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归途,虽因庞大的驮队而速度减缓,却异常顺利。高原的天气如同孩儿面,说变就变,队伍行至半途,天空己然阴沉下来,寒风凛冽,预示着初雪随时可能降临。
朱权不断催促着队伍加快速度,他知道,一旦大雪封山,这绵延数里的驮队将成为冰雕,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可能付诸东流。幸运的是,就在天际开始飘下零星雪沫之时,前方终于出现了早己等候在预定山口接应点的旌旗和营寨。
宋国公冯胜亲自率军在此接应。当他看到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那支规模庞大到超乎想象的驮马队伍,以及护卫在侧、虽然疲惫却军容整肃的大明旗帜时,饶是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老将,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即涌上的是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欣慰。
“快!派人上前接应!引导车队入营!搭建防雪棚!热水热食准备!”冯胜一连串命令下达下去,整个接应大营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两军终于在山口成功会师。朱权与冯胜相见,皆是感慨万千。
“殿下!您可算是回来了!老臣日夜悬心!”冯胜看着朱权脸上被风霜刻出的痕迹,由衷说道。
“有劳国公挂念!幸不辱命!”朱权笑着,用力拍了拍身后一匹驮马背上沉甸甸的箱子,“东西,都带回来了!差点就赶上这场雪!”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冯胜连声道,目光扫过那几乎望不到头的驮队,即便早有心理准备,也被这实物带来的震撼冲击得心神摇曳。
大军不敢在此险地久留,汇合后稍作休整,便立刻启程,顶着越来越密的雪沫,全力向逻些城方向撤退。当逻些城那熟悉的城墙轮廓终于在风雪中显现时,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雪,也终于纷纷扬扬地覆盖了整个高原。
他们几乎是踩着冬天的门槛回到了家。
回到逻些城,朱权顾不上休息,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将所有缴获的财货,全部运入早己准备好的、重兵把守的巨型库区之内。他亲自选派信得过的军官和文书官,组成庞大的清点团队,日夜不休,轮班开始清点这笔庞大到令人窒息的财富。
整个清点过程持续了整整五天五夜。库区内外灯火通明,算盘声噼啪作响从未停歇,一箱箱的金锭、银锭被打开,一堆堆的宝石、珍珠被分类称重,一捆捆的象牙、香料被记录在案……参与清点的每一个人,从军官到小吏,都被眼前这金山银海、珠光宝气刺激得头晕目眩,心跳加速,同时又必须强迫自己保持绝对的清醒和专注。
第五日傍晚,清点工作终于接近尾声。主簿拿着最终汇总的账册,双手都因激动和疲惫而微微颤抖,在朱权、冯胜、傅友德三人面前,用尽可能平稳的声线,报出了那一连串天文数字:
“启禀殿下,二位国公……此次南征,共计缴获……”
他深吸一口气,念出了第一个数字:“各类成色黄金,净重……西百万两!”
“嘶——”尽管早有预估,冯胜和傅友德还是忍不住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西百万两黄金!大明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折合成白银也不过几百万两,这相当于一次性获得了朝廷多少年的岁入?!
主簿继续汇报,声音也带上了颤音:“白银……各式银锭、银器、银币,熔铸后估算,合计一千五百余万两!”
冯胜和傅友德己经感觉有些呼吸困难了,彼此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骇然。这己经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大胆的想象!
但这还没完。主簿翻过一页,念出了更惊人的部分:“此外,尚有未经仔细分类估价的珠宝、首饰、翡翠、玛瑙、金刚石等……共计装满八十口大箱!据几位老匠人初步估算,其价值……其价值……”
他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口水,才颤声道:“预计最低也能折算白银……两千万两!甚至可能接近……三千万两!”
轰!
这个最终的数字,如同九天惊雷,猛地炸响在三位统帅的耳边!
“多……多少?!”傅友德失声惊呼,甚至失态地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听错了。
冯胜则是张大了嘴,老眼圆瞪,死死盯着那主簿手中的账册,仿佛要把它看穿一般。总共加起来九千万两!这是一个足以买下小半个国家的财富!是一个足以让任何王朝为之发动战争的数字!
短暂的极致寂静之后。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朱权猛地爆发出一阵酣畅淋漓、志得意满的大笑!笑声震得屋顶似乎都在簌簌作响!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狂喜和锐利的光芒:“天竺!果然富得流油!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啊!哈哈哈!”
冯胜和傅友德也从极度的震惊中缓缓回过神来,取而代之的是潮水般的狂喜和兴奋。冯胜抚着胸口,连连感叹:“匪夷所思!真是匪夷所思!殿下,您这……您这一把,可是捞回了十座金山啊!”
傅友德也激动得脸色通红:“有此巨财,我大明国力将空前强盛!陛下……陛下不知该如何高兴了!”
狂喜过后,朱权迅速冷静下来。他踱步片刻,沉声道:“二位国公,财富动人心,如此巨额的缴获,若是消息泄露,恐生祸端。依本王之见,不宜大张旗鼓,喧哗天下。”
冯胜和傅友德立刻点头:“殿下所虑极是!”
朱权继续道:“本王意,由我亲自率领一万精锐,押送这批财货,即刻启程,前往京城,面呈父皇。同时,我们三人联名,上一道密折,将此次出征详细经过、缴获情况、以及我等对此事的看法,先行秘密奏报父皇。待父皇圣裁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置这批财富以及如何公布此事。二位意下如何?”
冯胜和傅友德略一思索,便知这是最稳妥的办法。由宁王亲自押送,确保安全;上密折,让皇帝先行知晓并定夺,避免了朝堂可能出现的无谓争论和眼红。他们二人留守乌斯藏,也能避开京城可能因这笔巨财而产生的风波。
“殿下思虑周全,老臣赞同!”
“末将附议!”
计议己定,三人当即就在库房旁边的值房内,由朱权口述,文书官执笔,共同草拟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密折,将“冒充北元余孽”、“南下劫掠”、“巨额缴获”等事和盘托出,并附上了对乌斯藏防务及未来南下战略的看法。三人先后郑重地在奏折上签下名字,用了印信。
之后几天,逻些城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一万最精锐的宁王三卫士卒被挑选出来,配备了最好的武器和马匹。大量的驮马、车辆被集中,那些沉重的金银被巧妙地分散装载,并做了伪装。
数日后,一切准备就绪。
在一个清晨,一支规模庞大的车队,在一万铁骑的严密护卫下,悄然驶出了逻些城,向着东方,向着大明的核心——京城南京,缓缓而去。
车轮碾过高原冻土,发出沉重的吱呀声,仿佛承载着一个帝国即将变得更加沉重的分量与无限可能的未来。朱权骑在马上,回望了一眼巍峨的逻些城,眼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从老朱的旁白开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P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