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紫荆花、阅览室与第一笔“知识财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章节无错乱精修!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最新章节随便看!

第七章 紫荆花、阅览室与第一笔“知识财富”

林栋主动请缨参加知识竞赛并承包黑板报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在初二(三)班引起了一阵细微的涟漪,但很快又平息下去。大多数同学依旧沉浸在各自的课业、游戏和朦胧的心事里,对于他们而言,香港回归是电视新闻里的大事,知识竞赛是学霸们的游戏,而林栋,或许只是一时心血来潮。

然而,对于林栋自己,生活却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那股在街头被工商人员驱赶罚款的狼狈和恐慌,被一种更为踏实、更具方向感的忙碌所取代。

放学铃声不再是冲向批发市场的信号,而是钻学校阅览室的号角。

那间位于教学楼顶楼拐角处的阅览室,狭小而陈旧。阳光透过积满灰尘的窗户,在泛黄的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气味,安静得只能听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管理阅览室的是一位快要退休、戴着老花镜的女老师,她对于这个突然变得勤勉的“常客”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欣慰。

林栋如饥似渴地扑在那些过期的报刊和书籍上。他的目标明确而集中——一切与香港相关的信息。

他翻找着《半月谈》,里面有关中英谈判最后阶段的细节报道;他仔细阅读《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关于香港基本法的解读文章;他甚至在一本旧的地理杂志里,找到了详细介绍香港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民俗文化的专题。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在这些系统而具体的文字、图片和数据面前,变得清晰、深刻,并且串联成网。

他不再是那个仅仅知道“香港97年回归”结论的重生者,他开始理解这个过程背后的波澜壮阔与艰难曲折,了解这座城市曾经的屈辱与辉煌,以及回归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林栋,你怎么连香港启德机场快要饱和、新机场正在赤鱲角修建这种细节都知道?”学习委员张倩(就是那个被刘老师点名加入队伍的女生)指着资料上一段小字报道,惊讶地小声问道。她发现这个之前成绩平平的队友,在准备竞赛资料时,展现出的敏锐和效率令人咋舌。

林栋从一堆资料里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笑了笑,晃了晃手里那本《地理知识》杂志:“这上面写的,去年的一期。我觉得可能会考到香港的交通枢纽问题,就多留意了一下。”

他将自己超越时代的认知,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勤奋”和“细心”之后。他不能表现得太过惊人,但适当地展现出“准备充分”和“善于发现”,则是被允许甚至鼓励的。

除了啃读报刊,绘制黑板报成了他另一项重要的“战场”。

他利用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划过,发出细腻的声响。他精心勾勒着紫荆花区旗的图案,每一片花瓣都力求清晰对称;他用美术字写下“喜迎香港回归,共襄民族盛举”的标语;他还用红色的粉笔,在黑板报的右下角,画了一个大大的倒计时牌——“距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还有:XXX天”。他每天都会更新这个数字。

更重要的是,他开辟了一个“知识竞赛加油站”的小栏目。每天,他会从阅览室查到的资料里,挑选出一两个有趣且可能考到的知识点,用问答的形式写在上面。

例如: “问: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是谁?答:董建华。” “问:香港的区花是什么?答:紫荆花。” “问:‘马照跑、舞照跳’形象比喻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什么政策?答:‘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问: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哪条?答:广深高速(这个知识点很冷门,但他隐约记得初赛有一道类似选择题)。”

这些小小的问答,像一颗颗投入池塘的石子,开始慢慢吸引同学们的注意。

课间,总会有三两个同学围在黑板报前,指着倒计时牌惊呼“又少了一天!”,或者争论“加油站”里问题的答案。

“哇,林栋,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广深高速真的通了吗?我舅舅上次去广州好像还是坐火车。” “董建华是不是那个船王?”

甚至有一次,孙老师下课後,也背着手在黑闆報前站了好一會兒,然後點了點頭,對旁邊的劉老師說:“這個黑板報辦得不錯,有內容,有時效性,林棟這孩子,最近看起來確實用心了。”

刘老师看着黑板报,又看了看正趴在课桌上抓紧时间默记知识点的林栋,眼神复杂。她听说了林栋家似乎有些困难,也隐约知道他前段时间可能在校外捣鼓些什么,现在看到他似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竞赛准备上,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也多了几分期待。

这种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像涓涓细流,温暖着林栋因家庭困顿而有些冰冷的心。他不再是那个躲在角落、无人问津的透明人,他正在用自己方式,一点点赢得存在感。

当然,家庭的阴影依旧笼罩着他。

父亲林建国依旧每天早出晚归,脸色疲惫。厂里彻底没了活儿,他开始跟着以前的师傅,去给一些私人小厂或个体户维修机器,收入极不稳定,而且又脏又累。每次拿到一点微薄的工钱,他都会沉默地交给母亲周梅。周梅则会仔细地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脸上的愁容却从未真正散去。

林栋口袋里的那二十块钱,一首没动。他知道,这区区二十块,对于改善家庭生活是杯水车薪。他需要一个更大的、更安全的契机。而知识竞赛,就是他瞄准的第一个目标。他了解到,校级竞赛的优胜队伍,每人有五十元奖金,如果能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比赛,奖金还会更多。

五十元,在97年,对于一个初二学生来说,是一笔巨款了。足够他买很多学习资料,甚至能稍微贴补一下家用,更重要的是,这钱来得“名正言顺”,能让父母安心。

晚上,他在昏黄的灯光下复习功课、整理竞赛笔记。母亲周梅会轻轻推开门,放下一杯温热的白开水,有时是一小碟炒花生米,然后默默看一会儿他伏案学习的背影,再轻轻带上门。虽然依旧沉默,但那种无声的支持,林栋能感受到。

父亲偶尔也会在门口驻足片刻,看着他写在旧作业本上那些密密麻麻关于香港的知识点,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但最终只会闷声说一句:“早点睡,别熬太晚。”

日子就在这种忙碌、清贫却又充满微弱希望的状态下一天天流逝。黑板报上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林栋和队友们准备的资料越来越厚。

终于,在一个周五的下午,班主任刘老师正式通知:“下周三下午,在学校大礼堂,举行‘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初赛!我们班的代表队要加油!”

竞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林栋合上写满笔记的本子,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给校园里的老槐树镶上了一道金边。远处传来学生们打篮球的喧闹声和自行车的铃声。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胸腔里那颗因为期待而加速跳动的心脏。

第一场真正的战斗,即将打响。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用知识和头脑,去赢取重生后的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财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