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卧龙村的山尖,晒谷场就飘起了甜丝丝的米香——女人们围着几张方桌,手里捧着新磨的“凤山水”红米粉,指尖沾着米白的粉末,像落了层细雪。张婶正把红米粉和着蜂蜜揉成团,面团在她手里转着圈,渐渐变得油亮,“这红米粉得用今年新收的,才够香,菲凤这孩子喜欢吃甜的,得多放两勺蜂蜜。”
旁边的李阿婆戴着老花镜,手里捏着块糯米纸,正小心翼翼地把红米团裹起来,糯米纸映着阳光,透着淡淡的粉,“当年菲凤她妈结婚时,我也给做过喜糖,不过那时候是用普通红米,哪有现在‘凤山水’这么好的米。”她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几颗晒干的稻穗,“这是去年菲凤和宝山在试验田种的第一拨‘凤山水’稻穗,我留着做个念想,今天正好给喜糖盒上系上。”
菲凤刚走到晒谷场边,就被这股米香勾住了脚步。她披着件浅蓝的外衫,手腕上的银手链(163章)轻轻晃,碰在竹篮把手上,发出“叮”的轻响。竹篮里是她刚从祠堂拿的母亲的研究笔记,封皮上的稻穗图案被阳光照得发亮,“阿婆,张婶,你们怎么起这么早?”
“菲凤来啦!”张婶笑着举起手里的红米喜糖,喜糖裹着糯米纸,像颗小小的粉珍珠,“这不是给你和宝山准备喜糖嘛,村里的女人们都商量好了,每人做二十颗,凑够九百九十九颗,图个长长久久。”
李阿婆拉过菲凤的手,把一颗刚做好的喜糖塞进她手里,“快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要是甜了咸了,我们再调。”菲凤咬了一口,红米的清香混着蜂蜜的甜,在嘴里化开,暖到了心底。她想起小时候,母亲也常给她做红米糕,也是这样的味道,“好吃,阿婆,比我妈当年做的还好吃。”
“好吃就好,”李阿婆笑得眉眼弯弯,拉着菲凤往自己家走,“跟我来,有样东西给你看。”菲凤跟着李阿婆穿过几条小巷,来到她家的堂屋,屋里挂着件崭新的白族嫁衣——嫁衣是月白色的,上面绣着层层叠叠的稻穗,稻穗间还藏着只展翅的凤凰,凤凰的尾羽垂到裙摆,上面缀着细小的银片,晃一下就闪着光。
“这是我织了三个月的嫁衣,”李阿婆抚摸着嫁衣上的稻穗,指尖带着温柔,“以前我总说你是‘神女’,其实啊,你就是咱们卧龙村的好姑娘,是能跟宝山一起守着梯田的人。这嫁衣上的稻穗,我绣了九十九株,代表‘凤山水’长长久久,凤凰是照着你妈当年结婚时的嫁衣绣的,也算是让她看着你出嫁。”
菲凤的手指轻轻拂过嫁衣上的银片,银片碰在一起,发出细碎的响声,像梯田里的流水声。她想起161章稻草人里母亲的信,想起169章在祠堂里对母亲说的话,眼泪突然就涌了上来,“阿婆,谢谢您,这嫁衣太好看了,我……”
“傻孩子,哭什么,”李阿婆掏出手帕给她擦眼泪,“该高兴才对,宝山那孩子是个实诚人,以后肯定会好好待你,你们俩一起把‘凤山水’种好,把梯田守好,比什么都强。”
正说着,小满举着相机跑了进来,镜头里还对着首播界面,“菲凤姐,阿婆,你们快看!首播间里好多人问喜糖怎么做,还有海外的认养人说要提前来,帮咱们一起筹备婚礼呢!”她把相机凑到菲凤面前,屏幕上的弹幕刷得飞快:“红米喜糖也太有特色了吧!”“想去卧龙村吃喜糖!”“海外党求代购!”
菲凤看着弹幕,笑着对镜头说:“谢谢大家的关心,喜糖是村里的阿姨们一起做的,用的是咱们‘凤山水’红米,等婚礼那天,会给来的朋友们都尝尝。海外的认养人们不用急,等你们来了,我教你们做红米喜糖。”
首播还没结束,宝山就扛着几根竹竿走了过来,竹竿上挂着几块红布,上面写着“囍”字,红布映着阳光,格外鲜艳。他看到菲凤,耳朵一下子红了,“菲凤,我跟村里的男人们去搭舞台,就在梯田边,你要不要去看看?”
菲凤点点头,跟着宝山往梯田走。舞台就搭在之前奠基的地方,旁边就是“凤山水”的试验田,秧苗己经长到半尺高,绿油油的,像铺了层绿毯。男人们正把竹竿搭成架子,张叔站在架子上,把块大背景布往上面挂,背景布上是梯田的照片,照片里的梯田层层叠叠,绕着青山,中间还印着“凤山水”三个金色的大字。
“这背景布是我找镇上的照相馆洗的,用的是申遗成功那天拍的照片,”宝山指着背景布,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等婚礼那天,咱们就站在这里,对着梯田拜堂,让全村人都看着,让你妈和宝水也看着。”
菲凤靠在宝山肩上,看着男人们忙碌的身影,看着远处晒谷场飘起的米香,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170章雨夜里的求婚,想起宝山手里的银戒指,想起村民们偷偷准备的一切,突然觉得,幸福就是这样——有喜欢的人在身边,有温暖的村民相伴,有梯田和红米守护,还有母亲和宝水的祝福。
夕阳西下时,晒谷场的喜糖己经堆成了小山。女人们把喜糖装进竹篮,竹篮上系着李阿婆留的稻穗,稻穗在风里轻轻晃。男人们的舞台也搭好了,背景布映着夕阳,泛着淡淡的金,旁边还挂着几串红灯笼,灯笼上写着“凤山水长流,有情人长久”。
菲凤和宝山并肩坐在田埂上,手里拿着颗红米喜糖,一起咬了下去。米香混着甜,在嘴里散开,像梯田里的阳光,暖到了心底。“宝山,”菲凤轻声说,“等婚礼结束,咱们一起去看看我妈和宝水吧,给他们带几颗喜糖。”
宝山点点头,握住菲凤的手,指尖带着她的温度,“好,咱们一起去,告诉他们,咱们会好好的,会把‘凤山水’种得越来越好,会把梯田守得越来越美。”
远处的山尖染着夕阳的红,梯田里的秧苗在风里轻轻摇,晒谷场的米香飘得更远了——卧龙村的日子,就像这红米喜糖,带着米的香,蜜的甜,还有土地的温度,慢慢熬出了最幸福的味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6OT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