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散布的谣言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过后竟催生出成片的野草,在红星村里疯狂滋长。起初只是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村口嚼舌根,说许月一个外来姑娘家,地里的粮菜长得太过水灵,怕是沾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没过两日,这话就变了味,甚至有人添油加醋,说她的庄稼是用“邪门法子”催出来的,吃了要坏身子。
谣言像长了翅膀,不仅让平日里常来买粮买菜的村民躲着许月走,连公社供销社里那些常年固定要她蔬菜的老顾客,也开始面露犹豫。每次许月推着板车去送菜,原本热情打招呼的售货员都会先皱着眉打量半天,接过菜时动作也透着几分迟疑,连订单量都减了大半。
这天傍晚,许月站在自家院里,望着墙角堆得冒尖的水稻袋,还有竹筐里码得整整齐齐、带着晨露湿气的青菜,叶片上的水珠折射着夕阳的光,却没人再上前多看一眼。可她脸上没半分慌乱,只是抬手拂去菜叶上的一片碎叶——早在陈斌第一次阴阳怪气地打听她种地的法子时,她就料到这人会耍手段,早留了后手。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东边的天际才染开一抹浅金,许月就叫醒了住在隔壁的顾衍。“顾大哥,麻烦你搭把手,帮我把院里的粮菜搬到公社门口的空地上。”她说话时眼里带着笑,手里还拎着一口刷得锃亮的大铁锅。顾衍虽不知她要做什么,但见她胸有成竹的模样,便爽快应下,两人一前一后,将沉甸甸的水稻袋和新鲜蔬菜一趟趟搬到公社大门外的空地上,还特意用木板搭了个简易的展台,把青菜摆得水灵亮眼。
等太阳渐渐爬高,公社门口开始有人往来时,许月支起灶台,往大铁锅里舀了两瓢清水,又从粮袋里抓出几把的水稻,淘洗干净后倒进锅里。紧接着,她又从竹筐里摘了几把青菜,洗净切段,热油下锅,“滋啦”一声,清冽的菜香先飘了出来。
最关键的一步,她趁着转身拿盐的间隙,飞快从随身的布包里摸出一个小小的瓷瓶,往沸腾的米饭锅里滴了两滴清澈的灵泉水。不过眨眼的功夫,原本就带着米香的热气里,突然炸开一股极其浓郁的甜香——那香气不冲不烈,却带着一种让人莫名安心的醇厚,像是把整个秋天的丰收都揉进了锅里,顺着晨风飘出半条街,钻进每个路过人的鼻子里。
刚从公社出来的大叔猛地顿住脚,抽着鼻子西处张望:“这啥味儿啊?咋这么香?”几个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也被吸引,围着灶台探头探脑,连原本躲着许月走的村民,也忍不住站在远处,眼神里满是好奇。
“大家别信谣言!”许月站在高处,声音清亮,“我这粮菜是用祖传秘方种的,今天免费试吃,要是吃了不舒服,我赔十倍钱!”
路过的人被香气吸引,围了上来。有人犹豫着尝了一口米饭,眼睛瞬间亮了:“这饭也太香了!比过年吃的细粮还好吃!”
接着,越来越多人试吃,赞不绝口。顾衍趁机拿出部队医院的证明:“许月同志的粮菜,部队医院都检测过,营养比普通粮菜高两倍,根本没有有害物质。陈斌造谣,是因为他之前做了亏心事,想报复人!”
村民们这才明白是陈斌搞鬼,纷纷指责他缺德。有人当场买了十斤大米,说要给家里老人补身体;还有饭馆老板找许月订货,想长期合作。
短短一上午,许月的粮菜就卖光了。收拾摊位时,顾衍递来一块擦汗的手帕,笑着说:“我家许月真厉害,什么难题都能解决。”
“谁是你家的……”许月接过手帕,脸颊发烫,却没反驳。顾衍看着她泛红的耳尖,心里像灌了蜜,伸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耳垂,两人都愣了一下,气氛瞬间变得暧昧。
这时,王大娘提着篮子走来,笑着打趣:“你们俩站这儿干啥?饭都做好了,快回家吃!”许月连忙躲开顾衍的手,低着头往前走,顾衍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忍不住上扬。
(http://www.220book.com/book/6OU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