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取了朱权的“情报”后,虽然心中己有七八分相信,但兹事体大,关乎西北战略和巨额财富,他绝不会仅凭一个五岁孩童的“杂书所见”就轻下决断。他立刻动用了帝国最高效的侦察工具——锦衣卫。
一队精干的锦衣卫缇骑带着特殊的使命,以最快的速度秘密奔赴西安府。他们的任务是深入山川河谷,勘察地质矿藏。得益于朱权提供的相对准确的方向(大致描述露天矿易出现的区域),以及这个时代陕西地区煤矿资源确实丰富且部分浅层矿藏易于发现的客观事实,锦衣卫的勘察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不到一个月,加急的密报便通过专门的渠道,呈送到了朱元璋的御案之上。
密报中详细描述了在西安府周边多处发现的煤矿,尤其强调了其中几处大型露天或浅层煤矿:煤层厚、埋藏浅、品质优,开采难度极低,几乎只需清除表层浮土,便能进行大规模露天开采,其储量和易开采程度远非金陵周边那些需要深挖井巷的煤矿可比!
看着密报中“触手可及”、“堆积如山”、“极易获取”等字眼,即便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朱元璋,也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
(天佑大明!真是天佑大明啊!)老皇帝心中狂喜!(权儿这小子……真是朕的福星!这等利国利民、充盈国库的宝藏,竟被他从杂书中翻了出来!)
狂喜之余,朱元璋的思维立刻转向了实际掌控。他强压下激动,目光扫过密报的后半部分——那是锦衣卫顺带汇报的、关于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后的一些情况。
这一看,老皇帝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脸色也由晴转阴。密报中提及,秦王朱樉在封地内,多有僭越、奢靡、乃至欺压地方、纵容下属不法之事,虽未酿成惊天大案,但其行为己渐失藩王体统,引得地方官员和百姓颇有微词。
(这个逆子!)朱元璋心中暗骂一声。刚刚因为发现煤矿而好转的心情,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他将密报递给一旁的朱标:“你看看。”
朱标快速浏览完毕,脸上也露出了凝重之色。二弟的行为,让他这个做太子的既痛心又无奈。
“父皇,二弟他……”朱标想为弟弟辩解几句,却不知从何说起。
朱元璋冷哼一声,打断了太子的话:“恃宠而骄,不堪大任!标儿,即刻以咱的名义,拟旨发往西安,对秦王朱樉申饬!措辞要严厉,点明其不法事,责令其深刻反省,收敛行径,若再不知悔改,定严惩不贷!”
“是,父皇。”朱标连忙应下。他知道,这是父皇对二弟的警告,也是保护。若任由其肆意妄为,将来必酿大祸。
处理完秦王的糟心事,朱元璋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煤矿上。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而冷静:“西安煤矿之事,关系重大,绝不能交由地方或藩王插手。标儿,你亲自挑选绝对可靠、精于庶务的干练官员及工部匠人,组成专班,秘密前往西安。以……以修建皇家别苑或军屯物资的名义,暗中将己探明的主要矿脉区域,尤其是那几处露天大矿,全部圈占下来,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所需人手,可从当地招募流民或罪囚,严加管理。”
作者“风系魔导”推荐阅读《大明:从老朱的旁白开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儿臣明白!”朱标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定会安排妥当,绝不会走漏风声,确保煤矿尽入朝廷掌控!”
“至于开采出来的石炭……”朱元璋沉吟片刻,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就地取材,就地制作!你让带去的人,就按照权儿弄出的那法子,在西安那边也建立工坊,大量制作蜂窝煤和铁皮炉子!那边石炭近乎无本万利,制作成本更低!”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制作好的蜂窝煤和炉子,一部分供应西安乃至西北边军及官府所用,节省下来的木炭钱可是笔大数目!另一部分,给朕源源不断地运回金陵来!朕要在今年入冬前,就让京城百姓用上这便宜好用的蜂窝煤!”
朱标闻言,由衷佩服父亲的决断和效率。如此一来,不仅朝廷掌控了源头,获得了巨额利润,更能惠及军民,稳定北方,一举数得!
“父皇圣明!儿臣即刻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大明帝国的国家机器为了“煤炭战略”高效运转起来。朱标精心挑选的人员带着工匠和图纸,悄无声息地奔赴西安,凭借着锦衣卫提供的地图和朝廷的权威,很快便控制了关键矿區。一座座简易却高效的蜂窝煤工坊在矿区附近建立起来。
而金陵这边,朱权也没闲着。他拿到了京城周边煤矿的实际控制权(名义上还是朝廷的,但收益和开采权归他支配),立刻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招募人手、建立作坊、批量生产蜂窝煤和铁皮炉子……有太子派来的官员协助管理具体事务,他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和数钱(虽然钱大部分又投入了幼军营),倒也乐得轻松。
时间飞快,转眼到了九月初秋,金陵城己有了一丝凉意。朝廷筹备己久的“蜂窝煤官售”正式启动!
在各个官定的铺面外,贴出了巨大的告示,详细说明了蜂窝煤和铁皮炉子的用法、好处以及价格。当百姓们看到那比木炭便宜数倍、却据说更耐烧的“黑疙瘩”,以及那虽然要些钱但看起来干净方便的“铁炉子”时,顿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购买者络绎不绝,尤其是那些家境稍好的市民和中小商户,几乎第一时间就尝试购买。而当他们实际使用后,发现果然比烧柴省事、比烧炭省钱,消息迅速传开,销量顿时暴增!
朱权名下的作坊日夜赶工,依旧供不应求。而更庞大的、从西安运来的蜂窝煤,也开始通过漕运陆续抵达,投入市场,进一步平抑了价格,惠及更多百姓。
这个冬天,金陵城的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廉价温暖”的滋味。无数人家中飘出的不再是呛人的柴烟,而是蜂窝煤炉子淡淡的煤火气。冻死冻伤的人数预计将大幅下降。
朱元璋站在皇宫高处,望着炊烟袅袅的金陵城,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而朱权,则在自己的小账本上,看着那不断增长的数字,仿佛看到了无数匹战马正在向他奔来。
唯有西安的秦王朱樉,在接到申饬圣旨后,吓得心惊胆战,收敛了不少,却浑然不知,巨大的财富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被朝廷悄无声息地运走了。大明的能源格局和北疆战略,因朱权这只小蝴蝶,再次发生了深刻的偏转。
(http://www.220book.com/book/6P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