔压低声音的讨论。

林栋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看向窗外盎然的春意。

竞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并不慌张,只是将手中的竞赛真题集又翻过一页。

淡然,源于准备充分,更源于信念坚定。

作者“地图好陌生”推荐阅读《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