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的玫瑰园,紫藤花瀑垂落在青石径上。郭锦年在八角亭里研墨,药香手串在端砚上投下淡淡光晕。晓梦举着首播设备拍摄:"老铁们看,这是我姐用清明收的桃花雪研墨——"
"水重了。"郭锦年突然停住墨锭,"桃花雪水该配松烟墨,油烟墨得用腊梅雪。"
药香手串轻触砚台,芯片显示:「水质硬度超标0.3度」
郭德纲捧着宣纸走来:"你外婆在世时,最讲究‘墨分五色’。"纸角钤着莲花小印,与手串珠子纹路相映成趣。
晓梦镜头推近:"爸!这印泥怎么像姐手串的颜色?"
"本是一窑烧的。"郭德纲轻笑,"你外婆的印泥匣,还是苏家爷爷调的朱砂。"
广德楼后台飘着墨香,尚九熙正对着新裱的《八大吉祥》条幅发愁:"‘福如东海’这西字,接什么新鲜裱法?"
郭锦年递过青瓷笔洗:"接‘云纹托底,浪花镶边’。"
秦霄贤凑近嗅了嗅:"师姐这墨...有柏叶味?"
"去年收的松针灰,合了柏子香。"她腕间手串轻转,"松烟墨该配澄心堂纸,玉版宣才衬油烟墨。"
台下忽然有位老装裱师喊好:"郭老师在行!玉版宣吃墨不晕!"
药香手串微微震动,芯片显示观众席有两位非遗裱糊匠人。尚九熙顺势现挂:"您各位瞧,我们师姐这裱功——‘抚平天地’像不像老师傅?"
满堂喝彩中,郭锦年托裱的手势愈发沉稳,水袖拂过处仿佛带着百年纸香。
午后春雷滚过,琉璃厂汲古阁的橱窗映出排队人影。观众举着"德云墨韵"定制折扇——正是按郭锦年设计的云纹图样。
"师姐!"场务举着账本跑来,"文具厂求授权,想量产您调的‘醒神墨’!"
药香手串扫过配方单:「桐油过量,掩住松烟清冽」
忽然有位穿竹布长衫的老人拄杖而来:"姑娘,你这裱糊手法...可是师从苏家?"
全场寂静中,老人取出虫蛀的账本——竟是郭锦年外婆与苏瑾外婆年轻时在荣宝斋学艺的记档。纸页间夹着张收据:「甲申年购朱砂三两,与郭妹分用」
晚场《夸住宅》说到"书房里的文房西宝"时,道具组真的抬出裱画案。郭锦年现场托裱,尚九熙即兴编词:"左厢悬着山水画,右壁裱好对联红——这才是真正的‘书香门第’!"
当糨糊清香弥漫时,药香手串与裱刷产生共鸣。水汽在宣纸上沁出莲花纹,某位观众突然哽咽:"这是我祖父常说的‘墨韵生祥’..."
演出结束,老装裱师捧着黄花梨工具箱上台:"孩子,这套鱼脑裱刷,本该在你外婆出师时相赠。"
刷柄刻着小小的莲花,与药香手串的纹路分毫不差。
深夜的书房,郭锦年用传承的墨锭写家信。药香手串在灯下泛出温润光泽,仿佛与往昔对话。
晓梦轻声问:"姐,你说外婆们学艺时,会想到七十年后的场景吗?"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墨迹未干的信笺上。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墨香,正随着笔锋流转,氤氲在新时代的晨光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6RU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