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3章 岁末的多重答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地图好陌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雪湖市的冬日常被浓雾笼罩,12月的最后一周,林栋踩着结霜的自行车往学校赶时,车铃在白茫茫的雾气里撞出清脆的回响。路边的梧桐树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指向铅灰色的天空,倒让教学楼顶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鲜艳——那是澳门回归后新换的国旗,红得像团燃烧的火。

教室门刚推开条缝,就听见袁姗姗在里面咋咋呼呼:“物理竞赛的准考证发下来了!林栋,你准考证号最后三位是886,够吉利!”

林栋接过自己的准考证,硬卡纸边缘还带着油墨香。照片上的自己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眼神比刚开学时清亮了许多,嘴角的弧度藏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自信。他把准考证夹进物理笔记,正好压在江慧玲上次帮他标注的难点解析上,字迹娟秀,像串细密的星子。

“寒假的竞赛集训从1月5号开始,在省科技馆。”江慧玲抱着一摞讲义走进来,发梢沾着点雾水,“我爸托人问了,这次集训有三位大学教授来讲课,其中一位是研究天体物理的,据说和你喜欢的航天领域有关。”

林栋心里一动。前世他只在电视上见过大学教授,这辈子却有机会坐在课堂里听他们讲课,这种跨越感让他指尖微微发颤。他翻开笔记本,在1月5号那天画了个小小的火箭,旁边标注“带航天模型图解”——那是他从省城博物馆买的资料,本想闲时翻看,现在倒成了提前预习的工具。

吴小燕抱着作业本经过,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这是你要的微积分习题集,我哥从大学寄来的,上面有他标的重点。”她的指尖在桌沿顿了顿,“竞赛那天,我妈会开车送我们去考场,你要是赶不上早班车,可以……”

“谢谢,我让我爸早点关铺子送我就行。”林栋赶紧接话,怕辜负她的好意。吴小燕的善意总像冬日的阳光,不灼人却暖得踏实,可他心里清楚,这份情谊需要小心维护,不能让她生出不该有的期待。

吴小燕点点头,转身时发尾扫过椅背上的书包,带起一阵轻微的风。林栋看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澳门回归那天,她笔记本上画的国旗——原来有些心意,从来都藏在最安静的角落。

早读课的铃声撞碎浓雾时,林栋正在演算一道复杂的力学题。窗外的雾气渐渐散开,阳光透过玻璃在草稿纸上投下长方形的光斑,把那些公式照得透亮。他忽然发现,解题时的专注和在维修铺修电器很像,都需要拆解、重组、找到关键节点,只不过一个用的是公式,一个靠的是电路图。

课间操被浓雾取消,林栋索性留在教室刷题。张超抱着篮球从外面跑进来,额头上的汗珠子滚进脖子里:“栋哥,下午放学后去网吧?新到的《星际争霸》扩展包,咱们组局域网对战!”

“不去了,得去铺子里帮忙。”林栋头也不抬,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三相电今天装,我爸一个人忙不过来。”

“又去铺子?”张超撇撇嘴,却从书包里掏出个塑料袋,“给你带的肉包子,刚出笼的,热乎着呢。知道你一忙起来就忘了吃饭。”

林栋接过包子,热气透过塑料袋烫得指尖发麻,心里却暖融融的。这个总爱咋咋呼呼的队友,总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人。他想起省城赛场上,张超为了帮他挡拆,硬生生扛了对方中锋一肘子,此刻咬着包子的脆边,忽然觉得团队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赛场。

中午的雾彻底散了,阳光把操场晒得暖洋洋的。林栋没像往常那样趴在桌上刷题,而是靠在暖气片旁练起了薛老教的“指力功”——双手虚握,指尖交替点按膝盖,看似简单的动作,练到第三组时指尖己经酸麻发胀。

“这是在干嘛?手指抽筋了?”袁姗姗抱着热水袋凑过来,好奇地戳了戳他的手背。

“薛老说练这个能增强手感,不管是打球还是拆电脑都有用。”林栋活动着手指,忽然发现指尖的灵敏度确实提高了,连翻书时都能更精准地捏住纸页。

江慧玲抱着画板经过,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你把拳术、学习和修电脑都串起来了?这算不算‘融会贯通’?”

“算是吧。”林栋也笑了,“就像解物理题时用篮球抛物线原理,修冰箱时想起电路公式,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江慧玲的眼睛亮了亮,从画板里抽出张速写:“你看这个,我把上海队的联防站位画成了电场线分布图,是不是很像?”

纸上的篮球战术图旁,用虚线画着电场线,中锋的位置标着“场源电荷”,后卫跑动路线则像“等势面”。林栋看得入了迷,忽然觉得学科之间的壁垒像层薄纸,一捅就破。

“等竞赛回来,咱们可以试试用数学模型分析战术。”他指着图上的交汇点,“这里的防守盲区,用概率统计应该能算出来。”

两人凑在一起讨论时,吴小燕抱着保温杯从走廊经过,脚步顿了顿,随即轻轻走开。保温杯里是她特意泡的枸杞茶,本想给林栋带去集训时喝,此刻却觉得不必了——有些距离,其实从一开始就存在。

放学后的老街被夕阳染成了暖黄色。林栋刚拐进巷口,就听见林记电器里传来的欢呼声,两个学徒正围着新装好的三相电电表蹦跳,父亲举着扳手在旁边笑骂:“小心点!别把线给我碰松了!”

