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来自云南黔国公沐英与宁王朱权的联名奏折,跨越千山万水,被快马加鞭地送至南京,摆在了朱元璋的御案之上。
乾清宫内,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其他政务,仔细阅读着这份厚厚的奏折。奏折中,朱权和沐英详细陈述了安南目前面临的困境——基层治理依赖旧吏,政令不畅,民心未附,隐患重重。进而提出了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请求:希望朝廷准许从云南调拨一批吏员以及当年平定云南时的退役老兵,前往安南充实基层,以“大明之法治大明新土”,确保边疆长治久安。
朱元璋看完,提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了一个遒劲有力的“可”字。他并未立刻将奏折发回,而是将其递给了侍立在旁的太子朱标。
“标儿,你也看看。老十七和沐英递上来的,关于安南治理的条陈。”
朱标恭敬地接过,快速浏览起来。他看得比朱元璋更为细致,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看完之后,他放下奏折,沉吟片刻,开口道:
“父皇,十七弟与黔国公所虑,不无道理。安南新附,若不能有效掌控基层,确如沙上筑塔,难以持久。如今安南己非寻常藩国,其地所产稻米,一年三熟,不仅可自给,更能供应云南、广西等邻近省份,使我大明西南边陲粮饷压力大减,无需再劳师动众从中原调运。加之其地处海贸要冲,‘镇南港’己成东西商船重要补给点,海贸利税丰厚。无论从粮饷还是海贸看,稳定安南,使其真正成为大明之土,确系势在必行。十七弟此举,乃老成谋国之见。”
朱标的分析,从实际利益出发,肯定了朱权请求的必要性。
朱元璋听着太子的分析,微微颔首,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闪烁着更为复杂的光芒。他话锋一转,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既然势在必行,那便依他们所请。不过……”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朱标,“此次选派人员,让锦衣卫都督府再从内部遴选一批精干得力、背景干净之人,混杂其中,一并让沐英送过去。记住,此事需隐秘,名单单独呈报于朕。”
朱标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父皇的用意。这不仅是支持,更是加强监控!
朱元璋似乎看出了朱标的心思,他冷哼一声,主动点破:“前些时日,锦衣卫密报,老十七将他那支视若珍宝的大雪龙骑,主力调遣至安南与占城等邦的边境线上,旌旗招展,一副厉兵秣马、即将南下的态势。可奇怪的是,雷声大,雨点小,后续竟再无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迹象。这不符合老十七那小子要么不动、动则如雷霆的性子!这里边,肯定有朕尚未洞察的猫腻!”
他手指敲着桌面,语气带着一丝冷意:“他是在试探南方诸邦的反应?还是在暗中进行着什么别的勾当?朕,需要知道得更清楚。”
听到这里,朱标心中五味杂陈。他理解父皇对权柄的掌控欲,也明白对一个手握重兵、远在疆域的亲王必要的警惕。但他内心深处,仍不愿将兄弟关系想得过于险恶。他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开口,话语中充满了谨慎:
“父皇所虑周全。只是……万一,儿臣是说万一……有一天,十七弟在安南羽翼,心生异志,届时……”
朱标没有把话说完,但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万一朱权真的在安南自立称帝,与大明分庭抗礼,朝廷该如何应对?是兴兵讨伐,还是……
他预想中父皇的暴怒并未出现。朱元璋只是沉默了片刻,御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良久,这位开国皇帝才长长地、带着几分疲惫和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声叹息,仿佛卸下了他作为帝王的部分坚硬外壳,流露出了一丝属于老父的复杂情感。
“自从他决意扎根安南,弄出那么大海贸动静,手里又握着几万能征善战的精锐开始,朕……就有这个忧虑了。”朱元璋的声音有些低沉,不像是在对朱标说,更像是在自言自语地剖析内心,“天高皇帝远,财富甲兵俱足,有几个男儿能常年甘居人下?”
他抬起眼,目光恢复了帝王的清明与冷静,首视着朱标,说出了一番让朱标都感到有些意外的话:
“随他去吧。”
三个字,重若千钧。
“倘若……倘若真有那么一天,他朱权在安南另立门户,只要……”朱元璋语气一顿,强调道,“只要不损害我大明核心利益,不断我海贸商路,不侵扰云南等周边疆域,”他略作停顿,仿佛在权衡每一个字的分量,“大明……还是要与他保持住关系。是战是和,届时由你,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权衡决断。记住,首要之务,是保全大明社稷安稳,而非一时之气。”
这番话,与其说是对朱权未来的纵容,不如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基于现实力量对比和帝国最高利益,所做的一种最冷静、甚至有些冷酷的战略预判和底线规划。他清楚地知道,一旦朱权真的在经营多年的安南站稳脚跟,凭借其地理优势、军事实力和财富,强行跨海远征,胜负难料,且必将耗尽国力,动摇国本。与其到时陷入两败俱伤的泥潭,不如提前设定底线,在维护大明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寻求一种非敌非友、甚至可以互相利用的共存关系。
朱标怔怔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心中震撼莫名。他从未想过,强势如父皇,竟会在此事上展现出如此巨大的弹性和深远的考量。他明白了,在父皇心中,大明江山的整体稳定,远比个人的权威或父子亲情更为重要。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政治智慧。
“儿臣……明白了。”朱标郑重地躬身应道。他知道,父皇今日这番话,是为他将来可能面对的极其复杂的局面,提前打下的一根楔子,留下了一个充满弹性的处理空间。安南的未来,以及大明与安南的关系,也因此埋下了一个巨大而深远的变数。
(http://www.220book.com/book/6P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