铺子的西屋果然打通了,新隔出的小间里摆着张办公桌,上面放着台二手电脑——是林栋从网吧淘汰下来的旧机器,重装系统后照样能用。屏幕上正显示着电器厂家的供货清单,父亲戴着老花镜,手指在鼠标上笨拙地滑动,像在摆弄什么稀世珍宝。

“李师傅说这叫‘电子商务’。”父亲指着屏幕上的进货单,眼角的笑纹挤成了花,“以后不用跑省城进货了,在这上面点点鼠标就行,运费比自己开车还便宜!”

林栋走过去帮他调整显示器角度,忽然发现桌角放着本《电脑入门教程》,书页边缘卷得厉害,空白处写满了父亲歪歪扭扭的批注:“双击就是点两下”“保存要按Ctrl+S”。他心里忽然一酸,这个半辈子跟扳手螺丝刀打交道的男人,为了跟上儿子的脚步,竟在偷偷学这些陌生的字母。

“今晚进了批新洗衣机,带智能控制的。”父亲拉着他去看新到的货,“说明书上全是英文,你帮我翻译翻译,什么叫‘模糊控制技术’?”

林栋拿起说明书,忽然想起物理课上学的模糊数学理论,笑着解释:“就像打球时的预判,不用精确计算,靠经验就能做出反应。”

父亲听得首点头:“还是读书好啊,连洗衣机都能说出大道理。”他拍了拍林栋的肩膀,“竞赛好好考,别惦记家里,铺子现在有两个学徒盯着,我还能应付。”

帮着卸完最后一台洗衣机,林栋才骑着车往网吧赶。刚到巷口就看见张超和几个同学在门口等着,每人手里拿着串烤红薯,香气在冷空气中炸开。

“栋哥,新电脑的系统装好了!”李叔掀开网吧门帘,暖烘烘的热气裹着键盘敲击声涌出来,“你上次说的防火墙也加上了,省得总有人偷偷改设置。”

林栋走进网吧,发现布局又做了微调——靠窗的位置隔出了个小小的“学习角”,放着张长条桌和西把椅子,墙上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语。这是他特意安排的,寒假时可以供同学来这里查资料,也算给网吧添点“文化气”。

“今晚人多,刚又加了五台机器的网线。”张超塞给他半串烤红薯,“你设计的那个局域网对战系统太牛了,隔壁职高的都跑来组队,说要跟咱们打友谊赛。”

林栋咬着烤红薯,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忽然觉得这些代码和物理公式有种奇妙的呼应——都是用逻辑构建世界,只不过一个在虚拟空间,一个在现实维度。他打开后台管理界面,发现网吧的收益比上月又涨了三成,足够支付新添机器的费用,还能省下一笔给父母换台新电视。

晚上九点,网吧的人流渐渐稀疏。林栋坐在“学习角”整理竞赛资料,江慧玲发来条消息:“我整理了天体物理的基础概念,存在软盘里了,明天给你带来。”后面跟着个星星的表情。

他回复:“谢谢,要不要我把网吧的学习角留个位置给你?”

“好啊。”很快收到回复,“听说你那里有航天模型的资料?我也想看看。”

放下手机时,林栋的指尖有些发烫。窗外的雾又浓了起来,把老街的灯火晕成一片片模糊的暖黄,像无数双注视着他的眼睛——父亲在林记算账的侧影,母亲在灯下缝补的身影,薛老练拳时挺首的脊梁,还有同学们在赛场上、课堂里、网吧中留下的笑脸。

这些画面在脑海里交织,忽然让他明白,所谓的成长从来不是单线程的冲刺,而是像林记电器的线路板那样,需要把学习、家庭、兴趣这些不同的“线路”巧妙地连接起来,才能让人生的“总开关”迸发出更强劲的电流。

关网吧门时,林栋特意看了眼墙上的日历,12月31日被红笔圈了出来。旁边用小字写着三项计划:上午帮父亲盘点林记的库存,下午去薛老家送年货,晚上和队友们在网吧跨年。这些看似琐碎的安排,其实是他给这一年交的“答卷”——不仅有物理竞赛的分数、生意的账本,更有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温暖与成长。

回家的路上,雾气里飘来隐约的鞭炮声,是有人在提前庆祝新年。林栋踩着自行车,感觉前路被灯光照得透亮,就像他此刻的心境——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清楚该如何抵达。

他想起刚穿越时的茫然,想起第一次在赛场上投篮的紧张,想起父亲接过第一笔电器销售款时的激动,想起澳门回归那天广场上的欢呼声……这些碎片像拼图,终于在岁末拼出了清晰的轮廓。

路灯在雾中拉出长长的光晕,林栋的影子被拉得很远,像条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路。他握紧车把,心里清楚,即将到来的寒假不仅有物理竞赛的挑战,有林记电器的新规划,有网吧的升级计划,更有藏在心底的期待——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少年心事的种子,都在等着在新的一年里,破土而出。

而这份期待,会像岁末的炉火,在寒冬里持续燃烧,温暖着每一个为生活奔跑的清晨与黄昏。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